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叔说  让中医更美更有趣更贴近生活 

药企和营养学家共同设计的一个巨大陷阱,善良的老百姓争先恐后往里面跳,跳进去之后一辈子都爬不出来了。就算爬出来了,也是遍体鳞伤。

这个陷阱叫做——全民补钙。这个陷阱如此美丽如此甜如此迷惑,以至于很多人毫无反抗之心,直接中招,他们从出生那一天起就开始疯狂地补钙,直到弥留之际仍然会说,我今天好像忘了吃钙片了。

关于钙片的广告每天都在狂轰滥炸,说什么一片顶三片,说什么吃了这种钙片腰好了腿好了一口气爬五楼不带喘的,说什么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国外,某一国际品牌更是把钙片卖到了全世界,每天都在各大媒体上吹嘘补钙的重要性,人一生下来就要补钙,要活到老,补到老;而我们国内的医生呢,也特别喜欢给病人,尤其是老人与孩子开钙片,为什么喜欢开钙片,你懂的。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人得了一种病,叫“补钙焦虑症”。

于是,文小叔的微信以及公众号后台经常收到这样的咨询:

小叔,宝宝的牙齿长得太慢了,是不是缺钙呀?

小叔,宝宝走路不稳是不是缺钙啊?

小叔,宝宝不长个,是不是缺钙啊?

小叔,宝宝还不会说话,是不是缺钙啊?

小叔,我妈经常腿抽筋,要不要吃点钙片啊?

……

今天,文小叔就为亲爱的小伙们揭开补钙的真相。

1八岁孩子吃钙片吃出结石,妈妈吓哭了

前一阵子,文小叔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当时文小叔正在写作中,手机也是静音的,无意瞟了一眼,就看见了这个电话。既然看见了就接吧。

对方是一位母亲,也不知道从哪里弄到小叔电话的,说是小叔的忠实粉丝,小叔的文章每天必看,今天冒冒失失打电话过来实在逼不得已。说自己的孩子得了大病,这位母亲心理素质很脆弱,说着说着竟然哭起来了。

文小叔问,你先别哭,你孩子得了什么病?

她说,昨天孩子尿尿就感觉很痛,然后尿血了,去医院检查,得了尿道结石。

文小叔哭笑不得,心想,一个结石至于嘛!又想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得结石了呢?这位母亲说,医院告诉她,是因为过度补钙造成的,孩子还小,不想手术,不想打麻药,想保守治疗,想用中医的方法把结石排出来。她再三恳求,希望小叔开一个方子。

小叔原则上不会网上给别人开方子,但见这位母亲言辞恳切,于是开了一个很简单的方子六一散加减:滑石金钱草鸡内金甘草

尿道结石中医叫做淋证,属于石淋,是湿热下注,水热之结。这里的滑石一看名字就知道了,是一味可以把结石滑掉的药,利尿的作用非常强大。金钱草呢,清热利湿,尤其善于调理下焦湿热,凡是结石病金钱草都必须用的。鸡内金很多人以为它是消食的,其实它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可化一切结石,无论是胆结石还是肾结石。比如民国神医张锡纯就经常用鸡内金来化瘀。

这位母亲说,孩子服用了二十来天的六一散,尿结石从此就好了,惊喜之余说要带孩子来大理当面感谢小叔。

小叔说,其实啊,你只要不给孩子吃那么多钙片,尿结石自己也会慢慢恢复的。

2 初中生补钙想长个,结果导致饮食、严重便秘,一周都不排便

很多家长以为补钙可以促进骨骼发育,江苏盐城的一位母亲,爱子心切,见自己上初中的孩子比同龄人矮小,心里很着急,听说吃钙片能够长个,就信以为真,每天让上初中的孩子吃钙片。

