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寒中暑(附中恶)
寒为天地肃杀之气,时应乎冬。其在天则为霜雪,草木临之而凋摧。原夫人之将养失宜;气体虚弱,寒气乘虚而入,因而卒中之者,名曰中寒。中寒者,中气虚而受于寒也。其症∶身体僵仆,四肢厥冷,两脉沉伏,昏不知人,形类中风。
中暑者,形同而病别,延医亦各不同。暑之为气,时应乎夏。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暑之伤,先着于心。
其症∶头痛眩晕,心烦面垢,身热口渴,其脉虚濡。昏仆不知人,亦与中风相似。名曰中暑。中暑者,中气虚而受于暑也。
中寒治以温散;中暑治以清凉。先候天时,次随症治。大小须则形殊,病症漫同一例,因时视症,举一隅而类三隅也。
中恶者,亦类中风。原夫体弱神短,为祟所乘,名曰中恶。其症∶面青唇紫,痰延壅盛,四肢厥冷,目睛不转,身体僵仆,昏愦失音;或梦寐中为鬼所魇,昏昏默默,谵言妄语,推叫不醒。如遇此症,不可妄行汗下、驱风之药。先用擦牙散、通关散吹鼻。焚香,轻击鼓,耳边低低唤其名字,待其苏醒,方用安神驱邪之药。以上四症,并类惊痫,面青唇黑,大小便齐出,则不可救矣。
蜈蚣(一条,大者,去头足,酥炙黄,以竹刀当背缝分两半) 麝香(一块,五六分者,一分两半)
将二味,左配左,右配右,各为细末,用纸包裹,不可泄气。左右封记不可错乱。如遇病者,眼睛吊上,止露白睛,搐搦不醒,不能出声。用芦管挑药少许,随搐者左右吹入,不可过多。如眼吊未下,再用少许吹之,眼随下,搐亦便止。
南星(二钱,炮) 皂角(五分) 僵蚕(一钱) 蜈蚣(赤足一条,炙) 麝香(一分)
用生姜片,湛药擦牙,或用姜汤调少许服。
生料五积散 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背拘急,恶寒,呕吐腹痛,并内伤生冷,外感风邪,寒气客于经络,腰脚酸疼,手足拘挛并效。
陈皮 白芷 浓朴(姜制) 桔梗 枳壳(麸炒) 当归 川芎 茯苓 甘草 芍药 苍术(炒) 麻黄 半夏(姜制) 肉桂 干姜
生姜三片、葱白三茎,水煎。分两随症加减用。挟气,加茱萸、木香;手足逆冷,加附子;妇人调经催产,加艾(醋炒)。
理中汤 治中寒,口噤失音,四肢僵直,及男妇胃脘停痰,冷气刺痛。
陈皮 半夏(姜制) 浓朴(姜制) 藿香 白术(炒) 茯苓 人参(各五分) 吴茱萸 砂仁 干姜 甘草(各三分) 生姜三片,水煎。
消肾散 治感受寒邪,肾囊肿痛,或偏坠举发,冲连心腹, 痛不可忍者,大小并效。
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 陈皮 官桂 大茴香 小茴香 玄呼索 木通
中暑诸方
至圣来复丹 治荣卫不和,心肾不交,上实下虚,气厥痰闭,心腹冷痛,脏腑虚滑。不问男妇老幼,危急之症,但有胃气,无不获安。此药类二气,均调阴阳,掌天地冲和之气,有水火既济之功。可冷可热,可缓可急,其效殊胜。
硝石 硫黄(各一两) 大阴玄精石(一两) 五灵脂(四两,研,水飞) 陈皮 青皮(各二两,俱去白,取净末)
先将硝、硫入铫内,细火微炒,用柳条不住手搅匀,候冷得所,碾细。次加诸药,醋糊为丸,麻子大。大人四十丸,小儿二十丸,姜汤下。
为末,银石器内,微火炒黄色,碾细,糯米为丸,每服三四十丸,新汲水下。
