中医参考H5版入口

散类


八味顺气散(济生) 中风

白术 白茯苓 青皮 白芷 陈皮 乌药 人参(各一两) 甘草(五钱)

水煎服。仍以苏合香丸。间服。

五积散(上除肉桂枳壳为粗末。仍十三味。慢火炒令色转。摊冷。次入枳壳令匀每服三钱。加后项药同煎。)

白芷 川芎 甘草 茯苓 当归 肉桂 白芍药 半夏(各二两) 陈皮 枳壳 麻黄 苍术(二十四两) 干姜(炮。四两) 桔梗(十二两) 浓朴(四两)

加姜、葱。水煎。热服胃寒煨姜。挟气加吴茱萸调经催生。入服。

藿香正气散

紫苏叶 白芷 茯苓 大腹皮(各一两) 白术 陈皮 浓朴 半夏曲 桔梗(各二两)藿香(去土三两) 甘草(炙。二两半)

每服三钱。和姜三片。枣一枚。水煎。热服

乌药顺气散 麻黄(去根节) 陈皮 乌药(各三两) 姜蚕(去丝觜炒) 川芎 枳壳 甘草(炙) 白芷桔梗(各一两) 干姜(炮。五钱)

每服三钱。加姜、枣。水煎服。

复元通气散(和剂)

茴香(舶上者) 穿山甲蛤粉炒。各二两) 木香(一两半) 甘草 陈皮 延胡索 白丑

上为末。每服一钱。热调。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不饮木香汤调服

败毒散

柴胡 甘草 桔梗 人参茯苓 羌活 前胡 枳壳 独活等分

薄荷姜水煎服。寒多热服。热多温服

消风散

荆芥甘草羌活 姜蚕(炒) 防风 茯苓 蝉蜕 藿香 人参(各二两) 浓

上为末。每服二钱。调服。如久患偏风。每日三服。便觉轻减。如暴感风寒头痛声重寒热。倦痛。用荆芥清调下。温亦得。可并服之。小儿虚风惊风。用乳香荆芥汤调服半钱。俱不计时服。

防风散 同前证类。

秦艽 独活 麻黄 半夏 防风(各二两) 升麻 防己 白术 石膏 白芍药 黄芩 甘草 当归 远志 人参(各一两)

每服四钱。水二盏。姜七片。煎一盏。取清汁六分。入麝香末少许。临卧热服

八风散(和剂)同前证类。

藿香(二两) 白芷 前胡(各四两) 黄 甘草 人参(各八两) 防风 羌活(各十二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薄荷少许。煎七分。去滓。食后温服腊茶清调六钱亦得。小儿虚风乳香腊茶清调下半钱。更量儿大小加减服。

大三五七散(和剂) 同前证类。

山茱萸 干姜 茯苓(各三斤) 附子(三十五枚) 细辛(一斤八两) 防风(去芦四斤)

上为末。每服二钱。温调服

四生散(和剂) 同前证类。

羌活 蒺藜 白附子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薄荷汤调服。如肾脏风下疰生疮。以腰子批开。以药末二钱合定裹煨香熟。空心细嚼。以盐调下。

胡麻散(和剂) 仝前证类。

胡麻(十二两) 荆芥 苦参(各八两) 何首乌(十两) 甘草 威灵仙(各六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薄荷汤食后点服。或汤亦可。服此药后。频频洗浴。贵乎得汗。有效。

木香调气散(和剂) 中气

白豆蔻(取仁)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二钱) 藿香甘草(各八分) 砂仁(四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不拘时。点服。

却暑散(得效) 中暑

赤茯苓 甘草(各四两生) 寒食面 生姜(各一斤)

上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新汲水或白汤点服。

大顺散(和剂)

甘草(锉寸长十两) 干姜 杏仁 肉桂(各一两二钱)

上先将甘草用白砂炒。及八分黄熟。次入干姜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同炒。候杏仁不为度。用节隔净后。入一处。捣罗。每服二钱。水煎服。如烦躁。井花水调。常用以滚汤点服亦可。

枇杷叶散(和剂)

枇杷叶(去毛炙) 陈皮(去白) 丁香(各五钱) 浓朴(姜制。四两) 白茅根 麦冬(去心) 木瓜 甘草(炙各一两) 香薷(三钱)

上捣罗为末。每服二钱。姜三片。水煎服。温水调服亦可。如烦躁。井花水调。小儿三岁。可服半钱。更量大小加减。不拘时服。

十味香薷散(百一)

香薷(一两) 人参 陈皮 白术 白茯苓 白扁豆木瓜 浓朴 甘草(各五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白汤或冷水调服

