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


凡具有平降肝阳、止息肝风作用的药物,称为平肝息风药

平肝息风药,适用于肝阳上亢、头目眩晕,以及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症。临床使用平肝息风药的时候,应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给予不同的配伍。如因热引起的,与清热泻火药同用;因风痰引起的,与化痰药同用;因阴虚引起的,与滋阴药同用;因血虚引起的,与养血药同用。

本类药物性能各有不同,应区别使用。如其中有些药物药性寒凉,脾虚慢惊病患,则非所宜;而另有一些药物又偏温燥血虚伤阴者又宜慎用。

  平肝息风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平肝息风药,应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正确选用。

二、肝阳上亢有兼正不同,肝风内动有病因各异,故应用平肝息风药每须进行适当配伍.如肝阳上亢兼有肝阴不足者,宜配滋养肝阴药同用;兼有肝火者,宜配清泄肝火药同用;肝风内动,由于高热动风者,宜配清热泻火药同用;痰热惊痫者,宜配清化痰热药同用;脾虚慢惊者,宜配健脾药同用;阴血不足者,宜配滋阴养血药同用。

三、平肝息风药性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偏于寒凉者,脾虚慢惊则非所宜;性偏温燥者,血虚伤阴者当宜慎用。

四、平肝息风中矿石类介贝类质坚沉重,用量应大,生用时并宜先煎钩藤有效成分易被高热破坏,入汤剂则应后下羚羊角为贵重物品,一般入丸散服用。全蝎蜈蚣为有毒之品,用量不宜过大。

  羚羊角


【药用】本品为牛科植物赛加羚羊角及他种羚羊的角。

性味归经】咸,寒。入肝经

【功效】平肝息风,清热明目。

【临床应用】1.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羚羊角肝阳的作用显着,故事用于头晕目眩属于肝阳上亢者,可配合菊花石决明等同用。

2.用于惊风癫痫、手足抽搐等症。

羚羊角平肝息风的功效颇佳,凡肝风内动惊痫抽搐,是为要药。因本品兼有清热作用,故常用治热病高热、热极生风的病症,可配合菊花桑叶鲜生地白芍钩藤等药同用。

3.用于高热、狂躁、神昏等症。

羚羊角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用于温热病高热神昏、狂妄躁动等症,常配合犀角黄连等制成丸散服用。

4.用于目赤肿痛。

本品又能清肝火,治疗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多与龙胆草黄芩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羚羊角片(成片,入煎剂用)、羚羊粉(研粉,入丸散,或吞服)

【一般用量与用法】吞服每次一分至三分。入煎剂一般用三分至一钱,须另煎冲服

【按语】1.羚羊角善清肝火、解热毒,且能平肝息风而镇痉,功效颇佳,为治热病惊厥、手足抽搐的要药。在临床应用时主要有下列两个原则:在高热神昏抽搐肝经热盛生风、手足抽搐较剧时可以使用。又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肝火亢盛所引起的目赤肿痛、头痛等症,症情较剧而用一般药物效果不显者,可考虑暂时应用。

2.本品药价昂贵,故现在临床多入丸散,或研粉吞服,很少作为煎剂应用。

方剂举例】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羚羊片、桑叶川贝鲜生地钩藤滁菊茯神白芍竹茹。治热盛干风内动,手足??瘲

  山羊角


【药用】本品为脊椎动物牛科山羊的角。

性味归经】咸,寒。

【功效】平肝,镇惊。

【临床应用】1.用于肝阳上亢、头目眩晕,及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等症。

本品有平降肝阳作用,对于肝阳上亢、头目眩晕,可配合钩藤天麻石决明等药同用;同时又有清肝火功能,所以还能治疗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等症,可配合桑叶菊花等同用。

2.用于惊风抽搐

本品有清热镇惊作用,对于高热引起的惊风抽搐等症,可配合龙胆草黄连黄芩七叶一枝花等同用。

【处方用名】山羊角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本品功能与羚羊角大致相仿,所以现在临床往往用以代替羚羊角;但其作用较弱,用于剂量可酌情增大。

