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腹中论第四十篇


腹中之气,不能从脐腹而行于胸膈,达于四肢,则为鼓胀肿痛之病。腹中之血不能从脐腹而内通于胞中,外通于经络,则为血枯脓血之病。前节论腹中气血不和,则有腹中之病;后节论土气不和而厥逆经血不和而热甚,亦有腹中之病,故曰《腹中论》也。

黄帝问曰∶有病心腹满,旦食则不能暮食,此为何病?

心腹,心之下,腹之上也。满,胀满也。心腹胀满而不能食,外满内虚,此为何病?

岐伯对曰∶名为鼓胀

外胀满而内不食,外劲内空,如按鼓革,故名为鼓胀

帝曰∶治之奈何?

鼓胀之病,何以治之?

岐伯曰∶治之以鸡矢醴,一剂知,二剂已。

矢,屎通。鸡矢醴,以鸡屎和醴同服也。鸡属酉金,又主巽木,阳明燥金,济土之湿,东方风木,伐土之顽;鸡无前阴,屎同窍。鼓胀水气不行,治以鸡屎,使水湿从大便出也。醴者,熟谷之液,见行皮毛,先充络脉,后谷而入,先谷而出,治之以醴,使足太阴脾土之气,合乎太阴肺主之皮毛,从皮毛而行络脉,从络脉而通水道,使水湿从小便出也。一剂知,一剂则腹中和,二剂已,二剂则腹膨潜消也。

帝曰∶其时有复发者,何也?

治以鸡屎醴,使水湿下行,则地土之气陷而不升,一周环转,土气虚而水复聚,故有复发之问。

岐伯曰∶此饮食不节,故时有病也,虽然其病且已时,故当病气聚于腹也。

脾土气先虚,而饮食不节,故时有复发之病也。病虽复发,其腹满之病,且有已时,病已而土虚,土虚而饮食不节,故当病气聚于腹而复发也。是知病已之后,饮食当慎择而有节也。

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

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

为,去声,下为何病之为俱同,承上文心腹满,不能暮食,而问有病胸胁支满,亦妨于食。胸者肺之部,胁者肝之部,故病至则先闻肺臭之腥,肝臭之臊,肺病则出清液肝病则先唾血肺脉从胸而行于手,肝脉从足而行于胁,肺肝皆病,故四肢清。肺主气,肝主血,气血皆虚,故目眩。肝主冲任之血,不能热肉充肤,故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正其名也。何以得之?探其原也。

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首少,去声。唾血便血,病名血枯,正其名也,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探其原也。男子脱血,若醉入房中阳气竭,气竭不能摄血矣。女子脱血,若肝伤肝伤月事衰少不来也,此气竭肝伤,更为脱血之原也。

帝曰∶治之奈何?复以何术?

问治而求其术,欲多方以治也。

岐伯曰∶以四乌骨一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

豆,以五丸为后饭,欲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茹,旧本误茹,今改。以,犹用也。乌骨,乌贼鱼之骨也。鱼,水中生动之物,鱼状若包囊,腹中有,脊生一骨,轻脆空通,用四乌骨,取水中生动之气,上通于肺而四布也。茹名茜草,又名地血,色紫有汁,上通肝血,用一茹,取月事所生之血,本于天一之癸水也。乃羽虫,主阳主气,入水为,主阴主血。又卵白主气,卵黄主血,二物并合,丸以雀卵,因气竭肝伤补气补血也。小豆形园象土,五者土之数,气血由中土而化生,故大如小豆,每用五丸也。后饭者,先药后饭,使药下行而以饭压之也。鲍鱼,鱼也,味酸气臭,以鲍鱼之汁,为饮送药,取其利肠中而下行,及伤肝而月事不来也。此论腹中血病,而明其治术也。

帝曰∶病有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可治不?

不,作否。盛,犹满也。承上文心腹满胸胁肢满,而问有少腹盛满,致上下左右皆有根,此为何病?正其名也。可治否?求其治也。

岐伯曰∶病名曰伏梁

如梁之横伏于下,故病伏梁

帝曰∶伏梁何因而得之?

何因得之,探其原也。

岐伯曰∶裹大脓血,居肠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切按之,致死。

伏梁裹大脓血,而居空廓之间,肠胃之外,病形已成,故不可治,治之每急切而按摩之,必真气受伤,故致死。

帝曰∶何以然?

何以不可治,治之致死?

岐伯曰∶此下则因阴,必下脓血,上则迫胃脘,生膈侠胃脘

痈,此久病也,难治。居齐上为逆,居齐下为从,勿动亟夺,论在刺法中。

齐,脐通,下同。因,犹根据也。动,犹用也。此肠胃之下,则根据于阴,每切按之而使下,必下脓血。每切按之而使上,则迫近胃脘,当生膈侠胃脘内痈。所谓不可治者,以此伏梁为久病而难治也。伏梁者,如梁之横伏于下,故居脐上,为逆,若居脐下,为从,勿动亟夺,犹言勿用急切按摩以夺之,不当亟夺而妄夺,必真气受伤而致死。论在本经《刺法》中,论其理也。

帝曰∶人有身股皆肿,环齐而痛,是为何病?

