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胃噎塞
(噎塞者,食不得入,是有火也;反胃者,食入反出,是无火也。)
《内经》曰:三阳结,谓之膈。(三阳者,大肠、小肠、膀胱也。结者,结热也。小肠结热则血脉燥,大肠结热则后不圊,膀胱结热则津液涸。三阳俱结,前后秘涩,下既不通,必反上行,此所以噎食不下,纵下而复出也。)
《黄帝针经》云:胃病者,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咽者,咽物之门户。膈者,心肺之分野。不通者,浊气在上,肾、肝吸入之阴气,不得不而反在上也,病在于胃。)
愚按:反胃噎膈,总是血液衰耗,胃脘干槁。槁在上者,水饮可行,食物难入,名曰噎塞;槁在下者,食虽可入,良久复出,名曰反胃。二证总名为膈,故《内经》止有三阳结,谓之膈一语。洁古分吐证为三端,上焦吐者,皆从于气,食则暴吐;中焦吐者,皆从于积,或先吐而痛,或先痛而吐;下焦吐者,皆从于寒,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巢氏浪分五噎十膈,支派烦多,惑人滋甚。惟张鸡峰以为神思间病,法当内观静养,斯言深中病情。大抵气血亏损,复因悲思忧恚,则脾胃受伤,血液渐耗,郁气生痰,痰则塞而不痛,气则上而不下,妨碍道路,饮食难进,噎塞所由成也。脾胃虚伤,运行失职,不能熟腐五谷,变化精微,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食虽入胃,复反而出,反胃所由成也。二者皆在膈间受病,故通名为膈也。噎塞之吐,即洁古之上焦吐;反胃之吐,即洁古之下焦吐。王太仆云: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出,是无火也。噎塞大都属热,反胃大都属寒,然亦不可拘也。脉大有力,当作热治;脉小无力,当作寒医。色之黄白而枯者为虚寒,色之红赤而泽者为实热。以脉合证,以色合脉,庶乎无误。经曰:能合色脉,可以万全。此证之所以疑难者,方欲健脾理痰,恐燥剂有妨于津液;方欲养血生津,恐润剂有碍于中州。审其阴伤火旺者,当以养血为亟;脾伤阴盛者,当以温补为先。更有忧恚盘礴,火郁闭结,神不大衰,脉犹有力,当以仓公、河间之法下之。小小汤丸,累累加用,关扃自透,膈间痰盛,微微涌出,因而治下,药势易行,设或不行,蜜盐下导,始终勾引,自然宣通,此皆虚实阴阳之辨,临证之权衡也。或泥于《金匮》、《局方》,偏主辛温;或泥于《玉机》,《心法》,偏主清润。凡若是者,皆赖病合法耳,岂云法治病乎?
死证
年满六旬者,难治。(禀厚,善守禁忌,尊信医药,亦有生者。)粪如羊屎者,不治。口吐白沫者,不治。胸腹嘈痛如刀割者,死。
脉候
紧而滑者,吐逆。小弱而涩者,反胃。沉缓无力,或大而弱,为气虚。数而无力,或涩小,为血虚。弦为痰,滑为痰。寸紧尺涩,胸满不能食而吐。《难经》曰:脉革则吐逆。
医案
邑宰张孟端夫人,忧怒之余,得食辄噎,胸中隐隐痛。余诊之曰:脉紧且滑,痰在上脘,用二陈加姜汁、竹沥。长公伯元曰:半夏燥乎?余曰:湿痰满中,非此不治,遂用四剂,病尚不减,改大半夏汤,服四帖,胸痛乃止,又四帖而噎亦减,服二十剂而安。若泥半夏为燥,而以他药代之,岂能愈乎? 惟痰不盛,形不肥者,不宜与服也。
江右太学方春和,年近五旬,多欲善怒,患噎三月,日进粉饮一钟,腐浆半钟,且吐其半。六脉细软,此虚寒之候也。用理中汤加人乳、姜汁、白蜜、半夏,一剂便减,十剂而日进糜粥。更以十全大补加竹沥、姜汁,四十帖诸证皆愈。
南都徐奉诚,膈噎不通,渣质之物不能下咽,惟用人乳、醇酒数杯,吐沫不已,求治于余。余曰:口吐白沫,法在不治,脉犹未败,姑冀万一。用人参、黄芪、当归、白术、陈皮、桃仁、牛乳、白蜜、姜汁、连进十剂,白沫渐少,倍用参、术,三月全安。
嘉定钱远之,二十五岁,以鼓盆之戚,悲哀过度,不能食饭,又十余日,粥亦不能食,随食随吐,二便闭涩,自谓必死。求诊于余。余曰:脉按有力,非死证也。以酒蒸大黄加桃仁、当归、砂仁、陈皮,蜜丸与服,凡五服而下燥屎干血甚多,病若失矣。数日之间,能食倍常。
水三钟,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煎至八分服。
木香(磨) 白术(炒) 陈皮 香附(各一钱五分) 白豆蔻 砂仁 青皮 槟榔 半夏曲 茯苓(各一钱) 厚朴(姜制,一钱二分) 甘草(三分)
治脾虚噎塞。
人参(二钱) 白术(三钱) 橘红 茯苓(各一钱五分) 黄芪(一钱,蜜炙) 砂仁(八分) 甘草(四分,炙) 半夏(一钱,无痰去之)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一钟,食远服。
滋血润肠汤
治血枯及死血在膈,大便燥结。
当归(酒洗,三钱) 芍药(煨) 生地黄(各一钱五分) 红花(酒洗) 桃仁(去皮尖,炒) 大黄(酒煨) 枳壳(炒,各一钱)
治血少便燥,膈气之圣药也。
木香 槟榔(各七钱半) 人参 当归(酒洗) 藿香 甘草 枳实(炒,各一两) 大黄(酒蒸) 厚朴(姜制,各二两)
治虚寒呕吐,噎塞不通。
白术(二钱,炒) 香附(炒) 砂仁 人参(各一钱) 丁香 麦芽 木香 肉果 白豆蔻 青皮(各五分) 沉香 厚朴(姜制) 藿香 陈皮(各七分半) 甘草(炙,一钱五分) 半夏(汤洗七次) 神曲(炒) 草果(各二分半)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服。
秦川剪红丸
治虫血成膈气。
雄黄(别研) 木香(各五分) 槟榔 三棱(煨) 蓬术(煨) 贯仲(去毛) 干漆(炒烟尽) 陈皮(各一两) 大黄(一两五钱)
为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
治一切结热。
北大黄(去皮,酒润,一两) 黑丑(净取头末,一两) 皂角(去皮,生用,一两)芒硝(五钱)
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汤下。
治噎塞妨碍,饮食不下。
昆布(洗出咸水) 麦门冬(去心) 天门冬(去心) 诃黎勒(各一两五钱) 木通 大黄(微炒) 朴硝 郁李仁(去皮,微炒) 桂心 百合(各一两) 羚羊角 杏仁(去皮尖,炒) 苏子(炒) 射干(各五钱) 柴胡 陈皮(去白) 槟榔(各二钱半)
烧灰存性,酒服一钱,数服即效。
白水牛喉
去两头节并筋膜,节节取下,米醋一碗,炙至醋尽,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
甘蔗汁(二碗) 姜汁(一碗) 每服一碗,日三服,即不吐。
杵头糠布包,时时拭齿,另煎汤,时时呷之效。
凡反胃证,得药而愈者,切不可便与粥饭,惟以人参五钱、陈皮二钱、老黄米一两,作汤细啜,旬日之后,方可食粥。仓廪未固,不宜便进米谷,常致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