  石决明


【药用】本品为鲍科软件动物九孔鲍或盘大鲍的贝壳。

性味归经】咸,微寒。入肝经

【功效】平肝潜阳,清热明目。

【临床应用】1.用于头晕目眩

石决明功能平肝潜阳,用于阴虚肝阳上亢、头目眩晕之症,常与生牡蛎生地白芍等药同用;如肝阳实症,有可与夏枯草菊花钩藤等药同用。因此,可见本品既可用于虚症,也可用于实症。

2.用于目赤肿痛,视物模糊等症。

石决明为治疗目疾的要药。对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石决明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常配桑叶菊花等同用;如肝肾阴虚、视物模糊等症,配熟地山萸肉等同用,有养肝明目的功效。

【处方用名】石决明、生石决、九孔决明(打碎,生用)、煅石决明(将石决明放于烈火中煅至为红色为度,寒凉之性有所减弱)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先煎

【按语】石决明以功用而得名,始载于《别录》,主要用治目疾。唐代《海药本草》说本品能治肝肺风热,说明它能凉肝泄热。木为肝之窍,用以治目疾,即取它凉肝的功效。至于用以镇潜浮阳,主要是取它重镇平肝的作用,如属肝肾阴虚而见浮阳上扰者,须配滋肾养肝药同用。

方剂举例】石决明散证治准绳》:石决明枸杞子木贼草荆芥、晚桑叶谷精草甘草金沸草蛇退、苍朮、白菊花。治目生翳障。

  天麻


【药用】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

性味归经】甘,微温。入肝经

【功效】平肝息风,通络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头晕目眩

天麻为治眩晕的要药,其功用主要为平肝息风。用治肝阳上亢眩晕,可与钩藤石决明等配伍;如风痰为患引起之眩晕,又可以半夏、白朮、茯苓等配伍同用。

2.用于热病动风、惊痫抽搐等症。

天麻虽无清热之功,却具有良好的息肝风、定惊搐的作用,为治疗肝风内动的要药。对高热动风、惊痫抽搐角弓反张等症,常与钩藤全蝎等配伍同用。

3.用于头痛痛,肢体麻木等症。

天麻在古方中有治肝虚头痛风湿痹痛等症的记载,如配川芎等以治头痛,配全蝎乳香等以治痛等。此外,对于肢体麻木、手足不遂,常配当归牛膝等,则为临床所常用。

【处方用名】天麻明天麻(洗净,晒干,切片用)、煨天麻(用麸皮同炒后应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研末吞服每次三分至五分。

【按语】1.天麻一药,主要的作用是用于治风。它既能平息肝风,又能驱除风湿不过,现在临床上用以平肝镇痉的居多,为治头晕常用药品。

2.《内经》上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但眩晕之症有虚实之分,当视具体症候,辩证应用。因本品之功虽好,稍嫌温燥,故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如夹痰湿者亦为适宜;如属血虚肝旺引起的头晕,须配养血柔肝药如当归枸杞白芍等同用。至于阴虚液少、舌绛胎剥者,则宜滋肾养阴为主,一般不用天麻

方剂举例】天麻丸普济方》:天麻川芎。治偏正头痛神昏目花。

  钩藤


【药用】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的钩及相连的茎枝。

性味归经】甘,微寒。入肝、心包经

【功效】清热平肝,息风镇痉。

【临床应用】1.用于肝火头胀头痛,及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症。

钩藤肝泄热而平肝阳,故常用于肝火头胀肝阳上亢的实症。配夏枯草黄芩,能清泄肝火;配石决明菊花,能平降肝阳

2.用于热病高热、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及妇女子痫等症。

钩藤的清热作用并不显着,但因它有息风镇痉的作用,故遇有惊痫抽搐之症,,则往往取以应用,临床多与天麻石决明全蝎等配伍;如属高热动风,可与羚羊角菊花龙胆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钩藤、嫩钩藤、嫩双钩嫩钩钩(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煎时须后下

【按语】1.钩藤清疳热而平肝息风,在临床上常常用以平降肝阳。它的清热之功不如羚羊角,息风镇痉的作用亦较羚羊角全蝎蜈蚣为弱。故在高热惊风抽搐时,宜加羚羊角山羊角);如抽搐严重,须配全蝎蜈蚣

2.现知本品有良好的降压作用,这说明前人的宝贵经验,已为现代科学所证实。

方剂举例】钩藤饮《本事方》:钩藤菊花防风人参茯神半夏陈皮麦冬石膏甘草。治肝厥头痛

  白蒺藜


【药用】本品为蒺藜科植物刺蒺藜的果实。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入肝经

【功效】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临床应用】1.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眼花等症。

