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诊
(古人察色望气,命曰色诊,望而知之谓之神,居四诊之先。仲景论明堂、厥庭,尽不见察,为世医咎,则色之于医尚矣。兹者采经文,集名论,类成一帙,以便稽考。)
《移精变气论》曰: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则色脉是矣。色以应日,脉以应月。
《脉要精微论》曰: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壁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以上言五色之见,皆贵光泽而恶晦滞也。)五色精微象见,其寿不久也。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黑白,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五脏生成篇》曰:青如草滋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音苔)者死。赤如衃(音丕)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
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蒌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色味当五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如火炎上,水润下,木曲直,金坚敛,土安静之类。)五脏相音,可以意识;(如肝音角,心音徵,脾音宫,肺音商,肾音羽。)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
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
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
黄脉之至也,大而虚,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
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诊要经终论》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环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囊上缩而终矣。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夫色脉与尺脉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
青色者,其脉弦也;赤者,其脉钩也;黄者,其脉代也;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胜之脉,则病已矣。
《五阅五使篇》曰: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
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
《五色篇》雷公问于黄帝曰:五色独决于明堂乎? 黄帝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颜为额角,即天庭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
雷公曰:官五色奈何?(官五色,言五色之所主也。)黄帝曰: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为五官。
雷公曰:以色言病之间甚奈何? (间者,轻也;甚者,重也。)黄帝曰:其色粗以明,沉夭者为甚,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云彻散者病方已。五色各有藏部,有外部,有内部也。色从外部走内部者,其病从外走内;其色从内走外者,其病从内走外。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其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
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黄帝曰:大气入于脏腑者,不病而卒死矣。曰:病小愈而卒死者,何以知之? 曰:赤色出两颧,大如拇指者,病虽小愈,必卒死。黑色出于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
沉浊为内,浮泽为外,(皆言色也。)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而膏甚为脓,赤甚者为血,痛甚为挛,寒甚为皮不仁。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故相气不微,不知是非,属意弗去,乃知新故。色明不粗,沉夭为甚;不明不泽,其病不甚。(虽不明泽,亦不沉夭,病必不甚。)其色散,驹驹然未有聚;(稚马曰驹,喻其无定,散而不聚也。)其病散而气痛,聚未成也。(言其为病尚散,即有痛处,因于气耳,非积聚成形也。)
《卫气失常篇》:伯高曰:色起两眉薄泽者,病在皮;唇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肌肉;营气濡然者,病在血气;目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尘垢,病在骨。
《通天篇》:少师曰: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抑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从之。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嫉而无恩。太阳之人,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举措不顾是非,为是如常自用,事虽败而无悔。少阳之人,諟谛好自贵,有小小官,则高自宜,好为外交而不内附。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以上别五等之人。)
太阴之人,多阴而无阳,其阴血浊,其卫气涩,阴阳不和,缓筋而厚皮,不之疾泻,不能移之。少阴之人,多阴少阳,小胃而大肠,六腑不调,阳明脉小,太阳脉大,必审调之,其血易脱.其气易败也。太阳之人,多阳而少阴,必谨调之,毋脱其阴而泻其阳,阳重脱者阳狂,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少阳之人,多阳少阴,经小而络大,血在中而气外,实阴而虚阳,独泻其络脉则强,气脱而疾,中气不足,病不起也。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谨诊其阴阳,视其邪正,安容仪,审有余不足,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以上治五态之人。) 太阴之人,其状黑甚黑甚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腘然未偻。少阴之人,其状清然窃然,固以阴贼,立而躁险,行而似伏。太阳之人,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腘。少阳之人,其状立则好仰,行好摇,两臂两肘则常出于背。阴阳和平之人,其状委委然,随随然,禺页禺页然,愉愉然,日旋日旋然,豆豆然,众人皆曰君子。以上别五态之人。
《方盛衰论》曰:形弱气虚死 ;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
《脉要精微论》曰:夫五脏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腑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得强者生,失强者死。
青色见于太阴、太阳及鱼尾正面,口角如大青蓝叶,怪恶之状者,肝气绝,主死。若如翠羽、柏皮者,只是肝邪,有惊病、风病、目病之属。
红色见于口唇,及三阴、三阳上下如马肝之色死血之状者,心气绝,主死。若如橘红马尾色者,只是心病,有怔忡惊悸,夜卧不宁。
白色见于鼻准及正面,如枯骨及擦残汗粉者,为肺绝,丙丁日死。若如腻粉梅花白绵者,只是肺邪嗽咳之病,有孝服之忧。
黄色见于鼻,干燥若土偶之形,为脾气绝,主死。若如桂花杂以黑晕,只是脾病,饮食不快,四肢倦怠,有妻妾之累。
黑色见于耳,或轮郭内外,命门悬璧,若污水烟煤之状,为肾气绝,主死。若如蜘蛛网眼,鸟羽之泽者,只是肾虚火旺之病。
凡望病人,目睛不了了,鼻中呼不出,吸不入,气短促而冷者,阴病也。
目睛了了,鼻中呼吸出入,能往能来,口鼻息长而皆热者,阳病也。
病人及无病人,黑色起入目及口鼻,三日死。
久病人,耳目及颧骨赤者,五日死。
病人目无精光,若土色,不受饮食者,四日死。
病人两目眦,有黄色起者,将愈。
病人面目俱黄者,不死。
病人面上及口唇青黑者,俱不可救。
病人及无病人,面如马肝色,望之如青,近之如黑者死。
左颊主肝,右颊主肺,额上主心,鼻主脾,颐为肾。色与脉相克者凶。如脉见西方之涩,而色见南方之赤,是色克脉也;如脉见西方之涩,而色见东方之青,是脉克色也,余脏准此。色与脉相生者吉,如脉见西方之涩,而色见中央之黄,是色生脉也;如色见西方之白,而脉见中央之缓,是脉生色也;余脏准此。然更有别焉,色克脉者其死速;脉克色者其死迟;色生脉者其愈速;脉生色者其愈迟。经曰:能合色脉,可以万全。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