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干咳嗽


  干咳嗽者,无痰出,而欬咳连声者是也。此本于气涩,涩之微者,咳十数声,方有痰出,涩之甚者,虽咳十数声,亦无痰出。

  丹溪云:干咳嗽极难治,此系火郁之症,痰郁火邪在中,以苦桔梗开之,下用补阴药。不已即成劳,倒仓法好。此不得志者有之,宜用补阴方,四物汤竹沥、炒柏之类。

  阴虚咳嗽四物汤竹沥、姜汁主之。阴分嗽者,多属阴虚,治用知母,勿用生姜,以其辛散故也。肺虚嗽,此好色肾虚者有之,人参膏,以陈皮生姜佐之。

  治咳嗽疏表之剂

  仲景厚朴麻黄汤

  咳而脉浮者。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二两)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  小麦(一升)  五味子(半升)

  上以水一斗三升,先煮小麦熟,去渣,纳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一日三服。

  三拗汤

  治咳嗽感冒风寒鼻塞声重。(方在伤风门。)

  败毒散

  治痰嗽身热鼻塞。(方在瘟疫门。)

  华盖散

  治感寒而嗽,胸满声重。

  苏子  陈皮  赤茯苓  桑白皮  麻黄(各一两)  炙甘草(五钱)

  每服八钱,入姜,水煎服。

  橘苏散

  治伤风咳嗽身热有汗。

  陈皮  苏叶  杏仁  五味子  半夏  桑白皮(炒)  贝母  白术(各钱半)  甘草(六分)

  姜三片,水煎。

  神术散

  治四时瘟疫发热恶寒,及伤寒咳嗽

  苍术(五两)  白芷  细辛  羌活  川芎  炙甘草(各一两)

  每服五钱,姜三片,葱白三寸,水煎服。若伤风鼻塞,可为末,以葱调下。

  金佛草

  治感寒咳嗽,发热恶寒无汗

  荆芥(四两)  麻黄(去节)  前胡(各三钱)  炙甘草  赤芍药  半夏(各一钱)  旋覆花(三钱)

  分二服,每姜三片,水煎服。

  橘皮汤

  治冷嗽

  陈皮  紫菀  麻黄  当归  杏仁  炙甘草  黄芩(各二钱)

  分二服,水煎服。

  治暑嗽之剂

  白术汤

  治咳而脉细。

  白术  白茯苓  半夏  各等分,每服一两,水一盅半,姜三片煎,调神曲末二钱。一方加黄芩

  白术木香散

  喘嗽肿满,欲变水气者。

  白术  猪苓  甘草  泽泻  木香  槟榔(各三两)  陈皮(二两)  桂枝(二钱)  滑石

  上为末,每服五钱,入姜煎。

  《机要》咳气丸

  咳久痰喘,肺气浮肿

  陈皮  青皮  槟榔  木香  杏仁  郁李仁  茯苓  泽泻  当归  马兜铃  苦葶苈(各三钱)  人参  防己(各五钱)  牵牛(头末,一两半)

  上为末,姜汁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至六十丸,白汤下。

  大橘皮汤

  感湿面肿上喘。

  滑石(九钱)  炙甘草  木香  槟榔(各一钱半)  陈皮(三钱)

  上分二帖,水煎服。

  治燥嗽之剂

  《千金》五味子汤

  治咳嗽不已,皮肤干燥,唾中有血,胸胁疼痛。

  五味子  桔梗  紫菀  甘草  续断(各二钱)  竹茹(三钱)  赤小豆(一撮)  生地  桑白皮(各五钱)

  作二帖,水煎服。

  冲和神功丸

  大黄(煨)  诃子  麻子仁  人参

  上为末,入麻仁,研匀,加炼为丸,梧子大。每五十丸,温水下。

  按:丹溪曰:诃子肺气因火伤极,遂郁遏胀满,取其味酸苦,有收敛降火之功,若佐以海粉香附瓜蒌青黛半夏曲治嗽,非止涩之药也。

  杨文治痰嗽,利胸膈方

  大瓜蒌去子,洗净,捶破,刮皮,细切,焙干。半夏四十九颗。汤洗十遍,捶碎,焙干,为末。以洗瓜蒌实热水并瓤,同熬成膏,为丸,梧子大,生姜汤下二十丸。

  《衍义》云:有妇人患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肺痨。以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皮等分大黄减半,各如常制,丸,樱桃大,食后、夜卧含化一丸,未终剂而愈。

  丹溪润肺散

  贝母(一两)  瓜蒌(五钱)  青黛(五钱)

