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疟疾述要
甲、概况 疟疾一证,通常皆寒热交作,起迄有时。亦有名之为 疟者,则夜发曰 ,昼发曰疟也。其病有寒多热 少者,有热多寒少者,有但寒而热甚微者,有但热而寒甚微者,其间虽有寒热多少之不同,隐显之各异,然 为寒热交作而起迄有时则一也,故均属于疟。疟之一日一作者为轻,间日一作者为重,三日而作一次者 是为最深,多由久疟失治所致。又疟疾之寒热多少不平者亦为较重,疟之热势不清者亦为较重,疟之由重而渐 轻,大率为寒热由不平而渐平均,由期长而渐缩短,反之则为病方增也。疟疾之起源,虽由时令之偏,然感之 而足以致病者,必其身体有预伏之因,交相为疟以成功,或预伏暑邪,成为暑疟,或预伏湿邪,成为湿疟,或 预伏风邪,成为风疟,或预伏寒邪,成为寒疟;而积痰积食,亦多能致疟。伏邪重者疟亦重,伏邪轻者疟亦 轻,故秋深之疟,恒较夏日为重,以伏邪重,故一发则缠绵而不易愈也。又疟疾之轻重,更须视脾胃之强弱, 脾胃强则卫气振作而能鼓邪以外出,脾胃弱则卫气不振而使病邪得久留,故疟疾之易愈与否,又常视脾胃之 强弱与否以为断也。此病当发作之时,为病邪乘机以外出,故治疟得当者,当使其每发一次,则病邪减退一 次,庶几渐发渐轻而易愈,否则截疟过早,则有闭塞邪气之患,截疟过迟,则有元气衰惫之虑,是不可 不慎之于始也。
乙、治法 疟疾之治法,初起常为疏导开泄,而疏导开泄之中,则宜分别其暑湿风寒之因,辨其热重寒重之状, 对证以下药。大率因暑而发者,但热而少寒,体若燔炭,烦渴而呕,便艰或傍流,治宜 清凉之剂。有汗者人参白虎汤加减,无汗者香薷饮加减。通治宜 杏仁、滑石、淡竹叶、花粉、麦冬、知母、川贝、陈皮、甘草;湿重痰多,宜以二陈汤出入为法;热重烦躁, 宜加淡豆豉、石膏之属。因湿而发者,多身体沉重,小便不利,呕逆胀满,舌腻或糙,治宜解表除湿,湿重而 痰多热少者,用胃苓汤加羌活、柴胡、紫苏之类;湿渐化热者,用四苓散加减;湿已化热者,用桑叶、菊花、 银花、连翘、薄荷等轻清之剂,湿重化热者则从热治。因风而发者,多烦躁头疼,恶风自汗,或先热而后寒, 治宜解表泄风,用半夏、柴胡、羌活、紫苏、川芎、细辛、白芷、槟榔、生姜之属,若唇舌干燥口渴,不宜过 用燥剂者,用桂枝汤加桑叶、银花之类和之;因寒而发者,但寒无热,或寒多热微,头项腰背疼痛,治宜辛温 解散,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寒盛而痰多者加常山、草果、槟榔、浓朴之属。虚者数发后即用附子理中汤。
至于治疟总法,有疟疾第一方、疟疾第二方、疟疾第三方,可以量证酌用。通治之方又有二陈汤与平胃散,因 疟不离乎痰湿,故以治痰治湿为主也。又有小柴胡汤,因疟不离乎少阳,故治从少阳和之也。然平胃偏燥,热 甚者宜加黄芩、黄连、青皮之属;小柴胡汤有补,初病者宜去人参、甘草、大枣之属。而黄芩、黄连不宜于寒 证,附子、干姜不宜于热证,初起必宜发表,久疟宜顾脾胃,此皆不可不知者也。又凡疟之一日一作者,因其 暑湿风寒,酌用疏导开泄之剂,数服可愈;疟之间日一作者,开泄之后,宜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之类扶其 正气,则庶可有济;疟之三日一作者,谓之三阴疟,必须补气养血,外贴三阴疟疾膏,疟乃可止,疟愈之后, 仍须用八珍汤或人参养荣汤出入以为培补,否则难免有复发之虑也。又疟疾经久,结为 瘕,在于胁际者谓之 疟母,治宜疟母丸,或鳖甲煎丸以化之。脾虚不任攻伐者,宜补中益气汤加鳖甲。总之疟之热重而实至于便结谵 语者,亦可用硝、黄攻下,疟之虚而寒热微微往来者,亦可用参、 峻 补,固非仅疏导开泄之法,一成到底而不变者也。余如热多寒少 之疟亦名瘅疟,热高而不觉其寒者,亦名温疟,但寒少热者,亦名牝疟,脾虚而呕吐痰水者,亦名痰疟,腹大 而疼,饥不欲食者亦名食疟,立名虽异,而治法固不脱乎上述以为之变化也。又小儿初次患疟,谓之胎疟, 既不可截疟过早,更不可迁延过久,必须培养尽善,庶免脾胃受伤,腹胀肌瘦,浸假入于怯损之途也。
