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痘须知
夫痘有似凶而吉,有似吉而凶者,不可不知。
天根痘
诸痘不起壮,而天庭或晓星起灌者,乃精气外生,故曰天根,十有九生。
天空痘
诸痘壮气,而天庭,或晓星不壮者,乃血不灌顶也。故曰天空,十无一生。
明郎痘
明蚀痘
海溢痘
诸痘不起,而耳后方圆一寸独起者,名曰宿海溢,是肾经旺也,可治。
海枯痘
诸痘尽起,而耳后方圆一寸独不起泛者,肾败也。名曰星宿海枯,不治。
又云:头面、遍身、四肢、耳上俱已起泛灌脓,惟左耳下外有二三粒不起灌,日后唇裂齿干,如不急救,必然内攻而死。
有根痘
凡痘出头面多,四肢密者,十分危险,若地角方圆略有数粒,圆如珠者,十有十生。盖肾为根本,此痘肾旺,故曰有根。
无根痘
诸痘俱好而地角方圆陷伏、干枯,或灰白不起者,肾水绝也,不治。
抱鼻痘
面部俱稀,而鼻梁左右密如蚕种者,此毒聚于脾胃也,名曰抱鼻痘。其危矣。
单琐口
面部俱稀,而口角有一粒黑痘,较诸痘独大者,名曰单琐口。
双琐口
若口角两边各有一粒者,名曰双琐口,皆恶候也。
琐项托颐
痘出遍身稀疏,惟项下稠密一片,以至于颐,名琐项托颐,亦为不治之症。
猪头痘
出而头颈窝太多者,急用山豆根、玄参、桔梗、甘草、生地、芎、归、山楂、木通、荆芥、牛子,水煎,迟则毒积于喉而死。
逆痘
上身少,下身多者,名曰逆痘,此无大害。
两头痘
初标时,看自胸而上,自脐而下俱有,而中间一截全无者,是也。七日内急用人参,归芪汤去桂,加苏叶、桔梗、山楂、白芷、厚朴、紫草、防风、木通,再加黄豆三十粒,水煎救之。出七日则难救矣。
鬼捏痘
痘出遍身全无点粒,其斑成片,恰如打伤痕一般,故名鬼捏,不治。
鬼痘
痘标既定,手足、胸背俱多,而头面全无者,名曰鬼痘。又曰无头痘。五日之内可救,五日之外难救。盖气血下行,不能上升,急用升麻、川芎、白芷、苏叶、前胡、甘草、桔梗、防风、当归、笋尖。姜水煎服。如不治,曲池生毒,一月见骨而死。若身上四肢稀少者,不可遂作鬼痘看。
贼痘
痘初出便如绿豆,过一日便如黄豆大,再一日又如圆眼大,名曰贼痘。其痘根窠与顶全无血色,形虽起胀,按之虚软,至四五日上下出血而死。但比诸痘独大,其大甚速者就是,不必大如圆眼也。
蛇皮痘
头面、遍身再无空地,平塌而色白者,俗名蛇皮。此必干枯,不能作浆,至十一二日必死。
药患痘
初标红润,至四五日,忽变陷伏不起,将至里虚,此名为药患。急用扶表里为上。
九焦痘
当额、地阁、颧骨、胸背、耳后、手足皆有一二个,黑陷者,名曰九焦痘。不治。 伏阴痘
痘不灌脓而泻脓血,故名伏阴。急宜温里。
空仓痘
痘虽肥满而内实干枯,全无血水,乃空仓也。决死之症。
石臼痘
痘中有凹,而四弦特起,明亮好看,内实,浆板不化,以手摸之,其硬如石,因形犹石臼,故名之。此症断不可治。
茱萸痘
痘不甚起,而中亦有凹,四弦皆有皱纹,以其形似茱萸,故名之也。若得根窠红活者,服内托散,去防风、白芷。顶中发黑点者,保元汤加芎、桂。身壮热者,入酒炒黄芩。
虫痘
痘疮痒甚者,不必夏月中蝇生蛆,虽寒月亦有,用簪挑去而愈。或谓用柳条铺下,令儿卧于上,则蛆自出。此盖毒留于皮肤,延绵日久,脐肤热腐故耳,譬之腐草为萤,朽木生蠹,其理一也。
血疱痘
