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魂魄理论探讨抑郁障碍的发病机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多种原 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 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在情感 方面主要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观念消极、兴趣 索然,躯体方面主要为疲劳乏力、睡眠障碍、食欲 减退、性欲下降、全身疼痛等。本文基于中医魂魄 理论,通过阐述魂魄与抑郁障碍的密切关系,强调 抑郁障碍的关键是魂魄问题,基本病机责之魂魄失 常,神机不和。现详述如下。

1 魂魄概说

魂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而中医学本 身是文化医学,同样蕴含魂魄概念及其理论。虽然 两者之间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有着相互渗透、相互影 响的联系,但在概念、内涵的生成与来源方面有着 本质的不同,特别是中医学认为魂魄是内在脏腑功 能的外在表现,侧重于人的防病治病和维护人体的 健康,突出的特点是 “只探在生象,不究身后景” 。

1. 1 魂魄一气,源于先天,藏于肝肺 《灵枢·本神》云 :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 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 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 出入者谓之魄。 ”也就是说,天赋予人类的是德, 地赋予人类的是气,由于天德下流,地气上交,阴 阳相结合,使万物化生成形,人才能生存。所以, 人体生命的原始物质称为精,阴阳两精相结合产生 的生命活动称为神,随神往来活动而出现的知觉机 能称为魂,与精气一起出入而产生的运动机能称为 魄。由此看出,在气的作用下,精是人体最原始和 最基本的物质,而神是精的外在表现,魂是神之 使,魄是精之佐 [1 ] 。 《素问·宣明五气》云 :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 藏。 ”魂、魄、神、意、志作为五脏所藏精神活 动被称为五神。其中魂藏于肝 。《灵枢·本神》中 所言 “肝藏血,血舍魂”其意有二,即肝储藏血 液和血液是魂活动的物质基础。肝血充足则魂有所 舍、所涵、所镇,而不妄行游离; 反之若肝阴血不 足或受邪气,魂失所舍、所涵、所镇,就易自浮而 动,不受神的支配,不能随神往来而见心烦意乱、 恐惧、急躁易怒、谋虑不能、睡眠障碍等。魄藏于 肺 。《灵枢·本神》云 : “肺藏气,气舍魄。 ”可见 魄以肺气为舍、为充、为养,精充气足则魄强而 用,精神乃至。魄为五神之一,为病则表现出心理 或精神症状。魄离职守则目暗无神,如丧神守,视 而不见,听而不闻,饥渴不知,冷热不辨。

1. 2 魂魄一体,合德之灵,统驭情绪 《灵枢·天年》云 : “血气已和,荣卫已通, 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 魂,随着无形的神气运动; 魄,伴随着有形的精气 出入。从魂魄阴阳属性而言,魂属阳,魄属阴, 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统,故魄是魂的基础,魂是 魄的主导。张景岳在 《类经》中曰 : “神者,阴阳 合德之灵也,二气合而生人,则血气荣卫五脏,以 次相成,神明从而见矣” ,进一步阐明了心神属阳的部分是魂,属阴的部分是魄。既然心神是阴阳合 德之灵,魂和魄也同样是阴阳之气的运动形式。周 振武在 《人身通考·神》中言 : “神者,阴阳合德 之灵也。惟神之义有二,分言之,则阳神曰魂,阴 神曰魄,以及意智思虑之类皆神也。 ”以上论述一 方面说明魂魄是一体的,是合德之灵; 另一方面指 出人的情感属于魂和魄的范畴。可以说,其蕴藏于 魄中,而受魂的控制和调节,魂魄是情感意志、思 维的总开关。当外界刺激作用于心,被心感知后, 就由魂进行分析对比、判断,然后魂才允许魄中某 种适合的情感发放出来,同时产生了相应的气机变 化。所以说,神藏于心,故心静则神清,魂随乎 神,故神昏则魂荡。

