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中风
类中风者,有类乎中风,实非中风也。或以风为他证,或以他证为风,投治混淆,伤生必矣。兹以相类之证八种,总汇于此,使学者临证洞然也。
火中
河间曰:瘫痪者,非肝木之风,亦非外中于风,良由将息失宜,心火暴甚,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卒倒无知,因喜、怒、悲、愁、恐五志过极,皆为热甚也。
心火盛者,凉膈散;肝火动者,小柴胡汤;水虚火炎者,六味地黄丸;痰多者,贝母瓜蒌散。
治肝胆有热,往来寒热。
柴胡(一钱六分) 黄芩 人参 半夏(各八分)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甘草(四分) 水煎,温服。
治肾水不足,发热作渴,小便淋闭,气壅痰嗽,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干齿动,腰腿痿软,便血吐血,盗汗失音,水泛为痰。
熟地黄(八两,杵膏) 山茱萸肉 干山药(各四两) 牡丹皮 白茯苓 泽泻(各三两)
上为末,和地黄膏,加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钱,空心食前滚汤下。
治痰多口眼㖞斜,手足麻痹。
贝母(去心) 瓜蒌 南星(泡) 荆芥 防风 羌活 黄柏(炒) 黄芩(炒) 黄连(炒) 白术(土炒) 陈皮(去白) 半夏(汤泡七次) 薄荷 甘草(炙) 威灵仙 天花粉(各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至夜服。
虚中
东垣以卒倒昏愦,皆属气虚。过于劳役,耗损真元,脾胃虚衰,痰生气壅,宜六君子汤;虚而下陷者,补中益气汤;因于房劳者,六味地黄丸。
黄芪(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炙) 橘皮(七分) 白术(一钱,土炒) 升麻(三分) 柴胡(三分) 归身(一钱)
水二盏,煎至一盏,食远服。
湿中
丹溪曰:东南之人,多由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清燥汤主之。
内中湿者,脾土本虚,不能制湿,或食生冷水湿之物,或厚味醇酒,停于三焦,注于肌肉,则湿从内中矣,宜渗湿汤。
外中湿者,或山岚瘴气,或天雨湿蒸,或远行涉水,或久卧湿地,则湿从外中矣。其证头重体痛,四肢倦怠,腿膝肿痛,身重浮肿,大便泄泻,小便黄赤,宜除湿羌活汤,虚者独活寄生汤。
治气虚湿热,肺金受邪,绝寒水生化之源,小便赤少,大便不实,腰膝痿软,口干作渴,体重麻木,头目眩晕,饮食少思,自汗盗汗,倦怠气促。
黄芪(一钱五分) 五味子(九粒,杵,炒) 黄连 神曲(炒) 猪苓 柴胡 甘草(炙,各二分) 苍术(炒) 白术(炒) 麦门冬(去心) 陈皮 生地黄 泽泻(各五分) 茯苓 人参 当归 升麻(各三分) 黄柏(酒炒,一分)
水二钟,煎一钟服。
苍术(泔浸,炒) 白术(土炒) 茯苓(各一分(半) 陈皮 泽泻 猪苓(各一钱) 香附 抚芎 砂仁 厚朴(去皮,各七分) 甘草(三分)
水二钟,姜三片,灯草十尺,煎八分服。
苍术(泔浸,炒) 藁本(各二钱) 羌活(七分) 防风 升麻 柴胡(各五分)
水煎,温服。
治肾虚卧湿,腰背拘急,筋挛骨痛,脚膝冷痹,缓弱偏枯,肿重艰步。
独活 桑寄生 牛膝 杜仲(炒) 秦艽 细辛 白芍药(炒) 茯苓 人参 当归 熟地黄 防风(各等分) 甘草(减半)
寒中
身体强直,口噤不语,四肢战掉,卒然眩晕,身无汗者,此寒毒所中也。宜姜附汤,或附子麻黄汤。
水煎服。
治中寒昏冒,口眼㖞僻。 麻黄 白术(炒) 人参 甘草(炙) 附子(炮) 干姜(各等分)
水煎服。
暑中
面垢闷倒,昏不知人,冷汗自出,手足微冷,或吐,或泻,或喘,或满,或渴,先以苏合香丸抉开灌之,或以来复丹研末,白汤灌下,或研蒜水灌之,或剥蒜肉入鼻中,皆取其通窍也。
