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疮疹第一百问


仲阳云∶疮疹候,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咳嗽嚏喷,手足梢冷,夜卧惊悸,多睡烦躁发热脸赤,唇红身痛,头疼痰涎,伤寒证候类有之,并疮疹证,此天行时气之病也。始发之时,因伤风伤寒而得者,有因时气染易而得者,有因伤食呕吐而得者,有因跌蹼惊怒蓄血而得者。或又为窜眼禁牙,惊搐如风之证,或为口舌咽喉,腹肚疼痛之状,或为烦躁发热,脸赤狂闷,昏睡谵语之形,或自汗,或下利,或发热,或不发热,症候多端,卒未易辨。

方论所载,以耳冷、 冷、足冷验之,盖谓疮疹属阳,肾脏无证,耳与 、足、俱属于肾,故肾之所部独冷。就疑似之间,或中或否,不若视其耳后有红脉赤缕者为真,于此可以稽验矣。其脉洪大而弦数,诊脉之际,身略战动,是其证也。

调护之法,首尾俱不可汗下,但温凉之剂,兼而济之,解毒和中安表而已。凡热不可骤遏,但轻解之,若无热则疮又不能发也。虚者益之,实者损之,冷者温之,热者平之,是为权度。借喻而言,亦如 人笼蒸之法,但欲为松耳。如苟妄汗,则荣卫既开,转增疮烂;如苟妄下,则正气内脱,变而归肾,身体振寒,耳 反热,眼合肚胀,其疮黑坏,十无一生。(舌黑者尤难疗)何者?疮随五脏见证,未发则五脏之证悉具,已发则归于一脏,受毒多者见之。故肝脏水 。(泪出如水,小而 青),肺脏脓 ,(其涕稠浊,色白而大),心脏发斑(血 色赤而小),脾脏发疹(色黄微赤,有小斑疮),惟归肾则变黑焉(青紫干陷)。疮疹属阳,本无肾症(肾在腑之下,不受秽毒,故无症)。阳取火也,肾取水也,以火用事,为水所制,岂不殆哉。朱氏云∶疮疹已发未发,但不可疏转,此为大戒,疮疹首尾,皆不可下,及辄用利药,毒瓦斯入里即杀人。以此观之,疮疹症状,虽与伤寒相似,而疹痘治法,实与伤寒不同。伤寒所传,从表入里,痘疹所发,从里出表,盖毒根于里、若下之,内气一虚,毒不能出而反入焉,由是土不能胜水,黑陷者有之;毒发于表,若汗之,则荣卫一虚,重令开泄,转增疮烂,由是风邪乘虚,变症者有之。汗下二说,古人之所深戒也。调解之法将如何?曰∶活血调气,安表和中,轻清消毒,温凉之剂二者得兼而已,温如黄 、当归木香辈,凉如前胡干葛升麻辈,佐之以川芎芍药枳壳桔梗羌活木通紫草甘草之属,则可以调适矣。凡小儿觉身热,症似伤寒,但未经疮痘,疑似未明,且与惺惺散抱龙丸、升苏散;热甚则先与升麻汤,或加川芎紫苏茯苓呕吐香苏饮加半夏茯苓白芍药泄泻者,香苏饮加白术茯苓;吐泻胃虚者、陈氏木香散;渴者,升麻汤紫苏茯苓;发搐及谵语热甚者,至宝丹抱龙丸和服。疮疹未出透者可服,如出已透肤者不可服也。或用防风天麻丸亦可。如一、二日疹出,红点如麻子,大小不一等者轻,一齐并出,密甚者重,并服四圣散;及泄泻者、紫草木香汤,或四君子汤木香丁香;如冷战出不透者,加官桂;有惊热出透者,快斑散治之,内有蝉蜕者也。三、四日疮疹出不透者,四圣散;皮肤冷者,加木香肉桂,更须活血散,温紫草汤调下,以助药力,则出快;如欲止痛,用温热水调下;如紫色黑陷内热者,大便秘者,用龙胆膏猪心血、辰砂脑子研细末,木香汤调下可也,或用猪尾膏亦可,如内无大热,不可轻服也。常用胡荽酒喷帏帐及身上为佳,不可喷面上以辟恶气耳。又烧苍术降真香亦佳。五六日痘疮 甚,但服芍药甘草汤定痛,多服不妨,却服甘露饮数服,或口内有脓疮,咽喉肿痛,不能乳食者,并皆治之。七八日疮 透,略烂,方可服地黄汤大便秘者、可服消毒饮。凡痘根红活,光泽明净者轻;如损陷稠密,灰白色,泻渴者重。无热者,可服四物汤,用麦门门、防风蝉蜕等剂。九日十日有热甚,可服犀角地黄汤、消毒饮,便利者不可服;小便不通者,大连翘汤加减服,以小便利为度,导赤散羌活散、皆可服;热甚者、小柴胡汤,渴甚者、白虎汤大便秘甚数日不通者,宣风散一服便可,间服前药;

