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痹
(丹溪编为痛风门,今改之以复旧,从经旨也)
丹溪痛风论曰:痛风者,四肢骨节走痛也,他方谓之白虎历节风。夫气行脉外,血行脉内,昼行阳二十五度,夜行阴二十五度,此平人之造化也。得寒则行迟而不及,得热则行速而太过。内伤于七情,外伤于六气,则气之运或迟或速而疾作矣。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己自沸腾,或再涉冷受湿取凉,或坐卧当风,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痛甚者,行于阴也。治当以辛热之剂,流散寒湿,开发腠理,则血行气和而愈。然亦有数种治法不能无少异也。因湿痰浊血流注为病,以其在下焦,道路远,非乌、附气壮者不能行,故用为引经。若以为主治,非惟无益,而有杀人之毒。此病必行气,流湿,舒风,导滞血,补新血,降阳升阴,治有先后,须明肿与不肿可也。不可食肉,肉属火,大能动火。素有火盛者,小水不能制,若食肉厚味,下有遗溺不已,上有痞闷之甚,虽鱼、面、酱、醋、酒皆断之。先以二陈汤加酒浸白芍药,少佐以黄连降心火。看作何应而为之区处。
生生子曰:按:丹溪不以痹分门而以痛风分门,谓血先受热,而后受冷湿,乃所以为痛。夜痛甚,行于阴也。及戒人不可徒以乌、附为主。斯主不惟补前人之余蕴,而犹有深意存焉者。实惩时俗与脚气、痿证混治之误,而另立痿门、脚气门分治之。而又另分麻木为一门者,此尤有见也。麻木固亦有湿、有痰所致者,而气血不足居多,分而治之,良有特识。设一概而作风、寒、湿治,则虚虚之祸,无有穷已。不独麻木为然,而行、痛、着三痹,其中未能无虚。虚者,或久作风、寒、湿治,用疏风刚燥之剂太过,而气血为之暗损,或气血先虚而后受邪。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此皆不可以不慎也。陈无择谓有支饮作痹,此均有补于经文者。诚以今之患痛痹者历之,每每如丹溪、无择所论。治验数条,犹其精工,故毕录之以为法。
大法用苍术、南星、川芎、白芷、当归、黄芩。在上者,加羌活、桂枝、桔梗、威灵仙;在下者,加牛膝、防己、木通、黄柏。(治痛风,取薄桂者,以其味淡,独此能横行手臂,领南星、苍术等药至痛处。)
一方,四物汤加桃仁、牛膝、陈皮、茯苓、甘草、白芷、龙胆草。在上属风,在下属湿,加药同俱倍之桂等分,无桔梗。气虚者,加苍术、龟板;痰,加南星;血虚,加芎归,佐以桃仁、红花。
因湿者,苍、白术之类,佐以竹沥及行气药。(或曰:有湿郁而周身走痛者,或关节间痛,遇阴寒即发,当作湿郁治。)
因于风者,小续命汤,极验。因血虚者,芎、归之类,佐以桃仁、红花。
下部有湿肿痛,防己、龙胆草、黄柏、知母固是捷药。若肥人病此,宜苍术、白术、南星、滑石、茯苓之类。瘦人宜当归、红花、桃仁、牛膝、槟榔等同用。
上中下痛风。
黄柏(酒炒) 苍术(米泔浸一宿) 南星(各二两) 神曲(炒) 台芎(各一两) 龙胆草(五分) 白芷 防己 桃仁(各五钱) 威灵仙(酒洗) 桂枝 羌活(各三钱) 红花(酒洗,一钱五分)
上为末,曲糊丸,食前下百丸。(威灵仙治上体痛风,虚弱勿用。)
肢节肿痛,痛属火,肿属湿,兼受风寒而发,动于经络之中,湿热流注肢节之间而无已也。用麻黄(去根、节)、赤芍药(各一钱),防风、荆芥、羌治、独活、白芷、苍术、威灵仙、片芩、枳实、桔梗、干葛、川芎(各五分),甘草、归尾、升麻(各三分)。下焦,加酒炒黄柏,妇人,加酒炒红花。肿多,加槟榔、大腹皮、泽泻,更加没药(一钱),定痛尤妙。(一云脉涩数者有瘀血,宜桃仁、红花、芎、归及大黄微利之。)
人参 山药 海石 南星(各一两) 白术 熟地 黄柏(炒黑) 龟板(酒炙。各二两) 干姜炭 锁阳(各五钱)
上为末,酒糊丸。
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有气,加气药,血虚,加血药,痛甚者,加生姜汁,热辣服之。
