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病机
1. 1 DR 存在遗传与环境两方面原因
DR 的发生主要受遗传与环境两方面原因的 影响。遗传方面,临床上笔者发现很多患者的 血糖控制欠佳,但是病程超过 5 年,仍旧没有 DM 微血管并发症发生; 有些新发 DM 患者,血 糖 7 ~ 8 mmol/L ,却很容易发生 DR 或其他血管 并发症。这说明患者的基因多态性与 DR 的发生 有关,比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激酶插入 区受体基因、醛糖还原酶基因、晚期糖基化终 产物受体基因等 [3] 。环境因素主要指 DM 微血 管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如 DM 病程、 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血糖、血脂、血压 等,病程的延长以及相关理化指标的升高均可 造成 DR 的进展 [4- 5] 。
1. 2 肥胖型与消瘦型 DM 形成的 DR 病机不同 DM 病机演变规律可分为郁、热、虚、损四大 发展阶段。根据 DM 的临床特点,可以将其分为胖 与瘦两种基本类型,肥胖型 DM 属于 “脾瘅”范 畴,消瘦型 DM 属于 “消瘅”范畴 [6- 7 ] 。 《素问· 奇病论》云 : “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 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 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肥胖型 DM 由于饮食不 节,过食肥甘厚味,导致中焦壅滞,肝脾失调, 膏浊内生,阻滞气机,郁而化热; 痰、浊、瘀、 毒等病理产物积聚体内,易损伤络脉,致瘀血内 生; 而瘀血又可与膏、脂、痰、浊等相夹胶着, 进一步沉积附着于络脉,循环往复,终致痰瘀痼 结,络脉损伤。眼络损伤,可致视瞻昏渺、目盲、 出血等。疾病日久,痰毒、湿毒、瘀毒等标实之 邪既存,同时络损伤脾肾之阳,正气亏损,病情 虚实夹杂。故脾瘅眼病的重要病理基础为脾肾阳 虚,瘀阻脉络,络脉瘀滞 [8 ] 。 对于消瘦型 DM ,《灵枢·五变》曰 : “怒则气 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血脉不行,转而 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指出消瘅多由内 热所致 。《金匮要略》首篇言 “极热伤络” 。大热 内蕴,热伤血络,络损血溢,留而为瘀,或火热 灼津,津亏血瘀,或因久病入络,血瘀络损,终 致瘀血阻滞,络脉损伤。眼络损伤,可见出血、 昏盲、雀目等。热是消瘅形成的核心病机,其引 起的络脉病变多是因热而伤,因瘀而损,而少见 痰、浊、瘀、毒等病理产物胶结蓄积、壅聚血脉。 消瘅眼病为本虚标实之证,火热与气虚、阴虚并存 [8 ] 。
1. 3 DM 早期即存在络脉瘀滞的现象
仝小林教授认为,由于络脉损伤为 DM 诸多血 管并发症的共同病理基础,故 DM 的中医病名可称 作 “糖络病” [9 ] 。目中脉络众多,通过络脉渗灌气 血得以实现目之视瞻功能 。 “目,内有大络者五 ……中络者六……外有旁支细络……通乎血气往 来以滋于目” [10 ] ,因此,DR 归属于中医学 “络 病”范畴。DR 是 DM 的慢性并发症,与络脉瘀阻 密切相关。络脉与微循环具有一致性,络病的本 质是微循环障碍基础上的纤维化病变 [11- 12 ] 。肥胖 型 DM 早期 “郁”的阶段即存在以食郁为先导的 血郁; 消瘦型 DM 因火热内蕴,早期即存在 “极热 伤络”的危险。随着病程发展,血行瘀滞渐重, 络脉逐渐受损,经历了由络传经,由经入络,由 络滞到络瘀再至络闭、络损,由浅入深,由轻至 重的病变过程。DM 早期即存在络脉涩滞,气血运 行不畅,最终导致络脉的瘀闭和损伤; 疾病日久, 气血亏虚,无法上承目络,造成目窍失养。
