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因病毒和细菌反复感染形成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理学特点为支气管腺体增生和黏膜分泌增多。病情缓慢进行性进展,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发病年龄以中老年居多,以咳嗽、咳痰或伴气喘反复发作,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症状可常年持续存在,冬春季节发作较多,夏秋季节逐渐缓解。   本病属于中医之“咳嗽”“肺胀”“哮喘”等范畴。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病机外感风邪,脾失健运痰饮内停,肺气不降,肾不纳气。冬春季节受寒冷气候变化的影响,老年人容易感受风邪,侵袭皮毛,肺卫失调,咳嗽发热,重者气喘痰鸣;久咳伤肺,肺气亏虚,咳嗽不止,伤及气阴,阴虚肺燥,形成慢支咳喘;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肺脾气虚脾虚生痰,痰饮内停,阻塞气道,外受风寒,引发夙根,致咳喘反复发作;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病日久,累及于肾,肺肾同源肾不纳气,气短而喘,遗尿腰酸肺肾阴虚,潮热盗汗,咳痰带血丝;脾肾阳虚咳喘痰多白色黏稠,怕冷腰酸,或伴阳痿早泄,或妇女白带增多,月经稀发;病之后期,阴阳气血俱衰,病情逐渐发展为肺心同病或心脑同病的进展态势,病情日渐严重。   裴正学教授认为风邪犯肺,肺病日久,必伤于肾,此为“金水相生”。甘肃地属西北,北为寒水之源,西乃燥金之地,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责之于年老体质虚弱和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易受外感六淫、饮食劳倦起居不慎、长期吸烟等诱发本病。体质虚弱,痰湿瘀阻是本病之病理基础,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俱衰为本,痰湿外邪为标,本虚而标实。病初以实证为主,外感风邪,痰湿阻肺,或痰热蕴肺之证型;病之中后期以虚多见,但常常虚实夹杂,病情演变为肺脾气虚,或肺肾阴虚,或脾肾阳虚,或阴阳俱虚的复杂局面。   裴正学认为治病必求于本。病之初期,感受风寒,肺失宣降,出现咳嗽咯痰白色多泡沫,寒邪入里很快化热,痰热蕴肺,肺气不利。治以宣肺解表,清肺化痰降气止咳,他以自拟青龙苏黄止咳饮加减,对急、慢性性支气管炎发作期,咳嗽气喘胸满气粗,痰黄黏稠,或咯痰稀白咽喉肿痛发热口渴,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数者可获满意疗效。   青龙苏黄止咳饮   组成: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6克,干姜6克,细辛3克,五味子3克,半夏6克,苏子10克,黄芩10克,前胡10克,桂枝10克,桑白皮15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金银花15克,鱼腥草20克,桔梗20克,地龙20克。   用法:加水1000毫升先浸泡1小时,武火煎煮10分钟后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取汁200毫升;加水再煎煮20分钟,取汁200毫升,混匀分2次服完。服药期间禁食辛辣油腻饮食。   功效:宣肺解表,清肺化痰降气止咳。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以及支气管哮喘。   病之初期,中医认为风寒客肺,肺失宣降,咳嗽气喘痰多,发热身痛,咯吐白色泡沫样痰。西医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此时延误治疗,风寒之邪,传经入里化热,咳痰黏稠,发热胸闷气短,喘促痰鸣,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或痰鸣音,拍片可见肺实变或肺气肿征象,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为痰热蕴肺,肺气不降。治以宣肺解表,清肺化痰降气止咳。选方自拟方青龙苏黄止咳饮加减。本方为《伤寒论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加味化裁而成。《伤寒论》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太阳病发汗后,喘家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以上三条经文明确阐述了支气管炎咳、喘、痰、满的病机特点。