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 畴。中医一般用以下九法辨证治疗。

一、清肝泻热:适宜于高血压病初起, 肝火炽盛,上扰清窍者。症见头晕头痛,面 目红赤,咽干口苦,尿赤便秘,急躁易怒,血 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脉压差较大,舌红苔 黄,脉弦滑而数。

处方:龙胆草8克,黄芩栀子菊花各 10克,钩藤白芍各15克,草决明20克, 牛膝生地夏枯草各12克。

二、平肝潜阳:适宜于高血压病初中 期,肝阳上亢,气血上逆,甚或肝风内动者。 症见眩晕头痛头胀头重脚轻,心烦耳鸣, 失眠多梦,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甚或眩晕 欲仆,头痛,双手颤抖,语言不利,步履 不稳,舌红苔黄,脉弦数或弦长有力。

处方:天麻夏枯草牛膝钩藤各12 克,生石决明磁石、生龟版桑寄生、生牡 蛎各30克,山栀子黄芩菊花各10克。

三、祛风化痰:适宜于高血压病初中 期,脾虚湿盛,风痰上扰者。症见头痛眩晕头重如蒙,胸闷心悸,食欲不振,呕恶痰涎, 形体肥胖,倦怠乏力,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持 续升高,舌胖苔白腻,脉弦滑。

处方:半夏陈皮胆南星各10克,党 参、白术各15克,泽泻8克,茯苓草决明 各20克,杜仲天麻牛膝各12克。

四、滋补肝肾:适宜于高血压病中后期,肝肾阴虚,虚阳上亢者。临床症见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口燥咽干,肢体麻木,腰膝酸软,头重脚轻,五心烦热,血压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脉压差较小,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处方:熟地24克,山药枸杞子桑叶牛膝山茱萸各12克,泽泻8克,丹皮茯苓菊花天麻各lO克,龟版15克。

五、育阴助阳:适宜于高血压病中后期,阴虚及阳,阴阳两虚者。症见¨眩头晕耳鸣耳聋,身体消瘦,神疲乏力,心悸健忘,少寐多梦,腰酸腿软,舌淡红嫩,脉细弱。

处方:熟地黄精各20克,山药枸杞子杜仲牛膝山茱萸各12克,桑寄牛30 克,天麻10克。

六、补益气血:适宜于高血压病初中晚期,素体亏虚,气血不足者。临床症见头日晕痛,遇劳加剧,眩晕项强,气短乏力,腰膝酸软,日涩耳鸣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舒张压高而小降,舌淡红嫩,脉细弱。

处方:黄芪牡蛎各30克,当归牛膝各lO克,熟地女贞子各15克,桑寄生25 克,泽泻5克,钩藤18克。

七、疏肝理气:适宜于高血压病中期,情志失节,肝气郁结者。见于长期精神紧张,情志不舒,久郁恼怒之人,症见头痛头晕心烦急躁,失眠多梦,胸闷,常因烦劳恼怒而加重,舌红苔薄白,脉弦。

处方:柴胡当归各10克,白芍枳壳香附川芎地龙各12克,丹参18克。

八、益气活血:适宜于高血压病晚期心脾两虚血脉瘀阻者。症见头痛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神疲乏力,短气不足以息,动则尤甚,心悸怔忡,失眠健忘自汗盗汗,胸膈满闷,面唇青暗,舌暗紫,舌底脉络紫暗迂曲,脉细弱或细涩。

处方:党参15克,赤芍川芎地龙各 12克,黄芪30克,桃仁当归红花各10 克。气虚明显加山药15克,白术茯苓各 12克。

九、温补阳气:适宜于高血压病后期,脾。好阳虚者。高血压病虽多见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风动火炎之证,但阳虚阴盛者亦非少见。此证多见于高血压病后期累及心脏,出现心力衰竭者,其血压虽高,但全身症状却是一派阳虚征象,症见目眩头晕,面门少华,气短懒言,倦怠乏力,呕恶痰多,食后不运,大便不实,腰酸腿软,肢清足冷,夜尿频数,男子阳痿,女子宫冷,月经不调舌质淡而胖,脉沉细。

处方:党参15克,茯苓白术各12克,制附片淫羊藿仙茅各6克,肉桂4克。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