白蒺藜具有平降肝阳的作用,临床常与橹豆衣、苦丁茶菊花、生白芍等配伍治疗肝阳上亢、头目眩晕等症。

2.用于肝沏郁结等症。

白蒺藜苦泄辛散,功能疏肝而散郁结,对肝气郁结所致的胸胁不舒、及乳闭不通等症,常与橘叶青皮香附等配合应用。

3.用于目赤多泪、风疹瘙痒等症。

本品又有祛风明目之功,故对肝经邪所致的目赤多泪,常与橘花蔓荆子决明子、青箱子等配合应用。对身体瘙痒,有祛风止痒的作用,常与荆芥蝉衣等配合同用。

【处方用名】白蒺藜刺蒺藜(炒黄,去刺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白蒺藜散张氏医通》:白蒺藜菊花蔓荆子草决明甘草连翘、青箱子。治目赤多泪。

  橹豆衣


【药用】本品为蝶形花科植物黑小豆的种皮。

性味归经】甘,平。入肝、肾经

【功效】养血平肝,除热,止汗。

【临床应用】1.用于血虚肝旺、头痛头风头晕目眩等症。

本品功能补肾阴而养血平肝,对肝肾阴虚血虚肝旺所引起的头痛头风头晕眼花等症,常与女贞子枸杞子白菊花等药配合同用。

2.用于虚热盗汗等症。

橹豆衣善补肾阴,有清虚热、止盗汗的功效,与地骨皮等同用,可治阴虚内热盗汗之症。

此外,本品又可与扁豆衣等同用,治疗体虚浮肿

【处方用名】橹豆衣、料豆衣、黑豆衣(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代赭石


【药用】本品为赤矿矿石。

性味归经】苦,寒。入肝,心包经

【功效】镇逆,平肝,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噫气呃逆呕吐等症。

本品有重镇降逆的功效,用治嗳气不舒、呃逆呕吐,常与旋覆花半夏生姜等药配合应用。

2.用于吐血衄血等症。

本品能除血热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常与芍药地黄等药配合应用。

此外,又可取本品重镇降逆的功效,用于气逆喘息的症候。虚喘可配合党参山茱萸山药等药;实喘可配合苏子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代赭石(打碎生用,用以镇潜降逆)、?代赭石、?赭石(?用,用以收敛止血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

方剂举例】镇肝息风汤《衷中参西录》:代赭石龙骨牡蛎龟板怀牛膝天冬玄参杭芍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鸣等症。

  蚯蚓


【药用】本品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或缟蚯蚓等的全体(前者称“广地龙”,后者称“土地龙”)

性味归经】咸,寒。入胃、脾、肝、肾经

【功效】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临床应用】1.用于高热抽搐等症。

蚯蚓功能息风定惊,且有清热作用,用于热病高热、惊痫抽搐,可与朱砂配伍应用;也可与全蝎钩藤僵蚕等配伍同用。

2.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等症。

蚯蚓又有通利经络作用,常与祛风、活血药同用,如配川乌草乌天南星等用于风湿痹痛,配当归川芎等用于半身不遂等,都是去其通络的功效。

3.用于哮喘

蚯蚓用以平定气喘,对哮喘偏于热症者为宜,可研末单用,或配麻黄杏仁等同用。

4.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本品清热而利小便,对热结膀胱小便不利,甚则引起水肿的病症,可配合利水药车前子冬瓜皮等同用。

【处方用名】地龙、广地龙地龙干(洗净,晒干用)。广地龙须剖开腹部,去内脏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研末吞服,每次五分至一钱。

【按语】蚯蚓咸寒降泄,又善走窜,前人仅说它有清热解痉、利水、通络之功,现知本品上能缓解支气管痉挛,固有平喘之效,但它性偏寒凉故临床用于热哮病症较为适宜。胃呆纳少者不宜多用。

方剂举例】小活络丹《和剂局方》:川乌头草乌头地龙天南星乳香没药。治寒湿经络作痛,肢体不能屈伸。

  僵蚕(附:僵茧壳)