小青龙汤解表化饮,麻杏石甘汤宣肺泄热而止喘;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开腠理而见阳光;杏仁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干姜细辛半夏辛温化饮,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以止咳平喘;五味子量少仅为3克,收敛肺气滋阴止咳;黄芩桑白皮金银花鱼腥草清热解毒以消炎止咳平喘;生石膏甘寒,清热泻火以清里热紫菀款冬花前胡止咳化痰桔梗甘草为舟楫,载药上行;地龙血脉解肌痉,祛中风,治疗支气管痉挛而达到平喘之目的。裴教授谓:“麻杏石甘,姜辛味半,苏黄杏花伴草,外感哮喘服之了”。   临床加减:咳痰黄稠难咯者,加浙贝母瓜蒌麦冬润燥化痰小便不利,加茯苓杏仁通调水道;肺热痰稠,加葶苈子大枣泻肺止咳;高血压加珍珠母、生龙牡,平肝潜阳;汗多气短而喘,气阴两虚,加参麦饮益气滋阴肾不纳气咳嗽气喘,加紫石英沉香肉桂补肾纳气。冠心病瓜蒌薤白半夏汤活血化瘀。   典型病案   万某,男,55岁。初诊,2013年12月30日。   主诉:咳嗽气喘发热1周。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每逢冬春感冒诱发咳嗽气喘。胸部X拍片显示右肺野弥漫性阴影,少量胸腔积液,双肺纹理增粗,白细胞13.8x109/L,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20%,血小板8x109/L。查体:T39°,P110次/分,血压:140/90mmHg。两肺呼吸音增粗,可闻及少量支气管喘鸣音。刻下症:咳嗽气喘,胸闷气短,胸胁胀满,夜间不能平卧,发热头晕,咯吐大量泡沫样白色稀痰。舌质红,舌下脉络曲张紫滞,舌苔薄黄,脉浮滑数。   诊断:上呼吸道感染,高血压,肺心病。辨证属于外感风寒,引动内饮,肺失宣降,痰饮阻肺。   治法:宣肺解表,降气止咳,清热解毒化痰平喘。   方药:青龙苏黄止咳饮加减。   处方: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生甘草6克,干姜6克,细辛3克,五味子3克,半夏6克,苏子10克,黄芩10克,前胡10克,桂枝10克,桑白皮15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金银花15克,鱼腥草20克,桔梗20克,地龙20克。水煎服,1日1剂。7剂。   二诊:患者服药后咳嗽气喘胸满气短均明显好转,夜间能够平卧,咳痰减少,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肺部炎症好转,寒邪已化,饮邪已除,肺脾气虚,湿邪停留。可酌加健脾化痰之药,去黄芩鱼腥草橘红白术茯苓各10克。14剂。   三诊:患者以此方加减服用3月余,咳嗽气喘胸满气短均逐渐好转,拍片复查肺部感染已经消失,两肺野清晰。精神食纳俱佳。以培土生金法配以丸药以巩固疗效。处方如下:麻黄50克,杏仁50克,生甘草30克,干姜30克,细辛15克,五味子15克,半夏30克,苏子50克,前胡50克,桂枝50克,紫菀50克,款冬花50克,川贝母50克,百合50克,潞党参75克,太子参100克,炒白术50克,茯苓50克,陈皮30克,木香30克,砂仁15克,桔梗100克,地龙100克。共为细末,蜂蜜为丸,每丸重9克,1日3次。   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施治疗效确切,病初以宣肺解表,降气止咳,清热解毒化痰平喘,常选用大小青龙汤麻黄桂枝汤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而获得满意的疗效。病之恢复期以培土生金,润肺止咳,温化痰饮为主,配以丸药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可以很好地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复发,有着重要作用。   本病除上述药物治疗以外,还需要平时的饮食调理,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油腻饮食;药膳、膏方结合,补气润肺。润肺止咳,如清肺化痰药,如虫草百合蜂蜜等。化痰止咳如陈皮川贝母杏仁等。滋阴补肾核桃仁阿胶石莲子等熬粥或膏方保养;注意预防感冒,天气寒冷增加衣服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此病;同时积极增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素质,提高免疫力。另外,本病还可以进行冬病夏治,防治结合,综合治疗。‍(展文国)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