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 1667- 1746 年) , 名, 字天士, 号香岩, 为清代江南名医, 在温病学说、 络病说、 奇经说、 胃阴 说等方面有独到创见。他擅长诊治内科杂病, 一生 忙于诊务, 著述极少, 惟有医案存世, 这些医案为后 学提供了极佳的学习素材。叶天士医案有关男科杂 病涉及癃闭淋浊遗精阳痿、 疝气等, 梳理其证治 特色, 可管窥其男科杂病诊治特色。

1 重脏腑辨证, 尤重肝肾, 兼顾心、 肺、 脾 在叶天士医案中, 对脏腑各自阴阳协调以肝、 胃、 肾阐发较多。认为肝肾位于下焦肝阳易亢, 肾 精易耗, 肝血易亏, 重视肝肾同治。在《三家医案合 刊》 中说 : “古人以肾脏寓真阳, 非温不纳, 肝胆同寄 相火, 非清不宁, 用药之法, 填实精气以固其下, 佐咸 味以达之, 兼气重以镇之, 介类以潜之, 酸味以收之, 复入滋清以凉肝, 引之导之, 浮阳内风, 勿令鼓动。 ” 在 《种福堂公选良方》 [1 ] 中又云 : “肝主疏泄, 肾主藏 固, 肝宜凉, 肾宜温。 ” 据此叶天士认为, 肝主疏泄、 喜凉, 肾主藏纳、 喜温, 肝宜清宜潜, 肾宜温宜固, 肝 肾精血宜补宜润、 宜收宜摄。这种肝肾同治的思想 体现在男科疾病方面, 如他认为淋浊病机不离肝 肾, 认为 “淋属肝胆, 浊属心肾” , 治疗淋以多属实, 实证宜通, 以浊多属虚, 虚证宜补。叶天士综合前人 治阳痿经验强调从肝肾论治。华云岫在《临证指南 医案》 [1 ] 中总结为 : “若夫少壮及中年患此, 则色欲 伤及肝肾而致者, 先生立法, 非峻补真元不可, 盖因 阳气既伤, 真阴必损, 若纯乎纯烈燥涩之补, 必有偏 盛之害。 ” 于男子疝气又云 : “夫厥阴之脉, 绕乎阴 器, 操持谋虑, 都主伤肝, 一气结聚, 变幻形象而痛, 病名曰疝, 疝分有七, 暴疝多寒, 久疝多热。 ” 治疗引 张子和从肝论治法。此外, 治癃闭重视肺、 脾、 肾, 主 张开宣肺气, 用紫菀杏仁枇杷叶苇茎汤等辛润自 上宣下法成方虎潜丸滋肾丸五苓散、 白通加猪 胆汁汤、 导赤散等调肾化气法。治遗精药又多用湖 莲、 远志茯神熟地等注重调心肾, 成方常用妙香 散、 补心丹桑螵蛸散金樱膏斑龙二至百补丸等调 摄心肾。

2 辨气血经络、 奇经盛衰 叶天士从 《难经》 中“气留而不行者为气先病 也, 血壅而不濡者为血后病也” , 悟出“治病分气 血, 久病频发之恙, 必伤及络, 络乃聚血之所, 久病病 必瘀闭” , 提出 “初为气结在经, 久则血伤入络” 的理 论。叶天士认为 , “夫奇经, 肝肾主司多, 而冲脉隶 于阳明 ” , “奇经隶于肝肾、 阳明太阴” , 并指出 : “膏 淋日下, 最易损人津液络脉遂槁, 况八脉遂道行远, 泛然补剂, 药力罔效 。 ” “惟奇经如沟渠, 流入十二经 并行者, 树根草皮, 此症亦难奏效, 须用血肉填补固 涩” 。他注重气血和经络辨证, 重视与脏腑的联系, 强调气血流通、 精气固秘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气血经络、 奇经理论体现在男科方面, 淋浊、 疝气类 医案均有述及。如治淋浊败精阻于窍者治之以络, 以辛为泄, 辛散横行, 如小茴香琥珀麝香走窜, 白汁、 两头尖穿山甲等通络。奇脉虚衰之淋浊, 升 固八脉之气, 强调鹿茸督脉紫河车任脉。如 《临证指南医案·淋浊》 [1 ] 治夏某淋浊用升固八脉 法, 药用鹿茸人参、 生菟丝粉、 补骨脂韭子、 舶 香、 覆盆子茯苓胡桃肉柏子霜等蒸饼为丸。