痘疮长足肥满苍腊色者轻,寒战闷乱腹胀,烦渴喘急切牙者重。十一日十二日,痘疮当疮痂欲落而欲愈也;若痘疮欲之间,或不能,或腹胀烦渴,或泄泻气促者,不可与水瓜果等冷物,食之即死;当与木香散异功散,加减服之。凡小儿先发搐、而后发疮者也,如疮已瘥、而后发搐,或吐或泻者死;先发热而后出疮者存,疮已发而后泄不止者亡。疮瘥而忽泻脓血皮者顺腹中有疮生,泻血而水谷不消者逆(脾胃虚也),或泻血而疮坏无脓者亦不可救(胃烂也)。要知阳明肌肉胃气不可一日不强也。凡出疮疹,先须护眼,或用辰砂、或用胭脂,以涂眼眶,内有红花以活血尤妙。如痘疮入眼,宜与决明散紫贝散;疮痂欲落不落,则用酥油白蜜时时润之,可揭则揭去;若失润揭迟,才硬则成痕,仍用灭药敷之。切不可与鸡鸭卵与食,食则实时目盲瞳子如卵白色,其应如神;亦不可再食猪肉,不可不戒也。中间钱氏有百祥丸下之,及有用人牙齿之药、切不可轻服,甚以为戒也,不若用独圣散牛李膏为愈。或痘疹已发,为风冷所伤,荣卫不和,或为宿食所伤,内气壅遏,以致硬者,调解散主之。如泻不止,用参苓白术散木香可也,四君子汤木香豆蔻亦妙。虽然疮黑本为恶症,治之有方。犹有幸而生者。至于调卫之际,乳母不能禁口,流毒于儿;或粥食乳哺不时,使之饥虚;或衣被不周,致伤风冷;以至闺房有触,外邪有犯,则以硬变坏而归肾,自我致寇,又谁咎耶!能调卫者,以温散汤剂,酿乳饮之,谨护风寒,使之气体通和;其于粥饵,则勿令饱而气实,饥而气虚,斯为得矣。然疮曰圣疮,七日热而发,七日 而干,又七日平复如旧矣。若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则疮出甚难;如调顺血气,温和脾胃,均平冷热,则疮出甚易。调解之法,无逾于此,故备论之。疹症初感,未出而发热者,扁鹊油剂法治之,则出疹甚稀,或即消解而疮疹不发者有之,自然解散,而安泰必矣。

惺惺散 见第五十问

抱龙丸 见第五十一问。

升麻汤 见第五十二问。

升苏散 治小儿出疹发热,疑似之间,以此解之。

升麻 葛根 赤芍药 紫苏 茯苓 川芎 甘草(各等分

锉散白水煎服,如呕者,加半夏茯苓白芍药生姜煎。

香苏散 治小儿出疹症,作泻。

香附子 陈皮 紫苏 川芎 甘草 白芷(各等分

锉散生姜葱白煎,或白水煎,泻症加白术茯苓,呕症加茯苓白芍药

木香散 治疹痘冷症。

木香(二钱) 前胡(去芦) 诃子陈皮 丁香 官桂(去皮) 大腹皮 人参 半夏 甘草 赤茯苓(各三钱)

