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中国药典》:漏芦

漏芦

实际拼音: Lòu Lú
英文名: RADIX RHAPONTICI
别名: 狼头花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 (L.)DC.的干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锥形或扁片块状,多扭曲,长短不一,直径1~2.5cm。表面暗棕色、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具纵沟及形的网状裂隙。外层易剥落,根头部膨大,有残茎及鳞片状叶基,顶端有灰白色绒毛。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灰黄色,有裂隙,中心有的呈星状裂隙,灰黑色或棕黑色。气特异,味微苦。
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酸乙酯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漏芦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丁酮(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光斑点。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性味: 苦,寒。
归经: 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用于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
用法用量: 5~9g。
注意事项: 孕妇慎用。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备注: (1)对于疮痈初起红肿热痛,常与连翘大黄等配合应用;对于乳房红肿疼痛欲成痈肿者,常与瓜蒌蒲公英贝母等配合应用。本品且能通乳汁,与通草王不留行等配伍,又可用于乳汁不下。又可用于各种肿瘤。如用于肝肿瘤,常与半枝莲半边莲石见穿等配合应用。

《中华本草》:漏芦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1.《雷公炮炙论》:凡使漏芦,勿用独漏,缘似漏芦,只是味苦酸,误服令人吐不止,须细验。

2.《别录》:漏芦,生乔山山谷。八月采根,阴干

3.陶弘景漏芦,今近道亦有。市人皆取苗用之,俗中取根名鹿骊

4.《唐本草》:漏芦,俗名,茎叶似白蒿,花黄,生长似细麻,如箸许,有四、五瓣。七月、八月后皆黑,异于众草,之类也。常用其茎叶及子,未见用根。其鹿骊,山南谓

实际拼音: Lòu Lú
英文名: Uniflower Swisscentaury Root,Root of Broadleaf Globethistle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禹州漏芦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temmacantha uniflorum (L.)DitTCMLIBich [Cnicus uniflorus L.; Rhaponticum uniflorum (L.)DC.]2.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

采收和储藏:秋后采收,除去泥土,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1.祁州漏芦 多年生草本,高(-6)30-100cm。根状茎粗厚,主根圆柱形,直径1-2cm,上部密被残存叶柄。茎直立,不分枝,簇生或单生,有条纹,具白色绵毛或短毛。基生叶有长柄,叶柄长6-20cm,被厚绵毛;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全为椭圆形,长12-25cm,贡5-10cm,羽状全裂呈琴形,裂片常再羽状深裂或深裂,两面均被蛛丝状毛或粗糙毛茸;中部及上部叶较小,有短柄或无柄。头状花序,单生茎顶,直径约5cm;总宽钟状,基部凹;总片多层,具干膜质附片,外层短,卵形,中层附片宽,成掌状分裂,内层披针形,先端尖锐;花冠淡紫色,长约2.5cm,下部条形,上部稍扩张成圆筒形,先端5裂;雄蕊5,花药聚合;子房下位,花柱伸出,柱头2裂,紫色。瘦果,倒圆锥形,长5-6mm,棕褐色,具四棱;冠毛刚毛状,具羽产太短毛。花期5-7月,果期6-8月。

2.禹州漏芦 多年生草本,高约1m。茎直立,不分枝或少分枝,上部密生白绵毛,下部疏生蛛丝状毛。叶二回羽状分裂或深裂,上面疏生蛛丝状毛或无毛,下面密生白绵毛,边缘短刺;基生叶有长柄,叶生矩圆状倒卵形,长约20cm;上部叶渐小,长椭圆形至卵形,长10-20cm,基部抱茎。复头状花序,集合成圆球形,直径约4cm;头状花序长近2cm,外总片刚毛状,基部联合;内总片外层的匙形,先端渐尖,边缘有篦状睫毛;内层的狭鞭形至矩圆形,先端尖锐,中部以上有睫毛;花冠筒状,裂片5,条形,淡蓝色,筒部白色;雄蕊5,花药聚合;子房倒钟形,被茸毛,柱头2裂。瘦果,圆形,密生黄褐色柔毛;冠毛长约1mm,下部连合花期7-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390-2700m的山坡丘陵地、松林下或桦木林下。

