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灵》、《素》


  《灵•癫狂篇》:厥逆为病也,足暴清,胸若将裂,肠若将以刀切之,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厥之象如此,甚则不知人矣。)

  《素•厥论》: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解精微论》:厥则目无所见。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厥则无不因阳气在上,若不能通阴纳阳,而用辛热滋腻之药,贻害无穷。《调经论》: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阳明脉解论》: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

  喑俳煎厥 《素•脉解篇》: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刘河间地黄饮子专治喑俳。) 《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此当治肝脾之逆。)

  薄厥 《素•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此当治血逆。)

  阳明厥 《素•阳明脉解论》: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

  少阴厥 《素•脉要精微论》: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也。

  风厥 《素•评热论》:汗出而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此当治风。)

  尸厥 《素•缪刺缪刺:原作“刺缪”,《四库全书》本同,据《素问》改。论》: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

  《难经》


  督之为病,脊强而厥。

  《金匮》


  问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摶,血气入脏既死,入腑即愈,此为猝厥,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为入腑,即愈。(猝厥之证,颇似中风,一或误治,死不旋踵。)

  《伤寒论》


  寸口诸微亡阳,诸濡亡血,诸弱发热,诸紧为寒。诸乘寒者,则为厥,郁冒不仁,以胃无谷气,脾涩不通,口急不能言,战而也。

  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

  少阴厥阴俱病,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者,六日死。(此为寒厥。)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以下所论诸条,皆指伤寒手足逆冷而言,非气逆不知人之厥也。)

  伤寒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胜,必愈。

  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此为热厥。)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此致厥之由。)厥者,手足逆冷是也。(此厥之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

  伤寒热少厥微,指头寒,默默不欲食,烦躁,数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其后必便血。(热入里。)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结胸小腹满,按之痛者,此冷结在膀胱关元也。

  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卧者,死。

  伤寒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

  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为亡血,下之死。

  伤寒脉促,手足厥逆者,可灸之。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虚寒之厥。)下利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结,以客气胸中,心中满而烦,欲食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吐之。(《伤寒论》中厥证诸条有寒有热,有虚有实,有寒热互乘,其变不一,随病异形,非厥之正病也,尤不可不潜心体察。凡一病,其变态不同如此,何可执一说以人命为儿戏耶。)

  厥方


  尸厥方(《素问》)

  以竹管吹其两耳,鬄鬄,(剃同。)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饮以美。(燔治,烧为末也。)

  赤圆(《金匮》)

  寒气厥逆主之。

  茯苓  半夏(各四两,洗,一方用)  乌头(二两,泡)  细辛(一两,《千金》作人参

  上六味末之,纳真朱为色,炼丸如麻子大。先食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真朱朱砂。)

  茯苓甘草汤(《伤寒论》)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此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茯苓(二两)  桂枝(二两)  生草(一两,炙)  生姜(二两)  上四味,水四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尸厥方(《金匮》)

  治尸厥脉动而无气,气闭不通,故静而死也。

  草屑纳鼻两孔中吹之,令人以屑着舌下。

  白薇汤(《本事方》)

  人平居无苦疾,忽如死人,身不动摇,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不能言,或微知人,或恶闻人声,但如眩冒,移时方寤。此由出汗过多,血少,气并于阳,独上而不下,气壅塞而不行,故身如死。气过血还,阴阳复通,移时方寤,名曰郁冒,亦名血厥。妇人多有之,宜服:

  白薇  当归(各一两)  人参  甘草(各一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此病最多,而妇科皆不知,无不误治。)

  四逆汤(《伤寒论》)

  下利厥逆恶寒者主之。大汗,若大下利冷厥者,亦主之。(方见伤寒。)

  通脉四逆汤(《伤寒论》)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主之。(方见通治。)

  附加减法:如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一两。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主之。(方见伤寒。以上三方皆治寒极之厥,与热厥相反,须辨之。)

  瓜蒂散白虎汤 (此治热厥二方,俱见伤寒。)

  乌梅丸 (此治虫厥,见虫门。)

  苏合香丸 (此治气厥。)

  四磨饮、至宝丹 (以上三方俱见通治。)


上一篇: 下一篇:虚劳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