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呕吐膈气总论


  洁古云:吐有三,气、积、寒也,皆从三焦论之。上焦在胃口,上通天气,主纳而不出。中焦中脘,上通天气,下通地气,主腐熟水谷。下焦在脐下,下通地气,主出而不纳。是故上焦吐者,皆从于气,气者,天之阳也,其脉浮而洪,食已暴吐,渴欲饮水,大便燥结气上冲胸而发痛,其治当降气和中。中焦吐者,皆从于积,有阴有阳,食与气相假,为积而痛,其脉浮而弦,其症或先痛而后吐,或先吐而后痛,治法当以小毒药去其积,槟榔木香和其气。下焦吐者,皆从于地道也,其脉大而迟,其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治法宜毒药通其闭,温其寒气大便渐通,以中焦药和之,不令大便闭结而自安也。

  上洁古论三焦吐,盖本黄帝所谓气,为上膈,食饮入而还出;为下膈,食晬时乃反出之。其上焦食已暴出者,今世谓之呕吐也。中、下二焦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者,今世谓之膈气反胃也。今分呕吐、膈食为二门。

  仲景云:诸呕吐,谷不得下,小半夏汤主之。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卒呕吐心下痞,肠闭有水,眩悸者,小半夏汤茯苓汤主之。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服前小半夏汤,诸汤不愈者,此胃虚,当以甘益之,立愈。

  治气之剂

  仲景陈皮汤

  干呕,手足厥者,治宜辛散

  橘红(四两)  生姜(八两)

  水七升,煎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木香散

  木香  槟榔

  等分,为细末,以后桔梗汤调下。

  洁古桔梗汤

  上焦气热上冲,食已暴吐,脉浮洪,宜先降气和中。

  桔梗  白术(各一两半)  半夏曲(二两)  橘红  枳实(炒)  茯苓  厚朴(各一两)

  每服一两,水煎,调木香散二钱,隔夜空腹服之。三服后气渐下,吐渐去,然后去木香散,加芍药黄芪一两半,同煎服之。病愈则止。如大腑燥结,食不尽下,以大承气汤朴硝微下之,少利为度,再服前药补之。如大便复结,又依前微下之。

  槟榔橘红散

  治呕吐

  白槟榔(一枚)  橘红(二钱半)

  水煎服。

  治寒之剂

  加减二陈汤

  痰火为患,呕头眩心悸中脘不快,发寒热,或食生冷,脾胃不和,并治。

  丁香(一两)  半夏  陈皮(各五两)  茯苓(二两)  甘草(一两半)

  每服四五钱,姜三片,乌梅一枚,水煎,热服。治痰痞,加草豆蔻(一两半)。

  藿香安胃散

  脾胃虚弱,不饮食,呕吐不时。

  藿香(一钱半)  丁香  人参(各二钱)  橘红(五钱)

  每服二钱,姜三片,水煎服。

  东垣丁香吴茱萸汤

  治呕吐胃寒所致。

  丁香  甘草  茯苓  柴胡  半夏  干姜(各五分)  吴茱萸  草豆仁  苍术  黄芩  人参(各一钱)  升麻(七分)  当归(一钱半)

  每服五钱,姜三片,水煎,食前热服。忌生冷。

  藿香平胃散

  治呕吐不止。

  藿香  厚朴(各一两)  半夏  甘草(炙。各二两)  苍术(三两)  陈皮(去白,二两)

  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三枚,水煎,温服

  罗太无红豆丸

  诸呕、吐逆、膈气反胃,亦治寒湿

  丁香  胡椒  砂仁  红豆(各二十粒)  上末,姜汁糊为丸,皂角子大,每一丸,以大枣一枚,去核,填药,面裹,烧面熟,去面,细嚼,白汤下,食前进三服,效。

  丁香附子散

  膈气吐食,及下焦寒而奔豚上冲。

  黑附子(炮,去皮、脐)  丁香(各五钱)  槟榔(一大枚)  硫黄(去石)  胡椒(各二钱)

  上先将四味为末,次入硫黄,再研匀,每服二钱,用蝙蝠一个,去翅、足、肠、肚,填药在内,用湿纸五七重裹定,置慢火内烧熟,取出,细嚼,用温送下,一日三服,米饮送下亦可。

