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全国中草药汇编》:玄精石

玄精石

实际拼音: Xuán Jīnɡ Shí
来源: 年久所结的小形石膏,单晶或双晶晶体矿石。全年可采,除去泥土。
性味: 咸、寒。
功能主治: 养阴清热。用于高热烦渴,阴虚头痛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 3~5钱。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玄精石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1.《唐本草》:太阴玄精,近地亦有,色亦青白,片大不佳。

2.《开宝本草》:太阴玄精,其色青白,龟背者良,出解县。

3.《梦溪笔谈》:太阴元精,生解州盐泽大卤中,沟渠土内得之。大者如杏叶,小者如鱼鳞,悉皆六角,端正似刻,正如龟甲,其裙袖,小堕,其前则下剡,其后则上剡,更无异也。色绿而莹澈,叩之则直理而析,莹明如鉴,析处亦六角,如柳叶,火烧过则悉解析,薄如柳叶,片片相离,

实际拼音: Xuán Jīnɡ Shí
英文名: Gypsum, Selenite
来源:

药材基源:为硫酸盐类石膏族矿物石膏的晶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psum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除去泥土、杂石。

原形态: 单斜晶系。晶体常作板状,集合体常呈致密粒状、纤维状或叶片状。颜色通常为白色,结晶体无色透明,当成分不纯时可呈现灰色、肉红色、黄色或黑色等。条痕白色。透明至半透明。解理面呈玻璃光泽或珍珠状光泽,纤维状者呈绢丝光泽。片状解理显着。断口贝状至多片状。硬度1.5-2。比重2.3。具柔性和挠性。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产于海湾盐湖和内陆湖泊形成的沉积岩中。

资源分布:产湖北、安徽、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广西、广东、云南、新疆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呈六边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边薄中厚,即习称“龟背状”。长0.3-3.5cm,宽0.25-1.5cm。灰白色、灰绿色或淡黄白色。对光观察半透明,通常中间包裹着青黑色或土黄色砂粒。光泽暗淡,质较硬而脆,易纵裂开,呈条状,裂开面具玻璃样光泽。气微,味微咸。火中烧之能解体,层层剥落为片状,呈瓷白色,有的杂有黑白小点。以龟背状、色青白、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透明;折射率Np=1.521;Nm=1.528;Ng=1.530;低负突起;常见到一组解理。干涉色为Ⅰ级灰至黄白色;负延长符号;二轴晶;正光性;光轴角58°。

有的含砂粒,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岩屑等,粒径一般为0.05-0.1mm;呈稀疏状散布在其中。

化学成分: 主要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还夹杂、钠等离子以及少量硅酸盐。
鉴别: 取本品粉末0.2g,加稀盐酸10ml,加热使溶解,滤过,滤液显钙盐及硫酸盐各种反应。参见“石膏”条。X射线衍射分析曲线:石膏:7.83(>10),4.32(4),3.83(10),3.09(6),2.88(2),2.69(2)。差热分析曲线:吸热178℃(小-中),215℃(小),120℃起始失重至250℃中止。
炮制: 洗净泥土,晒干,用时打碎。
性味: 咸;寒
归经: 肾;脾;胃经
功能主治: 滋阴;降火;软坚;消痰。主阳盛阴虚壮热烦渴;头风脑痛目赤障翳;重舌木舌咽喉肿痛;头疮;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忌服。
各家论述:

1.《纲目》:玄精石,与盐同性,其气寒而不温,其味甘咸而降。同硫黄硝石,治上盛下虚,救阴助阳,有扶危拯逆之功,故瓮申先生来复丹用之,正取其寒,以配硝硫之热也。《开宝本草》言其性温,误矣。

2.《本草经疏》:太阴玄精伤寒阴证不宜服。咸能走血,用以引经入肾则可,多则反泻肾伤血矣。血病无多食咸,戒之。

3.《本草汇言》:玄精石,成氏之消热痰,《开宝》之化积聚,《普济》之去目翳,《千金》止头风头痛者,皆本于结热为病之取用焉。倘属阳虚胃寒之疾,自当回避。如寇氏方之治阴证,四肢逆冷,狂言烦渴者,此指热邪传阴之证也。设属直中,安敢言此乎!4.《开宝本草》:除风冷邪气湿痹,益精气,妇人痼冷漏下,心腹积聚冷气,止头痛解肌。5.《本草衍义》:合他药,涂大风疾。别有法,阴证伤寒指甲面色青黑,六脉沉细而疾,心下胀满结硬,躁渴,虚汗不止,或时狂言,四肢逆冷,咽喉不利,腹疼,亦须佐他药兼之。6.《本草述》:治上盛下虚,疗痰结,目障翳,木舌咽喉疮。

7.《医林纂要》:补心消暑,去邪热,略同朴消

8.《得配本草》:汤火伤,调油敷,已破者干掺。


《中药大辞典》:玄精石

出处: 《纲目》
实际拼音: Xuán Jīnɡ Shí
别名: 太阴玄精(《开宝本草》),太阴玄精石(《本草衍义》),太乙玄精石阴精石玄英石(《纲目》)。
来源: 为年久所结的小形片状石膏矿石。全年可采,除去泥土、杂石。
生境分布: 产内蒙古阿拉善旗的盐池附近,以及青海、四川、云南、陕西等地。
性状: 为椭圆形、形或不规则的片状,多边薄中厚,大小不一,一般长1.5~2厘米,宽0.5~1厘米,厚1~2毫米,边缘为灰白色,中心为青灰色,形似龟版,半透明。质硬而脆,易砸散成不整齐的形或柱状小块.微带土腥气。味微咸。以片片如龟甲、色青白、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 主要为含水硫酸钙,经分析,含有钙、、硫酸、钠等离子。尚含少量硅酸盐。
炮制: 洗净泥土,晒干,用时打碎。
性味:

咸,寒.