3 重温补法、 血肉有情之品, 通补合用 叶天士认为 : “凡内损精血形气奇脉纲维失 护, 当予味厚质静或血肉有情之品填实精髓。 ” 在治 疗虚损疾病时, 广泛应用血肉有情之品, 以温补法 为主, 指出 : “五液全涸, 草木药饵, 总属无情, 不能 治精血之惫, 故无效, 当以血肉充养, 取其通补奇经。 ” 他运用血肉有情之品多通补结合。如治遗精 不拘固涩,往往通涩两用, 用龟甲熟地黄女贞子芡实、 湖莲子补涩, 又用茯苓远志渗利。并强调: “遗精滑泄, 以补肾固精、 升固八脉之气为要, 若涩 剂乏效, 必以滑药引导, 所谓滑涩兼施。 ” 治疗淋浊 他认为 : “男子淋浊, 亦如女子崩漏带下, 最易损人 津液, 而致奇络亏虚, 当调理任督冲带, 不宜宣利清 解, 徒伤正气阴液。 ” 治淋年久, 以人参当归身、 枸 杞子鹿茸紫河车等补涩, 又用震灵丹通瘀。于男 子疝气云 : “男子内结七疝, 属任脉为病, 若属阴虚 气坠或精血内损所致精空气结, 则非张子和辛热疏 泄通络法所宜, 而需用精血有情之品涵养生气” , 常 用药如鹿茸鹿角霜龟板淡菜雀卵等补养精血, 佐以当归川楝子小茴香橘核青木香元胡等辛 润温补通络法治之。

4 继承与创新前人经验, 擅用古方古法 男科诸疾病下焦, 如淋浊癃闭遗精寒疝 等, 主张空腹或略饥、 饥时服用。另用浊药轻投法, 如肾气丸六味地黄丸等浊药类先炒枯后再煎, 取其 入阴滋摄而不升阳。又治脾肾不固之遗精, 早服用 补摄丸剂, 益脏真以招纳散之气, 晚服补脾佐疏胃之 剂。人乳盐汤肾经引经之用, 白汁、 杜牛膝根 汁、 琥珀末等冲入煎剂服。叶天士善于继承和发挥 前人的经验, 善调虚损, 培固下元, 常用补肾成方金樱膏丸、 斑龙丸聚精丸茸珠丸百补丸滋肾丸 等。如对淋浊的认识, 提出浊有精浊便浊之别, 精 浊又有精瘀、 精滑之分, 对于淋浊治疗常用虎杖 散、 导赤散萆薢分清饮。结合临床经验认为: “虎 杖散, 宣窍通腐甚妙, 若去麝香, 必不灵效, 较诸汤 药, 更上一筹。 ” 治淋浊实证, 则参朱肱李时珍采 用滑利通阳、 辛咸泄急法。虚证采用孙思邈通补 任督、 升固精气法, 如青囊斑龙丸二妙丸。治疝 气又推崇朱丹溪分泄法、 张子和辛香流气法、 张仲 景甘温补化法, 创温补厥阴之络、 温补奇脉之阳两 法。对于阳痿一证, 叶天士综合前人经验并有所 发挥, 提出其病机郁损生阳湿热为患, 治疗从少 阳胆, 治以疏肝胆、 调畅气血法, 湿热者以苦燥坚 阴、 佐淡渗利湿法。

5 结语

叶天士医案所涉及男科医案包括癃闭遗精、 淋 浊、 阳痿、 疝气等, 相比内科病种总数不多, 但论治精 当, 贯穿其络病说、 奇经说学术思想, 特色鲜明。尤 以脏腑经络奇经、 血肉有情之品培补下元、 创新古 方古法最为夺目, 均为后世中医男科可师之法, 具有 极高的临床指导意义。如他提出的经络奇经与男 科诸疾的具体生理与病理机转, 血肉有情之品应用 的基础, 一些男科用之疗效明确的古方名方, 如虎杖 散、 聚精丸斑龙丸作用机制等均为值得深入研究的 领域, 对发展中医男科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黄英志. 叶天士医学全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1- 336.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