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解篇第四十九
太阳所谓肿腰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阴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痛也。(此篇论奇恒之势。乃六十首。盖以三阴三阳之气。各主六十日为首。六六三百六十日。以终一岁之周。阴阳六气。各自盛衰。
而能为经脉作病。故名之曰脉解篇。然此篇之论。与诸经之论阴阳。各不相同。乃解奇病之脉也。太阳为诸阳主气。生于膀胱水中。故以太阳之气为岁首。正月阳气虽出于上。而阴寒之气尚盛。阳气未得次序而出。故太阳所谓肿腰痛者。
因太阳之气。尚为阴气所郁。故肿腰痛也。此论阳气之微也。兆璜问曰。奇恒之势六十首。已释于诊要篇中。但脏腑阴阳之气。与此篇各有异同。请明示其旨。曰。诊要篇中论五脏之气。各主六十日为首。而取刺诸俞。各有浅深之法。
所谓度脏度俞也。此篇论三阴三阳之气。分主一岁。各有盛衰。而能为经脉作病。所谓度阴阳气。度人脉也。阴阳之道。
有名无形。数之可十可百。推之可万可千。明乎阴阳常变之理。然后可与言医。)病偏虚为跛者。正月阳气冻解地气而出也。所谓偏虚者。冬寒颇有不足者。故偏虚为跛也。(此言太阳之气。生于冬令水中。寒水之气有所不足。以致太阳之气亦虚。而为偏枯跛足也。夫正月阳气解冻。从地气而上出。则阳气当自次而盛矣。言有所谓偏虚而为跛者。又缘冬令寒水之气颇有不足。以致所生之阳气偏虚。而为经脉作病。上节论阳气微而为时所遏抑。此论根气不足。而所生之气亦虚。
以下论阳气之渐盛。)所谓强上引背者。阳气大上而争。故强上也。(强上引背者。头项强而引于肩背也。太阳之脉。上额交巅。从巅别下项。挟脊抵腰中。阳气大上而争扰于上。故使其强上也。)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
(此言阳气之更盛也。春三月。所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天地万物之气。皆盛上而跃。而人之阳气。亦虚于上。
是以经脉上壅而耳鸣也。)所谓甚则狂巅疾者。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巅疾也。(此言阳气之盛。极于上也。所谓狂癫疾者。乃阳气尽甚于上。而阴气从之于下。不得与阳气相和。下虚上实。故使狂癫疾也。本经曰。阳盛则狂。又曰。气上不下。头痛癫疾。以下论阳气之从下而上。自微而盛。由盛而极。太过不及。与时消息。而皆能为病。)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此申明经气之有别也。如阳气盛上。而所谓耳鸣者。因气而病经也。若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也。按此篇名曰脉解。而篇中上论三阴三阳之气。并不言及经脉。盖解释经脉之气。三阴三阳之气也。经脉之病。三阴三阳之气所致也。故曰所谓。曰者。言所谓有如是之病者。乃阴阳气之盛衰。而证见于有形也。若所谓浮为聋者。皆在气而不涉于经也。兆璜曰。曰所谓。曰者者。释脉解篇之解字而言也。)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故为喑也。(此言阳盛于外。而复归于阴也。阴阳离合论曰。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则出地者。
命曰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是阳气离阴而出于地。盛极于外。当复归而与阴相合。所谓入中为喑者。阳盛已衰。入中之气不足。则阴虚而为喑矣。)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内夺者。谓阳盛于外。内夺其所藏之气则肾虚矣。俳当作痱。痱之为病。四肢不收。盖不能言而兼之四肢不收。此肾虚厥逆之所致也。兆璜曰。阳受气于四末。
阳盛已衰。故四肢不收。肾气不足。则为喑也。)少阴不至者厥也。(少阴之气。肾所主也。承上文而言。肾虚以致少阴之气不至者。则手足厥冷也。兆璜曰。少阴之气。阴中之生气也。阳盛已衰。则肾虚。肾虚。则少阴之气不至矣。)少阳所谓心胁痛者。言少阳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九月阳气尽而阴气盛。故心胁痛也。(按少阳之气。当主七月八月为首。九月少阴心脏主气。少阳为君火之相。故至九月而为心之表。其气更盛者也。然此时天之阳气。尽归于下。而阴气正盛。君相之火。为时所遏。故心胁痛也。兆璜曰。少阴主心痛。少阳主胁痛。诊要经终篇曰。九月人气在心。)所谓不可反侧者。阴气藏物也。物藏则不动。故不可反侧也。(九月之时。万物之气。俱收藏于阴。物藏则不动矣。是以少阳之气。亦不能枢转。故不可反侧也。上节论少阳正盛之气。为时气所遏。此言少阳之气。随万物收藏。而不能转运其枢。)所谓甚则跃者。九月万物尽虚。草木毕落而堕。则气去阳而之阴。气盛而阳之下长。故谓跃。(此言少阳之气正盛。