【药用】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而僵死的虫体。

性味归经】咸、辛,平。入肺、肝经

【功效】息风解痉,疏散风热化痰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惊痫抽搐

僵蚕功能息风解痉,并具化痰之功,主要用于痰热壅盛之惊痫抽搐,常配合牛黄黄连胆南星等同用;如为脾虚久泻、慢惊抽搐,有可与党参、白朮、天麻等药同用。

2.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等症。

僵蚕又能疏散风热,对于风热上受引起的头痛目赤等症,可配伍桑叶菊花荆芥等应用。因本品兼有解毒利咽之功,故尤适用于咽喉肿痛,常配伍玄参连翘板蓝根等同用。

3.用于风疹瘙痒。

本品能疏风而止痒,故适用于风疹瘙痒,常与蝉衣薄荷等配伍。

4.用于瘰历结核

僵蚕于于痰涎结聚引起的瘰历结核化痰消散的作用,常配伍贝母夏枯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制僵蚕、炙僵蚕、制姜虫、制天虫(用麸皮同炒至黄色为度)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研粉吞服,每次三分至五分。

【附药】僵茧壳:是蚕蛹便蛾咬破的茧壳。性味甘温。能止消渴,治小便过多。一般用量为八只至十只,煎服。

【按语】1.僵蚕既能平内风解痉,又能驱除外风以散风热,且可化痰而散结。故它所主治的病症,可概括为风与痰二字。在临床应用时,也常与治风与化痰药物配伍,如全蝎天麻,能平肝息风而止抽搐;配牛蒡子桔梗甘草,能散风袪痰而利咽;配桑叶蔓荆子木贼草,治风热目赤而止头痛;配蝉蜕荆芥薄荷,可消风清热而治风疹;配贝母连翘夏枯草,可化痰散结而消瘰。

2.近年来有关部门研究用蚕蛹治病,据报导作用与僵蚕相仿。

方剂举例】白僵蚕散证治准绳》:僵蚕旋覆花木贼草细辛桑叶荆芥甘草。治风热头痛,迎风泪出。

  贝齿


【药用】本品为宝贝科软件动物的贝壳。(入药以紫贝齿为主。而紫贝齿的原动物有蛇首眼球贝、山猫宝贝、绶贝及眼球贝等四种)

性味归经】咸,平。入肝经

【功效】清肝明目,镇惊安神

【临床应用】1.用于目赤肿痛,头晕头痛等症。

本品功能清肝明目,对于目赤肿痛、头晕头痛等症,可配合桑叶菊花等药同用。

2.用于小儿高热抽搐等症。

本品又能镇惊安神,对于小儿高热引起的高热抽搐等症,可配合生石膏黄连珍珠母山羊角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贝齿紫贝齿(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玳瑁


【药用】本品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甲片

性味归经】甘,寒。入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平肝定惊。

【临床应用】用于热病烦躁神昏谵语惊痫,以及中风阳亢等症。

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平肝定惊,故对温热病急惊风阳亢火盛所致的壮热神昏谵语、痉厥,以及中风阳亢的症候,均可应用。临床上常与牛黄麝香冰片朱砂等药配合用于热病神昏、痉厥等症;与石决明羚羊角钩藤等药配合用于中风阳亢之症。

【处方用名】明玳瑁玳瑁片(片或研粉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或研粉配入丸散。

  马宝(附:狗宝)


【药用】不品为哺乳类脊椎动物马的胃肠道膀胱中的结石。

性味归经】甘、咸,平。入心、肝经

【功效】清肝镇惊,化痰

【临床应用】1.用于高热动风,癫狂等症。

本品功能清肝镇惊,对于高热动风、手足抽搐癫狂等症,都可应用。

2.用于咳嗽痰多等症。

本品又善于化痰,对于咳嗽痰多等症,亦可应用。

【处方用名】马宝(研粉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分至三分,研粉吞服。

【附药】即狗的胃中所换的结石。性味甘咸平。功能降逆止痛,解毒。适用于噎膈反胃、胃痛及痈疽疮疡等症。一般用量为三分至五分,研粉吞服。

  紫石英(附:白石英)


【药用】本品为一种含氟化钙的矿石。(非真正的石英矿,而是萤石,即氟石。)