1. 4 DR 之络病具有气、血、寒、热的不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 “寒伤形,热伤 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 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 ” 《临证指南医案 ·诸痛》云 : “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 皆能致痛” ,提示目络病分气血寒热的不同。络脉 为有形之体,内含津血,同时又发挥通过营卫气 化而渗灌气血津液的功能,是形态与功能的载体。 其中,络气属阳主功能,贯通营卫,循行气血; 络血属阴主形质,为血液运行之有形场所 [13 ] 。DR 的发病初期,首先表现为络气功能的紊乱和微血 管功能的障碍,如局部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和全身 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微血管管径以及通透性的改 变,呈现淤滞样的病理现象,而微血管并无明显 病变。随着疾病发展,由功能紊乱转入器质病变, 即由气入血。血行瘀滞,渐成痼结,形成有形痼 结损伤络脉,出现微血管结构改变,如微血管瘤、 出血、渗出、棉絮斑等,并最终导致新生血管形 成及其他部位纤维化增生 [14 ] 。因此,络病往往以 气分先病,继而气血同病,终以血病为主。而目 络病络寒与络热的形成主要由于病程长短及患者 体质不同导致。一般情况下,DM 早中期火热炽 盛,多表现为脏腑经络的一派热象; 疾病持续发 展至中后期,邪热渐退,气损及阳,络脉失于温 养,阳气运行失其载体,以致寒邪内生。临床上 因患者体质、饮食偏嗜等不同,亦能见到病属络 寒、络热的不同。
2 治则治法
中医学 “治未病”思想充分体现了先进的预 防医学理念,将中医 “治未病”思想运用于 DR 的 防治中,抓住 “可逆性”的时间窗,实施积极有 效的干预,可以防止或截断 DR 的发病进程。因 此,深入研究 DR 发病机制,发挥中医药 “治未 病”的优势与特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 DM 的临床治疗应坚持糖络并治,活血化瘀通络贯 穿治疗的始终,即在发现 DM 甚或 DM 前期就应早 期防治、长期干预 [15 ] 。实验研究 [16 ] 提示,在 DM 大鼠成模时即予活血化瘀通络药物干预,可明显 延缓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出现并显著减轻视网膜微 血管形态学改变,而对于已成 DR 的 DM 大鼠治疗 3 个月疗效不明显,治疗 6 个月才显示初步的疗 效,揭示 DR 的早期预防胜于后期治疗,而治疗的 疗程宜长。更重要的是,活血化瘀药物对 DM 大鼠 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是在不影响大鼠血糖的情况下, 所显现的独立于降糖之外的络脉保护作用。早期 ( 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 以络滞、络瘀为主,治以 益气活血化瘀为主; 晚期( 增殖期视网膜病变) 以 络损( 视网膜脱落) 为主,治以益气温阳通络、止 血固脱。消瘅目病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 早期出血以凉血化瘀为主,出血停止后以活血化 瘀为主。
3 “态靶因果”的组方思路
3. 1 中医通过调 “态”防治 DR
中医主要是通过调 “态”来诊疗疾病。对于 DR 来讲,应同时关注全身之 “态” 与局部之 “态” ,治疗应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全身之 “态” 主要指患者整体层面上疾病的状态。仝小林教授 认为,2 型 DM( type 2 diabetes,T2DM) 可以参照现 代医学 DM 前期、DM 期、并发症期的分期分为郁 态、热态、虚态、损态四个病理阶段,是一个横 向的、动态的、连续的过程。一般情况下,DR 易 出现于虚态、损态的阶段,DM 早中期呈现中满内 热的状态,火热持续,势必伤阴耗气,伤及脏腑 元气,使机体呈现 “虚”态。DM 后期,诸虚渐 重,气阴两虚,阴损及阳,或因虚极而脏腑受损, 或因久病入络,络瘀脉损而成,机体呈现 “损” 态。由于患者嗜食肥甘厚味,所以膏浊痰瘀等病理产物也夹杂其中,使患者呈现虚实夹杂的病理 状态,治疗需补虚泻实,在益气温阳的基础上, 加入化痰、消瘀、清热、消膏、化浊等中药。