血疱痘者,血胁热毒而自浆也。刺疱血犹红者尚可治,急与犀角地黄汤加白芍,以制血解毒。血黑者不治。身热者,小柴胡汤加生地。血浆不能收靥者,紫草煎汤调下龙脑膏。
血靥豆
痘出稀少,四五日胖如豌豆,六七日血靥痂干,亦似丹砂,九日而痂落,此气血充足,毒少,故随出随痂,不及酿脓也。此痘极佳,百无一二。
白浆痘
痘初起发,疮头便带白浆者,此疫疠痘也。但有此,便不可治,主七日死。
四围痘
若疮起发,根窠四畔,又旋出小痘,攒簇本疮,或发似粟米,不待养浆,即加搔痒而死。
漏疮痘
疮出头有孔,脓水漏出,堆聚干结,其色如天疱疮,及癞头之形者,或清水非脓,无事自破,水去而干黑者,此皆属气所为,传染相似,俗名漏疮,未有能治者矣。
蛀痘
起肿时痘上有小孔,不黑不白,名曰蛀痘,皆腠理不密,而有是痘,大泄元气。急用保元汤加丁香、肉桂,其孔一密,而痘自起矣。
隐血斑
其形如豆壳,灰白全无血色,擦破而后血出,亦无脓血,故曰隐血斑也。不治。
赤萍疮
痘已出齐,或未齐,如赤浮萍,微微高起,若爬出有血,急以解毒升发药救之,如成烂痘,则无妨矣。
紫萍疮
白萍疮
同上。
草尾珠
其痘遍身俱陷,惟尻骨一团,饱满如珠,此症可治。补托灌脓即痊矣。
黑痘
卢廉夫曰:黑痘多属血热,黑痘本为恶证,世医恒弃而不治,然形状多端,犹可解救,须当辨而治之。但血不活者,则难救矣。
一、痘紫黑,或黑点子隐在皮肤之间者,无比散或人牙散,用猪尾血三五滴,酒调下。(小儿三分,大人五分。)
二、初出便是黑点,急用紫草茸二三钱,醇酒半盏,煎至三分,滤渣与服为妙。
四、形如牵牛,而色瘀败,又黑痕并黑靥者,并用蝉蜕二十五个,紫草茸一钱,水煎服。
气血两败痘
近看犹如水蓼花,远望胭脂紫可夸,临浆清水不成脓,古圣神农无治法。
复出痘 先见标一二点于面部,或口唇上下,如常起胀,灌浆,收靥。不知者,以为痘本稀少故也。然以火照之,红点隐隐然藏于皮肤之内,急用内托解散,则痘复出,不然颐下决发一毒,不急散其毒而发其痘,即死。
云翼子二十八般异痘,姑录于后,以备参看。
一、彤云绕顶
二、紫云灌顶
遍身痘好,但头顶紫干,陷伏不起者,不治。
三、乌纱覆顶
四、梨花漫顶
五、云掩天庭
遍身磊落光泽,惟额上一片血疱如云者,乃心家客热甚也。急磨犀、玳服之。
六、紫萍铺额
七、乌纱落额
不治。
八、灰扑印堂
九、杨花扑面
十、赤珠绕唇
十一、乌饭沾唇
此症必声哑,神昏,目睛不转,四肢厥冷,喉响如锯,三朝七日乃死期也。
十二、霞锦穿胸
此因火毒淫盛,不治之症。
十三、紫云布胸
此症血枯气滞,毒来攻胸也。其症必咬牙战掉,口唇焦裂,顷刻命倾矣。
十四、黑棋排胸
三朝决死。
十五、柳絮飞胸
此乃血气枯弱也,保元汤加芎、归、附主之。
十六、桃花映背
此症清火解毒,可生。
十七、紫萍浮背
不治。
十八、黑砂落背
不治。
十九、雪铺鱼背
此血已枯尽也,不治。
二十、赤鳞穿腹
二十一、黑缎缠腹
此症必肚内膨胀,声音哑,二日终矣。
二十二、白梨堕腹
气血衰败也,半月之间发惊而死。
二十三、葡萄落地
二十四、烂粟居臀
遍身俱好,惟臀上一片如粟壳,臭烂者,托补下元可转。 二十五、榴花散野
诸痘俱好,惟四肢红赤而唇口崩裂者,乃心、脾、肺三经热也。须凉血清火解毒。
二十六、黑珠遍体
四肢枯黑如火烧柴头,口中涎出气冷,朝夕死矣。
二十七、杨花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