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
从脾肾论治慢性肾脏病水肿
22-06-19
浏览 377
临床统计显示,约90%以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皆呈现出脾肾虚衰的证候,可见从脾肾入手,是辨治此病的关键。 慢性肾脏病有阴虚和阳虚之别,阴阳偏盛偏衰,要根据舌诊和脉诊确定,然后有针对性地调理其阴阳失调,以达到阴阳的状态,则疾病自愈。 综合来看,慢性肾脏病属于本虚标实,纯补纯泻皆不适宜,治疗必须针对病情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标本兼顾。 从脾肾论治慢性肾脏病水肿 脾肾阳虚,温肾健脾 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症患者,若脾肾阳虚无力温运水湿,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则见全身浮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或水肿反复发作,伴精神萎靡,面色晦暗,畏寒肢冷,腰痛,脘腹胀满,小便少,大便溏或溏而不爽,舌体胖嫩滑润,舌质淡或边缘、舌下有瘀斑,脉沉细迟或沉涩。治疗宜温肾健脾利水活血之剂,方用加味真武汤。 湿热中阻,和中分消 慢性肾病湿热阻于中焦,则见周身水肿,且以腹水为重,症见腹部膨满,腹水明显,伴口干纳少,胃脘胀满,恶心呕吐,五心烦热,大便秘,小便不利,舌体胖大,舌质红,苔白厚腻,脉弦滑或弦数。方用东垣中满分消丸衍化之和中消胀饮。 肺热肾寒,清肺健脾温肾 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肺、脾、肾三脏寒热交错功能失调,症见中度或轻度水肿,形寒肢冷,腰膝酸痛沉重,下肢寒凉,四肢困重,头昏沉,口干渴,胸腔或胃脘灼热,小便不利,大便不实,舌红,苔燥,脉沉。辨证为肺热、脾肾虚寒,上热下寒,寒热交错,这是临床比较常见的证型,方用花粉瞿麦汤清肺健脾温肾。 从脾肾论治慢性肾脏病蛋白尿 脾胃虚弱,升阳益胃 肾小球肾炎或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等水肿消退后,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湿邪留恋,症见尿少,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低,伴面色萎黄,体重倦怠,饮食无味,口苦而干,肠鸣便溏,舌质淡,苔薄黄,脉弱。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 肾气不固,参芪地黄摄精 肾气不足,固摄失司,精微外泄,致肾小球肾炎蛋白尿、血尿日久不消失,伴腰痛腰酸,或遗精滑泄,夜尿频多,尿清长,头晕耳鸣,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舌体胖,脉沉或无力。治以补肾固摄,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味。 从脾肾论治尿血 肾阴虚内热,补肾益气清热 慢性肾小球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IgA肾病症见尿血日久不愈,兼见腰痛,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神疲乏力,气短心悸,头晕耳鸣,小便黄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或沉数,为肾阴亏耗,相火妄动,血不安谧而下溢为主,同时兼有气虚失于固摄。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党参、黄芪等补肾益气清热,凉血止血。 肾虚热瘀,滋阴收敛止血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病久耗伤肾阴,同时兼夹内热瘀滞,以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主要症状,伴尿涩痛时作时止,头昏腰酸,五心烦热,倦怠乏力,舌红苔白少津,脉细数。治宜滋肾阴收敛固脱,辅以清热化滞加味理血汤,补虚、育阴、固脱、清热、化瘀同用。 肾阴虚气虚,补肾益气固摄 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病程日久,血尿顽固,反复不愈者,症见全身乏力,体倦气弱,或久立血尿增多,劳累后加重,或伴心悸、气短,舌淡润,脉沉弱或沉细无力,此为气虚血失统摄不固,方用固冲汤化裁组成益气补肾固摄合剂。 从脾肾论治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由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日久发展而来,其病机特点是以虚为主,虚实夹杂;病机核心是脾肾两虚为本,湿浊瘀血内停为标;脾肾两虚贯穿其始终。 该病补脾肾泄湿浊解毒活血为基本治疗大法,根据不同阶段正虚邪实的轻重不同,采用扶正与祛邪同治的方法。其中,脾虚生湿,当化湿醒脾,方用平胃化湿汤。湿热蕴脾,当清热化湿,若脾胃不和,湿热中阻,清浊混淆者,方用中满分消饮;若兼伤阴者,方用加味甘露饮。若脾胃虚弱,则当健脾和中,可用归芍六君汤健脾养血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