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中医外治鲜药是指用新鲜植物或新鲜动物的整体、部分组织或取其汁液经加工处理制成的外用药。应用鲜药是皮肤病中医外治的特色之一。继承和发扬这种“简便廉验”的特色疗法,可以进一步开拓皮肤病外治的临床思路,充分利用资源,方便患者。应用鲜药外治皮肤病有着广阔的科研及开发前景,是研制中国原创性新药的重要基础,是未来治疗的发展方向之一。

  鲜药外治源自远古

  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只能群居于山野之中,为了生存必须经常和大自然及毒蛇猛兽等展开殊死搏斗。因为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所以皮肤病是极易发生的。人类为了减轻病痛,最简单易行的办法便是就地取材,将身边的新鲜植物或新鲜动物外敷(直接用或捣碎、榨汁等)在皮损上,而这就是鲜药外治皮肤病的起源。

  在应用鲜药外治皮肤病的漫长过程中,我们的先人不断整理并记录着较为成熟的经验,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终于编著完成了记载有较多鲜药外治皮肤病方药的著作,这就是现存最早的中医临床医学文献,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

  据笔者初步统计,《五十二病方》记载的鲜药外治皮肤病的处方多达45首左右。所治疗的皮肤病症具有那个时期的明显特征(即以外部环境因素直接致病者为主),包括:①感染性皮肤病,如痈、等;②昆虫及其他动物性皮肤病,如虫咬伤、蜇伤、蝾螈咬伤、蜥蜴咬伤及蛇咬伤等;③物理性皮肤病,如烧烫伤、冻伤等;也有某些顽固性皮肤病,如疕病等。

  还有的治疗是针对症状的,如限局性和全身性瘙痒、慢性溃疡、结痕等。这些处方共涉及鲜药约39种:其中新鲜植物药约22种,如蒺藜白蒿兰草、山葪、堇葵叶、商陆梓叶麦芽、稻谷芽青苔、瓜、秋竹、芜荑、桐树、桑树、榆树、茹芦的根、桃叶、薤、葱、槐树(根、枝、叶)等。新鲜动物药约17种,如牛(前肢骨)、猪、马(颊骨)、活鱼、名叫守瓜的黄甲虫、乳汁、犬(毛、胆)、羊(毛等)、鸡蛋、兔(毛、脑)、野鸡蜗牛蜥蜴(血)、鳝鱼(血)、蜣螂老鼠,蜂(幼虫)等。

  鲜药外治皮肤病代有新篇

  在《五十二病方》的基础之上,通过历代医家的努力,鲜药外治皮肤病不断发展。笔者仅按年代顺序,介绍几位在这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古代医家及其著作,从中可以看出鲜药外治皮肤病的发展历程。

  《肘后备急方

  晋代·葛洪(约283年~363年)所著《肘后备急方》反映出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医疗水平,其中对鲜药外治皮肤病有较多记述。据笔者初步统计,相关处方已达120首左右。所治疗的皮肤病症也较《五十二病方》全面:

  一是感染性皮肤病,增加了丹毒瘰疬,并且出现了有关皮肤真菌病方面的内容,如头癣(赤秃、头疮、白秃等)和体癣(癣疮等)。

  二是昆虫及其他动物性皮肤病,增加了蜂蜇伤、蜈蚣咬伤蜘蛛咬伤,并且出现了治疗疥疮的内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上述外部环境因素直接致病者之外,《肘后备急方》还记述了①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漆疮)、湿疹(浸淫疮)等;②红斑性皮肤病;③皮肤附属器疾病,如痤疮(粉刺)、狐臭、头秃、须鬓黄等;④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如黑变病(黑面)等;⑤黏膜病,如急性女阴溃疡阴蚀)等;⑥皮肤肿瘤,如鳞状细胞癌(翻花疮)等。

  这些处方所涉及鲜药已是《五十二病方》的两倍多(约82种)。其中新鲜植物药约62种,应用较多的如杏(叶、仁)、柳(木、柳枝柳叶柳根皮、柳皮)、地黄芜菁小蒜梧桐(子、叶)、笋、羊蹄草根等;新鲜动物药约20种,如鲫鱼鲤鱼蟾蜍蜘蛛蚯蚓等。

  《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孙思邈(约581年~682年)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收集了唐代及以前的大量医学文献,其中对鲜药外治皮肤病的记述亦较为丰富。

  据笔者初步统计,相关处方已达190首左右。所治疗的皮肤病症也对《肘后备急方》有所补充:

  一是感染性皮肤病,增加了病毒性疾病,如寻常疣(疣目),皮肤真菌病方面则增加了皮肤念珠菌病(鹅口疮等)的内容。二是物理性皮肤病,增加了手足皴劈。三是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增加了荨麻疹(瘾疹)。四是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增加了白癜风

  这些处方共涉及鲜药约达99种。其中新鲜植物药约70种,应用较多的如薤叶、桑(汁、叶、桑根白皮黑椹)、芸薹(叶、子)、大蒜小蒜芜菁(根、子)、麻(子、叶)、杏仁、桃树、马齿菜苍耳、白羊蹄根等。新鲜动物药约29种,应用较多的如鸡(鸡子)、羊、猪、牛等。

  《本草纲目

  明代·李时珍(1518年~1593年)所著《本草纲目》集明代及以前中药之大成,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巨著。其中对鲜药外治皮肤病的记述颇为丰富,因为此书是本草专著,故这些内容都分散在对各味药物的论述之中,需要非常仔细地查阅。

  据笔者初步统计,与鲜药外治皮肤病相关的处方多达590首左右。所治疗的皮肤病症也对《肘后备急方》有所补充:

  一是病毒性皮肤病,增加单纯疱疹(热疮)、带状疱疹(火带疮)等。二是真菌性皮肤病,增加了花斑癣(赤白汗斑)。三是物理性皮肤病,增加了鸡眼。特别是增加了对毒(杨梅恶疮)的治疗。

  这些处方共涉及鲜药多达287种,其中新鲜植物药约240种,应用较多的如山慈菇积雪草益母草苎麻牛蒡子甘蕉地黄龙葵蒺藜紫花地丁商陆莱菔山药百合、茄、瓠、丝瓜、杏、桃、、枣、、银杏、胡桃、槲、蜀椒吴茱萸、莲等。新鲜动物药约47种,应用较多的如鳖、鸡、猪、牛等。

  《疡医大全

  清代·顾世澄所著《疡医大全》是现存内容最为丰富的一部古代中医外科全书。该书广泛引录了鲜药外治皮肤病的方法。

  据笔者初步统计,相关处方达到260首左右。因为本书是外科专著,所以是按中医外科疾病(包括皮肤病症)分门别类进行论述,其中应用鲜药外治较多的主要有“鹅掌风门”、“肾囊风门”、“流火门”、“臁疮门”、“鸡眼门”、“癣门”、“湿痰流注门”、“白蛇串门”、“白秃疮门”、“赤游丹门”、“子门”、“疥疮门”等,共约60余种门类。

  上述治疗共涉及鲜药达到139种,其中新鲜植物药约111种,应用较多的如桑、银杏、蓝叶茄子核桃芭蕉、葱、樱桃柏树等。新鲜动物药约28种,应用较多的如鸡、猪、牛、蚯蚓鳝鱼蜗牛等。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