1. 3 魂魄一统,主宰性命,魂为主导 魂的机能是 “随神往来” ,魄的机能是 “并精 出入” ,而精和神是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 。《素问· 金匮真言论》云 : “夫精者,身之本也。 ”精充气 足神旺,则身体健康,否则身体患病乃至死亡。精 气神的健壮与否与魂魄息息相关 。《左传·昭公二 十五年》云 : “心之神爽,是为魂魄” ,而神之不 爽则魂魄出现异常。汪蕴谷在 《杂症会心录》中 指出 : “人之形骸,魄也。形骸而动,亦魄也。梦 寐变幻,魂也。聪慧灵通,神也。分而言之,气足 则生魂,魂为阳神; 精足则生魄,魄为阴神。合而 言之,精气交,魂魄聚,其中藏有真神焉。主于 心,聪明知觉也。若精神衰,魂魄弱,真神渐 昏” ,说明精、神、魂、魄不仅同出一体,而且相 生相随,不可分离。葛洪在 《抱朴子》中亦云: “人无贤愚,皆知己身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 魂魄俱去则人亡。 ”魂魄作为生命的主宰,是人体 的第一元神,同样不离阴阳。魂属阳,魄属阴。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 : “阳气者,若天与日, 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 因而上,卫外者也。 ”人体健康无病,是依赖阳气 的轻清上浮,保卫于体表。同理,阳魂具有卫外固 守之功,在人体的生长变化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

2 抑郁障碍的基本病机

魂藏于肝,其作用与肝的疏泄息息相关。魂属 阳,具有卫外固守之功,既能预防情绪失调,又能 调整各脏腑司职的功能。此外,心主神明神明是 指精神、意识、思维等活动,神明出,必须有魂相 伴才能实现 “主明则下安” ,否则 “主不明则十二 官危 ” 。“十二官危”不仅有魂的功能失常的抑郁 障碍,同时伴有脏腑方面的病症。

魄藏于肺,其作用通过肺主气来体现,以气养 魄,并辅助肝的疏泄,以调畅情志,肺气充沛,辅 助心血运行,心神得到充分涵养,则神清气旺。若 因气血不畅、痰瘀闭阻、外邪侵袭等造成魂魄颓 废,神机受累,心不静,气不和,可致抑郁障碍, 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身体疲劳、精力下降。 抑郁障碍的核心症状概括起来是郁、悲、乏、 眠,而魂不守舍则 “郁” ,魄不安宁则 “悲” ,阳气 不振则 “乏” ,魂魄飞扬则 “眠” ,其发病机理和临 床表现都与魂魄失常、神机受累密切相关。综上所 述,魂魄失常、神机不和是抑郁障碍的基本病机。 3 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本质 抑郁障碍病变涉及五脏六腑,形神兼病,重点 在神,概 括 其 核 心 症 状 为 “郁” “悲” “乏” “眠” 。

3. 1 郁者为病,肝失疏泄,魂无居舍 郁的主要症状是心情抑郁,情绪不宁,神志恍 惚,胸闷不舒,胁肋胀痛等。原本肝旺,或体质虚 弱,复加情志所伤,引起气机郁滞,肝失疏泄。 《格致余论》曰 : “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 肝也。 ”肝主疏泄,通过调节气机、血、津液而调 畅情志。肝失健运,疏泄失常,情志不畅,心失所 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2 ] 。徐春甫在 《古今医统》 中言 : “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病之久,变 病多端” ,指出郁虽有多因,而主因为七情所伤。 病机关键在于肝失疏泄造成魂无居处,从而出现魂 不守舍的症状。

3. 2 悲者为病,重在肺心,魄无安处 “悲”的主要症状是无故情绪悲观,心境忧愁 喜悲伤欲哭,甚者悲痛难解。悲的发生,一是心虚 神馁,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内及心神,神失所 依,心不藏神,情志失度,悲伤不已; 二是肺魄失 调,肺主气藏魄,在志为忧为悲,正气不足,邪气 偏盛,肺魄不宁,易产生悲伤的情志变化。总之, 悲病位在肺,与心脑密切相关,终致肺魄、心神与 脑神功能失调。

3. 3 乏因气虚脏腑无力,重在阳气 “乏”是多脏腑气虚的主要症状,具体指疲乏 无力,精神萎靡,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胆怯肢 麻,甚至缺乏继续生存的勇气和信心。有研究认 为,抑郁障碍的发病与体质因素有关,素体阳气不 足、阴气偏盛者更容易发生抑郁障碍 [3 ] 。初病多 实,久病多虚。抑郁障碍的特点是 “两长两多” , 即长时间隐匿,长时间累积,多因素交织,多重病机兼杂。抑郁障碍的发生虽与多个脏器相关,但重 点在心、肝、肺 。 《素问·调经论》云 : “心藏 神 ”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 : “心者,君主之官 也,神明出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 而不通……” 。心气不足,可导致精神神志异常, 而出现抑郁悲哀等一系列症状,而肝肺气不足,则 魂魄功能失守。

