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膈痛


膈气(资生经)。穴承满 乳根疗胸膈闷。咳嗽气短。喉鸣。穴 中疗膈痛。穴膈俞疗胸膈气满。穴商阳疗胸膈满闷。穴临泣足临泣

胸中膈。气聚痛好吐。穴厥阴俞 灸随年壮。

膈中不利。穴隐白 巨阙腹中雷鸣。察察隐隐。常有水声。穴食窦治胸膈中气。穴阙俞 灸随年壮。

治胸膈烦满。穴天池膈气呕吐涎沫。穴 中治膈胃寒痰。穴率谷 膈俞治气哽。穴扶突疗气鲠鲠。穴天突疗噎。穴章门胸胁支满噎塞。穴中庭食噎不下。胸喘息胀。穴大钟胸中气噎。穴关冲 天突胸中如塞。及聚气成干噎。穴 中治膈气不下食。噎病。穴乳根久疟。背气满闷。胸中气噎。穴疗善噎。穴神堂 中府膈中不利。穴巨阙五噎

黄帝岐伯曰。凡人患噎疾。百味珍馔不能食者。灸何穴而立得其愈。岐伯答曰。夫人噎病有五般。一曰气噎。二曰忧噎。三曰食噎。四曰劳噎。五曰思噎。此皆由阴阳不和。三焦膈绝。津液不利。故令气膈不调。成噎疾。

气噎。灸 中治忧噎。灸心俞食噎。灸乳根劳噎。灸膈俞思噎。灸天府五噎黄瘅醋心多唾。呕吐不止。刺任脉天突一穴。在结喉下一寸宛宛中。阴维任脉之会。针入五分。留三呼。得气即泻。次针足少阴通关二穴。在中脘穴两傍。同身寸之相去各五分。用长针针入八分。左捻针。能进饮食。右捻针。能和脾胃。许氏云。此穴一针四效。

下针后良久。先脾磨食。觉针动为一效。次针破病根。肠中作声为二效。次觉流入膀胱为三效。然后觉气流行入腰后肾堂间。为四效矣。

五膈气喘息不止。刺任脉中脘一穴。一名太仓。胃之募也。经云。腑会太仓。在上脘穴下一寸。当脐上蔽骨下当中是也。手太阳足阳明所生。任脉之会。上纪者。中脘也。用毫针针入八分。次针足厥阴经期门二穴。凡刺腹部诸俞穴气虚人内息大七八口。下入丹田闭气刺之。

治结气胸中膈气扁鹊曰。第四椎下两傍各一寸半。名厥阴俞。灸随年壮。


上一篇:胸胁痛 下一篇:背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