枳芎散(增入) 治左胁痛刺不可忍。

枳实(炒) 川芎(各半两) 粉草(炙。一钱半)

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下。亦可。

平胃散 又名对金饮子

苍术(去粗皮。米泔水浸多) 浓朴(姜制) 陈皮(去白等分甘草(炙。减半)

加姜、枣。水煎服。或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服

和解散

苍术(二钱) 浓朴 陈皮 甘草桔梗(各一钱)

加姜枣。水煎服。

十味芎苏散

川芎 紫苏 干葛 桔梗 柴胡 茯苓 甘草 半夏 枳壳 陈皮

加姜。水煎服。

顺元散(得效)

南星(炮。一两) 川芎(炮) 附子(炮。各五钱) 木香(二钱半)

每服三钱。加姜。水煎服。

五苓散

白术 白茯苓 猪苓 泽泻等分肉桂(减半)

上为末。白汤调服

辰砂五苓散

即前五苓散辰砂。上为末。如中暑作渴。小便赤涩。新汲水调服。小儿五心烦热。多哭如惊。壮热调服

玉屏风散

白术(一两) 黄 防风(各五钱)

水煎服。

消风百解散

苍术 麻黄 白芷 荆芥 陈皮 甘草

加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服。

三白散

白丑(二两) 桑白皮(微炒) 白术 木通 陈皮(去白。各五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姜汤下。

不换金正气散

苍术 浓朴 陈皮 甘草 藿香 半夏

加姜枣。水煎服。不服水土者。尤宜服之。

普贤正气散

即前不换金正气散生姜葱白黑豆。水煎服。

防风通圣散

防风 川芎 当归 白芍 白术 甘草 麻黄 黄芩 桔梗 荆芥 薄荷 连翘 栀子 石膏 滑石 芒硝 大黄

痰嗽半夏生姜。水煎服。

神木散

苍术 川芎 白芷细辛 羌活 甘草

加姜、葱。水煎服。如伤风鼻塞。为末。葱汤调服

五膈宽中散

浓朴 香附 青皮 陈皮 白豆 砂仁 木香 丁香 甘草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三片。盐少许。煎汤调服

谷神嘉禾散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人参 白术 薏苡 砂仁 谷芽 神曲 枇杷叶 槟榔 大腹子 桑白皮 白豆蔻 青皮 五味子 木香 沉香 丁香 藿香 随风子 石斛 杜仲

加姜、枣。水煎服。五噎干柿一枚。膈气吐逆。入薤白三寸、枣五枚。

实脾散 肿证。

浓朴 白术 白茯苓 甘草 木瓜 大腹子 草果仁 附子 木香 干姜 加姜、枣。水煎服。

八味平胃散 香港脚。

浓朴 升麻 射干 茯苓 大黄 枳壳 芍药 甘草

水煎服。

龙胶(阙)

大圣散

人参茯苓 甘草 川芎 当归 麦门冬 木香

加姜。水煎服。

枳壳散

防风 川芎 细辛 枳壳 桔梗 干葛 甘草

加姜。水煎服。

蟠葱散 阴颓气。

苍术 茯苓 青皮 丁皮 延胡索 肉桂 三棱 莪术 槟榔 干姜 砂仁 甘草

加连根。葱白。水煎。热服

荜澄茄散

附子 荜澄茄 沉香 葫芦巴 肉桂 补骨脂 茴香 巴戟天 川楝子 木香 川乌

水煎服。

异攻散 小肠气

五积散

止衄散 鼻衄

赤茯苓 白芍药 当归阿胶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黄 汤调下。

一字散

雄黄 细辛(各五钱) 川乌(生。五枚)

上为末。每服一字。姜汁芽茶。煎汤调服

金沸草散

旋复花 麻黄 前胡 荆芥甘草 半夏 赤芍

加姜枣。水煎服。

黑神散

黑豆(炒) 熟 当归 白芍药 蒲黄 肉桂 干姜(炮) 甘草

上为末。每服二钱。童便各半盏。调服

妙香散 舌衄

人参茯神 山药 甘草 桔梗 远志 木香 麝香 辰砂

上为末。温调服

扁豆散(本事) 咯血

扁豆 人参 白术 半夏 枇杷叶 生姜

槟榔二分半。水煎服。

七珍散(本事)

人参白术 茯苓 甘草 山药 粟米

加姜。水煎服。

补肝散(千金增入) 治男子五劳七伤。明目。

地肤子(一斗。阴干为末) 生地黄(十斤。捣取汁)

