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血
生生子曰:吐血成碗吐出者,甚至有出而盈盆者。丹溪云:多是阳盛阴虚,故血不得下行。因火炎上之势而上出,脉必大而芤,大者,发热,芤者,血滞与失血也。
又曰:有气虚中寒,阴阳不相守,血乃妄行而吐出者,经所谓阳虚,阴必走者是也。当用四物理中汤加干姜、甘草煎服。中温则血自归经矣。切不可投苦寒之剂。
丹溪云:山栀子最能清胃脘之血。先吐红,后见痰嗽,多是阴虚火动,痰不下降,四物汤加痰药、火药。先痰嗽,后见红,多是痰积热,降痰火为急。痰嗽涎带血出,此是胃口清血,热蒸而出,重者栀子,轻者蓝实。或暴吐紫血一碗者,无事,吐出为好,此热伤血死于中,用四物汤、解毒汤之类。吐血挟痰积,吐一二碗者,亦只补阴降火,四物汤加火剂之类。挟痰若用血药,则泥而不行,只治火自止,吐血乃火病也。大吐血不止,以干姜炮黑为末,童便调,从治。喉脘痰血,荆芥散妙。又云:呕吐血出于胃也,实者,犀角地黄主之,虚者,小建中汤加黄连主之。
《千金方》云:吐血有三种:有内衄,有肺疽,有伤胃。内衄者,出血如鼻衄,不从鼻孔出,是近在心肺间,津液出还流入胃中,或如豆羹汁,或如切〖血敢〗血,凝停胃中,因即满闷便吐,或出数斗至一石者是也,得之于劳倦、饮食过常也。(按:《韵书》〖血敢〗,音勘,凝血也。肺疽者,或饮酒后热毒满闷,吐之时血从吐后出,或一合、半合,半升、一升是也。伤胃者因饮食大饱之后,胃中冷,不能消化,便烦闷,强呕吐,便所食之物,与气共上,冲蹙因伤裂胃。今吐血色鲜正赤,腹亦绞痛,自汗出,其脉紧而数者,为难治也。
刘宗厚曰:凡治血必血属之药,欲求血属之药,其四物之谓乎。河间谓随证辅佐,谓之六合汤者,详言之矣。余故陈其气味专司之要,不可不察。夫川芎,血中气药也,通肝经,性味辛散,能行血滞于气也。地黄,血中血药也,通肾经,性味甘寒,能补真阴之虚也。当归分三,治血中主药也,通肝经,性辛温,全用能活血,各归其经也。芍药,阴分药也,通脾经,味酸寒,能凉血,治血虚腹痛也。若救阴药之属,必于此而取则焉。《脾胃论》有云:若善治者,随经损益,摘其一二味之所宜为主治可也。此特论治血病,而求血药之属者也。若气虚血弱,又当从仲景,血虚,以人参补之,阳旺则生阴血也。若四物汤者,独能主血分受伤,为气不虚也。辅佐之属,若桃仁、红花、苏木、血竭、丹皮者,血滞所宜。蒲黄、阿胶、地榆、百草霜、棕榈灰者,血崩所宜。乳香、没药、五灵脂、凌霄花者,血痛所宜。苁蓉、锁阳、牛膝、枸杞子、益母草、夏枯草、败龟板者,血虚所宜。乳酪,血液之物,血燥所宜。干姜、桂者,血寒所宜。生地、苦参,血热所宜。特取其证治大略耳,若能触类而长,可谓应无穷之变矣。
《脉诀举要》曰:诸症失血,皆见芤脉,随其上下,以验所出。大凡失血,脉贵沉细,设见浮大,后必难治。
治火之剂
大蓟根 犀角屑 升麻 桑白皮 蒲黄 杏仁(去皮、尖) 桔梗(各二钱) 甘草(炙,五分)
上分作二服,每服姜三片,水煎服。
捣烂为丸,如鸡子大。每服一丸,用水二盅,煎至一盅,去渣服。
水煎服。此方若有痰者,及气逆不降者,服之皆不效。予每用,加枳壳、桃仁、滑石,效。)
茜根汤
治吐血、咯血、呕血等症。 四物汤加童便浸香附(一钱五分) 茜草根(二钱半,忌铁)
水煎服,二三服,立愈。
治吐血。
水半盅,煎四五沸,服即愈。
又方
人参(一两)
为末,用鸡子清调如稀糊,以匙挑服,服尽效。五更服之,尤妙。
治吐血。
共以瓦器盛贮锅内,重汤桑柴文武火熬三日夜,取出,入人参末(四两),茯苓末(六两),搅匀,不拘时服,此即琼玉膏也。