  为末,姜汁成膏噙化下。

  抑痰丸

  瓜蒌仁(一两)  半夏曲(二钱)  贝母(三钱)

  为末,炊饼丸麻子大。

  海蛤丸

  咳逆上气痰饮心痛

  海蛤(烧,为粉)  瓜蒌仁(带瓤同研)

  和匀为丸,麻子大,白汤下。

  杏仁煎

  哮嗽寒热多喜少,面色不润,食少,脉弦紧。

  杏仁(去皮、尖,一两)

  用童便浸,一日一换,夏月一日三换,浸半月,取出洗净,焙干,研令极细,每服一枣大,用薄荷一叶白蜜少许,水一盏,煎。食后服,甚不过二剂,永瘥。

  丹溪肺郁痰嗽,睡不安者。

  清化丸

  贝母  杏仁

  上为末,砂糖入姜汁,蒸饼丸,噙化

  润下丸

  治气实有痰。又治积气,并大肠经气滞痰嗽

  陈皮(去白,六两)  甘草(一两)  食盐(五钱)

  上以水拌,焙干,为末,蒸饼丸,如梧子大,或为末。白汤点服,立效。  治肺燥痰

  炼(一斤)  北五味(四两)

  上用五味内,浸十日后,临卧挑一匙于口内,徐徐咽下,润肺消痰。

  玉液散

  治久近喘嗽口渴。

  天花粉  知母  贝母(各一两)  人参  甘草(各五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先熔下黄蜡二钱,同入米饮中,调下。

  治火热之剂

  丹溪云:火嗽清金化痰丸清化丸清金丸同用,专治热嗽咽痛。盖苦能燥湿热,轻能治上。取灯笼草叶,为细末,蒸饼为丸,每服五十丸。清金丸,一名与点丸,去肺火,降膈上热痰,与清化丸同用。黄芩一味炒为末,水丸服。

  痰因火动,逆上作嗽者,先治火,次治痰。用知母止嗽,清肺金滋阴降火火郁嗽,用诃子海石瓜蒌仁青黛半夏曲香附以开之。喘嗽不拘老幼久近,上壅善嗽等疾,槐花为末,滴水丸,如梧子大,白汤或姜汤吞。

  栀子仁汤

  发热咳嗽烦躁面赤咽痛

  栀子仁  赤芍  大青  知母(各一钱)  升麻  黄芩  石膏  杏仁(各二钱)  柴胡(二钱半)  甘草(二钱)

  百粒,水煎服。

  麦门冬汤

  火热乘肺,咳唾有血。(方见血门。)

  仲景加减小柴胡汤

  咳而寒热往来。(洁古治夏月嗽发寒热,以此三两,入石膏七钱,知母三钱。)

  柴胡  半夏  黄芩  甘草  干姜  五味子

  水煎服。

  地骨皮散

  知母  柴胡  甘草  人参  地骨皮  茯苓  半夏

  姜三片,水煎服。

  王节斋治咳嗽活套

  杏仁(去皮、尖)  橘红(七分)  五味子  桔梗  炙甘草(各五分)

  春多上升之气,宜润肺抑肝,加川芎芍药(各一钱),半夏、门冬、黄芩知母(各五分)。若伤风致咳,鼻流清涕,宜辛凉解散,加防风薄荷紫苏黄芩

  夏多火热炎上,最重,宜清金降火,加桑白皮知母黄芩麦冬石膏

  秋多湿热伤肺,宜清热泻湿,加苍术桑白皮(各一钱),防风黄芩山栀子(炒)。

  冬多风寒外感,宜解表行痰,加麻黄桂枝半夏、生干姜防风(各一钱)。肺经素有热,再加黄芩知母(各五分)。若发热头疼,鼻塞声重,再加藁本川芎前胡柴胡(各一钱)。

  若有痰,加半夏枳壳风痰,加南星湿痰脾困少食,加白术苍术。口燥咽干,勿用半夏南星,宜加知母水炒,贝母黄芩瓜蒌仁

  若痰积食积咳嗽者,用香附瓜蒌仁贝母海石青黛半夏曲软石膏山楂子枳实黄连姜汁炒,为末,噙化

  因咳而有痰者,咳为重,主治在肺。因痰而致咳者,重,主治在脾。设是食积痰,或痰气上升,以致咳嗽,只治其痰,消其积,而咳自止,不必用肺药以治咳也。

  热嗽咽喉干痛,鼻出热气,其痰嗽而难出,色黄且浓,或带血缕,或出血腥臭,或坚如蚬肉。不似风寒之嗽痰清而白,宜金佛草散,仍以辰砂化痰丸,或薄荷煎八风丹含化。热嗽,于金佛草散中加五味杏仁茯苓