承上文心腹满胸胁支满少腹盛满,而问人有身股皆肿,环脐而痛,肿于外而痛于内,是为何病?

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盲。盲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

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涩之病。

,鸟去声。腹中之气,从脐腹而上行外达。今身体股皆肿,真气不行于外关。环脐而痛,真气不行于上关,为肿为痛,真气不行,病名伏梁,申明非裹大脓血之伏梁,此风动水涣,中土内虚,因风而成,乃风根也。其风根之气,溢于大肠之外,而着于少腹之盲。《九针十二原》论云,盲之原出于脖。是盲之原在脐下,故环脐而痛也。此病无形之气,亦不可妄攻以动之。若动之,则气不化而水不行,当为水涩之病,此伏梁之在气分,不同于裹大脓血之伏梁也。

此一节,言腹中气血不和,而为腹中之病也。

帝曰∶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梁芳草石药,石药发癫,芳草发狂。夫热中消中者,

皆富贵人也,今禁膏梁,是不合其心,禁芳草石药是病不愈,愿闻其说。

数,音朔。数,屡也。热中消中,不可服膏梁芳草石药,石药发癫,芳草发狂,岐伯乃屡言之,帝引以问,而言夫热中消中者,精血内竭,火热消烁,皆富贵人之病也。富贵之人浓味自养。今禁膏梁,是不合其心,富贵之人,土气壅滞,宜升散其上,镇重其下。今禁芳草石药,是病不愈,愿闻所以禁之之说。

岐伯曰∶夫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焊。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

芳草之气,香美而上散,石药之气悍而下沉,是芳草之气急疾,石药之气坚劲,故二者其气急疾坚劲,惟和缓之气可以化之,故非缓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

帝曰∶不可以服此二者,何以然?

必欲详明不可服之义,故复问之。

岐伯曰∶夫热气悍,药气亦然,二者相遇,恐内伤脾。脾者土也,而恶木,服此药者,

至甲乙日更论。

恶,去声。脾土之气,贵得其平。夫病热中消中,乃热气悍而然。今芳草石药,其气亦热而悍,以热气悍之病,而遇热气悍之药,二者相遇,亢害已极,恐内伤脾。盖脾者土也,而恶木克,服此芳草石药之药者,恐有克贼之变,故至甲乙日更论,是脾土之气,贵乎和缓芳草石药不宜服也。

帝曰∶善。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此为何痛?何以得之?

芳草石药恐内伤脾,不但热中消中不可服,脾土内虚亦不可服。帝故善之,复承身体股皆肿,环脐而痛之意,问有病膺肿颈痛胸满腹胀者,此为何病?正其名也,何以得之?探其原也。

岐伯曰∶名厥逆

膺肿颈痛胸满腹胀,则表里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故名厥逆

帝曰∶治之奈何?

厥逆奈何?

岐伯曰∶灸之则,石之则狂,须其气并乃可治之。

厥逆,则阴阳之气不相交并,若火灸以治之,则无声而砭石以治之,则烦热而狂,是厥逆之时,不可以治,须其气并,乃可治也。

帝曰∶何以然?

何以灸则,石则狂?

岐伯曰∶阳气重上,有余于上,灸之则阳气入阴,入则,石

之则阳气虚,虚则狂,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全也。

要,平声。膺肿颈痛胸满腹胀,是阳气重上,有余于上,而致厥逆也,其厥逆之时,取少腹之阴穴灸之,则阳气不入于阴,入而不出则厥。厥逆之时,用砭石刺之,外泄其血,血不充肤,则阳气外虚,虚则狂,故须其气并而治之,可使十全也。

帝曰∶善。何以知怀子之且生也?

明灸,石则狂,而言阳气重上,有余于上,则厥逆之原亦明,帝故善之。复承胸满腹胀之意而问妇人怀子,亦胸满腹胀,何以主怀子之且生?知,犹主也。

岐伯曰∶身有病而无邪脉也。

妇人怀子,胸腹满胀,经脉循行,不失常度,是身有病而无邪脉,则主怀子之且生也。

帝曰∶病热而有所痛者,何也?

病热而有所痛,在妇人则不能怀子,故复问之。

岐伯曰∶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也。

热为阳病,热则三阳经脉不和,故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而不和也。

人迎一盛,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

少阳、太阳阳明三阳也。人迎动脉,主三阳六腑,故人迎一盛,热在少阳之胆与三焦人迎二盛,热在太阳膀胱小肠人迎三盛,热在阳明之胃与大肠。所谓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此之谓也。

入阴也。夫阳入于阴,故病在头与腹,乃腹胀头痛也。

病热为阳病,热而有所痛者,阳病入阴也。夫阳入于阴,故当病在头与腹。申明在腹,乃为腹胀,在头而头痛也。

帝曰∶善。

病热而痛,兼有腹中胀之病,帝故善之。此一节,言土气不和而厥逆经脉不和而热盛,亦为腹中之病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