不肯随时而藏于阴也。夫九月少阳为心之表。其气正盛。然此时万物草木。尽皆衰落。则人之气。亦当去阳而之阴矣。
但少阳之气正盛。阳气入之于下。而仍欲上长。故病多跳跃也。夫人之阴阳升降。随四时寒暑往来。此气独与天地万物之气相忤。故谓之奇。兆璜曰。所谓六十首者。三阴三阳之气。各以六十者为首。自微而盛。盛而极。极而衰。非仅主六十日也。故少阳之气。至九月而正盛。)阳明所谓洒洒振寒者。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
故洒洒振寒也。(阳明乃盛阳之气。故主五月为首。五月阳盛而一阴始生。故为盛阳之阴。阳盛之气。为阴气加之。故洒洒振寒也。)所谓胫肿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阳之阴也。阳者衰于五月。而一阴气上。与阳始争。故胫肿而股不收也。(五月阳气始衰而下。一阴始生而上。阴与阳交争。以致经脉不和。而为胫肿不收也。)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
上则邪客于脏腑间。故为水也。(阴气下而复上者。谓冬至一阳初生。阴气下降。至五月而阴气复上也。邪、水邪也。谓阴气下归于水脏。至阴气从上而渐盛。则水邪随气而上升。上客于脏腑之间。故喘而为水也。)所谓胸痛少气者。水气在脏腑也。水者阴气也。阴气在中。故胸痛少气也。(水火者。阴阳之兆征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故曰水者阴气也。
上节论有形之水邪。上客而为喘。此论无形之水气。上乘而为胸痛少气。)所谓甚则厥。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
阳气与阴气相搏。水火相恶。故惕然而惊也。(所谓甚者。谓阳气下之甚。阴气上之甚也。甚则阴阳相搏。水火相恶。而阳明之气厥矣。阳明气厥。则阳明之脉病矣。阳明脉病。则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也。)所谓欲独闭户牖而处者。
阴阳相搏也。阳尽而阴盛。故欲独闭户牖而居。(此言阳气尽归于下。阴气独盛于上。故欲独闭户牖而居。夫阳明之气。
主五月为首。五月之时。阴气始上。阳气始下。至于甚时。则当秋分之候矣。甚至阳尽阴盛。又当冬极之时矣。是阳明之气。但以五月为首。而非独主于五月六月也。六气皆然。)所谓病至则欲乘高而歌。弃衣而走者。阴阳复争。而外并于阳。故使之弃衣而走也。(此申明阴阳之气。有上下而复有表里也。阴阳复争者。谓阴阳之气。上下相搏。而复交争于外内也。阴阳之气。外并于阳。则阳盛而为病矣。阳盛。故使之乘高而歌。弃衣而走也。)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
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此承上章而复申明阴阳之气。上下升降。内外出入。行于脉外之气分也。气分者。皮肤肌腠之间。上谓皮肤之上也。夫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足太阴之脉。亦见于皮肤之上而无所隐。是以阳明之气并于上。则迫于阳明之孙络与太阴之经脉也。迫于阳明之孙络则头痛鼻鼽。迫于太阴之经脉则腹肿也。)太阴所谓病胀者。太阴子也。十一月万物气皆藏于中。故曰病胀。(太阴为阴中之至阴。故主阴尽之十一月也。十一月万物之气。皆藏于中。故主病胀。胀谓腹胀也。兆璜曰。十一月律起黄钟。为一岁之首。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故以太阴主子也。)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为噫也。(阳明者。太阴之表也。太阴为阴中之至阴。阴极则复。故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上走心为噫。噫者嗳气也。灵枢经云。脾是动病。腹胀善噫。口问篇曰。气出于胃则为噫。五气论曰。心为噫。是太阴之气。从阳明而上出于心。则为噫也。)所谓食则呕者。物盛满而上嗌。故呕也。(十一月万物气皆藏于中。则盛满而上溢。故呕也。经云。足太阴独受其浊。太阴之清气。上出则为噫。阴之浊气。上溢则为呕也。)所谓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者。
十二月阴气下衰。而阳气且出。故曰。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也。(得后者。得后便也。气者。转失气也。十一月初生。