  有热嗽咽痛失声,服冷药而声愈哑者,宜以生姜汁消风散,少少进之,或只一味姜汁亦得,冷热嗽失音者尤宜。嗽而失声者,非独热嗽有之,宜审其症用药,佐以橄榄丸含化,仍浓煎独味枇把叶热服

  有嗽而吐痰与食俱出者,此盖饮食致肝气不利,而肺又有客邪。肝浊道,肺清道,清浊相干,宜二陈汤木香杏仁细辛枳壳

  有饮冷热,或饮冷水伤肺致嗽,俗谓之凑肺,宜紫菀饮。

  痨嗽者,所嗽之痰,或淡,或浓,或时有血腥异常,语声不出。补肺汤半帖,加杏仁贝母款花阿胶百合各五分,煎,去渣,调钟乳粉。咽痛者,更加桔梗五分。热甚者,加秦艽五分。呕者,去地黄,加半夏如其数。

  时行嗽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气急,用参苏饮细辛

  治寒痰嗽剂

  东垣曰:咳嗽,脉弦微、面白者,寒也。《难经》云:肺金太过,则外症面白,善嚏,悲愁不乐,欲哭;其内症喘咳,上渴,逆气烦心胸满烦热,夜则涕出多嚏,鼻塞不通,肺金大实,以子助母也。心、脾、肺皆受寒邪,涎出口甘,水反侮土,寡于畏也。腹中大寒,病名曰寒中。痰白有泡,肺中气虚,而为大寒,子助母也。当于肺中泻肾水,非辛热之药不退也。口甘涎沫者,胃中寒而不和,以辛甘热去之。饮者,多有此反化。

  半夏温肺汤  治心腹中脘痰水冷气,心下汪洋嘈杂,常多唾,口中清水自出,胁肋急,胀痛不欲食,此胃气虚冷所致,其脉沉弦细迟。

  旋覆花  人参  细辛  桂心  甘草  陈皮  桔梗  芍花  半夏(各五钱)  赤茯苓(三钱)

  上每服六钱,姜三片,水煎服。

  丁香半夏丸

  心下停饮冷痰,头目眩晕,睡卧口中多涎。

  槟榔(三钱)  丁香  半夏(各一两)  细辛  干姜  人参(各五钱)

  上为末,生姜汁为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三次,姜汤下。

  姜桂丸

  治寒痰咳嗽,脉沉,面色黧黑小便急痛,足寒而逆,心多恐怖。

  天南星  半夏(各一两)  官桂(一两,去粗皮)

  上为末,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生姜汤下。

  治嗽加减法:如心下痞闷,加枳实五钱。如身热甚,加黄连五钱。如体重,加茯苓白术各一两。如气上逆者,加苦葶苈五钱。如气促,加人参桔梗各五钱。如气浮肿,加郁李仁杏仁各五钱。如大便秘,加大黄五钱。

  治气嗽之剂

  罗太无人参款花散

  肺胃虚寒,久嗽不已,咽膈满闷,咳嗽痰涎,呕逆恶心,腹胁胀满,腰背倦疼,或虚劳冷嗽,及远年近日一切嗽病。

  款冬花  人参  五味子  紫菀  杏仁(八钱)  木香  槟榔  紫苏叶  桑白皮(各一两)  半夏(五钱)

  上炼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食后细嚼,淡姜汤下。

  治痰壅气嗽,群药不成功者

  大半夏(五十枚)  橘红(十枚)

  作一帖,水二盅,煎至一盅,不可搅动,恐麻人,食后连进三帖,立效。其名半汤。

  苏子降气汤

  气逆咳嗽,胸膈痞满

  有人患气嗽,将期,或教以橘红生姜焙干,神曲等分,末,为丸,如梧子大。食后及夜,米饮吞三五十丸。旧患膀胱气,因服此,并瘳。

  《局方》四七汤

  治咳而痰涎在咽喉间不下。

  东垣加减三奇汤

  咳逆上气喘促胸膈不利

  桔梗  陈皮  甘草  青皮  人参  紫苏  桑白皮(各五钱)  半夏(七钱)  杏仁(二钱)  五味子(四钱)

  上每服六七钱,姜煎服。

  经验方

  治久嗽气嗽

  生诃子(一枚),含之咽津,频咽之,瘥。瘥后不知食味,煎槟榔汤服之便知。

  滋阴之剂

  琼玉膏

  虚劳喘嗽,气促发热

  《金匮》肾气丸

  治肾虚不能摄水,津液不降,致成痰饮咳逆,潮热,盗汗。(方见虚损门。)

