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是感冒咳嗽和痰喘的多发季节。由于病邪侵入气管与脏腑,引起肺脏与气管黏膜发炎,分泌物增多,加之肺脏排异作用,故发生咳嗽。因为疾病的原因各有不同,所以咳嗽的症侯也因之各异。下面介绍几种用于咳喘的中成药。
一、感冒咳嗽:
1.通宣理肺丸。为多年经验配方,具有发汗解表的功能。该方以紫苏叶、麻黄、葛根散风解热以祛在表之风寒;配伍苦杏仁以增强平喘作用;前胡、桔梗止咳;陈皮、茯苓、法半夏、甘草、枳壳祛湿化痰;黄芩去肺热止嗽。全方对内有湿痰而又因外感引起的咳嗽,效果最佳。
临床上用于风寒咳嗽及兼有湿痰者。症见咳嗽,头痛无汗,鼻塞不通,周身作痛并兼有湿痰,痰多清稀,恶寒较重、脉浮紧者为宜。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1次1丸,1日2次。片剂,1次4片,1日2—3次。
2.清金止嗽化痰丸。具有清热散风、化痰止嗽的功能。该方以苏叶、银花、川芎、连翘、薄荷疏散表邪,透热于外,以解留恋之邪;桔梗、前胡、杏仁、橘红、枳壳、蒌仁、半夏、桑皮、川贝母清热润肺,降气消痰;诸药配合,使表解热清,气降痰除。本方对表邪留恋,郁而化热出现的咳喘痰稠等症效果最好。
临床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症见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咽红肿痛,咳嗽痰黄,口渴喜饮,鼻塞声重,大便秘结。还可用于肺热咳嗽,症见咳嗽喘息,气粗声嘶,咽干,咯痰不快,伴有头痛、身热,大便秘结者。
用法用量:口服。本品为水丸,1次6克,1日1—2次。
二、实热咳喘:
1.清肺抑火丸。该药处方组成为黄芩、大黄、天花粉、栀子、桔梗、苦参、知母、黄柏、前胡等,为实热咳嗽兼便秘的常用中成药。方用黄芩苦寒人肺,直清肺热为主;配黄柏、苦参清热燥湿,相须为用,效果更显著;诸药配合具有清热泻火。降气化痰止嗽之功。
临床应用:
(一)肺热咳嗽:表现为咳吐黄痰稠黏,咽喉肿痛,大便干燥。
(二)鼻孔生疮:表现为鼻孔干燥、生疮或衄血,大便燥结。
(三)口腔病:表现为牙齿疼痛或牙根出血,大便干燥,小便赤黄。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1次1丸,1日2次;片剂,1次4片,1日2次。
注意:风寒咳嗽及孕妇切忌服用。
2.礞石滚痰丸。处方组成:黄芩、大黄、金礞石、沉香共四味。方中礞石能攻逐陈积伏匿之老痰;大黄苦寒,荡涤实积,开下行之;黄芩苦寒,清上焦之火,清除成痰之源;二药用量独重,为正本清源之意;沉香调达气机,为诸药开导。四药合用,具有降火逐痰之功效。
临床应用:
(一)用于癫狂:精神躁狂不安,喜笑不休,甚至力大无穷,逾墙上屋,毁物伤人,夜不归宿,大便秘结者。
(二)用于顽痰热喘:表现为胸脘壅堵不通,喘咳气粗,痰黄稠而胶黏,面赤心烦,神志朦胧,舌苔黄厚,大便秘结者。
(三)用于眩晕症:痰蒙清窍所致的头晕目眩,胸脘堵闷,黄痰难以咯出,心烦面赤,舌苔黄厚,大便秘结者。
用法用量:口服。本品为水丸,1次6克,1日1次。
三、虚热咳喘:
养阴清肺丸。该药处方组成为地黄、玄参、麦门冬、川贝母、牡丹皮、白芍、薄荷、甘草共八味。本方以生地黄、玄参养阴凉血,清热解毒;麦门冬、白芍助地黄、玄参养阴;牡丹皮助地黄、玄参凉血解毒;川贝母润肺止咳,化痰清热;生甘草泻火解毒,薄荷宣肺利咽。诸药合用有养阴清肺,清热利咽的作用。
临床应用:
(一)用于阴虚咳嗽:阴虚生内热,燥热伤及肺阴,津液被灼,以致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口渴等。
(二)用于肺痨:症见消瘦,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者。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每丸重9克,1次1丸,1日2次。糖浆剂,1次20毫升,1日2次。膏滋,1次10~20毫升,1日2-3次。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