地黄汁和。曝干。更为末。方寸匕。日二。

千金内补散(瑞竹) 嗽血

人参川芎 当归 白芷 桔梗 官桂 甘草

加姜。水煎服。

通关散 头痛

抚芎 川芎 川乌 细辛 白芷 薄荷

上为末。葱白调服薄荷汤调亦可。

茶调散 头痛

川芎 白芷 羌活 防风 荆芥 薄荷 香附 甘草

上为末。食后调服二钱。

八生散

天雄(去皮脐。如无以大附子代之) 大川乌(各一两。去皮脐) 白附子 南星 天麻(各五钱) 川芎 半夏 木香 全蝎(去毒。姜汁拌。全用)

并生用。加姜。多水煎服。

追风散

川乌(炮。去皮脐) 草乌 僵蚕 全蝎 白附子 南星 天麻 白芷 川芎 羌活 防风 荆芥 石膏 甘草 地龙(去土) 乳香 没药 雄黄

上为末。每服半钱。入好少许。临卧沸汤调服

白蔹散(千金) 治风痹筋急展转易常处。

白蔹(半两) 附子(六铢)

二味治下筛。服半刀圭。日三。不知。增至一刀圭。热行为候。十日觉。

正元散

人参 白术 茯苓陈皮 甘草 川芎 肉桂 干姜 附子 乌药 山药 川乌

加姜枣。入盐少许。水煎服。

碧雪散(魏氏)

白矾(明净七钱) 巴豆(一粒。去壳研)

上以矾为末。瓦上溶化。入巴豆在内。候矾干为度。细研。每用一字。以竹管吹入咽喉中。涎出为效。又方用青矾

琥珀散(济生) 经痛。

赤芍药 三棱 莪术 牡丹皮 玄胡索 刘寄奴 当归 熟地 乌药 官桂(各一两)

上为赤芍、棱莪、牡丹、寄奴五味。用乌豆一升。生姜半斤切片。米醋四升。同煮。豆烂为度。焙干。入后五味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温调服

劫劳散

人参甘草 当归 芍药 地黄 阿胶 紫菀等分

加姜枣。水煎服。又方有五味子

异攻散 脾痛。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姜枣。水煎服。

五味子散(增入) 治肾泄。(有一人五更初晓时。必溏泄一次。此名肾泻。)

五味子(二两) 吴茱萸(一两。细粒绿色者)

二味炒香熟为度。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下。

手拈散 治心脾气痛。

草果 玄胡索 五灵脂 没药等分

上为末。调服二钱。

调气散

木香调气散

观音应梦散(夷坚志)

人参(一钱) 胡桃(二枚。去壳不去皮)

加姜、枣。水煎服。盖人参定喘胡桃能敛肺也。

橘苏散(济生)

橘红 苏叶 杏仁 半夏 贝母 五味子 白术 桑白皮等分甘草(减半)

加姜水煎服。

应梦人参散

甘草(炙一钱) 人参 白术 桔梗 青皮 白芷 干葛(各六分) 干姜

加姜。水煎服。

款冬花散

知母 桑白皮(一云桑叶款冬花(去梗) 阿胶(炒) 麻黄(去根节) 贝母(去心) 杏仁(去皮尖) 甘草(炙) 半夏(汤泡。姜制)

加姜。水煎服。

二母散

知母 贝母

加姜。水煎服。

丁香煮散(直指) 属诸嗽门不喜食。

石莲丁香(各十四枚)

生姜七片。大枣七枚。黄秫米半合。水煮食。

导赤散 淋。

生地黄 木通 甘草

竹叶灯心水煎。饥服。

五淋散(和剂)

赤茯苓 赤芍药 栀子当归甘草(生)

水煎饥服。

五香散(和剂) 尿血

木香 丁香 沉香 乳香 藿香

水煎服。

竹龙散三因三消

五灵脂(另研) 黑豆(生。去皮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不拘时。冬瓜煎汤调服。瓜叶子皆可。一日两服。渴少减一服。渴止宜八味丸附子。加五味子。此方沈存中载于灵苑方。得效者甚多。

乌金散 消渴

黄丹

上为末。每服二钱。丹服先漱口。待渴甚。要饮水。就用冷水调服

木香散(和剂) 溏泄

丁香 木香 肉豆蔻 当归 甘草 附子 赤石脂 藿香 诃子

加姜、枣。水煎服。

大建脾散(百一)

荜澄茄 干姜 白豆蔻 丁香 白茯苓 甘草 肉豆蔻 半夏 砂仁 陈皮 檀香 浓朴 茴香 神曲 青皮 白术 川乌 草果仁 附子

姜、枣。水煎服。

荆芥散(增入) 吐血

荆芥穗(半两) 炙草(一两) 桔梗(二两)