她对孩子的要求是,饭可以不吃,钙片一定要吃。

就这样吃了一年,孩子的个子并没有长高多少,却吃出了一身的问题,最严重的是厌食,胃口越来越小,无论是怎样的山珍海味都只能吃一点点,更要命的是大便干结如石头一样,肚子硬邦邦的,常常四五天才排一次便。

这次一周没排便了,看到小叔公众号后马上咨询小叔。小叔一看,便秘这么严重,是实证啊,于是给她开了张仲景的方子大承气汤加减: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甘草

这是张仲景治疗重度便秘猛药,就是那种不按肚子就痛,七八天不大便的,必须要用这个方子攻下。

果真,孩子服用这个方子后解下很多大便,他母亲描述说,孩子一个月大便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而且奇怪的是,解下这么多大便,孩子没有虚脱,反而精神很好,一顿竟然吃了三碗大米饭呢,平常最多吃小半碗。这是怎么回事呢?

文小叔说,他的肠道浊气太多,有很多宿便积聚,都装满了哪还有胃口吃饭嘛。你可以想想自己,假如你一周不大便,还吃得下东西吗?肠道这些垃圾泄出去以后,气血马上回到全身,回到脾胃,人也轻松很多,当然吃嘛嘛香啦。以后好好吃饭就可,不要给孩子吃什么钙片了。你孩子便秘正是因为吃太多钙片,这些钙片没有消化,沉淀在肠道导致的。这些钙片就像大石头一样阻碍了肠道的蠕动。

大承气汤这个方子呢,属于猛药,一般的便秘也不能随便用的。

3 老人补钙想治疗腿抽筋,结果腿抽筋没好,心脏却出了问题

北京的一位大妈向文小叔咨询心脏的问题。

大妈说,她老感觉胸闷,尤其是躺下,觉得恶心,心里好像被压了一块石头,就忍不住想去拍一拍胸脯。站着就没事,走路就没事,就躺下不舒服,很奇怪,以为得了心脏病,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什么。

文小叔说,一躺下心脏就不舒服,感觉胸闷,通常是痰湿中阻导致的。就是说你身体的痰湿太多了,这些痰湿蒙蔽了心窍,所以感觉胸闷。为什么站着没事呢?因为站着,湿气都往下走了,躺下湿气就容易堆积在心肺。

文小叔让大妈发了一张舌头照片,果真如文小叔想象的那样,舌苔黄厚腻,典型的痰湿体质舌苔

文小叔说,以后少吃补品了,饮食要清淡一些,不然高血压高血脂会找上你的。

然后大妈有些惊讶地说,我很少吃大鱼大肉啊,补品也很少吃啊,就是每天吃一些钙片。我的腿老抽筋,发作起来真难受,听说腿抽筋是缺钙,于是就买来吃了。吃得还挺多,说明书说一次吃三片,我一次吃六片,想着反正不是药,是保健品嘛。

看看,问题就出在这里了。大妈的心脏不适就是过度补钙造成的。吃进去的钙片没有消化,化成痰湿堆积在了心脏,所以胸闷。

于是,文小叔让大妈回去买点保和丸吃,把身上的痰湿化掉,痰湿化掉后就不会胸闷了。同时嘱咐,钙片不要吃了。

大妈舍不得,买了不吃不是浪费了?再说我的腿抽筋怎么办?

老人的脑筋一时转不过来,文小叔只得耐心解释,吃钙片治不好腿抽筋。腿抽筋不是骨头的问题,而是筋出了问题。肝主筋肝血不足就滋养不了筋,筋就会痉挛,所以要柔肝、养肝血。你吃了钙片没有消化也是浪费,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更大,与不吃比起来哪个更严重呢?

