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草药汇编》:乌蔹莓
《中华本草》:乌蔹莓
出自《唐本草》。
1.《唐本草》:乌蔹莓,蔓生,叶似白蔹,生平泽。四月、五月采,阴干。
2.《蜀本草》:《图经》云:乌蔹莓蔓生,茎端五叶,花青白色,俗呼为五叶莓,叶有五梗,子黑,一名乌蔹草。
3.《纲目》:乌蔹莓,塍堑间甚多,其藤柔而有棱,一枝一须,凡五叶,叶长而光,有疏齿,面青背淡;七、八月结苞成簇,青白色,花大如栗,黄色,四出;结实大如龙葵子,生青熟紫,内有细子;其根白色,大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yratia japonica (Thunb.)Gagnep.[Vitis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割取藤茎或挖出根部,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灌木林中,常攀援于它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适温为25-30℃,喜半荫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庭院、篱旁、林缘等均可栽种。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和种子繁殖。打插繁殖:于春季选取粗壮茎蔓,截成长12-15cm的小段作插稳,按行株距15cm×(3-4)cm斜插入苗床, 20d左右,生根长叶时,按行株距40cm×40cm移栽。种子繁殖:于春季播种育苗。条播,行距15cm,将种子均匀括人沟内,覆土2-3cm,浇水保湿。当苗高20-25cm时移栽。此外,还可用压条和分株繁殖。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扭曲,有纵棱,多分枝,带紫红色;卷须二歧分叉,与叶对生。叶皱缩;展平后为鸟足状复叶,小叶5,椭圆形、椭圆状卵形至狭卵形,边缘具疏锯齿,两面中脉有毛茸或近无毛,中间小叶较大,有长柄,侧生小叶较小;叶柄长可达4cm以上。浆果卵圆形,成熟时黑色。气微,味苦、涩。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呈不规则椭圆形。表皮细胞外被乳状突起的角质层,有的细胞含红棕色色素。皮层狭窄,外侧棱脊处有厚角组织,内侧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粘液细胞散在,内含草酸钙针晶束;有的薄壁细胞含红棕列成环。髓部亦有粘液细胞,含有草酸钙针晶束。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有红棕色色素。
叶横切面:表皮外方被角质层,下表皮具非腺毛。叶肉组织中散有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中脉 有4个外韧型线管束。上、下表皮凸起处具厚角组织。
1.抗菌:乌蔹莓注射液1%、10%浓度,用平皿法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地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水煎剂31mg/ml,试管内能抑制钩端螺旋体的生长。
2.抗病毒:乌蔹莓注射液1:10、1:100稀释与病毒混合注入鸡胚尿囊腔内,对流行性感冒病毒A3/沪防-77-56-E2及京科68-1株有明显抑制作用;1:100稀释,在人胚肾组织培养中,对腺病毒3型、副流感病毒仙台株有明显抑制作用。
3.抗炎:乌蔹莓水煎醇沉液28g/kg及醇提液25g/kg灌胃,连续7天,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部炎症有抑制作用,两种制剂各以25g/kg灌胃,连续14天,对大鼠塑料环肉芽肿有抑制作用。
4.对免疫功能影响:乌蔹莓水煎醇沉液及醇提液各以25g/kg灌胃,连续14天,均使大鼠胸腺减重;0.5g/只灌胃,连续7天,均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
5.促血栓形成:水煎醇沉液及醇提液各以25g/kg灌胃,连续14天,明显促进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和血小板粘附。
《中药大辞典》:乌蔹莓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治痈肿,疔疮,痄腮,丹毒,风湿痛,黄疸,痢疾,尿血,白浊。用于咽喉肿痛、疖肿、痈疽、疔疮、痢疾、尿血、白浊、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①陶弘景:"捣敷疮肿,蛇虫咬处。"
②《唐本草》:"主风毒热肿,游丹,蛇伤,捣敷并饮汁。"
⑤《草木便方》:"清热解毒,涂疮毒,消结核,九子虚气疡。补益虚损。"
⑥《分类草药性》:"去风散痰。治五种黄病,母猪风;涂疮毒。"
⑦《江苏植药志》:"热水泡,熏腿可止痛。"
①治一切肿毒,发背、乳痈、便毒、恶疮初起者:五叶藤或根一握,生姜一块。捣烂,入好酒一盏,绞汁热服,取汗,以渣敷之。用大蒜代姜亦可。(《寿域神方》)
③治发背、臀痈、便毒:乌蔹莓全草水煎二次过滤,将两次煎汁合并一处,再隔水煎浓缩成膏,涂纱布上,贴敷患处,每日换一次。(《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无名肿毒:乌蔹莓叶捣烂,炒热,用醋泼过,罨患处。(《浙扛民间草药》)
⑤治臁疮:鲜乌蔹莓叶,捣烂敷患处,宽布条扎护,每日换一次。或晒研末,每药末一两,同生猪脂三两,捣成膏,将膏摊纸上,贴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⑥治喉痹:马兰菊、五爪龙草、车前草各一握。上三物,杵汁,徐徐饮之。(《医学正传》)
⑦治九子滥痒:母猪藤、九子连环草、何首乌。炖肉服。(《四川中药志》)
⑧治肺劳咳血:乌蔹莓根三至四钱,煎服。或加侧柏、地榆、青石蛋各三钱,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⑩治小便尿血:五叶藤阴干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卫生易简方》)
⑿治毒蛇咬伤,眼前发黑,视物不清:鲜乌蔹莓全草捣烂绞取汁二两,米酒冲服。外用鲜全草捣烂敷伤处。(《江西民间草药》)
⒁治跌打损伤:五爪龙捣汁,和童尿热酒服之,取汗。(《简便单方》)
⒂治跌打接骨:血五甲根晒干,研细,用开水调红糖包患处。(《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⒅乳痈、恶疮初起。用乌蔹莓的藤或根一把、生姜一块。一起捣烂,加好酒一碗,绞取汁,热服令发汗,同时以药渣敷患处。方中的生姜,用大蒜代亦可。
①治疗化脓性感染
取新鲜全草或茎叶洗净,捣烂如泥,敷于患处。或取叶、根研成细末,和凡士林调成20%的软膏;或取其原汁烘干碾粉外用,每日换药1次。治疗疖肿、痈、蜂窝组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外伤感染创口、烧伤感染残余创面、脓疱疮、天疱疮、冻疮溃烂、湿疹、皮炎等,具有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的作用。对一般早中期疖、痈等化脓性感染,敷后即感到清凉舒服,经1~2次即可见炎症消退;对破溃或化脓创面,治疗后脓液明显减少,肉芽新鲜,加速上皮生长。对绿脓杆菌感染创面。经敷药1~2次,可见分泌物培养转阴。鲜草捣泥外敷也可用于关节扭伤和软组织挫伤。使用中未见有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此外,也可配成1:1或1:2的鲜草煎剂内服。
②用于接骨及消肿
取洗净泥沙、剔去硬结的新鲜根1斤,糯米饭半碗,千捶成膏敷患处。或在秋冬时采根洗净切片晒干,研成粉末,密封,用时以白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一般敷药12~24小时,如局部感灼热应立即换药,否则容易发泡。治疗关节炎时,一般敷3~7天即可。曾治1例右手尺骨骨折,断面整齐,患部肿痛,经整复后敷上五将草药膏,固定,3天换药1次,1星期去夹板,半月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