飞罗面(一两) 五味(二两) 乌梅(二两,去核) 甘草(一两五钱,半生半熟) 白矾(一两,生)
为末,水丸,弹子大。大人一丸,小儿半丸,新汲水下。一方有诃子一两。
人参 茯苓 甘草 紫苏叶 木瓜 泽泻 香薷 半夏曲 白扁豆(炒) 陈皮 乌梅 浓朴(各等分)
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
香薷 人参 陈皮 白术 浓朴(制) 木瓜 扁豆(炒研) 茯苓 甘草 黄 (各等分)
生姜三片,水煎。
清暑益气汤 治长夏湿热太甚,熏蒸炽人,肢体困倦,精神短少,不思饮食,身热而烦,小便赤数,大便溏泻,口渴自汗。
人参 苍术(炒) 干葛 黄 陈皮 当归 白术(炒) 麦芽(炒) 泽泻 青皮 神曲(炒) 黄柏(酒炒)
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母子同服。
香薷 藿香 茯苓 人参 半夏 浓朴 木瓜 扁豆(各七分) 砂仁 杏仁 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
香薷饮 治夏月一切暑症。
水煎。
香薷 藿香 浓朴 扁豆 黄连 陈皮 半夏 大腹皮 桔梗 紫苏 茯苓 苍术 白芷(各等分) 甘草(减半)
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
水煎。
中恶诸方
破棺散 治魇卒死,一切暴绝横死,心头微温者并效。
半夏(一味,汤泡去滑)
为细末,每用豆许,芦管吹入鼻中。
朱雄散 治中恶。或暮夜登厕,或出郊野,或入空房,或游戏人所不到之处,忽见鬼物,鼻口吸着毒瓦斯,蓦然倒地,四肢厥冷,两手握拳,口鼻血出,性命逡巡,须臾不救,此症与尸厥相同。如心腹暖,切不可移动,将人围绕,打鼓焚香,候醒方可移归,移场则不可救矣。
为末,新汲水调下。
雄黄 矾石 朱砂 牡丹皮 附子(炮) 藜芦(各五钱) 巴豆(一钱,制) 蜈蚣(二条,炙)
斩鬼丹 治儿鬼魇,及男妇与鬼魅交通。此方神效。
虎头骨 朱砂 雄黄 雌黄 鬼 皂角 芜荑 鬼箭 藜芦(各一钱)
为末,蜜丸弹子大。囊盛一丸,男左女右,系膊上。又用一丸,当门户烧之,一切鬼邪不入。
辰砂 防风 官桂 细辛 当归 铁粉 防己 茯苓 茯神 雄黄 桔梗 菖蒲 远志 干姜 人参 甘草(各一两) 紫石英(二两) 银屑(如无,银箔代之)
降真香 白胶香(别研) 沉香 虎头骨(酥炙) 鬼 (去毛) 龙胆草(去芦) 人参 白茯苓 雄黄(各五钱) 麝香(一钱)
为末,入雄麝为丸,芡实大。乳香汤化下。用二丸绛囊,令儿 带吉。
苍术(茅山者) 川芎 黄连 白术 羌活 草乌 细辛 防风 独活 白芷 本 香附 当归 荆芥 天麻 干姜 牙皂 甘松 山柰 麻黄 芍药 官桂 甘草(各等分)
为末,枣肉为丸,弹子大,晒干收贮。
雄朱丹 一女十岁,无恙。忽得疾,嗜食善饥,悲哭,自不知其所为,似祟似颠,面青或赤,因恼怒动心肝之火故也。此方效。
龙胆草(七钱) 黄连 黄芩(酒炒) 大黄(煨) 山栀 防风 羌活 当归(各五钱) 川芎(四钱) 胆星(三钱) 酸枣仁(五钱炒) 青黛(三钱) 石膏(一两 ) 雄黄(七钱,为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