臌胀说
生生子曰:胀满之疾,谷食不消,小便不利,腹皮胀急而光,内空空然如鼓是矣。俗知谓之臌胀,不察其致之者有由也。《内经》曰:胀取三阳,三阳者,足太阳寒水膀胱经也。《灵枢经》曰:下焦溢而为水。《灵兰秘典》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历考三书,可见小便之不利,由下焦原气虚寒,以致湿气壅遏于肤里膜外之间,不得发越,势必肿满。是肿满之疾,起于下元虚寒也。若非温补下元,则小便何能独利?且夫人之胃如釜甑然,釜底火旺,则热气熏蒸,甑炊歇熟。若徒有水而无火,则无气上升,物何由熟?即此可以例观矣。故治胀满者,先宜温补下元,使火气盛而湿气蒸发,胃中温暖,谷食易化,则满可宽矣。夫清气既升,则浊气自降,浊气降,则为小便也,小便利,胀有不消乎?语谓: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惟此气流行,斯为云为雨也。今之医者,一遇此疾,则曰《内经》有言,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土虚则湿停,湿停则渗透肌肤,遍身肿满,不可不通利也。辍用利小便及补中之剂,如五苓散、胃苓汤,加木通、车前子、大腹皮、滑石之类。法未为爽谬,不然顾服之愈多,而小便愈少,肿胀愈急,何故哉?不温补下元,而徒以通利之药施之也。果若此,岂惟不效,则下元益虚,真气益弱,死期且至,安望其有瘳乎!余尝究心《灵》、《素》,参会易理,憬然有得于中,且施之病者,随试辄效,故笔之于册,以公我之同志。(补壮原汤于后。)
治气胀之剂
专治喜怒不节,肝气不平,邪乘脾胃,心腹胀满,头晕呕逆,脉来浮弦。
防风 桂心 枳壳 赤芍 桔梗(炒。各一两) 人参 甘草(炙) 槟榔 当归(酒洗) 川芎 陈皮(各五钱)
每服五六钱,姜五片,水煎服。
治忧思过度,致伤脾胃,心腹膨胀,喘促烦闷,肠鸣气走,辘辘有声,大小便不利,脉虚紧而涩。(方在痞门。)
木香 白豆仁 青皮 橘红 三棱(炮。各一两) 半夏(炮) 大腹子(各二两) 砂仁 槟榔 沉香(各五钱)
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陈皮汤下。
陈皮 厚朴(各四分) 川归(五分) 草豆蔻(面煨,去皮) 木香 苍术(米泔洗。各三分) 青皮 益智(仁) 白茯苓 泽泻 半夏(泡) 干生姜 吴茱萸 升麻 柴胡(各二分)
加姜,水煎服。
《直指》橘皮汤
每服一两,姜五片,枣二枚,水煎服。
四制枳壳丸
治腹胀臌疾。
陈枳壳(去穰,四两,分四制。一两用苍术一两同炒,一两用干漆一两同炒,一两用茴香一两同炒,一两用萝卜子一两同炒)
以炒枳壳黄色为度,去同炒药,只用枳壳为末,却将苍术等四味煎汤,去渣,打面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汤吞下。
胀满痞塞,七情忧思所致,此方如神。
为末,每服二钱,灯心汤调。
治同前方。
木香 归尾 萝卜子 真苏子 槟榔 砂仁(各一钱半) 沉香 牙皂(各一钱)
共为末,每服一钱或二钱,黄酒调下。
小水不利并水肿,加苦葶苈子末一钱五分,蝼蛄后段,炙末,一钱,入前方内。
治寒胀之剂
大正气汤
藿香 厚朴 陈皮 半夏 白术(各二钱半) 槟榔 桂枝 枳壳 干姜(炮。各一钱三分) 甘草(炙,五分)