2.生于林缘、干燥山坡、草丛向阳处。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江南、四川等地。

2.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1)祁州漏芦 根呈倒圆锥状圆柱形,有的稍扭曲或扁压,通常不分枝,完整者长10-30cm,直径1-2.5cm。表面深棕色或黑棕色,粗糙,具不规则的纵形沟纹及鞭形的网状裂隙,外层常有剥裂。根头部膨大,有少数茎基及鳞片状的叶基,顶端有灰白色绒毛。质罗而脆,易折断,折断时皮部常与木部脱离,皮部色泽较深,木部黄白色,呈施射状,木射线处多破裂,木部中央因朽蚀而成星状裂隙,显深棕色。气特异,味微苦。

以条粗、棕黑色、质坚实、不碎裂者为佳。

(2)禹州漏芦 根呈类圆柱形,稍扭曲,知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土黄色或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顶端有纤维状棕色残存的叶柄维管束。质坚,断面粗纤维状,皮部棕色,木部具黄黑相间的菊纹。气微,味微涩。

以枝条粗长。表面土棕以、质坚实,长短整齐者为佳。

显微鉴别 (1)祁州漏芦根横切面:表皮常已脱落,后生皮层为数层至20余层棕色细胞,壁稍厚,木化及木栓化。韧皮部较被广大,射线宽。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和呈多股性排列,有时小形导管群将大形导管群分隔成数段,木射线常有径向裂隙。中央有时呈星状裂隙,其周围的细胞壁常木栓化。本品薄壁组中有油室分布,油室周围的分泌细胞内含黄棕色分泌物。

此外,根头非腺毛多细胞,木化,完整的长0.5-4mm,直径20-30μm,顶端细胞甚长,盘曲或折曲,的基部处为5-9个短小类方形细胞;另一有种非腺毛基部扁平,上部有7-8个细胞,每一个细胞长300-450μm。

(2)禹州漏芦根横切面:后生皮层黄棕色。皮层细胞4-5列,切微延长,有分泌腔散在,内含棕色分泌物,内歧层细胞单列整齐。韧皮部有许多淡黄色纤维束散在,纤维细胞间隙内充满深棕色内含物。形成层成环。导和放射状排列,纤维束散在于薄壁组织中。

化学成分:

1.祁州漏芦 含挥发油。

2.华东蓝刺头 根含挥发油,已分离出24种成分:柠檬烯(limonene),薄荷酮(menthone),异薄荷酮(isomenthone),胡薄荷酮(pulegone),ξ-愈创木烯(ξ-guaiene),α-及β-檀香萜烯(santa-lene),葎草烯(humulene),表-β-檀香萜烯(epi-β-santalene),反式丁香烯(caryophyllene),α-香油烯(α-bergamotene),须式-β-金合欢烯(β-farnesene),丁香烯氧经物(caryophyllene oxide),苯并(1,2:5,4)联噻吩[benzo(1,2:5:,4)bithiophene],6,10,14-三甲基-2-十五碳烯(6,10,14-TCMLIBimethyl-2-pentadecene),5-(3-丁烯-1-炔基)联噻吩[5-(3-buten-1-ynyl)bithiophene],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lphyhalate),十产烷酸(hexadecanoic acid),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methyl9,12-octadecadienoate),9-十八碳烯酸甲酯(methyl 9-octdecenoate),9-12-十八碳二烯酸(9,12-octadeca-dienoic acid),α-三联噻吩(α-terthiophene)。还含5(4-O-异戊-1-炔基)联噻吩[5-(4-O-isopentanoylbutyn-1-yl)-2,2-bithio-phene],异卡多帕亭(isocardopatine),卡多帕亭(cardopatine),5-(3,4-二羟基-1-丁炔基)-2,2-联噻吩[5-(3,4-dihydroxybutyn-1-yl)-2,2-bithiophene]。又含地榆糖甙(ziyulucoside)I,蒲公英赛醇乙酸酯(taraxerol acetate),熊果酸(ursonic acid),三十烷酸(TCMLIBiacon-tano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rcosterol)。

3.新疆蓝刺头 根含生物:卡多帕亭,异卡多帕亭。蓝刺头(echinopsine),蓝枣砂定(echinopsidine),蓝刺头胺(echinoramine),蓝刺头(echinorine)。又含三萜成分:α-香树脂醇(α-amyrin),α-香树脂醇乙酸酯(α-amyrin ace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冬青叶豚草酸(ilicic acid),木香酸(costic acid)。种子含蓝刺头(echinine)。

药理作用:

1.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1.1.对鹌鹑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用高脂饲料喂鹌鹑45天,70%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实验用鹌鹑72只,体重80-120g,随机分5组:(1)正常对照组5只。(2)高脂对照组20只。3)祁州漏芦小剂量组(祁州漏芦水煎剂,含生药0.18g)20只。(4)祁州漏芦大剂量组(祁州漏芦水煎剂,含生药1.8g)20只。(5)维生素E(VE)组10只。正常对照组吃普通饲料,其余用高脂饲料,用药组每天早晨ig给药,VE组每天早晨给油剂VE50mg,45日结束实验,颈动脉取血,在测定血脂和观察AS病变的同时,测走红细胞膜流动性和膜过氧化脂质(LPO)含量,结果,随着血浆胆固醇浓度升高,红细胞膜的微粘度和LPO含量也升高,都以高脂对照组为最,依次为VE组,祁州漏芦组和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与后三组比较,微粘度和LPO含量的差异均有显着或非常显着意义。祁州漏芦组和VE组的胆固醇和微粘度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及二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意义(P<0.01),二组的 LPO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及二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VE组与高脂组的胆固醇水平相近,无显着差异。VE是一个已知生物抗氧化剂,能防止生物膜上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保护生物膜的完整,而祁州漏芦和VE一样,可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抑制红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使AS病变减少减轻,提示抗氧化作用可能是祁州漏芦抗AS的机理之一。

1.2.对高血脂兔过氧化脂质代谢:与PGI2/TXA2平衡的影响实验用新西兰家兔,体重2kg左右,分为三组:(1)对照组8只,喂普通颗料饲料。(2)高脂组10只,每只每天先喂高脂饲料,吃完后补给普通饲料不限量,60天后恢复普通饲料喂养。(3)祁州漏芦组8只,同高脂组,但在高脂饲料中加入10ml祁州漏芦水煎剂(用生药25g煎得),实验进行95天,结束时颈动脉放血,解剖取材,进行血清胆固醇,血浆及动脉组织LPO,动脉壁SOD活性,PGI2、TXA2的稳定代谢产物6-酮-PGF1a TXB2。①血浆6-酮-PGF1a、TXB2含量。② 动脉组织6-酮-PGF1a、含量。③外源性花生四烯酸(AA)诱导动脉组产生6-酮-PGF1a、TXB2,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用高脂饲料的同时加服祁州漏芦水煎剂可降低LPO含量,提高PGI2/TXA2比值,减轻AS病变,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VE是一个已知生物抗氧化剂,能防止生物膜上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保护生物膜的完整,而祁州漏芦和VE一样,可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抑制红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使AS病变减少减轻,提示抗氧化作用可能是祁州漏芦抗AS的机理之一。

2.抗氧化作用:2.1.不同提取部分分为,水提取后再经甲醇提取(Fl-1),70%乙醇提取(FI-3),甲醇提取后去鞣质(FI-4),甲醇提取后再经乙酸乙酯提取(FI-5),观察:2.1.1.对抗血卟啉衍生物(HpD)引起的光溶血结果:各提取部分中以FI-5作用最显着,在120mg生药/ml可完全对抗HpD引起的光溶血。

2.1.2.对抗HpD合并照光引起的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另外其水提液在体内外亦均有明显的对抗HpD的光氧化作用。

2.1.3.对O2的清除作用:以下FI-5作用最显着。在5mg生药/ml,可完全清除。

2.1.4.对抗H2O2引起的溶血:结果以FI-1作用最为显着。

2.1.5.对抗H2O2引起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以FI-4作用最显着。

2.1.6.对抗OH的作用:按文献方法产生OH,对照组甲醛产量24.0±2.6nmol/mlFI-I为21.9±2.4nmol/ml,无明显差别。其它各部分也无明显影响。

2.2.不同提取部分,分为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观察:2.2.1.对大鼠肝、肾、大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按文献方法测定组织过氧化脂质的生成量。结果三种提取物均能显着抑制大鼠肝、肾、大脑匀浆中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其中以水提取物作用最强,乙醇提取物次之,余较弱。

2.2.2.对小血浆SOD活性的影响:取昆明种小,随机分5组,实验组每天 ig漏芦乙醇提取物30g/kg,15g/kg,水提物30g/kg、15g/kg,对照组用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15天,末次给药后15小时,摘眼取血,参照亚硝酸法测定血浆中SOD活性。结果乙醇提取物 30g/kg及水提取物30g/kg,15g/kg均能显着增强小血浆中SOD活性。

