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以颜面及胸背部发生丘疹,可挤出淡黄色的脂栓,伴皮肤油腻为特点,属于中医“肺风”、“粉刺”范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此症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缓缓自收功也。”至于病损局部《医宗金鉴》有“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遏气血凝”之说,故本病的病机主要与风、火、痰、瘀、毒有着紧密的联系。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从医执教40余年,擅治各种疑难杂症,对痤疮的治疗亦有着独到的见解,笔者跟师学习之余,学习总结其治疗痤疮验案四则如下。

  肺经风热

  胡某,女,33岁。2011年9月9日初诊,诉颜面痤疮3月,痤疮呈红疹状,伴乏力,腰酸,脱发。舌偏红苔薄白,脉沉细。处方:桑白皮15克,枇杷叶10克,黄芩10克,连翘15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丹皮10克,野菊花10克,夏枯草30克,怀牛膝15克,皂角刺10克,僵蚕10克,败酱草30克,白芷10克,甘草6克。7剂,水煎服。二诊时效果明显,遂守上方随证加减嘱患者续服,14剂后病告愈。

  该病患外感风热之邪经久不愈,郁于肺经,表现为肺热炽盛之象,肺热熏蒸颜面,故颜面痤疮三月不愈,且病久入络,肺热波及血分,耗血动血,故痤疮呈红疹状,正是血热外露之象,肺热耗伤阴血,故腰酸乏力,且发为血之余,故又有脱发的症状。舌脉亦为肺热阴虚之象,故治宜清热凉血化痰散瘀。处方以枇杷叶桑白皮取名方枇杷清肺饮之意,合黄芩连翘杏仁野菊花夏枯草以宣清肺热;生地当归赤芍丹皮清热凉血;兼加皂刺僵蚕白芷败酱草怀牛膝加强化痰散瘀之力。诸药合用,气血两清,痰消瘀散,诸症自愈。

  火毒炽盛证

  叶某,男,23岁。2011年8月31日初诊,诉颜面痤疮1月,尤以天热时为显,大便时干时稀。舌微红苔薄黄,脉细弦。处方:防风10克,白芷10克,当归12克,赤芍10克,连翘15克,金银花15克,陈皮10克,天花粉15克,浙贝母10克,皂角刺10克,制乳没各10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30克,败酱草30克,紫花地丁30克,甘草6克。7剂,水煎服。二诊时,颜面痤疮略减,大便不成形,舌脉同上。守上方去败酱草紫花地丁,加薏苡仁30克,桑白皮15克,黄芩10克。7剂,水煎服。

  该患者就诊时正值夏季,是武汉最热之时,病人平素阳旺之躯遇此节令,内外相引,故表现为一派火毒炽盛之象,且尤以天热时为显,肺与大肠表里,肺卫有热,波及大肠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故大便时干时稀。舌脉亦为火毒伤阴之象。故治宜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处方以“外科第一方”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加减以直抑火毒。败酱草,《本草正义》:“此草有陈腐气,故以败酱得名。能清热泄结,利水消肿,破瘀排脓。惟宜于实热之体。”是治疗实证痰火瘀结的常用药,诸药相合,使热毒消,气血和,火势迅速得到控制。二诊时,颜面火热红赤明显减轻,火毒之势已挫,故去败酱草紫花地丁,加桑白皮黄芩以清肺热,直捣病根;虑其大便偏稀,故又加入薏苡仁健脾化湿,后以此方加减续服,痤疮逐渐痊愈。

  痰瘀互结证

  某,女,22岁。2009年7月10日初诊,诉颜面及颈部痤疮3日,以月经前为显,伴痛经大便秘结咽干面痒。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数。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生地15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炒栀子10克,白芷10克,僵蚕10克,玄参30克,浙贝母10克,牡蛎30克(先煎),夏枯草30克,蒲公英30克,皂角刺10克,甘草6克。7剂,水煎服。二诊时痤疮已不明显,守上方略事加减,嘱其续服7剂以巩固疗效。

  该病患痤疮与月经关系密切,肝主调畅气机肝气郁结,气机不利,气不行血则血停为瘀,气不行津则津聚为痰,导致痰瘀互结,故发颜面颈部痤疮,不通则痛,故伴痛经气郁化火,火性趋上,故咽干面痒。舌脉亦为痰瘀气滞之象。故治宜疏肝行气化痰散结,处方以柴胡四物汤疏肝行气活血消瘰丸化痰散结,兼加丹皮栀子蒲公英夏枯草清热解毒白芷僵蚕皂刺化瘀散结,祛风止痒。诸药相伍,紧扣病机,故效如桴鼓,7剂而愈。

  脾胃湿热

  陈某,女,23岁。2012年4月22日初诊,诉颜面痤疮两年,伴月经后期痛经经量偏少,带下色黄,大便偏干。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处方:柴胡10克,当归12克,白芍15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制香附10克,川芎10克,浙贝母10克,天花粉15克,夏枯草30克,牡蛎20克(先煎),野菊花10克,连翘15克,黄芩10克,虎杖20克,蒲公英30克,皂角刺10克,土茯苓30克,军6克,甘草6克。10剂,水煎服。二诊时,除大便改善外,余症同前,舌脉同上。守上方去野菊花土茯苓,加黄柏10克,金刚藤30克,败酱草30克,14剂,水煎服。三诊时,痤疮减轻,带下转白,月经将至,舌脉同上。守上方去金刚藤,加怀牛膝15克,泽兰15克,红花10克,桃仁10克,益母草30克。7剂,水煎服。

  该患者偏于痰湿体质,素体湿热较重,湿性黏腻,易阻气机,气不行则湿不化,其体胶着难解,故痤疮迁延不愈,带下色黄;湿热阻滞经脉,气血不通,故痛经,脉弦,弦主气滞。故治宜疏肝健脾,清热除湿。处方以逍遥散加减以疏肝健脾;兼加香附川芎行气活血浙贝母天花粉夏枯草牡蛎野菊花连翘蒲公英皂角刺热化痰;黄芩虎杖土茯苓清热除湿;军通腑泻热,亦暗合名方凉膈散“以泻代清”之妙法。全方法随证立,紧守病机。二诊时,病机不变,遂仍谨守上法,续服14剂,方见疗效,后又随证加用活血调经药,病情逐渐向愈。此处亦体现了中医临床在辨证基础上守法守方的重要性。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