分作二帖,姜三片,水煎服。
治肝气太盛,克胜于脾,脾郁不行,结聚涎沫,胃中胀满,其脉弦迟。
半夏 桂心(各五两) 附子(炮) 人参 甘草(炙) 厚朴 川归 茯苓 枳实(各二两) 川椒(炒去汗,用开口无目者,八百粒)
每服四五钱,姜、枣煎服。
治中脘胀满,时吐,胁疼,每噫则觉气快,不噫则闷,渐觉面浮,磨槟榔,入紫苏同煎,下神保丸五七粒。
上为末,每服一钱,入盐少许,沸汤服。
木香 胡椒(一钱) 全蝎(七个) 巴豆(十粒,去皮、心,研)
上为末,蒸饼丸,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丸,腰胁疼痛,茴香酒下。余陈皮汤下。
顺气木香散
治气不升降,呕逆恶心,胸胁痞闷,胁肋胀满,及酒食所伤,噎食吞酸,心脾疼,大便不调,及妇人血气刺痛,一切冷气,服此宽中利气,和胃进食。
丁香 砂仁 良姜 桂心 干姜(炮) 甘草(炙) 橘红 厚朴 苍术 桔梗 茴香(炒。各三两)
每服五七钱,加姜、枣,水煎服。
荜澄茄 白豆蔻 砂仁 青皮 萝卜子 木香(各二分) 肉豆蔻 茴香(炒) 丁香 桂(各一分半) 陈皮(三分)
上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陈皮汤吞下。
导气丸 治诸痞塞,腹胀如鼓,大便秘结等症。又肾气、小肠气疼,功效尤捷。
青皮(水蛭等分,同炒,去水蛭) 莪术(虻虫等分,同炒,去虻虫) 槟榔(斑蝥同炒,去斑蝥) 胡椒(茴香同炒,去茴香) 三棱(干漆炒,去干漆) 吴茱萸(黑丑同炒,去黑丑) 赤芍药(川椒同炒,去川椒) 石菖蒲(桃仁同炒,去桃仁) 干姜(硇砂同炒,去硇砂) 大附子(青盐同炒,去青盐)
上十味为末,酒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紫苏汤下。
每服五钱,姜三片,水煎服。
甘草(炙) 白檀香 藿香 陈皮 桔梗 大腹皮 茯苓 白豆仁(各二分) 砂仁 人参 青皮 槟榔 木香 姜黄 白术(各四分)
水煎服。
缩砂饮
萝卜子(研汁) 砂仁(不拘多少,以萝卜子汁浸透,炒干,又浸,又炒,不厌多次,愈多愈妙。)
为细末,每服一钱,米饮下。
二味锉如芡实大,四制。(一分用萝卜子一两同炒深黄色,去萝卜子不用。一分用干漆一两炒烟尽,去漆。一分用茴香一两炒深黄色,去茴香。一分用莪术一两炒黄色,去术。)
上只留木香、槟榔为末,以四味同炒药,煎汤,打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七八十丸,米饮下。
治中满寒胀,寒疝,大小便不通,阴躁,足不收,四肢厥冷,食入反出,下虚中满,腹中寒,心痞下寒,沉厥,奔豚。
益智仁 半夏 木香 茯苓 升麻(各七钱五分) 川乌 人参 青皮 当归 生姜 柴胡 干姜 黄连 荜澄茄(各五钱) 黄芪 吴茱萸 草豆蔻 厚朴(各五钱)
钱氏塌气丸
治单腹胀。
丁香 胡椒(各二钱) 蝎尾(半两) 枳实(一两) 白牵牛(一两) 郁李仁(四钱) 木香 槟榔(各半两)
治单腹胀。
木香 青皮 白术 姜黄 草豆蔻(各半两) 阿魏 荜澄茄(各一两)
又方
治臌气。
大癞蛤蟆一只,新瓦二片,相合,铁线缠定,盛在内,外用盐泥固济,慢火煅,存性,为末。(温酒调服下三五钱。)
治热胀之剂
