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方的妙处,在于不因其寒湿而使以辛热温化,不因其蕴热而大肆寒凉清化,正如清代医家缪问总结:“投以辛热,正速毙耳。丙为阳刚之水,故宗《内经》气寒气凉,治以寒凉立方,妙在不理心阳而专利水清热。”   •抓住“邪害心火”,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心神不宁等心系病症,或寒湿犯上、困中、趋下而出现喘咳腹胀肢肿、溏泻,而同时见有郁热之症如烦热口干口苦舌苔黄腻者,即可运用本方,常收意外之效。   2016年为丙申年,岁运属于“岁水太过,寒气流行,水胜土复。”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云:“黄连茯苓汤,治心虚为寒冷所中,身热心躁,手足反寒,心腹肿病,喘咳自汗,甚则大肠便血。”笔者抓住“邪害心火”,出现心悸、胸闷、胸痛、心神不宁等心系病症,或寒湿犯上、困中、趋下而出现喘咳腹胀肢肿、溏泻而同时见有郁热之症如烦热口干口苦舌苔黄腻者即放胆运用,每收意外之效,此举验案如下。   案一   朱某,女,45岁,2016年3月4日初诊。患者自诉心慌,心前区隐痛不适,伴晨起喷嚏,纳呆,烦热,怕冷,苔薄黄舌质暗红,脉细。查心电图等正常,予常规治疗无效,结合今年运气特点,拟黄连茯苓汤:川黄连6克,炒黄芩10克,茯苓神各10克,法半夏10克,小通草3克,车前子包煎)10克,炙甘草12克,炙远志6克,麦冬10克,生姜3片,大枣10克。3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6年3月7日):诉初诊日当天下午回家即煎服,喝第一次药后即感舒适,夜寐安宁,第二天心慌消失,心前区隐痛消除,心情愉快。   案二   王某,女,51岁,2016年3月23日初诊。患者诉心慌、胸闷、胸背疼痛,失眠,烦躁口干,口黏,口有异味,胃脘胀满,嗳气,脸面下肢浮肿,怕冷,便溏,舌苔黄腻,舌质暗红,脉细滑。结合今年运气特点,拟黄连茯苓汤升明汤:川黄连9克,炒黄芩15克,茯苓神各30克,法半夏10克,小通草9克,车前子包煎)15克,炙甘草5克,炙远志10克,麦冬15克,生姜5片,大枣10克,青皮6克,紫檀10克,薇6克,生熟枣仁各2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6年3月30日):药服7剂,心慌、胸闷、胸痛等即明显改善,胃胀、便溏也缓,浮肿减轻,夜寐已安,又予原方7剂巩固。   案三   刘某,女,73岁,2016年4月1日初诊。患者因双侧下肢酸胀乏力,胃脘胀满,大便稀溏,口干心烦寐差,舌苔黄腻质偏红,脉细滑。患者曾在某医院脾胃科诊治,诸症改善不显,笔者因思今年寒水偏盛,湿性趋下,易于出现上述症情,故选用黄连茯苓汤:川黄连5克,炒黄芩10克,茯苓神各20克,法半夏10克,小通草5克,车前子包煎)15克,炙甘草5克,炙远志10克,麦冬10克,生姜5片,大枣10克。5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2016年4月7日):诉上方服用2剂双下肢酸胀乏力就感松适,胃脘胀满也减缓,大便成形,夜寐已安,5剂服完,上述症状均已消失。   分析与讨论   黄连茯苓汤载于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黄连黄芩茯苓半夏通草车前子甘草远志麦冬生姜大枣等组成。缪问解释云:“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此而不以辛热益心之阳,何耶?六丙之岁,太阳在上,泽无阳焰,火发待时。少阴在上,寒热陵犯,气争于中。少阳在上,炎火乃流。阴行阳化,皆寒盛火郁之会也。故病身热烦躁谵妄胫肿腹满等证,种种俱水湿郁热见端。以黄连之可升可降,寒能胜热者,平其上下之热,更以黄芩之可左可右,逐水湿清表里热者,泄其内外之邪。茯苓半夏通利阳明通草性轻,专疗浮肿车前色黑,功达水源。甘草为九土之精,实堤御水,使水不上于心,而心自安也。心为君主,义不受邪,仅以远志之辛,祛其谵妄,游刃有余。心脾道近,治以奇法也。但苦味皆从火化,燥则伤其娇脏,故佐以麦冬养液保金,且以麦冬车前,可已湿痹,具见导水功能,土气来复,即借半夏之辛温以疏土。实用药之妙。”   此方此法的妙处,在于不因其寒湿而使以辛热温化,不因其蕴热而大肆寒凉清化,正如缪问总结:“投以辛热,正速毙耳。丙为阳刚之水,故宗《内经》气寒气凉,治以寒凉立方,妙在不理心阳而专利水清热。”   案一,以心悸为苦,同时有“寒热陵犯,气争于中”之候(喷嚏,怕冷,纳呆,烦热),时值丙申年,故投以黄连茯苓汤清心化湿,并独重甘草,以“甘草为九土之精,实堤御水,使水不上于心,而心自安也”。21nx.com   案二,既有“心慌、胸闷、胸背疼痛,失眠”等心被寒、神志不宁之候,同时又有寒湿困脾、湿性趋下之症“胃脘胀满,嗳气,怕冷,便溏,脸面下肢浮肿”;本病发于“二之气”(2016年3月20日~2016年5月19日),太阴湿土加临少阴君火,易见“气郁热”之候(烦躁口干,口黏,口有异味,舌苔黄腻,舌质暗红,脉细滑),因此,本案运用黄连茯苓汤升明汤,并重用茯苓通草车前黄连黄芩以增利水清热之功,配用升明汤(紫檀车前青皮半夏酸枣仁薇、甘草生姜)兼顾清泄胆火、平木和胃,药合时宜、方证合拍,故获捷效。   案三,表现以“寒湿伤中趋下”“土气来复”为特点,症见“下肢酸胀乏力,胃脘胀满,大便稀溏”,且符合“水湿郁热”(口干舌苔黄腻质偏红,脉细滑)及“邪犯心神”之候(心烦寐差),故也用黄连茯苓汤利水清心,则“下肢酸胀乏力、脘胀、便溏”能够速去矣。   因此,本方在“岁水太过,寒气流行,水胜土复”之年多有运用机会,在具体运用时,还需视“寒湿”与“郁火”之轻重灵活调整方中清火与利湿之品的用量,或者单用,或与升明汤合用,所谓“因时调之”“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必先五胜,疏其地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史锁芳)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书刊,仅用于学习与交流。文中涉及的药物(疗法),仅提供一些思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