2.2.3.对小红细胞内CAT活性的影响:实验参照上述方法,连续12d,末次取血后按文献方法测定CAT活性,结果,在此条件下,均未见明显活性。

3.对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3.1.对大鼠肝、脑、心、肾匀浆过氧化脂质生成的影响:参考文献方法制备各脏器匀浆,分别取各匀浆1.5ml,再分别加入漏芦根及地上部分水煎剂0.1ml(mg/ml),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经常规处理后,在721分光光度计532nm波长下比色测定,以四乙氧基丙烷为标准,计算每g组织过氧化脂质生成量。结果根水煎剂1.563,0.625mg/ml和地上部分 0.781,0.313mg/ml剂量对各脏器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均有显着抑制作用(P<0.01)。且地上部分较根作用强。

3.2.对小血清过氧化脂质生成的影响:用体重16-18g小白,各半,分成四组,一组每天ig 100%根水煎剂20g/kg,另一组每天ig地上部分水煎剂20g/kg,其余两组每天 ig等量生理盐水,连续15天,断头取血,制备血清。参考Yagidk.(1976)报道方法进行操作,最后测定光强度。激发光为513nm,发射光为533nm。结果根及地上部分ig给药均能显着抑制小血清过氧化脂质的生成(P<0.01)。

3.3.对小鼠肝匀浆、脑匀浆过氧化脂质生成的影响:取16-18g小白,分成四组,一组每天ig 100%漏芦根水煎剂20g/kg,另一组每天ig漏芦地上部分水煎剂20g/kg,其余两组为对照组,分别ig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5天后,l6天断头处死,取肝、脑,制成5%肝匀浆生理盐水溶液和5%脑匀浆生理盐水溶液,参考文献方法,用721分光光度计在532nm波长下比色测定,以四乙氧基丙烷为标准,计算每克组织氧化脂质的生成量。结果漏芦根及地上部分除可显着抑制小鼠肝匀浆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外,其地上部分尚可显着抑制小脑匀浆过氧化脂质的生成。

3.4.漏芦蜕皮甾酮对培养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作用:从祁州漏芦根中提取漏芦蜕皮甾酮(RUE)进行实验,以维生素E作对照,观察其对细胞的影响。高脂血清(HLS)含β-脂蛋白3480mg/1天,实验用2%浓度。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放射比活性22ci/mmol,放化纯度90%。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的培养,取家兔动脉中膜,剪成1mm小块作贴壁式培养,按常规方法传代,采用第16-18代细胞。每份样品含细胞4-6×105观察3.4.1.RUE对SMC摄取3H-TdR的影响:结果无论是正常血清(CS)组或HLS组,培养液中加入RUE50ug/ml后,SMC的标记率均升高,与未加RUE的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别显着(P<0.05)。CS培养液中加RUE50ug/ml培养,细胞内LPO含量比未加者明显下降。HLS 组LPO均值明显高于CS组(P<0.05)。HLS培养液中加RUE5、25、50ug/ml,SMC的 LPO含量依次下降,25与50ug组与HLS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别。此作用与RUE剂量平行,剂量越大效果越明显。RUE25-50um/ml能使LPO降低到CS培养中的水平,有利于SMC的生长代谢。

3.4.2.RUE(50ug/ml)与VE(80ug/ml)作用的比较:RUE与VE均对SMC有进一步促其 摄3H-TdR的作用,但二者之间的差别元统计学意义。HLS 组 LPO含量明显高于CS组,加 RUE与VE后,LPO含量明显下降,均有统计意义。

3.4.3.RUE与VE对SMC超微结构的影响:用2%HLS增养的 SMC胞浆中有较多脂滴,直径0.2-0.7u,胞膜下有多量吞饮小泡。加RUE5oug/ml培养的SMC中脂滴与吞饮小泡明显减少,脂滴缩小,溶酶体数量增多,核染色质丰富。VE组(含VE80ug/ml)SMC形态与RUE组相似。

4.对大B型单胺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采用Wistar 大,体重200-250g,祁州漏芦用70%乙醇提取。大大脑线粒体B型单胺氧化酶(MAO-B)的制备,参照kan和Benedelti(1981)方法。脑 MAO-B的活性测定,参照Mcewen(1971)方法,并加以修改。肝MAO-B制备,参照Tanaka等(1989)方法肝 MAO-B活性测定,参照Takeuchi等(1973)方法观察:4.1.漏芦乙醇提取物对MAO-B的抑制作用:取不同剂量的漏芦乙醇提取物加入反应体系中,以不加漏芦的酶活性为100%。结果表明,漏芦对大脑及肝MAO-B活性均呈显着的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对肝MAO-B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弱,仅为脑的50%左右。