至十二月阳气且出。阴气从下而衰。所谓脏中之气。得以下行。故快然如衰也。夫土位中央。上走心为噫者。厥逆从上散也。得后与气者。厥逆从下散也。夫奇恒之阴阳。各以六十日为首。而始于太阴。故论太阴之气曰十一月十二月。则余气可知。兆璜曰。太阳为诸阳主气。太阴乃阴中之至阴。以正月起太阳。十二月终太阴。用周一岁之气。)少阴所谓腰痛者。少阴者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伤。故腰痛也。(少阴之气。主九月十月为首。十月寒水用事。故主于足少阴肾。少阴之上。君火主之。故九月主手少阴心。然阴阳六气。止合六经。皆从下而生。故不及于手。惟少阴主水火阴阳之气。有标本寒热之化。故九月主手少阴。而十月主足少阴也。其余脏有阴阳。只论足而不论手。张兆璜曰。九月虽属心火主气。然只论足少阳之表气正盛。其义微矣。张应略曰。身半以下。地气主之。阴阳之气。皆从地而出。故厥论曰。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气起于足五趾之里。本输篇曰。六腑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是以六气止合足六经而不及于手。)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根据从。故呕咳上气喘也。(此言上下阴阳之气。不相交合而为病也。
少阴寒水在下。君火之气在上。上下水火不交。则诸阳之气上浮。而无所根据从矣。是以阳热上逆。而为呕咳气喘之病。)所谓色色不能。久立久坐起。则目KTKT无所见者。万物阴阳不定。未有主也。秋气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杀万物。
阴阳内夺。故目KTKT无所见也。(此节论少阳主七八月为首。因上章论少阳为心之表。其气正盛。在九月。故不复提少阳二字。七月之交。阴气上升。阳气下降。万物阴阳不定。而未有所主。是以色色不能。而亦未有定也。秋气始至。
则阳气始下。而未盛于内。阴气正出。而阴气内虚。则阴阳之气夺于内矣。阴阳内夺。故目KTKT无所见也。高士宗曰。色色、犹种种也。色色不能。犹言种种不能自如也。久立久坐而起。则目KTKT无所见。非色色不能之谓欤。张兆璜问曰。少阳主一阳初生之气。奚复始于秋。曰。少阳主初生之气者。乃三阳之次序也。以七月为首者。论阴阳之化运也。是以少阳主甲子。而复主于寅申。在初生之气。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坼。在相火主气。其运暑。其化喧嚣郁烦。气化在申。其运凉。其化雾露清切。阴阳之道。有常有变。此论阴阳之变易者也。)所谓少气善怒者。阳气不治。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出。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灵枢经曰。少阳主气。秋时阳气下降而不治于外。则少阳之气亦不得出。故少气也。厥阴肝气。与少阳标本相合。少阳之气不得出。则肝气当治而亦未得矣。
肝气内郁。故善怒。煎厥者。焦烦颠倒也。按阴阳系日月论曰。戌者九月。主左足之厥阴。故至七八月少阳主气。而厥阴肝气。将当治矣。张兆璜曰。因首不言少阳。故特提出肝字。)所谓恐如人将捕之者。秋气万物未有毕去。阴气少。
阳气入。阴阳相搏。故恐也。(秋时阳气虽入。而阴气尚少。故万物虽衰。而未尽去。阴气少。则阴气正出矣。阳气入。
则与所出之阴相搏矣。阴阳相搏。则少阳厥阴之气皆伤。肝气虚则恐。胆病者。心下。如人将捕之。)所谓恶闻食臭者。胃无气。故恶闻食臭也。(秋深之时。阳尽而阴盛。是以胃无气而恶闻食臭也。论少阳而提胃气者。言奇恒所主之四时。亦皆以胃气为本也。)所谓面黑如地色者。秋气内夺。故变于血也。(秋时阴气正出。则内夺其所藏之阴。阴气上乘。
故面黑如地色也。)所谓咳则有血者。阳脉伤也。阳气未盛于上而脉满。满则咳。故血见于鼻也。(阳气未盛于上者。言至九月而少阳始盛也。夫血随气行。气未盛而脉先满。则血留而上逆矣。兆璜曰。少阳主气。心主血脉。少阳为心之表。故脉满当于阳气盛时。)厥阴所谓疝。妇人少腹肿者。厥阴者辰也。三月阳中之阴。邪在中。故为疝。少腹肿也。(厥阴木火主气。故主于三月四月之交。三月阳盛之时。而厥阴主气。故为阳中之阴。邪谓阴气也。厥阴之气在内而未得尽出。故为疝腹肿也。张兆璜曰。有因阳气正出而为时气所遏抑者。有因时气正盛而又当阴气所主者。当知奇恒之阴阳。与四时相逆而为病。)所谓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荣华万物。一俯而不仰也。(三月阳气振发。万物荣华。草木繁茂。枝叶下垂。一惟俯而不仰。人为万物之灵。是以腰脊痛而亦不可以俯仰也。)所谓癃疝肤胀者。曰阴亦盛。而脉胀不通。故曰癃疝也。(阴亦盛者。厥阴之气亦盛于外也。阴盛而脉胀不通。故癃而肤胀也。癃疝者。
阴器肿而不得小便也。按此篇系伯承上章解释奇病之脉气。乃自相问答之辞。故末节添一曰字。以申明自相问答之意。
张兆璜曰。曰所谓。曰者者。是设为之问辞。下文是答辞。故增一曰字以别之。)所谓甚则嗌干热中者。阴阳相搏而热。
故嗌干也。(所谓甚者。谓阳气甚盛也。厥阴之气。与甚阳相搏。则阴亦为热矣。热甚故嗌干而热中也。夫人之脏腑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