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瘖是以长期声音嘶哑为特征的慢性喉病 [1] 。 亦称之为 “久” “久无音” “久嗽声哑” “久病失音” 等, 西医学中慢性喉炎、 声带小结、 声带息肉、 喉关节炎、 喉肌弱症、 声带麻痹疾病引起的声音嘶哑也属于慢 喉瘖的范畴, 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 多发病 [2] 。 如 《中 华大字典 · 丑集 · 口部》 云: “失声不能言也” 。 慢喉多因脏腑虚弱, 声门失养, 气滞血瘀, 痰浊 凝结于声门所致, 亦与用声过度和发声方法不当有 关。长期以来, 历代医家都用 “金破不鸣金实不鸣” 来概诉喉瘖病机, 临床辨证, 仅辨肺实与肺虚远远 不够, 还应辨清慢喉与其他脏腑虚实关系。贾老根 据自己多年临床经验, 认为对于慢喉瘖的治疗应首辨 虚实, 再论清脏腑, 从整体论治。

贾德蓉教授论治学术思想

1 首辨虚实

根据贾德蓉教授多年临床经验, 诊治慢喉瘖当首 辨虚与实。实以气滞痰结、 血瘀为主, 邪阻喉窍, 经 脉痹阻, 声门之开阖失利; 虚以阴虚气虚为主, 阴虚 则喉窍失于濡养, 气虚则声门开阖失于推动, 气虚亦 能导致阴液不能上乘而致喉窍失于濡养。 《辨证录 · 卷 十》有云: “人有劳损弱怯, 喘嗽不宁, 渐渐哑” [2] 。 “人有口渴之甚, 舌上无津, 两唇开裂, 喉中干燥, 遂至 失音” [5] 。声嘶日久, 说话费力, 中气不足, 声带松弛, 声门闭合不全, 舌淡, 苔薄, 脉弱或细者, 多属虚也; 声 嘶, 或伴咽痛, 声带黏膜充血增厚, 或有声带息肉或小 结, 舌红, 苔厚, 脉弦或滑数, 多属实也。 贾老主张实者, 行气活血化瘀或化痰散结为主; 虚者, 补益脏腑气精为主; 而疾病后期往往是虚实夹 杂, 对于此类患者多采用攻补兼施, 以补为主兼顾泻 实。声嘶日久, 患者表现出焦虑, 抑郁等情绪, 其舌红, 苔薄白或黄, 脉弦数者, 贾老多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健 脾行气疏肝, 加入郁金木蝴蝶利咽散结开音, 咽干者 加葛根乌梅等; 部分患者声嘶, 自觉喉间有粘痰, 不 易咳出, 查体可见咽后壁有大量粘性分泌物, 舌淡胖, 苔厚腻, 脉滑数, 贾老多考虑用二陈汤化裁, 化痰散 结, 加入冬瓜子薏苡仁瓜蒌皮促进分泌物排泄, 茯 苓、 泽泻利湿, 苔黄腻者加入黄芩栀子知母鱼腥草 清热, 咽干加入葛根生津而不碍湿; 声嘶日久, 咽部疼 痛, 查体其咽部充血不明显, 舌暗红或绛红, 苔薄白或 黄腻, 脉细涩或滑数, 贾老多用会厌逐瘀汤加减, 活血 化瘀止痛, 苔黄腻加入薏苡仁知母石膏等共奏清热 化湿之效。

2 次论脏与腑

贾老认为在辨清虚与实的基础上, 再论清具体的 脏与腑, 才能更好的施治。 《仁斋直指方 ·卷八 ·声音 方论》说: “心为声音之主, 肺为声音之门, 肾为声音 之根” 干祖望教授在此基础上加了一句: “脾为声音之本” [7] , 脏腑虚损, 常导致喉失濡养, 声门开阖失司; 相 应的脏腑气机失调, 日久易致痰湿、 瘀血阻滞经脉, 邪 毒壅聚喉窍, 声门开阖失利, 故成喉瘖。慢喉瘖病位 在咽喉, 但因咽喉经脉循行之要冲, 通过经络的联 系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 构成咽喉脏腑在生理方面 相互依赖, 在病理变化方面相互影响的整体关系 [6] , 其 中与肺、 脾、 胃、 肾、 肝关系尤为密切。 2.1 分型论治 声音嘶哑日久, 咽喉干涩微痛, 喉痒 干咳, 痰粘少, 午后尤甚者, 多为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对于此类患者, 贾老多用百合固金汤养阴清热, 再加 入石斛天花粉化痰生津大便秘结可酌情加入郁李 仁、 火麻仁等润肠通便。

声嘶日久, 语音低微, 讲话费力, 气短乏力, 声 带松弛, 闭合欠佳, 多为肺脾气虚, 贾教授多用参苓白 术散加减, 舌苔厚腻加入菖蒲瓜蒌皮湿化浊, 对于 食欲不佳, 消化不良则加入炒稻芽、 炒麦芽红曲等健 脾消食, 大便溏加入山药健脾胃, 泽泻小便而实大 便。