①《开宝本草》:"味咸,温。"

②《本草经疏》:"咸辛,寒。"

③《纲目》:"甘咸,寒。"

归经:

①《本草再新》:"入肾经。"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

滋阴,降火,软坚,消痰。治阳盛阴虚壮热烦渴,头风脑痛目赤障翳,重舌木舌咽喉生疮

①《开宝本草》:"除风冷邪气湿痹,益精气,妇人痼冷漏下,心腹积聚冷气,止头痛解肌。"

②《本草衍义》:"合他药,涂大风疾。别有法,阴证伤寒指甲面色青黑,六脉沉细而疾,心下胀满结硬,躁渴,虚汗不止,或时狂言,四肢逆冷,咽喉不利,腹疼,亦须佐他药兼之。"

③《本草述》:"治上盛下虚,疗痰结,目障翳,木舌咽喉疮。"

④《医林纂要》:"补心消暑,去邪热,略同朴消。"

⑤《得配本草》:"汤火伤,调油敷,已破者干掺。"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忌服。
复方:

①治伤寒三日,头痛壮热,四肢不利:太阴玄精二两,消石二两,硫黄二两,硇砂一两。上都细研入瓷瓶子中,固济,以火于瓶子周一寸熁之,约近半日,候药膏紫色,住火,待冷即出,用腊月雪水,拌令匀湿,入瓷罐中,堂屋后北阴下,阴干,又入地埋二七日,取出细研,以面糊为丸,如鸡头实大。先用热水浴后,以艾汤研下一丸,以衣盖汗出为度。(《圣惠方》正阳丸

②治营卫不交养,心肾不升降,上实下虚气闭痰厥,心腹冷痛脏腑虚滑:硝石一两(同硫黄并为细末,入定锅内,以微火微炒,用柳篦子不住手搅,令阴阳气相入,不可火太过,恐伤药力,再研极细,名二气末),太阴玄精石(研飞)、五灵脂(水澄去沙石,日干)、陈橘皮(去白)、青皮(去白)各二两。舶上硫黄(用透明不夹砂石者)一两。上用五灵脂、二橘皮为细末,次入玄精石末及前二药末拌匀,以好滴打糊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三十粒,空心粥饮下,甚者五十粒,小儿三、五粒,新生婴儿一粒。小儿慢惊风吐利不止,变成虚风搐搦者,非风也,胃气欲绝故也,用五粒研碎,米饮送下。老人伏暑迷闷,紫苏汤下。妇人产后血逆上抢闷绝,并恶露不止赤白带下,并用汤下。(《局方》来复丹

③治冷热霍乱,分利阴阳玄精石半夏各一两,硫黄三钱。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海米次服三十丸。(《史载之方》)

④治休息痢久不差,面色青黄,四肢逆冷,不思饮食:太阴玄精二两,白矾半斤,黄丹二两,青盐半两。上药细研,入生铁铫子内,烧白矾汁尽为度,后以不蚛皂荚三挺,存性烧热,都研为末,用糯米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十丸。(《圣惠方》玄精丸)

⑤治肺胃蕴热生痰:玄精石研极细。每服三分,炼一匙和,白汤调下。(《方脉正宗》)

⑥治小儿夹风蕴热:太阴玄精石一两,石膏三分,龙脑半钱。上捣研极细。每服半钱,新汲水调下。(《普济方珍珠散

⑦治头风脑痛玄精石末,入羊胆阴干,水调一字,吹鼻小。(《千金方》)

⑧治眼赤涩:玄精石半两(研如粉,无,以马牙屑代之),黄柏(去粗皮,炙,捣末)一两。上二味,和研令极细,点两眥头。(《圣济总录玄精石散)

⑨治眼生赤脉玄精石一两,甘草半两。为细末。每服半钱,竹叶汤调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玄精石散)

⑩治重舌口中涎出,水浆不收:太阴玄精石二两,牛黄龙脑朱砂各一分。上药,同细研为散。每度用药半钱,先于重舌上以披针披破出血,用盐汤漱口,然后掺药于舌上,咽津。(《圣惠方》牛黄散

⑾治小儿头疮:太阴玄精石寒水石各一分(研),轻粉麝香各少许。上为细末。先以浓浆洗去疮痂,拭干,油调药涂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玄精石散)

⑿治汤火伤,疼痛不可忍:太阴玄精石不拘多少.锅子内大火煅,纸衬于地坑内出火毒一宿,研细散.每看多少,用冷水调,鸡翎扫之。(《圣济总录玄精石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