性味归经】甘,温。入心、肝经

【功效】镇心定惊,温肺,暖宫。

【临床应用】1.用于心悸怔忡惊痫瘲等症。

本品镇心安神而定惊,适用于心神不安、心悸怔忡惊痫瘲等症,可配龙齿牡蛎等药同用。

2.用于肺虚寒咳,以及子宫虚冷不孕等症。

本品有温肺下气之功,可用于肺虚寒咳、痰多气喘之症;性温暖宫,又可用于女子胞宫虚寒不孕之症。

【处方用名】紫石英(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白石英:为石英类之一种六角系棱柱状白色结晶之矿石。性味甘微温。功能温润肺气,适用于肺痿咳逆上气之症。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风引汤金匮要略》:紫石英白石脂赤石脂桂枝寒水石石膏大黄干姜龙骨牡蛎甘草滑石。治惊痫瘲。

  全蝎


【药用】本品为钳科动物问荆的全体。

性味归经】辛,平。有毒。入肝经

【功效】息风解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惊痫抽搐破伤风等病症。

全蝎息风力强,有较强的镇痉作用,所以病症以实症为主,常配蜈蚣僵蚕等同用;如高热动风,可再配清热解毒羚羊角大青叶黄连等药同用。如破伤风,可配和麝香朱砂等药同用;如口眼喎斜,又可配白附子僵蚕等同用。

2.用于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全蝎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对头痛风湿痛等症,单味吞服,亦能奏效。

3.用于疮疡肿痛。

全蝎疮疡肿毒,有解毒散结之功。多用以外敷,常配合栀子黄蜡等,制膏应用。

【处方用名】全蝎、淡全蝎全虫(沸水泡死后,晒干用)、尾(过去认为之尾部药力较强,现上海药店仅出售连尾的尸体,不单独供应尾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煎服。研末吞服每次二分至三分。本品以研末吞服功效较佳,故现在一般不入煎剂。但本品有毒,用量不可过大,必须注意。

【按语】全蝎平息肝风解痉挛,祛风通络以止痛,又能散结解毒以疗疮肿。它的镇痉、止痛、解毒三种功效当中,以镇痉、止痛为最佳。配蜈蚣僵蚕,可加强息风只解痉之功;配壁虎白芷,能增强祛风止痛之效。

方剂举例】撮风散证治准绳》:全蝎蜈蚣钩藤僵蚕朱砂麝香。治惊痫破伤风抽搐瘲。

  蜈蚣


【药用】本品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虫体。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入肝经

【功效】祛风、解痉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

蜈蚣通经络而息肝风肝风除而痉厥自止,故有祛风解痉之效。对于急慢惊风破伤风呈现痉挛抽搐角弓反张等症者,常与全蝎钩藤僵蚕等药配合应用。

2.外用治疮疡肿毒、瘰历溃烂等症。

蜈蚣解毒功效,以本品和盐进油,取油擦小儿秃疮;以茶叶末同敷,可治瘰历溃烂。

此外,本品又能止痛、解蛇毒,可用于风湿痛及毒蛇咬伤。

【处方用名】蜈蚣(晒干或烘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分至一钱,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蜈蚣星风散《医宗金鉴》:蜈蚣天南星防风、江螵。治破伤风

  壁虎


【药用】本品为脊椎动物壁虎科蹼趾壁虎或同属他种壁虎的干燥全体。

性味归经】咸,寒。有小毒

【功效】祛风,定惊,止痛,散结。

【临床应用】1.用于惊风癫痫破伤风,以及风湿关节疼痛等症。

本品有祛风、定惊等功效,用于惊风癫痫出现手足抽搐等症状,常与全蝎等配合应用;治风湿关节疼痛,常与蜈蚣白芷等配合应用。

2.用于瘰历结核,以及癌肿。

壁虎具有散结、止痛等作用,治瘰历结核,常与昆布海藻牡蛎元参等配合应用;用于癌肿,可与蟾皮蜂房等药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壁虎天龙守宫(晒干或烘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或研粉吞服,每次三分至五分。

方剂举例】守宫膏《奇效方》:守宫珍珠麝香龙脑香。治久年惊痫

  其它平肝息风功效的药物


1.平肝:菊花(解表药)、代赭石理气药)、磁石龙骨牡蛎安神药)、白芍(补虚药)

2.定惊止痉:蚤休(清热药)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