上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二物皆有雄壮之气。表实者,加酒少许佐之。若痰带热者,先以舟车丸或导水丸、神芎丸下伐,后以趁痛散服之。(一法,二妙为君,加甘草、羌活各二钱,陈皮、芍药各一钱,酒炒威灵仙半钱,服之佳。)
乳香 没药 桃仁 红花 当归 羌活 地龙(酒炒) 牛膝(酒洗) 甘草 五灵脂(酒炒) 香附(童便浸)
潜行散
入汤药调服。
黄柏(酒炒) 威灵仙(酒炒。各五钱) 苍术 羌活 甘草(三钱) 陈皮 芍药(各一钱)
上为末,每服一钱或二钱,沸汤入姜汁调服。
上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吞下。
龟板(酒浸,炙,一两) 酒柏叶 香附(五钱) 辣芥子 凌霄花(一钱半)
丹溪治一男子,家贫多劳,秋凉忽浑身发热,两臂膊及腕、两足并胯皆疼痛如煅,昼轻夜剧。医与风药则增痛,与血药则不效,惟待毙而已。脉之两手,俱涩而数,右甚于左,饮食则如平时,形瘦削,盖大痛而瘦,非病也。用苍术、酒黄柏各一钱,生附子一片,生甘草三分,麻黄五分,研,桃仁五个,作一帖煎,入姜汁些少,令辣。服至四帖后,去附子,加牛膝一钱。至八帖后,来告急云:气上喘促不得睡,痛似微减,意其血虚,因服麻黄过剂,阳虚被发动而上奔,当与补血镇坠及酸剂收之。遂以四物汤加川芎、芍药、人参各二钱,五味子十二粒,与二帖,服之喘随定,是夜遂安。三日脉之,数减大半,涩脉如旧,问其痛,则曰不减,然呻吟之声却无,察其起居,则疲弱无力,病人却自谓不弱。遂以四物汤加牛膝、白术、人参、桃仁、陈皮、甘草、槟榔,入姜三片,煎服。如此药与五十帖而安。一月后因负重担,复痛作,饮食亦减,再与此药加黄芪三分,又二十帖,痊愈。
一人年逾六十,性急作劳,患两腿痛,动作则痛甚。视之曰:此兼虚证,当补血则病自安。遂与四物加桃仁、陈皮、牛膝、生甘草煎,入姜,研潜行散,热饮,三四十帖而安。
何县长年四十余,形瘦,性急,因作劳背痛,臂疼,骨节疼,足心发热,可与四物汤带热下大补丸、保和丸共六十粒,食前服。
一妇人脚疼怕冷,夜剧日轻
上分四帖,水煎,带热服。
鲍子年二十余,因患血痢,用涩药取效。后患痛风,喊叫撼邻里,予视之,曰:此恶血入经络证,血受湿热,久为凝浊,所下未尽,留滞隧道,所以作痛,经久不治,恐成枯细,遂与四物汤、桃仁、红花、牛膝、黄芩、陈皮、甘草煎,生姜汁研潜行散,入少酒饮之。数十帖,又与刺委中,出黑血近三合而安。
朱阃内年三十,味厚,性急,患痛风,挛缩数月,医不应。予视之,曰:此挟痰与气症,当和血疏痰导气,病自安。遂以潜行散入生甘草、牛膝、枳壳、通草、陈皮、桃仁、姜汁煎,饮半年而安。
陆郎左腿叉骨旧痛,小便赤涩,此积忧痰涎所为
白术 枳壳 赤芍(各一钱) 条芩 连翘 通草 甘草梢(各三分)
上锉,水煎服。
一妇脚叉骨痛
苍术 白术 陈皮 芍药(各三分) 木通(二钱) 甘草(五分)
分二服,送大补丸五十粒。
上丹溪治痛风法,主于血热、血虚、血污、或挟痰,皆不离四物、潜行、牛膝、甘草、桃仁、陈皮、苍术、姜汁,而随症加减。发前人之余蕴,医世俗之所不能医,其有功于后人也大矣。
凡痛在胃之脉络者,宜解食毒。许学士医检正,患鼻额间痛,或麻痹不仁,如是数年,忽一日连口唇、颊车,发际皆痛,不开口言语、饮食皆妨,在额与颊上常如糊,手触之则痛。予作足阳明经络受风毒,传入经络,血凝滞而不行,故有此症。或者以排风、小续命、透髓丹之类与之,皆不效。制此犀角升麻汤赠之,数日愈
犀角(十两一钱) 升麻 防风 羌活(各三两) 川芎 白附子 白芷 黄芩(各五钱) 甘草(一分)
上用四大钱,水煎服,食后临卧各一服,一日共服四次。夫足阳明,胃也。经云:肠胃为市。又云:阳明多血多气,胃之中,腥膻五味,无所不纳,如市廛无所不有也。以其腐熟饮食之毒聚于胃。此方以犀角为主,解饮食之毒也。阳明经络环唇,挟舌,起于鼻,合额中,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今所患皆一经络也。故以升麻佐之,余药皆涤降风热。升麻、黄芩专入胃经,稍通者,自能晓。