附方
人参 知母 石膏 天花粉 葛根 麦冬 竹叶 粳米 壮实之人,或邪盛之人,疟初起不宜补者去人参;略有恶寒 而汗者加桂枝;腹胀大便不通,谵语闷乱者,酌加大黄、黄芩。
(二)香薷饮 治夏秋脏腑冷热不调,饮食不节,暑热乘之,阳气为阴邪所遏,致头痛发热,恶寒烦躁, 口渴引饮,腹中不和,心腹疼痛,吐泻者。
香薷(三钱) 浓朴(一钱) 白扁豆(钱半) 甘草(炙,一钱)
清水煎服。
此方为暑泻要药。寒热交作,加陈皮、茯苓各二钱,青皮、 淡芩各一钱。病发前二小时服,无汗热服,有汗冷服。
(三)二陈汤 见第一章第四节。
(四)胃苓汤 见第七章第三节。
(五)四苓散 见第七章第四节。
(六)桂枝汤 见第四章第四节。
(七)柴胡桂枝干姜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及 伤寒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头汗出,往来寒热心下烦。
柴胡 桂枝 黄芩 干姜 牡蛎 甘草 栝蒌根 便溏去栝蒌根、淡芩,加白扁豆。
(八)附子理中汤 见第五章第四节。
陈皮 半夏 白茯苓 威灵仙(各一钱) 柴胡 黄芩 制苍术 浓朴(各八分) 青皮 槟榔(各六分) 甘草(炙,三分)
加生姜三片,井水河水各半煎服。头痛加白芷一钱,二三服后,再服第二方。
生首乌(三钱) 陈皮 柴胡 白茯苓 黄芩(各八分) 白术(炒) 当 归威灵仙(各一钱) 知母 鳖甲(醋炙酥,研为粉。各二钱) 甘草(炙,三分)
加生姜三片,井水河水各半煎服。
(十一)疟疾第三方 治疟疾之因于虚者,使元气充实,愈后不发。
人参 白术(炒。各一钱) 黄 (炙) 当归(各一钱二分) 陈皮 柴胡(各八分) 甘草 (炙,三分) 升麻(四分)
加生姜一片,大枣一枚,清水煎服。便坚加首乌二钱,炒知母二钱。
(十二)平胃散 见第六章第三节。
(十四)四君子汤 见第三章第五节。
(十五)补中益气汤 见第四章第四节。
麝香(一分五厘) 冰片(一钱) 附子(生漂晒干,二钱) 白胡椒 肉桂(各钱半) 公丁香(一钱)
研为极细末,用膏药一张,上药末一分,于发日五更空腹未发之时,烘热贴于脐上,手揉百转, 睡去片时,方可食物。忌食生、冷、油腻、蛋、面、菱、芋、鱼腥发物。
(十七)八珍汤 调和荣卫,滋养血气,治阴虚内热,脾胃亏损,肌肉消瘦。
(十八)人参养荣汤 升阳,滋阴。治脾肺俱虚,发热恶寒,肢体瘦倦,食少作泻,发黄,或溃疡气血 亏弱,寒热不退,肢体瘦倦,面黄,食少气短,疮口不敛,及病后咳嗽自汗,潮 热,口干食少,心虚惊悸,下利等证。
人参 陈皮 黄 (炙) 桂心 当归(酒拌) 白术 甘草(炙。各一钱)
白芍(酒洗,一钱五分) 熟地(酒拌) 五味子(炒杵) 茯苓(各七分五厘) 远志(五分)
鳖甲(醋炙,三两) 青皮(炒) 桃仁(炒) 神曲(炒) 麦芽(炒。各一两) 三 棱(醋煮) 蓬莪术(醋煮) 海珠粉(醋煮。各五钱) 香附(醋煮,二两) 红花(三钱)
鳖甲(炙,一两二钱) 鼠妇(熬) 黄芩(各三分) 柴胡 蜣螂(熬。各六分)
干姜 大黄 桂枝 石韦(去毛) 浓朴 紫葳 半夏 阿胶 芍药 丹皮 虫(熬。各五分) 葶苈(炒) 人参(各一分) 乌扇(烧) 瞿麦 蜂 窠(炙,各四分) 赤硝(一钱二分) 桃仁(二分)
如法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丸,一日三次,忌食生、冷、鸡蛋、豆、麦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