3. 4 眠因精虚,阳不入阴,魂魄飞扬 眠指睡眠障碍,以睡眠时间、深度不足,轻者 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者醒后不能 再寐,重者彻夜不寐为主要临床表现。抑郁障碍者 多数伴有睡眠障碍,且多系慢性失眠,病机是 “阳不入阴” ,即阳气虚无力入阴或阴气虚无力涵 阳。具体而言,其为血脉营气精神不足 [ 4 ] 。《灵枢· 本神》曰 : “黄帝问于岐伯曰: 凡刺之法,先必本 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 至其淫佚离藏则精失、魂魄飞扬……” 。魂魄飞扬 者,夜间失眠多梦,白天无精打彩,精神不能集 中,亦称 “昼不精,夜不寐” 。

4 基于魂魄理论防治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为魂魄失常、神机不和所致,而伤魂 之最莫过于情绪和情感刺激 [5 ] ,正如 《灵枢·本 神》所言 : “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 精,不精则不正……” ; 伤魄之最则莫过于喜乐无 极,亦如 《灵枢·本神》所言 : “肺,喜乐无极则 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 。 《金匮要 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云 : “邪哭使魂魄 不安者,血气少也。 ”血虚则肝无所藏,不能随神 往来而魂不安,气虚则肺不敛,不能并精出入故魄 不藏,最终导致魂魄不宁的精神病变 [6 ] 。所以, 在抑郁障碍的防治过程中,一定要基于魂魄理论采 取具体措施。

4. 1 以魂魄为本

疾病的防治过程中要高度关注魂魄,尤其对 抑郁障碍者更要特别重视。1) 未病养魂魄积精 全神,健魂强魄,以此预防抑郁障碍的发生。2) 已病调魂魄。一旦发生抑郁障碍,要遵循中医理论 辨证施治,同时要掌握魂魄病特点精准治疗。目 前,魂魄理论尚未形成体系,在辨证施治方面没有 形成如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一样的具体法则, 而临床一般常用祛邪安魂、柔肝镇魂、益肾 ( 肺) 定魄、宣肺畅魄等法。3) 康复铸魂魄魂魄一旦 受病则容易复发,故疾病痊愈后需静养、保护、调 理、励炼等,使其强盛,避免疾病复发。

4. 2 补养阳气

抑郁障碍的发病本质及临床表现均主要为阳 虚,故治疗时须注重扶阳。温阳通气为扶阳基本原 则,常用有温阳、扶阳和通阳三法,其中温阳重在 祛寒,扶阳重在补虚,通阳则以化浊为主。

4. 3 情志治疗

抑郁障碍多因情志致病。治疗方面,吴崑在 《医方考》中明确指出 , “情志过极,非药可愈, 须以情胜,内经一言,百代宗之,是无形之药 也。 ”中医心理治疗具体有说理开导、移情易性、 暗示解惑、行为矫正等,我们临床实践中体会到顺 情从欲法对抑郁障碍更为适用。顺情从欲法与精神 病学的 “获得性无助”的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妙。 具体的做法是与患者沟通时,广泛收集患者所苦, 逐条给予坚定明确的解答; 对患者的顾虑表示理解 和尊重,也可以鼓励其尝试或者有保留地让步。以 此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以利形成共情,战胜 疾病。在给患者用药时应予以充分理解,尽力消除 其过分担忧,形成心理与生理的正常循环,则有利 于患者的康复。

4. 4 综合治疗

抑郁障碍患病时间长,病因病机复杂,有时缠 绵难愈 。 《素问·异法方异论》云 : “杂合以治, 各得其所异。 ”治疗抑郁障碍不仅重点调理魂魄、 补养阳气,还要抓住核心症状,采取多种措施综合 治疗。另外,我们认为既使用中药治疗也非以单方 能够奏效,必须应用大方复方才能够起沉疴、祛 痼疾。如郝万山治疗本病提出 “温补心胆阳气, 益肝兼助疏泄,养胆涤痰醒神” [7 ] ,若达调理魂魄 之功,可选柴胡桂枝汤温胆汤四逆散、定志小 丸等合方化裁,临床应用效果比较理想。

来源:中医杂志 作者:王国才 潘立民 杨海波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