4.2.漏芦乙醇提取物对MAO-B活性的抑制特征:通过对不同底物浓度下漏芦乙醇提取物对MAO-B活性抑制的动力学研究表明,漏芦对大大脑、肝线粒体 MAO-B活性的抑制作用均属于竞争性抑制。人脑中MAO-B活性在45岁以后随年龄增长而急剧增加。从而上引起脑内儿茶酚胺代谢紊乱,生理活性失调。MAO-B可间接反映生物体老化程度,故又称老化相关酶。因此,寻找效率高、副作用小的MAO-B抑制剂,对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性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实验观察到,漏芦乙醇提取物能显着地抑制大大脑线粒体中MAO-B活性,从而可以减缓 MAO-B对体内单胺类神经介质和激素的灭活作用,延长这些神经介质和激素的生理效应,调节中央衰老钟的运行,因此以上实验对漏芦用于老年病的防治和延缓衰老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5.对动物免疫作用的影响:5.1. 祁州漏芦蜕皮甾酮对小末梢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的影响:小19 -22g,漏芦蜕皮甾酮20mg/kg,ig每日1次,给药前测第1次指标,连续给药10天后,测第2次指标。然后按100mg/kg剂量1次ip环胺,并继续给药,每日1次,于注射环胺后4天,测第3次指标,7天测第4次指标,l4天和21天测最后二次指标。结果:连续给蜕皮甾酮 10天后ANAE(+)淋巴细胞的比值和绝对数均有显着提高,由60.45±1.37%提高到73.20±3.52%(t=11.14,P<0.001)。

5.2.祁州漏芦蜕皮甾酮对环胺免疫抑制作用的影响:小注射环胺d7,蜕皮甾酮组的ANAE(+)淋巴细胞的比值下降,至l4天最低值为56.5±8.8,但仍维持在正常范围,未出现ANAE(+)、(一)淋巴细胞的倒置现象。给药组的ANAE(+)淋巴细胞比值各次测得的结果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处理(t检验)有显着性差异。结果表明漏芦蜕皮甾酮对环胺所引起的小末梢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的降低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白细胞总数的变化似无明显影响。

5.3.祁州漏芦对IL-2的影响:IL-2在晚期癌症治疗中效果良好,但在体内给于大剂量的rIL-2不仅价格昂贵,而且还有严重副作用。实验表明,祁州漏芦可显着增强大脾细胞在conA刺激下产生IL-2的能力,且不影响血清IL-2抑制因子水平。

毒性: 临床有报道,过量服用漏芦发生中毒一例。
鉴别:

理化鉴别 (1)取祁州漏芦醇溶液(1g/ml)1ml,加1%三氯化试液1滴,产生黄棕色沉淀。

(2)取祁州漏芦醇溶液1滴于滤纸上,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显亮蓝色光,再滴加三氯化试液1滴,呈黄绿色,光消失。

炮制: 拣净杂质,去毛,洗净,润透,切片晒干。《雷公炮炙论》:凡使漏芦,细锉,拌生甘草相对蒸,从巳至中,去甘草净拣用。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归胃;大肠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通乳。主疮肿毒;乳痈;肋腺炎;淋马结结核;痔瘘;疥癣痒疹;目赤肿痛;痢疾;蛔早腹痛风湿痹痛;闪腰岔气跌打损伤;产后乳汁不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