上 咀。姜煎。食后服

滑胎枳壳散 肠风脏毒

枳壳 甘草

上为末。空心沸汤调服

棕灰散(事亲)

败棕(不拘多少) 烧灰存性。空心调二钱。清米饮亦可。

三灰散(杨氏)

侧柏叶(焙为末五钱) 棕榈(存性。勿令白色。三钱) 桐子(烧作炭二钱。)

上为末。分作二服。空心米饮调服

黄 散(增入) 治咳血成劳。

甘草(四钱) 黄 麦门冬 熟地 桔梗 白芍(各半两)

咀。每服半两。水煎服。

木香交加散 痢。

六和汤藿香正气散并用。

七珍散 五劳

八珍散扁豆

鳖甲散(和剂)

人参茯苓 天冬 半夏 知母 桑白皮 地骨皮 生地 赤芍 桔梗 肉桂 紫菀 秦艽 鳖甲 柴胡 甘草

水煎服。

人参散(本事) 五劳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当归 赤芍 半夏曲 柴胡 黄芩 干葛

姜、枣。水煎服。

小三五七散 眩晕

天雄(炮) 细辛(各二分) 干姜 山茱萸(各五分) 山药 防风(各七分)

上为末。调服

参茯白术散(和剂)

人参 白术 茯苓 山药 甘草(各二两) 薏苡 扁豆(姜汁炒) 莲肉(各一两) 砂仁

上为末。枣汤调服

异攻散(本事)

川芎 当归 白芷 白芍药 陈皮 牡丹皮 玄胡索 桔梗 乌药 干姜 官桂

加姜。水煎服。

洗肝散(得效) 眼。

川芎 当归 羌活 防风 薄荷 甘草(炙) 山栀大黄(煨。等分

上为末。食后水调服

鸣耳散(济生) 耳。

磁石(一块如豆大) 穿山甲( 存性。研。一字)

上为新绵裹塞于耳内。口中衔小生铁。觉耳内如风声即住。

桃红散 耳。

干胭脂 白矾等分

上为末。将瓴管蘸药少许。吹入耳内。

推气散 治右胁疼痛。胀满不食

枳壳 桂心 片子姜黄(各半两。一本作僵蚕甘草(炙。一钱半)

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汤下。

通关散 鼻。

白矾僵蚕 南星(生) 全蝎等分

上为末。瓴管吹入鼻内。

排脓托里散痈疽肿毒。

地蜈蚣 赤芍药 当归 甘草等分

上为末。调服

五香散(和剂)

木香 沉香 鸡舌香(各一钱) 射香 薰陆香(一钱)

上为末。调服

换肌散(杨氏)

胡麻 蔓荆子 枸杞子 牛蒡子(各五钱) 防风 苦参 白蒺藜蒌根(各五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煎甘草贯众汤漱口。不拘时。调服。日进三服。

花蛇三因) 癞。

白花蛇浸。去皮骨。二两。) 生犀(半钱) 青皮(半两) 黑丑(半两。半生半炒)

上为末。每服二钱。腻粉半钱。研匀。糯米饮五更调服。以利下恶毒为度。十余日再进

鸡鸣散 扑。

大黄(一两浸) 杏仁三七粒去皮尖)

上研末。一碗。煎六分。鸡鸣时服。至晚取下瘀血即愈。若愈。便觉气绝不能言。取药不及者。急掰开口。热小便灌之。

调经散三因经事不调。

当归 赤芍 没药 肉桂 细辛 甘草 麝香

上为末。生姜汁米饮。空心任意调服

失笑散(和剂) 妇人血瘀。

蒲黄(炒) 五灵脂研。淘去砂土。等分

上为末。酽成膏。水调服

木香顺气散 赤白带下

京三棱 石三棱 萝卜子(炒) 槟榔 陈皮 鸡爪三棱 半夏 白茯苓 人参 木香(各一两) 黑丑 砂仁 白豆蔻(各五钱)

上为末。姜汁打糊丸。

蒲黄散

蒲黄荷叶 牡丹皮 玄胡索 生地 甘草少许。水煎服。

荷叶散

荷叶 蒲黄 甘草 生地黄蜜糖上水煮荷叶甘草。去渣。入蒲黄地黄汁调匀服。

香苏散

紫苏 香附 陈皮 甘草 槟榔 木瓜

加姜、葱。水煎服。


上一篇:饮类 下一篇:丸类、丹类、膏类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