人参 白术 姜黄 黄芩 黄连 半夏(泡) 枳实(麸炒。各五钱) 甘草(炙) 猪苓(各一钱) 茯苓 砂仁 干生姜(各二钱) 厚朴(姜制,一两) 知母(炒,四钱) 泽泻 橘红(各三钱)
上研,茯苓、泽泻、生姜各为末,余共为末,和匀,蒸饼为丸,梧子大,每服百丸,白汤吞下。
沉香 白术 橘红(各三钱) 茯苓 泽泻 枳实(去穰,炒) 吴茱萸(汤洗) 当归(酒浸) 青皮(去白) 木香(各一钱) 大黄(酒浸,一两) 厚朴(姜制,五钱)
治中满腹胀,内有积块,坚硬如石,令人坐卧不安,大小便涩滞,上气喘促,遍身虚肿。
厚朴 黄芩 益智 草豆蔻 当归(各五钱) 吴茱萸 红花(酒洗) 升麻 广荗(各二钱) 甘草 柴胡 泽泻 神曲(炒) 陈皮 青皮(各三钱) 黄连(六钱) 半夏(七钱)
每服七钱,姜三片,水煎服。渴者,加葛根四钱。
二味各为极细末,和匀,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酒下。
又方
加大黄一两,每服二钱,姜汤下。
陈皮 青皮 京三棱 莪术 益智仁 香附子 藿香 半夏曲 桔梗(各五钱) 枳壳(五钱) 甘草(炙,三分)
每服五六钱,姜、枣煎服。
善治脾胃不和,心腹胀满,两胁膨脝,胸膈注满,痰嗽喘急刺心,干呕,咽喉不利,饮食不化,并皆治之。亦治谷胀。
木香 槟榔 青皮 莪术(煨) 当归 姜黄 白术 枳壳(麸炒) 橘红 肉果 干生姜 玄胡索 京三棱(煨) 赤茯苓 秋冬加丁香(炒)
各等分,为末,面糊丸,小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生姜汤下,忌生冷、茄子、马齿苋。
补下元之剂
壮原汤
治下焦虚寒,中满肿胀,小水不利,上气喘急,阴囊、两腿皆肿,或面有浮气。
人参 白术(各二钱) 茯苓 破故纸(各一钱) 桂心 大附子 干姜 砂仁(各五分) 陈皮(七分)
水煎,食远服。有痰,加半夏一钱。喉中痰声,加桑白皮一钱,咳嗽,亦加。脚趺面肿,加薏苡仁二钱。中气不转运,不知饿,加厚朴、木香。气郁不舒,加沉香、乌药。临服磨入。气虚甚者,人参加作五钱,大附子加作一钱半。汗多者,再加桂枝五分,白芍药酒炒过,八分。若夏月喘乏无力,或汗多者,加麦门冬一钱,五味子十一粒。夜梦不安者,加远志一钱。两胁气硬,加白芥子八分。若面浮肿,胁下气硬,加白芥子、紫苏子五分。若身重不能转动,加苍术一钱,泽泻七分。湿盛,加桑白皮、赤小豆。
治血胀
当归 半夏(各三分) 川芎(一两) 莪术(煨) 甘草(炙) 木香 砂仁 乌药(各五钱) 人参 桂 五灵脂(炒。各一分)
每服三五钱,紫苏叶(四片),姜五片,枣一枚,水煎服。
一方
治血臌,腹胀如盆。
三棱(煨) 莪术 干漆(炒烟尽) 牛膝(去芦,酒洗) 虻虫(糯米炒) 琥珀 肉桂 硇砂 水蛭(石灰炒赤) 大黄(各等分)
为末,用生地黄自然汁,和米醋,调匀为丸,梧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温酒下,童便下亦可。
为末,每服一钱,生姜三片煎调,食后临睡服,治积块不消,发为胀满之剂。 治五蛊胀丸
忌盐四十日。
官桂 归尾 槟榔 橘红 枳壳(炒) 莪术(炒) 三棱(炒) 大黄(酒煮) 青皮 黑丑(君) 白商陆(君) 芫花(君) 大戟 甘遂(去心,面包煮) 赤小豆 椒目 木香 砂仁 干漆(炒烟尽,君) 枳实(炒)