  仲景吴茱萸汤

  治呕而胸满者。

  吴茱萸(汤泡,一两半)  人参(三分)  生姜(一两)  大枣(三枚)

  水煎。

  治火之剂

  芦根汤

  热而呕吐不止,及治恶阻

  芦根(取土中新白者,半斤)

  水二碗,煎一碗,热服

  竹茹汤

  治胃热而呕。

  干姜  半夏(姜汁煮。各三钱)  甘草(二钱)

  每服五钱,姜(三片),竹茹(钱半),枣(一枚),水煎,温服

  昔有人病伤寒,得汗后数日忽呕吐,药食俱不得下,医皆进丁香藿香滑石等药,下咽即吐,后以此竹茹汤与之即愈。

  枇杷散

  治呕吐,利膈气,止呕。又治卒呕吐不食。单煮枇杷叶汁饮之,此物味苦平,下气

  枇杷叶(去毛)  人参  半夏(各一钱)  茯苓(五钱)  茅根(二两)

  姜七片,水煎,磨槟榔末五分,和匀服之。

  丹溪治膈上有热,胃中有痰,二陈汤加炒栀子黄连生姜主之。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温胆汤呕吐不下饮食,极妙。

  仲景青镇丸

  治寒热往来,脉弦,呕吐头痛。即小柴胡汤青黛,以姜汁打糊为丸,白汤下。

  刘河间治暴吐,上焦气热所冲。经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火。脉浮而洪者,荆黄汤主之

  荆芥(一两)  人参(五钱)  甘草(二钱半)  大黄(二钱)

  上水煎,调槟榔散二钱,空心服。

  槟榔散

  槟榔(二钱)  木香(一钱半)  轻粉(少许)

  上为细末,同前煎药下。如欲作丸子,用蒸饼糊为丸,小豆大,每二十丸,食后服

  治瘀血之剂

  香灵丸(又名六丁丸)

  治呕吐如神。及产后呕不止者。

  丁香  辰砂(各六钱)  五灵脂(一两)

  上香脂先研末,后入砂,再研匀,用狗胆汁,或猪胆汁为丸,鸡头子大,每服一丸,生姜陈皮汤磨下。

  治瘀血,独以五灵脂狗胆汁为丸,鸡头子大,每服一丸,生姜汤磨下,及生姜送下,极热服

  草灵丹

  五灵脂(姜汁煮透)  甘草(烧煮透)

  焙干为末,每服五分,置掌中,用舌舐下。此方治膈气反胃呕吐梅核气,及胃脘疼痛,效。

  治虚之剂

  丹溪云:久病呕者,胃虚不纳谷也。生姜人参黄芪白术香附(之类治之)。

  浲治反胃呕吐无常,粥饭入口即吐,困倦无力,垂死者。以人参三两作一服,水煎,带热顿服,愈。

  理中汤

  治脾胃虚寒呕吐不食

  调中汤

  治脾胃虚弱呕吐。  理中汤

  治霍乱吐泻。(即理中汤橘红青皮各一两是也。)

  六君子加砂仁,治脾胃虚弱恶心欲吐,及吐食,或不思食。

  治积气之剂

  遇仙丹

  木香槟榔丸

  枳实导滞丸

  七圣丸

  皆可选用。

  治风痰之剂

  金花丸

  吐食而脉弦,肝乘脾也。由脾胃之虚,宜治风安胃。

  半夏(汤泡,一两)  槟榔(二钱)  雄黄(一钱半)

  上末,姜汁浸,蒸饼糊为丸,桐子大,小儿另丸,姜汤下。从少至多,渐次服之,以吐止为度。风痰羁绊于脾,故饮食不下也。

  治水饮之剂

  小半夏汤

  治呕吐,谷不得下者。

  半夏(一斤)  生姜(半斤)

  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小半夏加茯苓汤

  治卒呕吐心下痞,肠闭有水,眩悸者,即前方加茯苓四两。

  大半夏汤

  治胃反呕吐,服前小半夏汤,诸药不愈者。此胃虚,宜以甘益之。服此立愈。

  半夏(二斤)  人参(三两)  白蜜(一斤)

  上水一斗三升,和,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三升,从服一升,余分再服。

  猪苓汤

  治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解,急举之。思水者,此汤主之。

  猪苓  茯苓  白术(各等分

  为末,饮调方寸匕,日三。


上一篇:呕吐哕 下一篇:胃风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