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二)病状


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虚,则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心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脾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肾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灵枢·决气》:“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酸,耳数鸣;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

内经》但言及虚证而无述损之候,《难经》始发虚损之论,谓:“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也。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谓虚而感寒则损其阳,阳虚阴盛,损则自上而下:一损损于肺,皮聚毛落;二损损于心,血脉不能荣养脏腑;三损损于胃,饮食不为肌肤。虚而感热则损其阴,阴虚阳盛,损则自下而上:一损损于肾,骨痿不能起于床;二损损于肝,筋缓不能收持;三损损于脾,饮食不能消化。”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病状的分类和描述颇详。曰:“夫虚劳者,五劳七伤六极是也。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瘦劳。又有肺劳者,短气面浮,鼻不闻香臭。肝劳者,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心劳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或时鸭溏,口内生疮。脾劳者,舌本苦直,不得咽唾肾劳者,背难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黄而有余沥,茎内痛,阴囊湿生疮,小腹满急。六极者,一曰气极,令人内虚五脏不足,邪气多,正气少,不欲言。二曰血极,令人无颜色,眉发落,忽忽喜忘。三曰筋极,令人数转筋,十指爪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四曰骨极,令人酸削,齿苦痛,手足烦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动。五曰肌极,令人羸瘦无润泽,饮食不生肌肉。六曰精极,令人少气吸吸内虚五脏不足,发毛落,悲伤喜忘七伤者:一曰阴寒,二曰阴痿,三曰里急,四曰精寒,五曰精少,阴下湿,六曰精清,七曰小便苦数,临事不举。又,一曰大饱伤脾,脾伤善噫,欲卧,面黄。二曰大怒逆气伤肝,肝伤少气,目暗。三曰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四曰形寒寒饮伤肺,肺伤少气咳嗽,鼻鸣。五曰忧愁思虑伤心,心伤苦惊,喜忘喜怒。六曰风雨寒暑伤形,形伤发肤枯夭。七曰大恐惧不节伤志,志伤恍惚不乐。”

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云:“病则百脉烦痛,腰脚疼软,胸满气短,心烦不安,耳鸣目眩咳嗽寒热,夜作盗汗遗精白浊,飧泄,食少无味,不为肌肤。或睡中惊悸,午后发热,倦怠无力。此皆虚损之候也”。

总之,虚损虽病状繁杂,但其最终都表现为脏腑组织之阴、阳、气、血、营、卫、精、津、液生理功能的绝对或相对不足。


上一篇:(一)病名 下一篇:(三)病位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