又方
上为末,以大黄末熬膏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温汤下,或煎服亦可。
治大人小儿吐血。
藕节散
治吐衄不止。
上和匀,每服一小盅,不拘时服。
《拔萃》犀角地黄汤
每服一两,水两盅,煎一盅,食后服。
双荷散
治卒暴吐血。
治暑毒攻心,呕吐鲜血。(方在暑门。)
治吐血不止。
伏龙肝(一两) 生地汁 麦冬汁 小蓟汁 藕汁(各三合) 姜汁(一合)
带补之剂
治内损吐血、下血,或用酒太过,劳伤于内,其血妄行,出如涌泉,口鼻皆流。须臾不救则死。
为末,每服二钱,面一钱,新汲水调如糊,啜服。
治吐血久不愈者。
五味子(十粒) 麦门冬 黄芪(各一钱) 当归 人参 生地黄(各五分)
水煎服。
白术 人参 黄芪(炙) 白茯苓(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山药 百合 柴胡 前胡(各六钱)
分作三帖,每加姜、枣,水煎服。
又方
治同上。
紫苏叶 白茅花 黄芪 生地 阿胶(各二钱) 麦门冬 桑白皮 桔梗 贝母 蒲黄(炒) 甘草
加姜、枣,煎服。
天门冬汤
治思虑伤心,吐衄不止。
天门冬 白芍药 麦门冬 生地黄 远志 藕节 黄芪 阿胶 没药 当归 甘草(各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分作二服,姜三片,水煎服。
治同上。
治思虑伤脾,心多健忘,其血妄行,或吐或下。
白术 茯神 黄芪(炙) 人参 酸枣仁(炒。各二钱五分) 木香(一钱) 炙甘草(五分) 圆眼肉(五枚)
姜一片,枣一枚,水煎服。
赤茯苓 人参 桔梗 陈皮(各三钱) 麦门冬 芍药 槟榔(各一钱五分)
分二服,姜三片,水煎服。
丹溪方
治见血后脾胃弱,精神少,血不止者。
人参(一钱) 黄芪(二钱) 五味子(十三粒) 芍药 甘草 当归 麦门冬(各五分)
加郁金,尤妙。水煎服。
又方
治同上。
人参 白术 茯苓 陈皮(各一钱) 甘草 川芎 半夏曲(各五分) 神曲 青皮(各三分)
水煎服。如胃不和,加藿香。渴者,加葛根五分。痰结块者,加贝母一钱,黄芩、橘红各五分。小便赤,加黄柏五分。大便燥结,加当归七分。心烦,加酒晒黄连五分。小便滑,加牡蛎。若见血多,去半夏,恐燥,加生地一钱,牡丹皮五分,桃仁三分。若胃中不足,饮食少进,加炒山栀仁五分。若血溢入浊道,留聚膈间,满则吐红,苏子降气汤加人参、阿胶各五分。上膈热壅、吐血者,以四物汤加荆芥、阿胶各五分,更不止,于本方中加大黄、滑石各五分。胃伤吐血,宜理中汤加川芎、干葛各五分,此是饮酒伤胃也。吐血不止,茜根为末,用二钱,待冷,食后服,良。
治男妇血妄流溢,或吐,或咳,或衄。
小蓟 人参 蒲黄 当归 熟地 川芎 乌梅(去核。各一两) 每服六钱,水煎服。
治肺虚客热,咳嗽咽干,多唾涎沫,或有鲜血。劳伤脾胃,吐血,呕血,并皆治之。(方在后咳血门。)
止血之剂
治吐血。
治吐血不止。
治诸血上行,用韭菜汁、姜汁、童便磨郁金饮之。其血自清。如无郁金,以山茶花代之。
又方
用血余灰(三钱),为末,冷水调下。
治劳证,五内崩损,涌喷血出成升斗者,服之立止。
花蕊石(煅过)
为末,童便一盅,煎温,调药末三钱,极甚者五钱,食远服。如男子病,则和酒一半,妇人病,则和醋一半,与童便和调,服之立止。其瘀血化为黄水。服此药后,患人心疏解其体,却服独参汤补之。
芎附散
为末,每服二钱,茶汤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