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霍乱


  霍乱者,挥霍撩乱,其势急暴,有似鬼祟,实非邪也。乃内有所伤,外有所感,阴阳乖隔而成。此前人格论。

  《内经》曰:岁土不及,风乃大行,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摇并。盖言木乘土而为病也。夫霍乱者,挥霍撩乱也。其症心腹卒痛,呕吐下痢,发热憎寒,头痛眩晕,或吐而不泻,或泻而不吐,或吐泻并作。夫邪在上焦,则先心痛而吐。邪在中焦,则先腹痛而泻。邪客上、中二焦,则吐泻俱作,甚则转筋,入腹则毙。盖阴阳清浊相干,阳气暴升,阴气顿坠,阴阳痞膈,上下奔逆。治之惟宜温暖,更详别三因以调之。外因,诸风则恶风有汗,伤寒恶寒无汗,冒湿则重着,伤暑烦热。又有内因九气所致,郁聚痰饮,痞隔不通,遂致满闷,随其胜复,必作吐利。或诸饱食脍炙,恣餐乳寒浆,脾胃受伤,遂成吐利。又有转筋者,盖阳明胃主养宗筋,今暴吐下,津液顿亡,宗筋失养,以致挛转,甚则卵缩舌卷,为不治之症。又有干霍乱者,上不得吐,下不得利,壅闭正气关格阴阳,躁扰喘胀,命在须臾。若湿霍乱,则所伤之物,因吐泻而出,吐泻尽则止,故犹可治。大抵热胜痰郁则闷乱,湿胜饮郁则利下。其治湿霍乱,宜藿香正气散生姜,不惟可以温散风湿,抑亦可以调理吐泻。其若伤暑所致者,亦不可遽用香薷沉冷之剂,合先用橘皮半夏生姜之类,开散结滞,次则以香薷五苓温服,散暑解烦。或挟寒而手足厥逆腹中绞痛,宜以四逆、理中之类温之。亦不可遽用峻补兜涩之剂,则邪愈滋而变症百出。治干霍乱,急以盐汤灌之,令其大吐,庶有可生。切不可与谷食,恐胃中邪物,吐泻不尽,新谷一入,脾不能化,转增危殆,慎之慎之。大概其脉浮洪者易治,若脉微迟,加以气少昏沉不语者,皆难治也。

  丹溪曰:内有所积,外有所感,致成吐泻,仍用二陈汤加减,作吐以提其气,切莫与谷食,虽米饮一呷,入口即死。必待吐泻尽,过二三时,直至饥甚,方可与稀粥。其脉多伏欲绝。又曰:虽已吐泻不彻,还用吐提其气,或用樟木煎汤吐之。大法生姜理中汤最好,不渴者可用,如渴者,用五苓散,亦可下者。干霍乱最难治,死在须臾,升降不通,邪无从出,当吐提其气,极是良法。世多用盐汤,为内有食伤,外有邪遏,故吐之,吐中就有发散之义。

  转筋不住,男子以手挽其阴,女子以手牵其乳近两边,此《千金》妙法也。转筋入腹者死。

  《脉诀举要》曰:滑数为呕,代者霍乱,微滑者生,涩数凶断。又曰:滑而不匀,必是吐泻,霍乱之候,脉代勿讶。

  《内经》曰:脉伏者霍乱,脉微而涩,或代而散,或隐而伏,或大而虚。脉右关滑,为霍乱吐泻,脉结促代,皆不可断以死。脉大者生,脉洪者为热,弦者为饮。气口脉弦滑,膈间有宿食留饮

  缩脾饮

  解伏热,除烦渴,消暑毒,止吐泻,宜沉冷频服。

  草果仁(四两)  乌梅肉(三两)  甘草(炙,二两半)

  每服五钱,姜十片,水煎服。

  藿香正气散

  中湿霍乱吐泻。

  苍术  陈皮  半夏  藿香(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姜(五片)  枣(二枚)

  水煎服。

  桂苓甘露饮

  中暑霍乱吐泻,发渴引饮。(方见中暑。)

  不换金正气散

  霍乱转筋呕吐泄泻,头疼。(方见疫门。)

  五苓散(方见暑门)

  藿苓汤

  外感风寒内伤饮食,霍乱转筋吐泻。

  藿香  厚朴  白术  茯苓(各一钱二分)  甘草(炙,五分)  大腹皮  紫苏  白芷  桔梗  半夏  陈皮(各一钱)  肉桂(六分)  猪苓  泽泻(各一钱半)