锉散,每三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带热空心服,量大小加减。药性温平,扶阴助阳,治腹胀泻渴。如虚加糯米一撮,黄 三钱同煎。

至宝丹 见第二十问

四圣散 治小儿痘子已透,皮肤未透,用药发痘。

紫草 木通甘草 枳壳(各等分

锉散,煎服,得痘 、却住服,且服芍药甘草汤甘露饮

加味四圣散痘出不快,及变陷冷症可服。

紫草 木通 木香川芎 甘草锉散,每服三钱,水煎不拘时服。大便秘涩、加枳壳少许,大便如常、加糯米百粒,糯解毒能酿而发之。

紫草木香汤 治痘疹出不快,大便泄利

甘草(炙、少许) 紫草 木香 茯苓 白术(各等分

上入糯米煎,盖紫草能利大便木香白术,所以佐之也。

四君子汤 见第十六问。

快斑汤 治疮疹不快。

紫草 蝉蜕 人参 白芍药(各二钱半) 木通(一钱) 甘草(炙、五分)

锉散,每服三钱,煎服。

活血散 治痘疹出不快。

白芍药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以温调服。如欲止痛,用温熟水调下。

龙脑膏 治时疾,发碗豆疮,及赤疮子未透,心烦狂躁,气喘妄语,或见鬼神,或已发而陷伏,皆宜速治,不尔毒瓦斯入脏必死。

龙脑(一钱)

上研细,旋滴猪血和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心烦狂躁者、用紫草汤下,若疮子陷伏者、用温化下,少时心神便安得睡,痘疮发透,根据常将息而取安也。

猪尾膏 治疮子倒靥,心神不安。

用小猪尾尖,刺血一两,点入生脑子少许同研,用新汲水调下立效。入辰砂一钱,木香汤调下亦妙。

胡荽酒 治痘疮初发时可用,绕房喷之,以辟秽恶之气。

胡荽(一两)

上细切,以二大盏,煎数沸。从顶以下含喷之,背胸腹,及两脚通。勿喷面。

芍药甘草汤 见第四十四问。

甘露饮 见第七十二问。

犀角地黄汤 见第七十二问。

消毒饮 见第九十六问。

加减四物汤 治痘疮入目,或疮收后。

当归 芍药 川芎 苍术 白菊花 干葛 羌活(各等分

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服。

大连翘汤 见第三问大连翘饮子。

导赤散 见第八问。

羌活散 见第二十问人参羌活散

小柴胡汤 见第二十九问。

白虎汤 见第五十八问。

宣风散风痰壅盛,或大便紧涩,肚急诸般疳气,肚急、惊风、痰潮皆可服。热症便秘,并宜服之,此乃宣利之药。

槟榔(一个) 陈皮(去白、半两) 粉草(二钱) 黑牵牛(四两、半生半炒)

上为末,食前汤调下一服。

异功散 治小儿出疹冷症,此药能除风寒湿痹,调和阴阳,滋养血气,使痘疮易出易,不致痒塌。

木香 当归 人参 陈皮 浓朴 丁香 肉豆蔻(各二钱五分) 茯苓 白术(各二钱) 半夏 附子(炮、各一钱)

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三个,煎六分,去滓稍热服。出疹泻不止,冷者可服。

决明散 治小儿痘疹入眼

蒌根(二钱) 决明子 赤芍药(各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上捣罗为末,每服半钱,水调下日三服。

紫贝

紫贝(一个、生用、即研 也)

上为末,用羊子肝批开,掺药末一钱,线缠,米泔煮熟,入小瓶内盛,乘热熏,候冷取出,星月下露一宿、来早空心服。

粉散 治小儿痘疹才愈,而毒尚未散,疮痂虽落,其痰犹黯,或凹或凸肉起,当用此涂之。

韶粉(一两) 轻粉(一钱)