醋糊为丸,梧子大,初服三日,每服九十丸,过三日,服八九十丸,又过三日,服七十丸,每用葱七根,煎汤送下,空心服。以行四五次为度。行后以温粥补之。不行而吐者,亦妙。次用补法。
补方
青皮 桔梗 莪术 三棱 枳实 枳壳 木香 砂仁 茯苓 槟榔 陈皮 芍药 细辛 归尾 人参 香附(等分)
食盐用药法:鲫鱼去肠,将五苓散末,入鱼腹中,焙干为末,白汤调服。方许食盐。
以上三方乃一宗,方极峻利,非积固体厚者,未敢谩试。(姑录此以备参考。)
桔梗 柴胡 菖蒲 紫菀 黄连 干姜 桂皮 茯苓 川椒 吴茱萸 巴豆(去皮、心、膜,去油,炒) 人参 厚朴(各五钱) 川乌(炮,二两五钱) 皂荚(去皮、子,炙,五钱)
上为末,入巴霜和匀,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紫苏汤下。取下积滞如鱼脑烂绵而安。
小槟榔丸
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下。
青皮 枳壳 三棱 莪术 苍术 厚朴 桂皮 香附(各一两) 砂仁 草果 针砂 白芷(各五钱) 乌药 干漆 干姜(各一两) 归尾(一两半) 槟榔(一两) 木香(二钱半) 阿魏(一钱) 一方有绿矾(一斤) 陈皮(一两)
为末,枣肉丸,梧子大,每空心,好酒吞下五十丸,渐加至二钱。
治脾虚之剂
治啖生冷,过饮寒浆,有伤脾胃,遂成腹胀,心下痞满,有妨饮食,甚则腹痛。
干姜(炮) 白术(各二两) 青皮(去白) 人参 丁香(各三两) 草果仁 附子(炮,去皮、脐) 厚朴(姜制,五钱) 甘草(炙,五钱)
每服四五钱,姜、枣煎服。呕者,加半夏,如食面胀满,加萝卜子,各五钱。
治忧思郁结,脾肺气凝,大肠与胃气不平,胀满冲咳,食不得下,脉虚而紧涩。
附子(炮) 归尾 厚朴(生) 人参 陈皮 白芍 甘草(炙。各一两) 干姜(一两二钱半) 川椒(二钱半,炒)
每服五六钱,水煎服。
治腹中虚胀。
泽泻(一分) 木香(三分) 神曲(四分) 半夏 枳实 益智 草豆蔻 黄芪(春夏不用) 甘草(各五分) 青皮 陈皮(各六分) 茯苓 当归(各七分)
人参 茯苓 神曲(炒) 麦芽(炒。各两半) 官桂 归尾 陈皮(炒。各六两) 半夏(洗,一两) 生姜(去皮,切,六两) 厚朴(六两)
上为末,以生姜汁煮曲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
治胀而喘嗽之剂
治鼓胀喘嗽。
为末,蒸饼糊丸,梧子大,朱砂为衣,煎桑白皮汤下。或即以四味为末,仍以桑白皮汤下,尤妙。
附杂方 敷药
杜乌药(并叶) 荆芥 苍术 菵草 山茵陈 二蚕沙 松毛 橘叶 椒目 乌头 赤豆 树叶 藠
各等分,作二次炒熟,以布袋盛,熨之,冷又炒,熨三四十度,或复用煎水熏洗,或服神保丸,微溏泄其气。
治脾胃不足,过食生冷,心腹痛胀。
盐五合,以水一升,煎化顿服,自然吐,即定。
治大人小儿过食杂果,腹胀气急。
为末,饭丸,绿豆大,小儿七丸,大人十五丸,白汤下,二三服,神效。
西来方
硼砂(二钱) 苦葶苈子 海金沙(各三钱) 乳香(一钱半) 没药 牙皂(各钱半) 槟榔 陈皮 三棱(各二钱) 莪术(二钱半) 木香(一钱)
共为末,每服五分,滚水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