  补肺汤

  治劳嗽

  桑白皮  熟地黄(各二两)  人参  紫菀  黄芪  五味子(各一两)

  上每服四钱,水煎,入少许服。

  治老人虚嗽久不愈者

  人参(一两)  胡桃肉  杏仁(各五钱)  五味子(五钱)  枣(五枚)

  上作一服,水煎,食后。连三服即愈。

  黄芪劫劳散

  治心肾俱劳,咳嗽,时复三两声,无痰,夜则发热,热过即冷,时有盗汗,四肢倦怠,体劣黄瘦,饮食减少,唾中有血丝,名曰肺痿

  白芍药(四两)  黄芪  粉草  人参  半夏  熟地  茯苓  北五味子  归身  阿胶(各两半)  上每服八钱,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一日三两服。

  紫菀汤

  饮食煎,邪热伤肺,或叫呼走气,咳嗽咽痒,痰多吐血,喘急,胸满胁痛

  紫菀  款花  百合  杏仁  贝母  蒲黄  半夏  经霜桑叶  犀角屑  炙甘草  人参(各七分)  阿胶(一钱半)

  分二帖,姜三片,水煎服。

  天门冬丸

  咯血吐血,大能润肺止嗽。

  天门冬(一两)  杏仁  茯苓  阿胶(各五钱)

  上为末,炼丸,如弹子大。日夜噙化三五丸。一方有茯苓

  润脾膏

  治劳证久嗽,肺燥,肺痿,时常服。

  羊肺(一具)  杏仁  柿霜  真  真粉(各一两)  白蜜(二两)

  上先将羊肺洗净,次将杏仁膏柿霜白蜜水解薄,打搅五味,稀稠得所,灌入肺中,白水煮熟,如常服之。

  团参饮子

  七情抑郁,饥饱失节,咳嗽脓血,渐成肺痿劳瘵

  人参  紫菀茸  阿胶  百合  细辛  款花  杏仁  天冬  半夏  经霜桑叶  五味子(各一两)  炙甘草(五钱)

  每服六钱,姜五片,水煎服。

  地黄煎

  治肺损吐血嗽血

  生地黄(四两)  鹿角胶(炒,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童便一盏,暖热,入姜汁少许,调下。无鹿角胶阿胶亦可。

  古方紫菀散

  紫菀  款冬花(各五钱)  百部(二钱半)

  上为末,乌梅汤点服,姜汤亦可。如嗽,加五味子。喘,加杏仁。渴,加乌梅气逆,加橘红头痛,加细辛三钱、甘草三钱。气脱者,加御米壳炒,粗末,水煎服。

  脏腑咳剂

  小柴胡汤

  治肝脏发咳,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胁下满。(方见前热嗽条。)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治胆腑发咳,呕苦水胆汁

  黄芩  生姜(各三钱)  炙甘草  芍药(各二钱)  大枣(二枚)  半夏(半合)

  上咀,水煎服。

  甘桔汤

  治心脏发咳,咳而喉中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方在前。)

  芍药甘草汤

  小肠腑发咳,咳而失气

  芍药  炙甘草(各四钱)

  水煎服。

  升麻

  脾脏发咳,咳而右胁下痛,痛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

  升麻  白芍  甘草(各二钱)  葛根(三钱)

  水煎服。

  乌梅丸

  治胃腑发咳,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方在虫门。)

  麻黄汤

  肺脏发咳,咳而喘息有声,甚则唾血

  麻黄(三钱)  桂枝(二钱)  甘草(一钱)  杏仁(二十枚)

  水煎服。

  赤石脂禹余粮汤

  大肠腑发咳,咳而遗溺

  赤石脂  禹余粮(各二两,碎)  水煎服。

  麻黄附子细辛汤

  肾脏发咳,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麻黄  细辛(各一钱)  附子(一钱)

  水煎服。

  茯苓甘草汤

  膀胱腑发咳,咳而遗溺

  茯苓(二钱)  桂枝(二钱半)  生姜(五大片)  炙甘草(一钱)

  水煎服。

  异功散

  久咳不已,三焦受之。其状咳而腹满,不欲饮食,此皆聚于胃,干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陈皮(各一钱)

  入姜、枣,水煎服。以上诸方,皆伤寒例药也。特存之,经备其旨。以三因论之,则自有一脏一腑之病机,亦不止于寒已也。


上一篇:论湿痰生嗽 下一篇:食积痰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