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哮症


圣济射干丸呷嗽咳而胸中多痰,结于喉间,呀呷有声。

射干 半夏(各一两) 陈皮 百部 款冬花 贝母 细辛 干姜 茯苓 五味子 郁李仁 皂荚(去皮子,炙,五钱

共为末,丸梧子大,空心米饮下三、四十丸,一日两服。

  五淋癃闭


五淋小便淋症不出,或尿如豆汁,或成砂石,或为膏汁,或热沸便血

赤茯苓(三钱) 白芍山栀(各二钱) 当归甘草(各一钱四分

水煎服。

此方用栀、苓治心腹,以通上焦之气,而心火清,归、芍滋肝肾,以安下焦之气,而五脏阴复,甘草中焦之气,而阴阳厘清,则太阳之气自化,而膀胱之水府洁矣。

补中益气汤(见疟疾八味丸(见痰饮

白通汤(方见伤寒) 治少阴病下利者此方主之。

  尤氏治小便不利


滋肾丸(一名通关丸) 治小便不通、口不渴者。并治肺痿声嘶喉痹咳血烦躁等症。

黄柏 知母(各一两) 肉桂(一钱

研末,丸,每服三钱,开水送下。

此方一治小便不通,盖以小便气化而出,气者,阳也,阳得阴则化,故用知柏以补阴,少佐肉桂化气。一治肺痿声嘶喉痹等症,盖以前症皆由水衰于下,火炎于上而克金,此时以六味丸补水,水下不能遽生也,以生脉散保金,金不免犹燥也,惟节用黄柏之苦以坚肾,则能伏龙雷之沸火,是谓浚其源而安其流。继用知母之清以凉肺,是谓沛之雨而腾之露。

然恐水火不相入而相射也,故益肉桂为反佐,兼以导龙归海,此制方之妙也。

  赤白浊


二陈汤(见痰饮

萆 厘清饮 治下元不固,遗精赤白浊

川萆 (三钱) 石菖蒲 乌药 益智仁 甘草梢(各一钱)

水煎,入盐三分,空心服,日二服。

将军蛋(《种福堂》) 治赤白浊,兼治梦遗

大黄(三分,研末) 生鸡子(一个)

鸡子顶尖上敲破一孔,入大黄末在内,纸糊炊熟,空心吃,四、五朝即愈。

龙牡菟韭丸(《种福堂》) 治色欲过度,精浊白浊,小水长而不痛,并治妇人虚寒,淋带崩漏等症。

龙骨水飞牡蛎水飞) 生菟丝粉 生韭子

上四味各等分,不见火,研细末,干面冷水调浆为丸,每服一钱,或至三钱,晚上陈送下,清晨服亦可。

蚕砂黄柏汤(《种福堂》) 治遗精白浊湿热者。

蚕砂(一两) 生黄柏(一两

二味共研末,空心开水下三钱,六、七服即愈。

白果蛋方(《种福堂》) 治白浊

用头生鸡子一个,开一小孔,入生白果肉二枚,放饭上蒸,每日吃一个,连吃四、五次即愈。

龙骨韭子汤(《种福堂》) 治遗精滑失。

白龙骨(一两,研末) 韭子(炒,一合

上为末,空心陈调服三钱。

菟丝石莲丸(《种福堂》) 治女痨,夜梦遗白浊崩中带下诸证。

菟丝子(五两,浸研) 石莲肉(二两) 白茯苓(一两,蒸

上为细末,山药糊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一百丸,或盐汤空心送下。如脚无力,木瓜汤晚食前再服。

龙莲芡实丸(《种福堂》) 治精气虚,滑遗不禁。

龙骨 莲须 芡实 乌梅肉各等分为末,用山药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芦根白酒汤白浊

新鲜芦柴根二把,白浆煎服。

胞转(《千金翼》) 治丈夫、女人胞转不得小便八、九日者。

滑石(二斤) 寒水石(一两,研) 葵子(一升

以水一斗,煮五升,服尽即利。

牛膝 治死血作淋。

桃仁(去皮尖) 归尾(各一钱) 牛膝(四两,浸一宿) 白芍 生地(各一两五钱

水十钟,微火煎至二碗,入麝香少许,四次空心服。如夏月,用凉水浸换此膏不坏。

四君子汤 六味丸 封髓丹 八味丸

  呕吐哕呃


二陈汤(方见痰饮) 加生姜四钱为主,变时法为神奇,其效如神。

通草橘皮汤(《千金》) 治伤寒胃热呕逆

通草(二钱) 橘皮(一钱五分) 粳米(一撮) 生芦根汁(一杯

水煎热服

通草橘皮,加竹茹生姜汁,《千金》名芦根饮,治伤寒后呕反胃干呕

丹溪云∶“凡呕家禁服栝实、桃仁莱菔子山栀,一切有油之物,皆犯胃作呕。”

景岳云∶“呕家亦忌苍术,以其味不纯而动呕也。”