同时,应关注 DR 的局部之 “态” 。对于 DM 血管并发症来讲,络脉瘀阻是其核心病机。DM 微 血管病理改变主要经历四个阶段: 络滞→络瘀→ 络闭→络损 [9 ] 。DM 早期即存在络脉涩滞,气血运 行不畅,舌下络脉色红,主干微粗或迂曲,或有 分支,重在活血; 逐渐出现血液瘀滞,舌下络脉 色紫暗,脉形粗张迂曲,可见络脉细小分支,色 绛红,重在化瘀; 最终导致络脉的闭阻和损伤, 舌下络脉色深紫绛,可见络脉粗短闭阻,成条索 或团块,周围可见瘀点瘀斑; 或见舌下络脉塌陷 或依稀可见,色黑,重在通络; 疾病日久,气血 亏虚,无法上承目络,造成目窍失养,重在益气 养血 [13 ] 。《食鉴本草》
3. 2 筛选靶方、靶药,增强 DR 治疗的精准性 在调态治疗的基础上,仝教授力求寻找 “态 靶结合”的方药,既可以改善疾病的 “态” ,又对 疾病的客观指标、病理改变等有明确治疗作用, 对患者的主症有确切改善作用的方药,从而实现 对疾病的靶向性治疗 [14 ] 。这种 “靶向”主要分为 3 类: 一是 “疾病靶” : 如本团队前期观察复方丹 参滴丸治疗 223 例 DM 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疗 效,结果显示,服用高、中剂量复方丹参滴丸组 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所示的有效率分别达到 74% 和 77%,与安慰剂组有效率 28% 对比,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高、中剂量复方丹参滴丸组眼底镜检查 所示的有效率分别为 42% 和 59%,与安慰剂组有 效率 10%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7 ] 。二是 “症状靶” : DR 视物模糊以密蒙花、夜明砂等药物 为靶药; 如早期出现微血管瘤,则使用丹参、水 蛭粉、桃仁等药物; 如眼底出血处于静止期,久 不吸收,或玻璃体积血,宜选用生蒲黄、三七等 活血化瘀之品; 辛香类药物、藤类药物、虫类药 物可通经入络使血脉更通畅; 足跗浮肿者加桂枝 温阳利水。三是 “临床指标靶” : 如黄连、知母、 苦瓜、天花粉具有确切的降血糖作用; 红曲、五 谷虫、绞股蓝具有降脂作用; 天麻、钩藤、夏枯 草可以降压等 [6, 18- 19 ] 。
3. 3 审 “因”论治,截断 DM 并发症发病的源头 DR 的发病与血糖、血脂、血压等因素密切相 关。实现对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的强化控制, 预防 T2DM 的发生发展,实现既病防变。疾病是一 个横向的、连续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当下之态 就是刻下就诊时所判断的 “态” ,而其前面的阶段 则为 “因态” ,这种 “因态”是多层次、相对的。 T2DM 多由过食肥甘厚味发展而来,此为本因,多 食肥甘所生之内热,则为继因。本因需对患者饮 食、运动方式进行干预与调整,继因则由医者遣 方施药治疗 [20- 21 ] 。在 DM 早期就应积极治络,适当 使用三七、水蛭粉等活血之品可以预防微血管病 变的发生。在洞悉疾病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针对 疾病欲发之兆 ,“先安未受邪之脏” ,阻断传变。 3. 4 重视防 “果” ,DR 的防治重在多级预防 DR 多为慢性迁延性疾病,病情缠绵,难于速 去。如 DR 一旦形成,就难于逆转,呈进行性加 重。提示 DR 重在预防,治疗宜早,且治疗时间宜 长。同时,络脉有浅深,络中有气血,络邪有久 暂。因此,DR 的防治还当根据其不同阶段的病理 生理特点,分级防治。
4 总结
仝小林教授认为 DR 的发病与络脉瘀阻密切相 关,其发展均经历了由气病及血病,由络滞、络 瘀到络闭、络损的病理变化。治疗应在 “治未病” 思想的指导下实现早期防治,以活血化瘀通络作 为总原则,根据 “态靶因果”的策略构建处方, 寻找态靶结合的药物,治疗分清气血寒热,使用 辛香药物、藤类药物以及虫类药物,根据临床具 体情况分而治之。
来源:北京中医药 作者:王佳 李青伟 杨映映 高泽正 逄冰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