声嘶日久, 情志不畅, 易生气者, 多属肝郁气滞血 瘀, 此类患者贾老常用丹栀逍遥散为基础方, 有热象 加菊花知母等清热之药; 反酸, 嗳气胃胀瓦楞子海螵蛸木香等; 失眠加酸枣仁龙骨合欢花远志安神益智; 口咽干燥加葛根乌梅生津舌质暗者加 红花桃仁川芎等活血化瘀。

典型病案

谢某, 女, 41 岁, 声音嘶哑 3 月余, 经多处治疗未 见好转, 近期伴咽部疼痛, 咽干, 说话费力, 腰痛舌边 尖红, 苔白厚, 边有齿痕, 脉细。查体: 咽部轻度充血, 纤维喉镜示: 鼻咽部黏膜充血, 黏膜表面光滑, 舌根淋 巴滤泡增生, 双声带前中分呈对称息肉样增生, 基底 较广, 右侧声带表面充血, 发生时双声带动度可, 闭合 欠佳, 会厌状窝未见明显异常。药用玄参 10g, 麦冬 15g, 桔梗 10g, 牡丹皮 15g, 法半夏 10g, 瓜蒌皮 15g, 生甘草 5g, 泽泻 15g, 浙贝母 15g, 木蝴蝶 15g, 郁 金 15g, 陈皮 10g, 续断 15g, 怀牛膝 15g, 1 剂 /d, 3 次 / d, 共 12 剂, 结合龙血竭胶囊活血通络联合治疗。患 者声嘶日久, 说话费力, 舌边有齿痕考虑肺脾虚弱, 咽 部疼痛, 咽干舌边尖红属热相, 但患者舌苔白厚, 实 属气阴两虚虚火上炎, 故用玄麦甘桔益气养阴为 基础加入半夏陈皮瓜蒌皮泽泻浙贝燥湿化痰, 玄 参、 麦冬的应用是防止燥性太过; 郁金丹皮凉血散结; 再加入续断怀牛膝引火下行。

1 月 19 日二诊, 患者自述咽痛咽干明显好转, 声 嘶症状未见明显缓解, 咽部未见充血, 舌红遂在原方 的基础上去丹皮郁金, 加昆布 15g, 夏枯草 20g 软坚 散结; 红曲 6g 健脾胃; 西洋参最细粉 5g 增强补气养阴 生津之功效, 旨在益气养阴, 除湿化痰的同时软坚散 结, 1 剂 /d, 3 次 /d, 共 12 剂。

2 月 6 日三诊, 患者声嘶症状有所好转, 近期比 较怕冷, 查其舌脉, 症见舌淡, 苔白稍厚, 舌边齿痕明 显, 脉细, 遂改为党参 15g, 生白术 10g, 茯苓 10g, 陈皮 10g, 薏苡仁 15g, 桔梗 10g, 生黄芪 15g, 山药 20g, 木蝴 蝶15g, 蜜甘草5g, 郁金15g, 西洋参最细分5g, 一剂/d, 3 次 /d, 共 6 剂, 患者舌红咽痛症状消失, 现主要表现 为脾胃虚弱湿浊困助, 故改为参苓白术散加减, 加入 黄芪益气扶正, 山药补肾健脾木蝴蝶利咽开音, 郁金 化痰散结, 共奏健脾祛湿, 化痰散结的作用。同时加 用右归胶囊温肾阳。

2 月 22 日四诊, 患者声嘶症状基本消失, 患者 2 天前外感风寒所以时流清涕, 余无特殊不适, 诊其舌 淡, 苔薄白, 舌边齿痕稍有好转, 脉浮紧, 复查动态喉 镜示: 右侧声带中分息肉, 发生时双侧声带动度可, 闭合欠佳。与初诊时相比左侧声带息肉消失, 故在上 次方剂的基础上加大党参白术茯苓等剂量, 去 苡仁黄芪山药郁金。加法半夏 10g, 细辛 3g, 当归 10g, 竹叶柴胡 10g, 白芍 15g, 防风 10g, 红花 10g, 乌梅 10g, 蝉蜕 10g, 增加活血化瘀, 祛风散寒之中药, 以补 脾益气, 驱外寒, 散结聚以巩固治疗。

体  会

贾老对于慢喉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 辨清虚实脏腑之后, 着重从整体论治, 对症调方, 取 得了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M]. 南京: 南京大 学出版社, 1994: 127-128.

[2] ? 张超远, 陈小宁, 慢喉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J]. 国际中医中 药杂志, 2014, 36(5) : 478-480.?

[3] ? 王士贞 . 中医耳鼻咽喉科临床研究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29.

[4] ? 刘亚婷, 熊大经教授治疗喉瘖的经验介绍 [J]. 中医眼耳鼻喉杂 志, 2014, 4(3) : 121-122.

[5] ? 柳长华.陈士铎医学全书 [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 939.

[6] ? 万琼, 田理 . 慢性咽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J]. 现代中西 医结合杂志, 2007, 16(8) : 1155-1156.

[7] ? 吴继勇, 严道南, 陈国丰, 从脾论治在慢喉治疗中的应用 [J]. 江苏中医药, 2010, 42(4) : 61-62.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