上为末,入猪脂油调匀,涂疮上,欲落不落,当灭痕。或用羊骨髓一两,入轻粉一钱,研成白膏涂疮上。如痘疮全好,如痒甚,俱搔成疮痂不落,用上等白蜜涂之,其疮痂落,亦无赤黑痕,最为神妙。

独圣散 治痘疮陷入不发,色黑而气欲绝,当服此渐苏红润。

穿山甲(汤冼净、炒令焦黄色用)

上为末,每服半钱,入麝少许,南木香汤调下。或紫草煎汤,入少许调下。

牛李 又名必胜膏

牛李子(不以多少、一名鼠李子、牛谓子、楮李乌罡子、随地呼其名)

上取汁,石器中熬成膏牛李野生道边,过秋结实,黑圆成穗。或无生者,市肆中买干者为末,水熬成膏,每服皂子大,煎杏仁汤化下。

调解散 治痘疮已发,或为风冷所折,荣卫不和。或为宿食所伤,内气壅遏,以致硬,并主之。

青皮 陈皮 桔梗 枳壳 半夏 川芎 木通 干葛 甘草 紫苏(各等分人参(减半)

锉散,每服二钱,姜枣煎服。

参苓白术散 见第八十一问。

扁鹊油剂 治小儿发热,恐成痘疮,以此止之。

麻油 童便(各半盏)

上逐旋夹和,以柳枝搅令如,每服二蚬壳许,服毕,令卧少时。但三四服,大小便利,身体热退,即不成疮痘之症。若形迹已露,则不可服也。

又方 治小儿脏腑伏热,未成疹子疾候,四肢微觉有热,食物似减,头发干直,或时额上微热,宜生油汤剂法。

扁鹊仓公用,谓之神剂。

生油(一盏)

上令如人体温,将热水一盏,旋旋入油盏内,不住手以箸打搅,候入熟水尽,令匀如即止。夜卧时服,三岁至百儿,每服二蚬壳许,五岁至七岁每服三蚬壳,十五岁每服三大蚬壳许,直至大人服五蚬壳,或三大合,每日饮后良久与服,服毕令卧少时,如三、五服大小便利,四肢热退,则疹痘不复发,当自安也。

又方 以手蘸麻油,摩其背脊间,直至尾骨,亦验也。

紫草木通汤 治疮疹出不快。

紫草 人参 木通 茯苓 糯米(各等分甘草(减半)

锉散,每二钱煎服。内虚大便利下,入南木香、去紫草

蝉蜕膏 御风邪,辟恶气,透肌表,快疮疹。

蝉蜕 当归 防风 甘草 川芎 荆芥升麻(各等分) 加芍药

上为末,炼芡实大,每服一丸,煎荆芥汤化下。

安斑散 调理疮疹。

升麻 赤茯苓羌活 人参 枳壳(炒) 桔梗 甘草(各半两)

锉散,每二钱,紫草少许,薄荷一叶煎,温服

如圣麦门冬汤 治小儿疮疹,毒瓦斯上攻,咽喉口舌生疮,不能吮乳。

桔梗 牛旁子(炒) 麦门冬(去心) 甘草(各半两)

锉散,每服二钱,淡竹叶煎服。活人书云∶为末,每服二匙,沸汤调,细细呷入口内含下。

太和散 治小儿疮 ,及伤寒时气,病后余邪不解发热

生地黄 当归 人参 地骨皮 赤芍药 甘草(各等分

锉散,每二钱,白水煎服。

去疮疹

密陀僧

上为细末,水调涂甚妙。

龙胆丸 治小儿五疳潮热,面色痿黄,乳食迟化,日渐羸虚弱。

龙胆 芦荟 肉豆蔻(煨) 黄连 木香 神曲 麦 (炒、各等分

亦可加槟榔使君子

上末,面糊丸如黍米大,三、二十丸,温米饮送下。有热加胡黄连柴胡辰砂,去木香芦荟肉豆蔻。一方用龙胆黄连青皮使君子等分末,猪胆丸。

疳积丸 治诸疳有虫。

百草霜(炒) 雷丸 芜荑(各三钱) 巴豆(去壳、一两、净去心膜、不去油

上为末,甑上饭丸,如粟米大。一方黄丹衣,每服一丸,空腹米饮下。一方青黛衣,每服一丸,空心米饮下。

治嗽含膏丸

葶苈(炒、微焦) 知母 贝母(各一两、为末、二味同巴豆七粒炒、去巴豆不用)