  姜五片,水煎服。

  诃子散

  霍乱吐利,如神。又治心脾冷痛。

  诃子  甘草  厚朴  干姜  草果仁  陈皮  良姜  茯苓  神曲  麦芽等分

  水煎,入盐服。

  二香散

  暑湿相抟,霍乱转筋,烦渴闷乱。

  藿香  白术  厚朴  陈皮  茯苓  半夏  白扁豆  紫苏  桔梗  白芷  香薷  黄连(各一钱)  大腹皮  甘草(炙,五分)  姜(五片)  葱白(三根)

  水煎服。

  加味四君子汤

  霍乱转筋吐泻,腹中痛,体重,脉沉而细。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二钱)  甘草(炙)  芍药  良姜(各一钱)

  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通脉四逆汤

  霍乱多寒,内冷脉绝

  吴茱萸(炒,二两)  附子(炮,一两)  桂心  木通  白芍药  细辛  甘草(炙。各五钱)  当归(三钱)

  每服七钱,水一盅,半盅,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温服

  七气汤

  七气五脏之间,互相刑克,阴阳不和,挥霍变乱,吐利交作。

  半夏(五两)  厚朴  桂心(各三两)  白芍药  茯苓(各四两)  紫苏叶  橘皮(各二两)  人参(一两)

  每七钱,水一盏半,半盏,姜七片,枣一枚,煎温服

  木瓜

  霍乱吐泻,转筋扰闷。

  酸木瓜(二两)  茴香(微炒,二钱半)  甘草(炙,二钱)  吴茱萸(炒,二两)

  每服五六钱,姜七片,紫苏十叶,水煎服。(一方无茴香。)

  姜附汤

  霍乱转筋手足厥冷多汗呕逆。(方见寒门。)

  加味香薷饮

  伏暑吐利不止,烦闷多渴。

  本方加槟榔黄连

  每五钱,水、各半,煎服。

  冷香汤

  夏秋伏暑引饮,过食生冷,遂成霍乱

  良姜  附子  甘草  檀香(各一钱)  干姜(炒,一钱)  草果(一钱半)  丁香(三分)

  分二服,水煎,连瓶沉井内,待冷服

  人参散

  霍乱体痛,四肢逆冷,服理中、四顺不效者。

  人参  白芍  川归(炒)  良姜(各一两)  附子  陈皮  桂心  白术(各三钱)

  每五钱,加红枣三枚,水煎服。

  活命散

  霍乱吐泻不止,面色青黑垂死者。

  防风   羌活  独活  干姜  细辛(各一分)  草豆蔻  肉豆蔻  川芎(各五钱)  官桂(半分)  吴茱萸  木瓜(各一两)

  每三钱,浓煎木瓜调服

  回生散

  霍乱不已,吐利不止,但有一点胃气存,无不效者。

  陈皮  藿香叶(各五钱)

  水煎,或为末,热调服

  秘方

  霍乱吐利转筋,神效。

  白扁豆叶(一根)

  研取汁一碗,入米醋同服,立瘥。

  加减理中汤

  霍乱呕吐

  白术  人参  干姜(各三钱)  甘草(炙,一钱)

  水煎服。若为寒气湿气所干者,加附子一钱,名附子理中汤。若霍乱吐泻,加陈皮青皮各一钱,名治中汤。若干藿乱心腹作痛,先以盐汤少许频服,候吐出令透,即进此药。若呕吐者,加丁香半夏各一钱,姜十片同煎。泄泻者,加橘红茯苓各一钱,名补中汤。溏泻不已,于补中汤内加附子二钱,不喜饮食,及米谷不化,再加砂仁一钱。霍乱吐下,心腹作痛,手足逆冷,于本方内去白术,加熟附子,名为四顺汤伤寒结胸,先以桔梗枳壳等分,煎服。不效者,及诸吐利胸痞欲绝,心膈高起胀痛,手不可近者,加枳实茯苓各一钱,名枳实理中汤。若渴者,再于枳实理中汤内加瓜蒌根一钱。霍乱转筋者,理中汤内加火煅石膏一钱。若脐上筑者,乃肾间动气也,去术,加官桂一钱半,肾恶燥,去术,恐作奔豚也,故加,取辛以润之。若悸者,加茯苓一钱。渴欲饮水者,加白术五分。腹满者,去白术,加附子一钱。若寒者,再加干姜一钱。饮过多,及啖炮炙热物,发为鼻衄者,加川芎一钱。伤胃吐血,以此药能理中脘,分利阴阳,安定血脉,只用本方。