气虚疮疡平塌不起及孕妇忌服。

1.《日华子本草》:连翘为使。

2.《本草经疏》:疮疡阴症,平塌不起发者,非所宜投。妊娠禁用。

3.《得配本草》:气虚者禁用。

复方: ①治作二日后,退毒下脓:黄芪(生用)、连翘各一两,大黄一分(微炒),漏芦一两(有白茸者),甘草半两(生用),沉香一两。上为末,姜、枣汤调下。(《集验背疽方漏芦汤)②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给凝滞,乳内胀痛,留蓄邪毒,或作痈肿漏芦二两半,瓜萎十个(急火烧焦存性),蛇蜕十条(炙)。上为细散,每服二钱,温调服,不拘时,良久吃热羹汤助之。(《局方》漏芦散)②治瘰疬,排脓、止痛、生肌:漏芦连翘紫花地丁贝母金银花甘草夏枯草等分。水煎服。(《本草汇言》)④治皮肤瘙痒,阴疹,风毒,疮疥:漏芦荆芥白鲜皮浮萍牛膝当归蕲蛇枸杞子各一两,甘草六钱,苦参二两。浸酒蒸次。(《本草汇言》)⑤治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一钱,漏芦一钱半,牛蒡子四分,甘草五分。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⑥治历节风筋脉拘挛骨节疼痛:漏芦半两(去芦头,麸炒),地龙(去土,炒)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末。先用生姜二两取汁,二两,同煎三、五沸,入好五合,以瓷器盛。每用七分盏调药末一钱半匕,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古圣散)⑦治小儿无辜疳痢,羸弱,不欲饮食,及腹内虫动作,多吐清水漏芦二两,猪肝一两,楮树根白皮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炼和捣一、二百杵丸如弹子大。每服以温水研一丸,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圣惠方》漏芦丸)⑧治冷劳泄痢,及妇人产后带下诸疾:漏芦(去芦头)一两,艾叶(去梗炒)四两。上二味,捣罗为末,用米醋三升,入药末一半,先熬成膏,后入余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食前服。(《圣济总录漏芦丸)⑨治室女月水不调漏芦(去芦头)、当归(切,焙)、红花子枳壳(去瓤,麸炒)、白茯苓(去黑皮)、人参各半两。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漏芦汤)⑩治白秃:五月收漏芦草,烧作灰,膏和使涂之,先用盐汤洗,乃敷。(《补缺肘后方》)
各家论述:

1.《纲目》:漏芦下乳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故东垣以为手、足阳明药,而古方治痈疽发背,以漏芦汤为首称也。庞安常《伤寒论》治痈疽及预解时行痘疹热,用漏芦叶,云无则以山栀子代之,亦取其寒能解热,盖不知其能入阳明之故也。

2.《本草经疏》:漏芦,苦能下泄,咸能软坚,寒能除热,寒而通利之药也。故主皮肤热,恶疮痔,湿痹下乳汁。

3.《本经逢原》:漏芦,《本经》治热毒恶疮下乳汁,以其能利窍也,为消毒排脓杀虫要药。盖咸能软坚,寒能解毒,故服之必大便作泻,使邪从下而出也。

4.《本草求真》:漏芦遗精尿血能止,亦因毒解热除自止之意,非因漏芦寓有收涩之功也。

5.《本经续疏》:漏芦,《本经》谓其下乳汁,《别录》谓其止遗溺,旨实相反,何欤?夫以温化而通,乳以清纯而下。遗溺固乎热,乳不下亦因乎热,非有二也。惟其利水由于除热,是以能使不应行者归于应行,而应行者不得应行而不行,则漏芦者谓为疡证逐湿之剂可也。

6.《本草正义》:漏芦滑利泄热,与王不留行功用最近,而寒苦直泄,尤其过之。苟非实热,不可轻用。不独耗阴,尤损正气。《日华》谓通小肠,治泄精溺血肠风乳痈,排脓止痛,通经脉,皆惟实热之症,可以暂用。

7.《本经》:主皮肤热,恶疮痔,湿痹下乳汁。

8.《别录》: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

9.陶弘景:疗谐瘘疥。

10.《药性论》:治身上热毒风恶疮,皮肌瘙痒瘾疹。

11.《本草拾遗》:杀虫,洗疮疥用之。

12.《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通小肠,(治)泄精,尿血风赤眼乳痈发背瘰疬肠风,排脓,补血,治扑损,续筋骨,敷金疮,止血长肉,通经脉。

13.《山西中药志》:清热凉血,治热毒血痢,血.血痔,温疫等症。


《中药大辞典》:漏芦

出处: 《本经》
实际拼音: Lòu Lú
别名: 野兰(《本经》),鬼油麻(《日华子本草》),独花山牛蒡和尚头花
来源: 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禹州漏芦。秋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

①祁州漏芦,又名:和尚头独花山牛蒡

多年生草本,高25~65厘米。主根粗大。茎直立,单一,密生蛛丝状毛及白色柔毛。基生叶有长柄;叶片长椭圆形,长12~25厘米,宽5~10厘米,羽状全裂呈琴形,裂片常再羽状深裂或浅裂,两面均被蛛丝状毛或粗糙毛茸;中部叶及上部叶较小,有短柄或无柄。头状花序顶生,大形,直径5~6.5厘米;总广钟形,总片干膜质,多列,外列与中列匙形,先端有扩大成圆形撕裂状的附属体,最内一列狭披针形或线形,较外列为长;花全部管状花,淡红紫色;花冠长2~3厘米,先端5裂;雄蕊5,花药聚合;子房下位,花柱伸出,柱头2裂,紫色。瘦果倒圆锥形,长约5~6毫米,黑褐色,有宿存之羽状冠毛。花期5~7月。果期6~8月。