于是,文小叔给大妈开芍药甘草汤加减芍药24克、甘草12克、伸筋草12克。

芍药柔肝,养肝血,还能够利水,把腿部的湿邪利出去,甘草缓急止痛,伸筋草一看名字就知道是专门对付腿抽筋的,让你的筋骨舒展起来,筋骨舒展了就不会抽筋了。

大妈服了半个月的保和丸芍药甘草汤,很开心地来反馈,你的方子比钙片好使多了,我的腿抽筋好多了,钙片没吃了,心脏也好多了。

文小叔最后嘱咐,平常可以买点陈皮来泡喝,慢慢把身体的痰湿化掉,痰湿化掉了,你的心脏就不会不舒服了。要好一点的陈皮,广东新会的陈皮,道地药材,才有药性。

4 中医怎样看待钙片的?过度补钙到底有怎样的危害?

当你兴冲冲去药店买钙片的时候请一定要尊重以下的事实:

钙片的吸收率只有10%,这还是建立在脾胃功能正常的基础上,如果你的脾胃虚弱,你吃进去的钙可能一点都吸收不了。

为什么?因为钙片在中医看来属于阴寒的东西,属于滋腻的东西。阴寒的就会折损你的阳气,滋腻的就会妨碍你脾胃的运化,特别不容易消化。

吃进去的钙片消化不了会有怎样的结果?

就会变成垃圾要么直接排出去,要么就滞留在你身体各个部位,引起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这些没有被消化的钙片就会以痰湿的形式弥漫在你身体的各个部位,停留在肺里,就会咳嗽、痰多,停留在心脏就会胸闷,停留在胃里就会恶心呕吐、反酸、食欲不振、胃胀,停留在肾里就会肾结石,停留在肠道就会便秘腹胀,停留在尿道就会尿结石……

有的宝宝过度补钙还会导致卤门提前闭合,反而导致发育迟缓,有的宝宝还会得鬼脸综合症……

当你怀着无比美好期望准备服下钙片时,请你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吃进去的钙片真的能够补到骨头里去吗?

很多人认为,骨头是由钙组成的,所以吃钙片是强壮骨骼最好的途径。

有这种想法的人真的很天真,把我们的身体看得太简单了,我们的身体是无与伦比的精妙,不是可以拆下来再装上去的机器。缺钙就吃钙片,缺就吃,缺蛋白质就吃蛋白质,这都是用割裂的思维看问题。

我们说某一种东西里面含有什么元素,然后单独把这种元素提纯出来,然后再用这种元素去治病或者补身体,这种理念是错误的。因为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食物也是一个整体,营养也是一个整体。提纯出来的元素可能一时有效,用着用着就无效了。

比如中药黄连,西医就从黄连里面提纯出来黄连素,用着用着就没效了,而黄连却一直有效。

如果还不明白的话,文小叔再打一个比方。我们现在都讲究团队,一个团队齐心合力做成了某一件事,如果我们把这个团队中的一个人,哪怕他是核心,要他单独来完成这件事,他能够完成吗?

显然不能。

所以,单纯提纯出来的钙片吃进我们的身体是无效的,无法成为你骨骼的一部分,无法成为你骨骼中的钙。

那么,真正意义上的补钙是什么?

真正意义上的补钙是让我们的身体自己去补钙,让身体自己去合成钙,如果连我们的身体自己都合成不了钙,你就别指望吃进去的钙片能够补到骨头里去。

要补钙请记住下面这句话:

肾主骨生随,骨头好不好需要骨髓的滋养,这个骨髓肾精所化,所以要好好养肾,一方面要加强肾的封藏能力,不要让它漏,另外一方面要加强肾生髓的能力。

最后,文小叔只想掏心掏肺的说一句:

其实,你真的并不需要去补钙,

你只要好好对待每一顿饭,不偏食,就是最好的补钙。

如果你连好好吃饭也补不了钙,

那么你吃进的任何一片钙片都是垃圾。

通知:文小叔另外一个公众号文小叔听已经出来啦,文小叔听语音版,听着听着就把养生学会了。赶紧点击下面的链接一听为快吧。

占了这4点,你就是寒气重,那如何逼出身体的寒气呢?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