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寒热


  《灵》、《素》


  《灵•口问》: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慄。

  《素•逆调论》:黄帝问曰: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岐伯对曰:阴气少而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岐伯曰: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帝曰:人有四肢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岐伯曰: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四肢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独治者,不能生长也,独胜而止耳。逢风寒如炙如火者,是人当肉烁也。帝曰: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慄,是为何病?岐伯曰: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冻慄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慄,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帝曰:人之肉苛者,虽近于衣絮,犹尚苛也,是为何疾?岐伯曰: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

  移热移寒 《素•气厥论》:黄帝问曰:五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岐伯曰:肾移寒于脾,痈肿少气。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肝移寒于心,狂隔中。心移寒于肺,肺消,饮一二,死不治。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肝移热于心则死。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痓。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澼,死不可治。胞移热于膀胱,则尿血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为沉。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衊瞑目,故得之气厥也。

  《难经》


  寒热之病,候之如何也?然。皮寒热者,皮不可近席,毛发焦,鼻槁不得汗。肌寒热者,皮肤痛,唇口槁,无汗。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槁痛。阳维为病,苦寒热

  《伤寒论》


  病人身大热,反欲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此种寒热,既非感冒,亦非伤寒。其浅深有皮肤骨髓之殊,其久暂有岁月之异。轻者有似感冒,重者即变骨蒸。所以《内经》以后,诸书寒热,自有方论,不入伤寒等法。大段以清营中之热为主,其或有风、有痰、有积、有瘀者,则随症消息之可也。)

  寒热方


  四时加减柴胡汤(《金匮》)

  治五脏寒热

  柴胡  白术(各八分)  大腹槟榔(四枚,并皮子用)  陈皮(五分)  生姜(五分)  桔梗(七分)  以上冬三月,柴胡稍多;春三月,减白术枳实夏三月,又增甘草,仍用枳实白术;秋三月,同冬三月,惟陈皮稍多。

  上各㕮咀,分为三帖。一帖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渣再合煎一服。(治寒热,总不能外柴胡寒热久者必有积滞。分读去声,二钱半为一分。)

  天行热病方(《外台》)  疗天行,三日外至七日不歇,内热令人更相染着,主大青消毒汤

  大青(四两)  香豉(八合,熬,绵裹)  干葛  栀子(各四两)  生地(一升,切)  芒硝(三两)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下芒硝,分三服。一方有石膏八两。忌芜荑、热面、、蒜等物。(此方专清阳明之热。)

  苦参汤(《千金》)

  疗天行热病,五六日以上宜服。

  苦参(三两)  黄芩(二两)  生地黄(八两)

  上三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半升,日再服。忌芜荑

  凝雪汤(《外台》)

  疗天行毒病,七八日热积胸中,烦乱欲死。

  芫花(一升)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渍故布,薄胸上,不过再三薄,热则除。当温四肢,护厥逆也。(按:《本草》芫花能治毒,消胸中痰水。)

  大黄汤(《外台》)

  疗天行,五六日不解,头痛壮热,四肢烦疼,不得饮食。

  大黄(胃)  黄连(心肝)  黄柏(肾)  栀子(肺,各半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六七沸,纳一升,葱白七茎,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此许推然方,神良。又疗伤寒已五六日,头痛壮热,四肢烦疼,取汗。并宜老小。忌猪肉冷水。(此三黄汤之变,能除六经之热。)

  桃叶熏身法(《外台》)

  水一石,煮桃叶取七斗,以荐席自围,衣被盖上,安桃汤于床箦下,取热自熏。停少时,当雨汗,汗遍去汤,待歇速粉之。并灸大椎则愈。

  (按:寒热之因,千变万殊。有属外感,有属内伤,而外感内伤之中,又各不同。其外有属痰饮,有属瘀血,有属积聚,有属败证,不可胜举。其治法,各详于本病条下,当细审之。此只录时行热病之数方耳。)


上一篇:百合 下一篇:霍乱(附:转筋)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