上先将葶苈子成膏,次入二味,以枣肉半两 捣匀,入砂糖丸如芡实大,每一丸绵裹咽津,甚者三丸。

画眉膏

山栀(十五个、炒、存性) 雌黄 辰砂 轻粉(各少许)

上另为末,和匀香油成膏、伺儿睡着时、画上眉间,便不思乳。十分难断者,不过再敷,即不思乳矣。

治小儿乳嗽

杏仁 桑白皮 桃核肉 半夏 甘草(各等分

生姜薄荷同煎。此方鲁仲德抄吴氏方。

大连翘饮 见第三问,此多羌活一味。

化风丹

荆芥 黄芩 防风 羌活 独活 天麻 胆南星 川芎(各等分辰砂 甘草(俱减半)

上末,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一方加白附子全蝎僵蚕三味。

玄参

芍药 玄参 升麻 地黄 甘草 黄芩 龙脑山栀 连翘(各等分

上末丸,辰砂为衣,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送下。

红绵散 合有甘草

全蝎 天麻 苏木 麻黄 荆芥 朱砂 僵蚕 南星 干葛 胭脂 热加防风

上各等分,绵包,生姜薄荷煎服。

天麻丸乳嗽

天麻 辰砂 防风 胆星(各一钱) 天竺黄 白附子(煨) 坯 雄黄 蝉蜕 僵蚕(各五分) 川芎 硼砂(各七分半)