  《三因白术散

  中暑呕吐眩晕,及大病后调理失宜,劳复,及脾胃虚损,面色青黄,饮食不思,口吐酸水,滑泄腹鸣。饮食所伤,霍乱吐泻,并宜服之。  白芷  甘草(炙)  青皮  白茯苓  桔梗  香附子  山药(各三两)  干姜(五钱)  白术  陈皮(各一两)

  每一两,姜三片,枣一枚,木瓜一片,紫苏三叶,水煎服。若吐泻,加白梅煎。喘,加桑白皮杏仁伤寒劳复,加薄荷膈气,加木通,入麝香少许。中暑呕逆,加香薷霍乱,加藿香产后泄泻,加荆芥气厥,加盐煎服。

  调中白术散

  大病后吐泻烦渴,霍乱虚损,气弱,及毒呕

  白术  茯苓  人参(各五钱)  藿香(五钱)  甘草(炙,一两五钱)  木香(一钱)  葛根

  为末,白汤调服二钱。烦渴,加滑石二两,甚者,加姜汁。

  经验方人参散

  止吐逆,及泻后烦渴,常服调中和气。

  人参  茯苓(各五钱)  葛根(一两)  藿香  木香  甘草(炙。各一钱半)

  分三帖,水煎服。泻后渴甚者,加滑石一钱。

  止渴汤

  霍乱烦渴

  甘草(炙)  人参  麦冬  茯苓  桔梗  瓜蒌根  泽泻  葛根(各五钱)

  上末,汤调下二钱。

  姜盐饮

  霍乱欲吐不吐,欲泻不泻。

  盐(一两)  生姜(五钱,捣碎)

  同炒令色变,以水一碗,煎热,温服。甚者,加童便一盏。

  蓼汤

  霍乱转筋不止。

  一大握,水煎汤薰洗。或以帛蘸汤熨患处。

  一方

  每遇转筋时,即以盐揩擦痛处,三五十匝,即虽皮破亦不妨,可以断根。

  灸法

  霍乱已死,腹中尚暖,犹未绝气者。用盐纳脐中令满,大艾炷灸三、五、七壮,苏。

  麦冬

  霍乱已愈,烦热多渴,小水不利。

  麦门冬  茯苓  半夏  陈皮  白术(各一钱半)  人参  小麦  甘草(各一钱)

  生姜五片,乌梅半个,煎服。

  青金丹

  霍乱吐泻不止,及转筋诸药不效者。

  硫黄(一两)  水银(八钱)

  上二味,铫子内炒,柳木篦子不住手搅匀,更以柳枝蘸冷频洒,候结如色,即成青金丹。乃刮下,再研如粉,留小半为散,余以粽子尖三个,约半盏,研,稀稠得所,成膏,丸如鸡豆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煎丁香汤磨化下,热服。如作散服,以丁香汤调下一钱。伤寒阴阳乘伏,用龙脑冷水磨下,一日二三服。

  海藏云:吐泻转筋身热,脉长,阳明本病也。宜和中四君子汤平胃散建中汤。每一两,姜五片,水煎服。如吐泻转筋自汗脉浮者,四君子汤五钱。吐泻转筋胁下痛,脉弦者,宜建中加木瓜柴胡汤平胃散木瓜五钱亦可也。

  建中木瓜柴胡汤

  桂枝(二两半)  芍药(三两)  甘草(一两)  胶饴糖(半斤)  生姜(一两半)  大枣(六枚)  木瓜(五钱)  柴胡(五钱)

  每一两,水煎,临服加饴糖两匙。吐泻后小便不通胸中实痛者,四君子汤大黄一两。吐泻腹中痛转筋,体重,脉沉而细者,宜四君子加高良姜白芍药。四君子四味各一两,芍药良姜各五钱,同前煎法服。吐泻霍乱,四肢拘急,脉沉而迟者,宜四君子汤加姜附厚朴汤,四君子四味各一两,生姜附子厚朴炮制,各三钱,同前煎服。吐泻转筋,四肢厥冷,脉微缓者,宜:

  建中加附子当归汤

  桂枝(一两)  当归(二钱)  芍药(二两)  粉草(五钱)  饴糖(半升)  生姜(一两)  附子(炮,三钱)  大枣(六枚)

  同前煎服。吐后转筋木瓜一味煎服,良。


上一篇:㿗疝 下一篇:转筋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