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发黄


【纲】仲景曰。伤寒脉浮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

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目】曰。经曰。湿热相交。民病即黄。单阳而无阴也。伤寒发黄虽不一。而误用温药。或被火攻太甚。或失汗下与渗。以致阳明经中血热。而见真色肌肤。名之瘀热发黄。头汗作渴。小便不利。色黄而明。茵陈汤茵陈三物汤、陶氏茵陈汤。有湿热郁而发黄者。身疼发热

色黄而晦。茵陈五苓散。有寒湿发黄者。太阳病寒湿在里。发汗过多。则寒去而湿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身痛鼻塞者。急用栝搐鼻法。内服茵陈五苓散头痛甚者。神术散茵陈。有中湿发黄者。一身痛。误汗则眼目俱黄。茵陈五苓散栀子柏皮汤防己黄汤

身烦痛者。麻黄汤苍术伤风发黄者。易饥鼻干腹满潮热咳嗽小柴胡茵陈。如。加茯苓

甚者。大柴胡。兼往来寒热小柴胡茵陈山栀。由内伤中寒。脾胃素冷。或伤冷物停滞。或呕逆腹满大便自利。理中汤枳实青皮茵陈腹胀食不敢饱。欲作谷疸五苓散。阴症发黄。

四肢逆冷。脉沉。或阴盛发躁。四逆汤结胸发黄。心胸满硬。按之痛不可近。大陷胸汤。由痞气心下满硬。按不痛。半夏泻心汤。以上并加茵陈。用痞结散而黄自愈。大抵发黄与治湿相似。

轻则渗泄和解。重则大下。水利黄自退矣。但寸口无脉。鼻气冷。为不治。形变烟煤黑色。摇头直视。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脾脏气绝也。诸发黄。小便不利。惟瘀血发黄小便自利。且瘀血与瘀热。外症俱头汗作渴。脉浮数。但热结下焦。则热耗津液小便不利。血结下焦。则热但耗血而不耗津液。故小便自利。

【纲】仲景曰。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弦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症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者。不治。

【目】鳌按。此条中风。是由少阳转属者。两阳熏灼。故一身及面目悉黄也。

【纲】仲景曰。阳明病。脉迟。腹满。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

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目】柯琴曰。金匮云。谷气不消。胃中苦浊。(谷疸根原)浊气下流。小便不通。身体尽黄。

名曰谷疸。宜五苓散调胃利水。(治法亦当如之)反用茵陈汤下之。腹满不减。而除中。所由来矣。除中者。胃阳不支。假谷气。以自救。凡人将死而反强食者是也。

【纲】仲景曰。伤寒身热发黄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目】成无己曰。此汤所以解散其热也。

【纲】仲景曰。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者。身必发黄。

【目】成无己曰。此由阳明热盛致发黄者也。

韩祗和曰。无汗。热不得越矣。小便不利。热不得降矣。故虽未经汗下。而心中懊也。无汗小便不利。黄之原也。懊黄之兆也。然与栀子柏皮自解。不可用茵陈也。

【纲】仲景曰。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阳明病。面合赤色。不可下之。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也。凡用栀子汤。病患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目】成无己曰。此由内本有热。而被火致黄者也。

鳌按。栀子苦寒下泄。向来微溏者。由胃气不实。即栀子且禁用。况承气乎。

【纲】仲景曰。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

腹满小便不利。渴饮水浆。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

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

不可下。于寒湿中求之。

【目】成无己曰。寒湿在里不解。还于寒湿求之。是由寒湿致发黄者。夫湿亦令黄。热亦令黄。

二者非止由来有异。而色泽亦自不同。湿家黄而暗。热盛如色。甚者染衣。正黄如柏。大抵黄属脾。脾为湿热所蒸。则发黄。用茵陈汤。泄涤其热也。

【纲】仲景曰。形体烟熏。直视摇头。此为心绝环口黧黑柔汗发黄。此为脾绝

【目】成无己曰。此皆不治之症。


上一篇:发狂 下一篇:便脓血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