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痿(附:肺痈)
《金匮》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嗽,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肺痈之疾,脓成亦有愈者,全在用药变化。汉时治法或未全耳。)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痢尤甚。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肺痿方
甘草干姜汤(《金匮》)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此乃治肺冷之方,非肺痿通用之方也。不得误用。)
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千金》)
桂枝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炙) 枣(十五枚) 皂荚(一枚,去皮子,炙焦)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肺证,生姜不可轻用。)
苇茎汤(《千金》)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苇茎得五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此方最稳。)
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上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上膈者吐脓血,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止,饮冷水一杯则定。
(肺痿全属内证,肺痈乃系外科。轻者煎药可愈,重者脓血已聚,必得清火消毒,提脓保肺等药,方能挽回,否则不治。所以《金匮》云,始萌可救,脓成则死也。)
甘草汤(治肺痿,见伤寒。) 炙甘草汤(见通治。)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见痰饮。) 十味丸(方见咳嗽。)
诸血
《灵》、《素》
《灵•玉版》: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疾,是逆也。衄而不止,脉大,是逆也。
《热病》: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 血枯 《素•腹中论》: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吐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少,不来也。
《痿论》: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
《金匮》
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夫酒客咳者,必至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师曰:尺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又曰: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眴,不得眠。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亡血不可发其表,汗出即寒慄而振。
瘀血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病源》
吐血有三种:一曰内衄,二曰肺疽,三曰伤胃。内衄者,出血如鼻衄,但不从鼻孔出,是近心肺间,津出还流入胃,内出如豆汁,或如衄,血凝停胃里,因即满闷,便吐,或去数升,乃至一斛是也。肺疽者,言饮酒之后,毒满便吐,吐已后,有一合二合,或半升一升是也。伤胃者,是饮食大饱之后,胃内冷,不能消化,则便烦闷,强呕吐之,所食之物与气共上冲蹙,因伤损胃口,便吐血,色鲜正赤是也。(此三种皆是吐血,与咳血迥别。)凡吐血之后,体恒㤿㤿然,心里烦躁,闷乱纷纷,颠倒不安。寸口脉微而弱,血气俱虚,则吐血。关上脉微而芤,亦吐血。脉细沉者生,喘咳上气,浮大者死。久不瘥,面色黄黑,无复血气,时寒时热。(此三者乃吐血症。若嗽血属肺,又是一症,多难治。)
舌血 心脏有热,则舌上出血。
《外台》
便血 先血后便为远血,先便后血为近血。
诸血方
血枯方(《素问》)
以四乌鲗骨,一芦茹,二物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后饭,先药后饭也。乌鲗即乌贼,治女子赤白漏下,令人有子。芦茹即茜草,能益精通经。雀卵即麻雀卵,补精血,治阴痿。鲍鱼即淡干鱼,石首为胜,能通血脉,益阴气。)
柏叶汤(《金匮》)
治吐血不止。
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泻心汤(《金匮》)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滋血润肠汤(《统旨》)
治血枯及死血在膈,饮食不下,大便燥。
当归(三钱) 白芍(煨) 生地(各一钱半) 红花 桃仁(炒) 大黄(酒煨) 枳壳(各一钱) 韭汁(酒半盏)
上八味,以水一盅半,煎七分,食前服。
上二味,煎地黄汁三沸,纳大黄末,调和。空腹服之,日三即瘥。(用大黄极少,不过引生地下达耳。)
犀角地黄汤(《千金》)
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大便黑,面黄。消瘀血。
上四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喜妄如狂者,加大黄二两,黄芩三两。其人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为无热,但依方,二味不必加。
主脉浮,客脉芤,相合,血积胸中,热之甚,血在上焦,此汤主之。
犀角 大黄(各一钱) 黄芩(三钱) 黄连(二钱) 生地(四钱)
上捣烂,丸如鸡子大。每服一丸,水煎,去滓服。(以丸煎汤亦一法。)
白及枇杷丸(戴氏)
治咯血。
上为细末,另以阿胶五钱,蛤粉炒,用生地汁调之,火上顿化,入前药为丸,如龙眼大。每服一丸。(此治肺血之方。枇杷、藕节只宜作汤,为丸非法。)
皮肤血汗方(《圣济》)
郁李仁(去皮研,一钱)
以鹅梨捣汁调下。
汗血方(《经验方》)
诸窍出血方(《圣惠方》)
上三味,每服三钱,木香汤下。
疗舌上出血如孔钻者(《千金》)
煎香薷饮汁服。
疗舌血不止(《千金》)
紫霜丸
治舌上出血,窍如针孔。
紫金砂(即露蜂房顶上实处,研,一两) 芦荟(三钱) 贝母(四钱)
上为细末,蜜丸,樱桃大。每服一丸,煎化服。吐血衄血用温酒化服。
疗齿龈血出(《外台》)
疗酒醉牙齿涌血《外台》
烧钉赤,炷血孔中,即止。(此烙法也。)
治牙龈肿烂出血。
雄黄 血竭 白矾(枯,各一钱半) 麝香(一字) 铜绿 轻粉 黄连 黄丹(炒,各一钱)
上共为末,研匀。敷患处。
治牙缝出血(《类方》)
治齿缝间出血,吃食不得。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敷牙根上。
疗满口齿血出
枸杞子为末,煎汤漱之,然后吞下,立止。根亦可。一方用子汁含满口,更后吃。
治牙宣方
用棉花核煅灰擦。
疗鼻沥血三升气欲绝方(《千金》)
茅花汤(《活人书》)
治鼻衄。
茅花每服三钱,煎服,不拘时。
地黄散(《元戎》)
治鼻衄久不愈。
苎麻根十枚,水五升,煮取二升服。神验。
疗小便出血方(《外台》)
瞿麦散(奇效方》)
瞿麦穗 赤芍 车前子 白茅根 赤茯苓 桑白皮 石韦(去毛) 生干地黄 阿胶(炒) 滑石 黄芩 甘草(炙,各二钱)
神效方
治血淋。
玉屑散
上为末,用萝卜大者切一指厚,三指大,四五片,蜜腌少时,蘸蜜炙干,复蘸复炙,尽蜜二两为度,勿令焦,至熟。蘸黄芪人参末吃,不以时,仍以盐汤送下。(制法奇。)
鹿角胶丸(《济生》)
黄土汤(《金匮》)
甘草 干地黄 白术 附子(泡) 阿胶 黄芩(各三两) 灶中黄土(半斤)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赤小豆当归散(《金匮》)
牛角䚡灰散(《外台》)
治猝下血。
黄牛角一具,烧赤色为细末。煮豉汁,和二钱服。重者日三。
治大人小儿大便下血日久,多食易饥,腹不痛,里不急。
先用海螵蛸炙黄去皮,白者为末,木贼草煎汤调下,三日后效。后用黄连二两,嫩猪脏二尺,去肥。
上以黄连塞满猪脏,扎两头,煮十分烂,研细,添糕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前米饮送下。(此方治妇人血崩亦良。)
又猪脏丸
猪脏(一条,洗净捏干) 槐花(炒为末,填入脏内,两头扎定,石器内米醋煮烂。)
上捣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当归汤下。
抵当汤、抵当丸(俱治瘀血。)桃核承气汤(治热结膀胱,小肠急结者。以上三方俱见伤寒。)大黄䗪虫丸、百花煎、人参蛤蚧散(以上三方俱见虚劳。)琼玉膏、龙脑鸡苏丸、千金地黄汤、治亡血脱血鼻唇色白无力者方(以上四方俱见通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