不蛀皂角,刮去黑皮,烧过存性,每皂角灰一两,甘草末六钱,和匀,每服一钱,新汲水调下,待其稍苏,辨证与药。
静而得之谓之中暑。中暑者,阴证也,当发散也。或纳凉于广厦,或过食于生冷,头痛恶寒,肢节疼痛,大热无汗,此阴寒所遏,阳气不得发越,轻者香薷饮,重者大顺散。
动而得之谓之中热,中热者,阳证也。热伤元气,非形体受病也。或行役于长途,或务农于赤日,头痛躁热,肌肤大热,大渴,多汗少气,苍术白虎汤主之。(热死人切勿便与冷水,及卧冷地,宜置日中,或令近火,以热汤灌之即活。)
(本方加人参、白术、陈皮、茯苓、木瓜、黄芪,名十味香薷饮,虚者宜之。)
香薷(去根,三钱) 厚朴(一钱五分) 白扁豆(微炒,一钱) 甘草(五分)
水二盏,煎一盏,沉冷服。此暑月发散之剂,惟中暑者宜之。若奔走劳役而中热者,用此温散之剂,复伤其气,如火益热矣。世多不知而混用,故特表而出之。
治纳凉太过,饮冷太多,脾胃受寒,霍乱吐泻,此舍时从证之剂也。
上先将甘草炒熟,次入干姜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同炒,令杏仁不作声为度。后入桂磨筛,每服二钱,井花水调服,沸汤点服亦得。
知母(一钱) 石膏(三钱) 甘草(三分) 粳米(一钱) 苍术(一钱,炒)
水二杯,煎一杯服。
气中
七情内伤,气逆为病,痰潮昏塞,牙关紧急,极与中风相似。但风中身温,气中身冷;风中脉浮应人迎,气中脉沉应气口。以气药治风犹可,以风药治气则不可。急以苏合香丸灌之,候醒,以八味顺气散加香附,或木香调气散,有痰者星香散;若其人本虚,痰气上逆,关格不通,宜养正丹。
白术(炒黄) 白茯苓 青皮(去白) 白芷 橘红 乌药 人参(各五分) 炙甘草(二分)
水一碗,煎七分服。
白豆蔻(研) 丁香 檀香 木香(各二两) 藿香 炙甘草(各八两) 砂仁(四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入盐少许点服。
星香散见真中风。
食中
醉饱过度,或感风寒,或着气恼,以致填塞胸中,胃气不行,忽然厥逆昏迷,口不能言,肢不能举,若误作中风、中气治之,必死。宜煎姜盐汤探吐。风寒者,藿香正气散;气滞者,八味顺气散。吐后别无他证,只以苍术、白术、陈皮、厚朴、甘草之类调之。
恶中
登冢入庙,吊死问丧,飞尸鬼击,卒厥客忤,手足逆冷,肌肤粟起,头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错言妄语,牙闭口噤,昏晕不知人,宜苏合香丸灌之,俟少苏,服调气平胃散。
木香 乌药 白豆蔻 檀香 砂仁(各一钱) 藿香(一钱二分) 苍术(一钱五分)厚朴(姜汁炒) 陈皮(各一钱) 甘草(五分)
医案
太史杨方壸夫人,忽然晕倒,医以中风之药投之,不效。迎余诊之,左关弦急,右关滑大而软。本因元气不足,又因怒后食停,先以理气消食之药进之,得解黑屎数枚,急以六君子加姜汁,服四剂而后晕止。更以人参五钱,芪、术、半夏各三钱,茯苓、归身各二钱加减,调理两月而愈。(此名虚中,亦兼食中。)
邑尊张太羹令郎,丙子六月间,未申时,晕绝不知人,至更余未苏,此得之生冷太过也。皂角末吹鼻中无嚏,举家惊惶,余以皂角灰存性,新吸水灌之,更取沉、檀焚之,俾香气满室,以达其窍,至子后方苏,服十味香藿饮而安。(此暑中挟虚。)
给谏晏怀泉夫人,先患胸腹痛,次日卒然晕倒,手足厥逆,时有医者以牛黄丸磨就将服矣。余诊之,六脉皆伏,惟气口稍动,此食满胸中,阴阳痞隔,升降不通,故脉伏而气口独见也。取陈皮、砂仁各一两,姜八钱,盐三钱,煎汤以指探吐,得宿食五六碗,六脉尽见矣。左关弦大,胸腹痛甚,知为大怒所伤也。以木香、青皮、橘红、白术、香附煎成与服,两剂痛止。更以四君子加木香、乌药调理,十余日方瘥。(此食中兼气中。)
章仲舆令爱在阁时,昏晕不知人,苏合香丸灌醒后,狂言妄语,喃喃不休,余诊其左脉七至,大而无伦,右脉三至,微而难见,正所谓两手如出两人,此祟恁之脉也。线带系定二大拇指,以艾炷灸两介甲至七壮,鬼即哀词求去。服调气平胃散加桃奴,数日而祟绝。(此名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