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云:“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临床诊断月经病的标准多以其期、量、色、质的改变为准;此外,伴随月经出现的多种症状也都归入月经病范畴。《笔花医镜》有云:“经者常也,其衍乎长者皆病也。”笔者从事中医妇科临床40余年,以八法治疗月经病,常收到效验。

  清热凉血

  热邪入血,伤及冲任,热迫血行,血热妄行,临床常可引发月经过多崩漏月经先期、经行吐,故医者皆书“赶前为热”,“热甚动血”,治宜清热凉血苦寒清热或甘凉清热。

  常用方:先期汤知柏四物汤清经散。常用药:黄芩黄柏栀子丹皮生地阿胶地骨皮地榆、炒白芍元参龟板赤芍等。但苦寒药不宜久服,以免损伤人体阳气

  温经散寒法

  医云:“血者遇热则行,遇寒则凝。”血为寒凝,经脉受阻,客于冲任,则见月经不调月经退后,经行腹痛痛经经闭经行身痛等症。治疗之法,当以温经散寒。

  常用方:金匮温经汤、良方温经汤附暖宫汤、附子理中汤当归四逆汤等。常用药:吴茱萸桂枝肉桂、炒干姜当归人参、生黄芪、焦白术等;寒凝兼有血瘀者可与活血化瘀药同用。

  补益气血法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血行。”气血乃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故曰:“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气血,人之神也,不可不谨调护。”气血虚寒则冲脉太冲脉衰少,临床常见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甚则经闭

  治以补血为主,佐以益气。常用方: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常用药:当归、炒白芍熟地黄精首乌龙眼肉、生黄芪红参党参阿胶枸杞子、焦白术等。气血不足者可嘱患者加强营养、饮食调理。

  活血化瘀法

  经云:“夫血脉营卫,周流不休”,“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若血液流动滞碍或渗于脉外而成离经之血,均称之为瘀血。妇人瘀血证常可致月经病痛经崩漏、经行块下、月经退后、月经量少等症。

  治疗之法:当祛瘀血以安新血。常用方:桃红四物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生化汤大黄蛰虫丸等。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尾、川芎丹参赤芍泽兰叶、郁金延胡索五灵脂蒲黄丹皮莪术三棱等。活血化瘀药可根据瘀滞之寒热分别辨证选用,也常配伍理气药使用。

  温肾滋肾法

  肾之阴阳是维持妇女生长发育生殖的基本物质和功能,故肾阴肾阳充实、平衡、协调是妇女机体正常的保证。肾中阴阳两虚则可致精血不充,冲任失调,首先可致月经病发生

  肾阳虚常见:经闭月经退后、月经量少、经期延日、经行腹痛等。常用方:右归丸右归饮温冲汤桂枝附子汤等。常用药:巴戟天肉桂附子淫羊藿仙茅锁阳菟丝子杜仲肉桂桂枝补骨脂覆盆子鹿角霜吴茱萸、炒干姜等品。以达到温阳补火的目的。

  肾阴虚常见:月经先期、量少、经闭痛经等症。常用方:六味地黄汤左归饮大补阴丸两地汤等。常用药:生地熟地黄精阿胶龟板胶山茱萸女贞子黄柏元参知母枸杞子天冬麦冬泽泻龟板等品,以达滋阴养精之功。

  利湿祛痰法

  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湿停聚,下注胞宫,影响胞宫胞脉则成月经病;常可见肥胖型妇女月经退后甚则经闭不行、经行量少、经行腹痛不适。

  常用方:苍附导痰丸二陈汤、启宫汤、涤痰汤等。常用药:陈皮半夏、焦白术胆南星白芥子茯苓、炒薏仁党参枳壳等,以起健脾湿化痰通络之功。

  疏肝解郁

  月经的调节与肝有重要关系,肝气郁结则经血失畅而致月经异常,故月经不调责之于肝,故曰“调经肝为先,肝调经自和。”

  肝郁气滞临床常见:月经先后无定期、痛经月经量少、经闭月经后期。若肝气郁结日久化热可见: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痛经、经行吐等。肝气郁结还可致经行腹泻,经行情志异常等。

  常用方逍遥散柴胡舒肝散、四逆散丹栀逍遥散定经汤宣郁通经汤血府逐瘀汤等。常用药:柴胡香附砂仁郁金乌药、炒白芍川楝子佛手等。

  如属肝阴不足可致月经量少、经间期出血、经前烦躁等症。常用方:一贯煎二至丸四物汤六味地黄汤等。常用药: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白芍沙参麦冬等药。调肝一法为治疗月经病的重要治则

  理气行滞法

  气以流畅为顺,气运乎血,血随气行,气滞则血也滞,则月经病丛生。常见症有:月经先后无定期,行经乳房胀痛,经行腹痛

  治以行气解郁、散结通络。常用方:金铃子散乌药散越鞠丸等。常用药:香附青皮川楝子当归木香延胡索大腹皮厚朴枳壳、香甘松等。理气行滞法常与舒肝解郁法配合运用。也可与活血化瘀法合用。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