海藏四物苍术各半汤
治肢肿不能举动。
东垣苍术复煎散
治寒湿相合,脑户痛,恶寒,项脊强,肩背胛眼痛,膝膑痛,无力行步,能食,身沉重,其脉沉缓洪上急。
苍术(四两,水二碗,煎至二大盏,去渣,入下药) 羌活(一钱) 升麻 柴胡 藁本 泽泻 白术(各五分) 黄柏(三分) 红花(一分)
治目如火,肿痛,两足及伏兔骨筋痛,膝少力,身重,腰痛,夜恶寒,痰嗽,项颈筋骨背急痛,目多眵泪,食不下。
羌活 独活(各二钱) 藁本 麻黄 草蔻 黄柏 黄芩 归身 生地 柴胡(各三分) 生甘草(二分) 升麻(三分) 炙甘草 熟地黄(各二分) 苏木(一分) 苍术(五分)
水二盅,煎一盅,热服。
罗太无活血应痛丸
治风湿客于肾经,血脉凝滞,腰背肿痛,不能转侧,皮肤不仁,遍身麻木,上攻头目虚肿,耳目常鸣,下注膝重痛少力,行履艰难,项背拘急,不得舒畅,常服和血脉,壮筋骨,使气脉宣通。
金毛狗脊(去毛,六两) 苍术(米泔浸,十两) 香附(炒,十二两) 陈皮(九两) 没药(一两二钱) 草乌(炮,二两五钱) 威灵仙(三两)
上末,酒糊为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不拘时,温酒或热汤送下。忌食桃李、雀鸽诸血物。
乌灵丸
五灵脂(二两) 川乌(一两,炮,去皮、脐) 上末,酒糊为丸,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五十丸,空心温酒下。忌冷物。
史丞相遇仙方
诸般痛风,手足艰难,筋骨疼痛,口眼斜,言语謇涩。
附子(炮,去皮、脐) 川乌(制同) 当归 川芎 肉苁蓉(酒浸,焙) 杜仲(姜汁炒) 羌活 黄芪 人参 白术 白蒺藜 牛膝(酒浸) 防风 天麻 白茯苓 狗脊(炒,去毛) 萆薢 续断 独活 肉桂 赤芍药(各一两) 虎胫骨(酥炙,二两五钱)
上以生绢代盛之,用无灰酒浸,蜜封瓶口,春三日,夏二日,秋七日,冬十日,取出晒,焙干,为末,酒糊丸,桐子大。用浸药酒一盏,空心送下五十丸。忌生冷、油腻,豆腐、面食、发风物。
治风湿,遍身疼痛,俗名痛风。或肿,或瘫,或脚气,不能履动者。
丹溪治环跳痛不已,防生附骨疽方,以苍术佐黄柏之辛,行以青皮。冬加桂枝,夏加黄芩,体虚加杜仲、牛膝,以甘草为使,大料煎入酒。深者恐术、柏、桂枝十数帖发不动,以少黄连一二帖,又不动者,恐毒将成,撅地成坑,以火煅红,沃以小便,赤体坐其上,以被席围包下体,使热蒸,腠理开,血气畅而愈。
仲景治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以红蓝花酒主之
乳香 没药(各另研) 赤芍药 熟地 当归 虎胫骨(酥炙黄) 血竭(各五钱)
上末,用木瓜一枚,切破去核,入乳香末在内,以麻线缠定,勿令透气,好酒六升,煮酒尽,取木瓜去皮,研如泥,更入熟蜜少许,杵和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看病上下服。
麒麟散
血竭 乳香 没药 白芍 当归(各六钱) 水蛭(杵碎,炒令烟尽) 麝香(各三钱) 虎胫骨(酥炙黄,五钱)
上为末,和匀。每服二三钱,食前温酒调下。
治白虎历节风及肿痛者
以酽醋五升,热煎三四沸,切葱白二三升,煮一沸,滤出,布帛包裹患处熨之,以瘥为度。
严氏蠲痹汤
治身体烦疼,四肢、项背拘急,或疼,或痛重,举动艰难,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脉无力。
当归 芍药 黄芪 羌活 片子姜黄(各一两五钱) 甘草(炙,五钱)
每服六七钱,姜、枣煎服。
治肝肾虚弱,感风湿致痹,两经缓纵,痹弱不仁。(方出脚气门。)
河间茯苓汤
赤茯苓 桑白皮(各二两) 防风 官桂 川芎 芍药 麻黄(去节。各一两半)
每服六七钱,枣一枚,水煎服。继以姜粥投之,汗出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