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的中医解读 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源远流长,内因主要是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导致痰邪内伏,隐伏于肺窍,成为哮喘的夙根,外因则认为同感受外邪(风、寒、热),接触异物(花粉、尘螨)、异味(油漆)以及饮食内伤(生冷冻食物、煎炸食物、奶制品)等。中医古籍中对哮喘治疗的记载,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大法。   因此中医辨证治疗将哮喘分为发作期及缓解期。发作期以邪实为主,从肺脾论治,宣肺理气治痰为先,缓解期以正虚为主,从脾肾着眼,以理脾、补肾为法。发作期攻邪以治标,缓解期扶正以治本。   由于哮喘是一个反复发作的病证,必须抓紧缓解期扶正固本的治疗时机。我院儿科黎世明教授秉承岭南儿科名医黎炳南教授治疗哮喘的经验,采用三脏(肺、脾、肾)同治、气血同调、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收散并行等诸法,综合调治,不但能较快控制哮喘的发作,且通过缓解期的调治以减少发作次数,减轻发作程度,甚至断根痊愈。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患哮喘? 1. 父母其中一方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或者过敏体质,体质遗传孩子;   2. 有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湿疹、容易感冒的孩子;   3. 面色黄、白缺少光泽,有黯黑色眼袋,经常手脚凉、体力不佳的孩子;   4. 经常进食海鲜、;水果不分季节、不分体质随意进食;淇淋、冻饮料等各种冷饮不断;   5.  经常滥用抗生素、静脉输液。 以上原因均可使孩子体内出现痰湿,抵抗力下降,日久痰邪内伏,成为哮喘发作的内因。   哮喘患儿体质分型 1、 阳气虚弱型  表现为面色苍白或淡白,平素怕冷,手脚末端冷,多汗,平素容易反复感冒,胃口差,大便不成形或稀烂,或喉间有痰,尿频,夜间遗尿,舌淡苔白。   2、 气阴两虚型  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多汗,夜间盗汗口干咽干,四肢不暖,或手足心热,胃口差,大便干结或稀溏,咽色淡或略红,舌淡或边尖红,可见剥苔(地图舌)。   黎教授经验谈  黎师临证数十年,发现大多数病人发作最频是在春秋季节,特别是寒风乍起、气温骤降之际;患儿多在阴寒最盛的深夜病情最重,到日出阳光灿烂时,病情自然减轻;或患儿进食寒凉生冷如冻饮料、凉类、菜汤等而诱发哮喘。因此认为哮喘的性质是寒,可夹杂有热证,而少有单纯的热证。   黎教授有话说  哮喘儿童平时易肺脾阳虚多汗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平时可用汗巾垫于背部,天气变化时及时添加衣服;孩子从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回到家中,不要立即进入空调房间,空调温度设置不要低于27℃。由于肺脾之腧穴分布在背部,故建议避免睡于凉的竹席之上,从而避免寒气在夜间趁机入侵背部。   平时饮食要注意顾护肺脾;避免饮用凉冻饮料、冻水果或过于寒凉的药物等进一步损伤阳气,尤其是玩得满头大汗时,不要打开箱拿起冷饮就喝;夏季防暑建议饮用室温下自然晾凉的白开水或解暑糖水如荷叶菊花之类。   目前我院儿科发挥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并开展中医特色诊疗,如中药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疗法、氧气雾化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敷胸散治疗,对于儿童哮喘急性期、缓解期、小儿咳嗽均有良好治疗效果。   附 名院名药简介之小儿喘咳液   我院根据全国著名老中医黎炳南教授的黎氏哮喘方制成我院著名的中药制剂“小儿喘咳液”,其平喘止咳化痰功效显著。     主要成分:本品为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麻黄桂枝细辛五指毛桃毛冬青等。      性  状:为棕褐色液体、气香、味苦。      功能主治:定喘止咳、清肺化痰益气活血。主治支气管哮喘发作、过敏性咳嗽。   用法用量:口服,1岁以下1/3支,1-4岁1/2支,5-9岁1支,10岁以上1.5支,一日三次。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