上为末,金箔衣,加牛黄片脑,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薄荷汤化下。

常用药方歌括

败毒羌柴独活前,芎苓参桔及甘煎,疹加风荷并蝉蜕腰痛桃仁任意添。

五积六苍三桔梗,两半麻陈枳壳并,一两朴姜三分夏,归芍及甘苓。姜煎加入柴艽贝,参术同成轻骨名。

调中芩葛 甘苓,芍梗仍兼白术平,壮热恶风并入利,或时脉数此为灵。

参苏苓夏葛前三,梗陈甘二参,姜枣煎来随意服,大能发散更消痰。

去却参芎用四,前柴互换亦相堪。名香苏散

平胃甘三陈朴膏,入苍姜枣或盐调。不换金须加藿夏。养胃参苓果莫饶。

消风百解陈荆,苍术甘姜便成。

金沸麻前各用三,芍甘夏一四荆参。或除麻葛换辛茯,同治伤风嗽有痰。

栀子仁知芍大青,四芎高杏及苓升,入煎柴六甘须二,阳毒伤寒成。

解肌甘一芍芩二,一甘三葛四煎,壮热恶风身体痛,脉浮无汗此为先。

香苏四分陈皮二,甘一或加芎煎,更入麻黄芍药,千神只要葛多添。

柴胡石膏须用四,葛芍柴胡元不异,升二苓桑荆芥三,姜同煎古贤置。

萎茹三分高须四,葛二征羌和杏芎,甘与青同葛数,水煎对症有神功。

缩脾砂果甘二,豆葛只消一分参,水煎代饮方极妙,暑伤还取症来看。

小续命汤

术参芎药同防己,麻甘苓二分童,防一风三姜枣煮,刚柔二 并能攻。扁方不用白术、用杏仁

八解胃君四,同去苍加藿。

五苓猪茯术皆三,泻五还将二参。

干葛二芎余并一,参术苓甘藿参,此是小方白术散,渴兼吐利风痫

薄荷四芍羌蝎麻,甘蚕一分亦同加,竹叶白附还须二,薄荷汤惊热差,或去天竹附,柴苓芎梗代尤佳。

红绵散

麻蚕芎麻二,苏木全蝎一荆,绵煎对症明加减,愈却伤风咳嗽惊。

大连翘汤

连翘荆芥通车芍,归活风柴蝉共甘,等分栀苓还减半,煎须柴草正相堪。

知母甘葛

知母三钱干葛八,六高麻四五葳蕤,甘苓风活星皆二,杏升参芎不殊。

排风三味先为主,独活麻苓三分同,杏术当归芍,藓皮二分共防风,姜钱作使煎来服,五脏风伤尽解攻。

木香流气念三般,十六陈皮夏独单,通四若加槟果藿,丁皮梅桂腹蓬三,朴苏甘附青皮八,余药皆同二分参,苓术麦瓜菖与,枣姜作使药方完。滑利米煎葱解表,妇人血症安,一方去藿沉香代,菖蒲必炒干。增入大黄能治体,总应念四请详看。

治眼方

栀子 黄柏 黄连 黄芩上四味捣为细末,贴在碗底上,用火熏之,取起,稍加水,用纸盖水上,取清水点眼内立效。

心痛

白乌鸡粪(五钱、晒干研细、罗成面) 松粉(五钱、研细)

上用葱根汁,将前二味合匀,为丸如桐子大,黄丹为衣,每服五丸,温送下,忌腥冷硬物等件,三、四日立效。

备急经验方破伤风,极有神效。

余昔闻本县大尹张公曾言;吾有一妙方,专治破伤风,单只一味,极有神效。用人家粪内蛴螬虫一个,烂草房上亦有之,将他脊背用手捏住,俟他口中吐水,就擦抹在疮口上,觉麻身上汗出,无有不活者。及今余家第四子,忽于额上跌破一处,七日成风,急寻此虫治之,时间汗出就好,余有感于此,不敢隐昧,恐捐阴 ,就刊此传之。将虫用过还埋粪内。

治搭背疮极有神效

用生蜂蜜和生面为饼,贴于疮上,待饼干、再换三、五次即愈,疮有口者,将面饼亦口上贴之。

治小儿痘疔,极有神效

珍珠(生为细末) 豌豆(烧为灰、细末) 头发(烧灰细末) 湿胭脂(生用)

上量疔疮多少,加减为用。将四味和为一处;先用簪尖拨疔口,次将此药贴入疔内,实时大小疮皆变为红白色,而无有不活者。大凡人家小儿出痘疮,若灰黑顶者,十八、九死,为乡人者,不识内有痘疔,又不晓治法故也。余昔日曾访问诸多良医,皆言痘疮未出全者,有药可表,及疮出后有灰黑色塌顶者,皆无方可治之,今要认出黑色内有疮大者为疔,或疮内有疔线者为疔,又有疮内臭气者为疔,亦有数等,若根据此方治之,立有神效,此方治好多人,傥有好事君子,传写四方,贴于街市而共治之,则福庆延长,子孙保安矣。

又方 治小儿出痘穿山甲锉细,用蚌粉入铫内,炒令黑色存性,研细,入麝少许。每半钱一钱,温调服,其效如神,虽遍身黑而欲绝,亦能苏省而发红色。

治小儿疮疹不透,陷伏危困者

人牙齿三、五个,炙令黄为末,乳香汤送下。烧过为末,温调下亦可。服后片时,其便发透。

治痘疮后眼方

羌活 防风 川芎(各二钱半) 甘草(二钱) 木贼 绿豆壳 荆芥(各三钱) 蝉蜕(二钱) 谷精草(二钱)蛇蜕 鸡子壳薄皮(各一钱)

上为末,清调下,日三服,一应障翳皆可磨退。

治小儿夜啼

灯花(七个) 硼砂(二分五厘) 朱砂(少许)

上研极细末,成膏,候小儿困时,以少许抹口唇上。


上一篇:麻证水痘第九十九问 下一篇:返回目录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