生于向阳的山坡、草地、路边。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②蓝刺头,又名:华州漏芦禹州漏芦

多年生草本,高35~65厘米,全株被白色蛛丝状毡毛。茎直立。叶互生,近根部叶较大,有柄;茎上部叶无柄;叶片椭圆形,长4~10厘米,宽2~6厘米,羽状分裂,裂片三角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锐尖,边缘有尖刺,上面暗黄绿色,被蛛丝状毛,下面密被白色蛛丝状毡毛,呈白色。多数小头状花序集合成圆球形,直径2.3~3.5厘米;小头状花序有白色刚毛状的外总,基部联合,向上有鳞片状总2轮,内轮较外轮长,披针形,长约1厘米,宽约2毫米,中脉顶端伸出成刺,上郎天蓝色,下部淡绿白色;总内有一管状花,长约1.5厘米,先端5裂,天蓝色,冠毛不发达;雄蕊5,花药聚合;子房倒钟形,被茸毛,柱头2裂。瘦果杯状,被白色长毛。花期7~9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草丛中及山野向阳处。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内蒙古、江苏、湖北等地。

性状:

①祁州漏芦

干燥根呈圆锥形或破裂成较大的块状,多扭曲,长10~30厘米,中部直径1~2厘米。外皮灰褐色或棕黑色,多纵沟及交叉的网状裂纹,时有浮皮,顶端常见灰白色丝状毛茸。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有灰黄色菊花纹及裂隙,中心灰黑色或棕黑色。臭特异,味微苦。以外皮灰黑色、条粗、质坚、不裂者为佳。

主产河北、辽宁、山西。此外陕西、山东、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亦产。

禹州漏芦

为蓝刺头的干燥根,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稍扭曲,长10~30厘米,直径1~2厘米。外皮灰褐色或灰黄色,粗糙,有纵皱纹,顶端丛生棕色硬毛,为残存的叶柄维管束,下端偶有分枝。质坚,不易折断,断面外圈褐色,内有黄、黑相间的菊花纹。无臭,味微涩。以条粗、坚实者为佳。

主产安徽、湖北、河南等地。

化学成分: 祁州漏芦根含挥发油。新疆蓝刺头果实含蓝刺头种子含蓝刺头及蓝刺头
药理作用:

新疆蓝刺头: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刺头的作用与士的宁相似,小剂量对动物表现兴奋作用,大剂量则引起痉挛,以后出现全身抑制,对巴比妥引起的小睡眠有苏醒作用,并能兴奋神经肌肉装置,促进周围神经的恢复过程。临床上可治疗各种不全麻痹症及由于末梢或中性运动神经原传导障碍之瘫痪,对全身性衰弱基础上的血管性营养不良的病人有强壮作用。对实验性创伤性麻痹亦有治疗作用。

②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刺头对麻醉猫可引起血压下降,心收缩力增强,对离体蛙心可使心收缩张力上升,收缩幅度减弱,高浓度可使心脏停止于收缩期,对离体兔耳表现血管扩张。国外将其果子用于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作为强心剂。

③其他

刺头可使猫离体肠管张力增加,对兔离体肠管则抑制。其致痉作用较士的宁弱,提高反射活动的剂量(3~6毫克/公斤)与致死量(600~650毫克/公斤)相差很大,毒性较低。

炮制:

拣净杂质,去毛,洗净,润透,切片晒干。

雷公炮炙论》:"凡使漏芦,细锉,拌生甘草相对蒸,从巳至申,去甘草净拣用。"

性味:

苦咸,寒。

①《本经》:"味苦咸,寒。"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本草正》:"味微咸,性寒,有小毒。"

归经:

入胃、大肠经

李杲:"手、足阳明。"

②《木草从新》:"入胃、大肠,通肺、小肠。"

③《玉楸药解》:"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下乳,通筋脉。治痈疽发背乳房肿痛。乳汁不通瘰疬恶疮湿痹筋脉拘牵,骨节疼痛,热毒血痢,痔疮出血。

①《本经》:"主皮肤热,恶疮痔,湿痹下乳汁。"

②《别录》:"止遗溺热气疮痒如麻豆,可作浴汤。"

陶弘景:"疗诸瘘疥。"

④《药性论t》:"治身上热毒风恶疮,皮肌瘙痒瘾疹。"

⑤《本草拾遗》:"杀虫,洗疮疥用之。"

⑥《日华子本草》:"治小儿壮热,通小肠,(治)泄精,尿血风赤眼乳痈发背瘰疬肠风,排脓,补血,治扑损,续筋骨,敷金疮,止血长肉,通经脉。"

