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月经失调(以闭经为多见),常伴有不孕、多毛、肥胖等。B超提示双侧卵巢呈多囊性增大。     在中医文献记载中,没有直接对应病名,但其症状常见于闭经、不孕崩漏、癥等篇章中,其症状错综复杂,临证论述也多。     闭经     《素问·阴阳别论》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提示情志不遂,损伤心脾,脾不运化则胃不收纳,生化不足,阴血匮乏,血海不足,故经闭不行,久之精血亏少而见肌瘦,潮热盗汗,闭经之候。     癥     《灵枢·传脉篇》曰:“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癥聚。”寒气客于胞宫胞脉可生石癥、肠阴虚胃燥,内热熏蒸,津亏液涸,热瘀交阻,或因脾虚生湿,聚湿成疾,阻滞经络,气血瘀结,久之则成癥结聚。     不孕     《灵枢·经脉篇》说:“督脉生病,其女子不孕。”督脉主一身之阳气阳虚则宫寒,难以行经受孕,阳虚胃燥,津液不足,或肝肾阳虚精血不足,均难以行经受孕。     崩漏     脾阳不振,气不摄血,或中气下陷,在妇人则见崩中漏下崩漏多见阴虚内热血热妄行。《内经》云:“阴虚阳搏为之崩”即说明阴虚内热崩漏主因。     气逆     《灵枢·经脉篇》曰:“冲脉为病,逆气里急阳明主润宗筋脾阴虚,胃燥热,精亏液少,宗筋失养,则胃气挟冲任之气上逆,然血者水谷之精微,也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妇人上为乳汁,下归血海。”一旦脾阴虚,胃燥热,则气机上逆,血随气行,则月经闭止不行,甚则可见乳胀、肋痛、口干鼻燥、鼻衄牙龈出血等症。     综上所述,多囊卵巢成因必与精血亏损有关,形成闭经、崩漏不孕、癥。然血虚者必责脾胃。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中医历来论及脾胃,多从补中益气升阳益胃调之。而很少提到滋养脾胃。     清代医家唐容川云:“东垣后,但知补脾阳,而不知滋养脾阴脾阳不足,水谷固不化,脾阴不足水谷仍不化,譬如釜中煮饭,釜底无火故不热,釜中无水亦不熟也。”故倡导:“脾阳虚则不能统血,脾阴虚则不能滋生血脉。”     脾虚所以不能滋生血脉,实乃“阴不足胃热”,“湿热伤脾则阴虚阳亢,胃乃不和,水谷之精气竭矣”。然中医认为,人身之经络足三阴经阳明、少阳及冲任督均聚于宗筋。而胃主润宗筋,故有“阳明宗筋,阴明为之长”之论。脾阴虚,胃燥热,气血生化不足,前阴宗筋不润,故致三阴及冲任督诸经生疾。     多囊卵巢综合征,见脾胃阴虚者,其症常见:口干咽燥,喉痛,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若兼心肝火旺,则见心悸,多梦少眠,心烦易怒,头目眩晕,乳胀肋痛;若证属脾阳不振,则见形体肥胖,口淡纳呆,形寒肢冷,腰酸腹痛,甚则嗜睡。     临床上多囊卵巢综合征,常以阴虚内热为主,阴虚则生内热,血受热则煎熬成块,而成热瘀交阻。故治疗之法,当以养阴破癥为主。     药用:元参麦冬花粉石斛三棱莪术皂角刺穿山甲白芍甘草。兼心火黄连黄芩远志便秘大黄肝火旺加丹皮栀子郁金川楝子。     脾虚痰湿阻滞者,治宜祛痰破癥。常用桂枝茯苓汤二陈汤,加川贝母胆南星三棱莪术穿山甲,以祛痰散结。寒湿者加附子小茴香经闭则加当归丹参益母草牛膝香附延胡索不孕者,月经正常后,可调补肾阳,加用菟丝子枸杞子补骨脂肉苁蓉等品。     多囊卵巢综合征,多数与脾有关,脾虚湿盛,积聚为痰,痰瘀交阻可成囊块。脾虚血少津枯胃燥,热瘀交阻也可成块。故祛痰化癥及养阴化癥为本病治疗大法。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