  吞酸


左金丸 怒动肝火,逆于中焦,其症口苦脉弦,胁及小腹胀满,或痛发则身热气逆是也黄连(六两) 吴茱萸(一两

粥为丸,椒目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

连理汤(即理中黄连小柴胡(见疟症) 平胃散(见伤食人参白虎汤(即白虎人参调胃承气汤 肾气丸(即八味丸

  三消


六味地黄丸(见厥症) 用一斤,加五味子肉桂各一两,水煎冷服

  实症诸方


承气汤 大柴胡汤(俱见伤寒防风通圣散(见中风还魂汤(见厥症 四顺清凉饮大便而不伤元气。

当归 大黄 黄芩 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积聚痞气奔豚方


加味平胃散 治积气痞块, 等症。

苍术 陈皮 浓朴 甘草 瞿麦 麦芽 川芎(各五钱) 沉香 木香(各一钱五分) 大黄浸三两

共为末,每服三钱,姜汤下,忌油腻动风之物及房事一月。药须黄昏服,勿食晚饭,大小便见恶物为度。加减详本论。

金匮奔豚汤奔豚寒热往来气上冲胸腹痛

炙草 川芎 当归 黄芩 白芍(各二钱) 半夏 生姜(各四钱) 生葛(五钱) 李根白皮(三钱

水三杯,煎八分服。

上升下降,无论邪正之气,未有不由少阳,以少阳为阴阳之道路也,阴阳相搏,则腹痛。方中有芎、归、芍药以和阴,生姜以通阳,又有半夏安胃,甘草益脾分理阴阳之交争,而腹痛可愈矣。气升则热,方中有李根白皮以降之,气降则寒,方中有生葛根以升之,升降得宜,而寒热可愈矣。且黄芩一味,为少阳遄药,观《伤寒论》大、小柴胡等汤,皆用此味,可知千变万化中,按定六经之法,不逾一黍也。

  癫狂痫


磁朱丸 治癫、狂、痫及耳鸣耳聋如神。又治目内瘴及“神水”散大等症,为开第一品方。

磁石(二两) 朱砂(一两) 神曲(三两,半生半炒

炼丸,每服三钱,以开水送下。

按∶磁石宜生用,朱砂若 炒则杀人。磁石黑色入肾,朱砂色赤入心,水能鉴,火能烛水,水火相济,则光华四射矣。然目受五脏之精,精裨于谷,神曲能消五谷,则精易成矣,故为明目之神方。其治耳鸣耳聋者,亦以镇坠之功能制虚阳之上奔耳。韵伯谓∶“治癫痫之圣剂,盖取二石交水火神曲推陈致新,从中焦以转运其气于上下也。”

滚痰丸(见痰饮金匮风引汤(见中风

舒筋保肝散左瘫右痪筋脉拘挛,身体不遂,脚腿少力,干湿香港脚,及湿滞经络,久不能去,宣导诸气。

木瓜(五两) 萆 五灵脂 牛膝浸) 续断 白僵蚕(炒) 松节 芍药 乌药 天麻 威灵仙当归 防风 虎骨炒,各二两

上用无灰一斗,浸上药二七日,紧封扎。日足取药,焙干,捣为细末,每服二钱,用浸药酒调下,尽用米汤调下。

喻嘉言曰∶“此治风湿搏结于筋脉之间,凝滞不散,阻抑正气,不得通行之方。”

  伤食


平胃散 治脾胃不调,心腹痞满吞酸嗳腐泻痢瘴疟,不服水土等症。

苍术(三钱,炒) 陈皮 浓朴(各二钱,炒) 炙草(一钱

生姜五片,水煎服。

瓜蒂散 宿食在上脘,用此吐之,所谓“在上者,因而越之也。”

瓜蒂(炒) 赤豆(煮,等分

上为细末,以七合,煮汁和散一匕服。一法温浆水调服一钱匕,取吐为度。

三一承气汤(见上瘟疫

  伤酒


葛花解酲汤呕逆心烦胸满不食小便不利

青皮(三分) 木香(五分) 橘红 人参 猪苓 茯苓(各一钱半) 神曲 泽泻 干姜 白术(各二钱) 白蔻砂仁 葛花(各五钱

上为极细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但得微汗,则病去矣。

罗谦甫云∶“夫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若伤之,止当发散,使汗出则愈,最妙法也。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湿,何病之有。”今之治此者,乃用 丸大热之剂下之,又用牵牛大黄下之,是无形元气病,反伤有形阴血,乖误甚矣。

五苓散(方见吐泻加减,详本论

  久服地黄暴脱


通脉四逆汤(见伤寒术附汤(见自汗

  室女闭经


归脾汤(见症冲加减,详本论) 当归龙荟丸(见胁痛

  祟病


却邪汤(方见本论

痧症(治法详本论


上一篇:血证方 下一篇:虚症诸方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