⑦《山西中药志》:"清热凉血,治热毒血痢鼻衄血痔,温疫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气虚疮疡平塌不起及孕妇忌服。

①《日华子本草》:"连翘为使。"

②《本草经疏》:"疮疡阴症,平塌不起发者,非所宜投。妊娠禁用。"

③《得配本草》:"气虚者禁用。"

复方:

①治作二日后,退毒下脓:黄芪(生用)、连翘各一两,大黄一分(微炒),漏芦一两(有白茸者),甘草半两(生用),沉香一两。上为末,姜、枣汤调下。(《集验背疽方漏芦汤

②治乳妇气脉壅塞,乳汁不行,及经络凝滞,乳内胀痛,留蓄邪毒,或作痈肿漏芦二两半,瓜蒌十个(急火烧焦存性),蛇蜕十条(炙)。上为细散,每服二钱,温调服,不拘时,良久吃热羹汤助之。(《局方》漏芦散

③治瘰疬,排脓、止痛、生肌:漏芦连翘紫花地丁贝母金银花甘草夏枯草等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④治皮肤瘙痒,阴疹,风毒,疮疥:漏芦荆芥白鲜皮浮萍牛膝当归蕲蛇枸杞子各一两,甘草六钱,苦参二两。浸酒蒸饮。(《本草汇言》)

⑤治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一钱,漏芦一钱半,牛蒡子四分,甘草五分。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⑥治历节风筋脉拘挛骨节疼痛:漏芦半两(去芦头,麸炒),地龙(去土,炒)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末。先用生姜二两取汁,二两,同煎三、五沸,入好五合,以瓷器盛。每用七分盏调药末一钱半匕,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古圣散

⑦治小儿无辜疳痢,羸弱,不欲饮食,及腹内虫动作,多吐清水漏芦二两,猪肝一两(煿干),楮树根白皮一两(锉)。上药,捣罗为末,炼和捣一、二百杵,丸如弹子大。每服以温水研一九,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分减服之。(《圣惠方》漏芦丸

⑧治冷劳泄痢,及妇人产后带下诸疾:漏芦(去芦头)一两,艾叶(去梗炒)四两。上二味,捣罗为末,用米醋三升,入药末一半,先熬成膏,后入余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食前服。(《圣济总录漏芦丸

⑨治室女月术不调:漏芦(去芦头)、当归(切,焙)、红花子枳壳(去瓤,麸炒)、白茯苓(去黑皮)、人参各半两。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圣济总录漏芦汤

⑩治白秃:五月收漏芦草,烧作灰,膏和使涂之,先用盐汤洗。乃敷。(《补缺肘后方》)

各家论述:

①《纲目》:"漏芦下乳汁、消热毒、排脓、止血、生肌、杀虫,故东垣以为手,足阳明药,而古方治痈疽发背,以漏芦汤为首称也。庞安常《伤寒论》治痈疽及预解时行痘疹热,用漏芦叶,云无则以山栀子代之,亦取其寒能解热,盖不知其能入阳明之故也。"

②《本草经疏》:"漏芦,苦能下泄,咸能软坚,寒能除热,寒而通利之药也。故主皮肤热,恶疮痔,湿痹下乳汁。"

③《本经逢原》:"漏芦,《本经》治热毒恶疮下乳汁,以其能利窍也,为消毒排脓杀虫要药。盖咸能软坚,寒能解毒,故服之必大便作泻,使邪从下而出也。"

④《本草求真》:"漏芦遗精尿血能止,亦因毒解热除自止之意,非因漏芦寓有收涩之功也。"

⑤《本经续疏》:"漏芦,《本经》谓其下乳汁,《别录》谓其止遗溺,旨实相反,何欤?夫以温化而通,乳以清纯而下。遗溺因乎热,乳不下亦因乎热,非有二也。惟其利水由于除热,是以能使不应行者归于应行,而应行者不得应行而不行,则漏芦者谓为疡证逐湿之剂可也。"

⑥《本草正义》:"漏芦滑利泄热,与王不留行功用最近,而寒苦直泄,尤其过之。苟非实热,不可轻用。不独耗阴,尤损正气。《日华》谓通小肠,治泄精溺血肠风乳痈,排脓止痛,通经脉,皆惟实热之症,可以暂用。"

备注: 除上述品种外,在江苏等地尚有以菊科植物东南蓝刺头的根作禹州漏芦使用。在新疆地区又以菊科植物新疆蓝刺头的根作漏芦使用。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