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痢门
诸痢
真人养脏汤治脾胃虚弱。冷热不调。脏腑受寒。下痢赤白。或便脓血。有如鱼脑
。里
砒霜黄丹(各等分)上同研细。用黄蜡溶和药末为膏。旋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
饭
治痢因肠胃间有酒食、生冷、积滞而成。即古方所谓滞下者。用加巴感应丸十
余粒。白梅煎茶或姜汤咽下。如小便少五心烦热。煎生料五苓散吞下。先令大便利去
积滞。却服断
治痢
以罂粟古方。未闻今人所用。虽其法小异。而皆有奇功。或用数颗慢火炙黄为末。米饮或以壳五七枚。甘草一寸。半生半炙。大碗水。煎取半碗。温温呷服。蜀人山叟曰。用壳并去核鼠李子各数枚。焙干为末。饮下。尤治噤口痢。
浓朴枳实汤
(出保命集)浓朴(锉一两)枳实(锉一两)诃子(一两半生半熟)木香(半两)黄连(二钱)甘草太阳经动下痢为溏。大肠不能禁固。卒然而下。成小泊光色。其中或有硬物。欲起而
(出保命集)桂白术芍药(各半两)甘草(二钱炙)上锉为粗末。每服半两。水一盏煎七分。
去
(出保命集)白术芍药(各二钱)干姜(半两炮)甘草(二钱炙)上锉为粗末。如前服之。
甚则去
神效越桃散治诸下痢之后。小便利而腹中虚痛。不可忍者。此谓阴阳交错。不
和之甚大栀子(三钱)高良姜(三钱)上和匀每服三钱。米饮或酒调下。其痛立效。
(出保命集)苍术(二两)防风(一两)上锉细。用水一碗。煎一大盏。绞清汁。下桃花丸八十丸立
(出朱氏集验方)
治五色痢疾。久不愈者。
栝蒌(一枚黄色者以炭火炙存性用碗盖定地上一宿出火毒)上研为细末。作一服。用温酒调服。胡大卿有一仆人。患痢半年。至杭州。遇一道人。传此方而愈。
(出杨氏家藏方)
治一切痢。不问赤白脓血。并主之。
黄连(半两去须)龙骨赤石脂(各二分)浓朴(姜汁涂三钱)乌梅肉(一分)甘草(一分炙)阿胶(二钱蛤粉炒)上件为末。用汤浸蒸饼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空心米饮
(出杨氏家藏方)
治下痢腹中痛。脓血相杂。
罂粟壳(五粒蜜炒)乌梅(半个)甘草(半寸)干姜(一块煨)酸石榴皮(一小片)上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半。温服。不拘时。白痢不用甘草。赤痢不用干姜。
赤白痢根据此方服之。
治酒痢痢成。骨立不食但饮酒。有年矣。与麝香一两止。盖麝能去酒毒。
(出百一选方)
治一切痢。
丁香肉豆蔻(面裹煨去面)木香当归(洗去芦)白茯苓(去黑皮)罂粟(去蒂炙)人参(去芦各一两二钱半)拣草(一两炙)乌梅肉(一钱半)酸石榴皮陈皮(去白)赤芍药黄连(去须)白芍药浓朴(去粗皮炒姜汁制)干姜(炮)阿胶(蛤粉炒)地榆诃子(炮去核七钱半)上碾粗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八分。
去滓通口服。食前两服。滓再作
(余居士选奇方)
治脾胃气虚。冷痛下痢不止。
浓朴(汁三分)川当归(四分)枳壳(八分)矾(八分)干姜(十分)缩砂(六分)赤石脂(五分)黄连(四分)龙骨(十分)附子(十分去皮脐尖)诃子(七分)五味子(七分)茯苓(六分)人参(六分)上捣末。醋醪丸。梧桐子大。
空心橘皮汤下三十丸。日可三服。凡食粘物。及冷物酒面则泻痢。往往气膨。胸膈满闷。微痛则溏泻。或五更初则下泄。
但则有此状者。并宜根据此方服立效。
止痢法
(广南四时摄生方)肉豆蔻(一枚)诃子(三枚炮去核)上为散。每服一钱。空腹米饮调下。
(出十便良方)
治痢。
新罂粟壳(一两白痢炙赤痢蜜涂炙赤白痢半炙半蜜炙)甘草(一钱白痢炙赤痢生赤白痢半炙半生)陈橘皮(半两不去瓤白痢炙赤痢焙赤白痢半炙半生)上为细末。每服三钱。
用百沸汤调。
治痢连萸丸。
(出十便良方)黄连吴茱萸(各二两)上如常法。拣洗焙干。黄连锉如寸断。同一处炒候香熟。分为三。各用醋糊为丸。梧桐子大。若小儿则绿豆大。患赤痢则服黄连。白痢服茱萸。赤白则并服。赤先白后。则先黄连而后茱萸。赤多白少。则三分黄连。一分茱萸。反是亦如。每服五七十粒至百粒。服之以愈为度。陈米饮下。大率茱萸治白。黄连治赤。黄连用鹰爪者。
(出十便良方)
治七八十老人。患积痢不断。兼不能饮食方。
上党人参(四分)鹿角(去上皮取白处作末炒令黄秤二分)上二味捣筛为散。平旦粥清饮服
(出十便良方)
治男妇小儿痢。
木香(一块方一寸)黄连(半两)上二味用水半升。同煎干。去黄连。只薄切木香。
焙干为末。分三服第一橘皮汤下。第二陈米饮下。第三甘草汤下。此方徐君景纯传。妇人患痢将死。梦中观音授此方。服之遂愈。
(出华佗中藏经)丁香(五枚)罂粟壳(五个炙黄)甘草(一寸炙)肉豆蔻仁(一枚)乳香(一皂子大)上咀。以水一碗。煎半碗温服。
(出危氏方)
治一身尽痛。重着浮黄。下痢如豆汁者。
半夏曲浓朴(去粗皮姜汁炒)苍术(各一两炒)藿香叶(五钱)陈皮(炒)茯苓(各五钱)粉草(五钱)官桂木香(各三钱)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三片。枣二枚。煎服。空心。仍以五苓散兼服。利其小水。
(出卫生宝鉴方)
宜固其肠胃。
草果子(一分)白术白茯苓(半两)诃子(一分)陈皮(一分)木香(一分湿纸裹煨)白扁豆(生姜自然汁煮去皮炒一分)罂粟壳(蜜蘸慢火炙七次一钱半)上同为末。每服五钱。浓煎粟米饮一大盏。同药煎七分。空心温服。
茱萸如圣丸
(出卫生宝鉴)
治脾寒脏寒。腹疼肠滑下痢。
吴茱萸(一两去梗)黄连(七钱半微炒)罂粟壳(去蒂瓤净用一两火炙)诃子(去核半两)川浓朴(去皮半两姜制微炒)白芍药(半两)肉豆蔻(半两用湿纸裹火煨熟)上为末。醋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粒。用米饮下。如白痢干姜汤下。赤痢甘草汤下。
(出卫生宝鉴)
治一切恶痢杂下。及脾泄等症。
漏兰子(一个大者)阿胶(半两)木香(半两)黄连(半两)罂粟壳(半两)乳香(少许别研)上除乳香外。将其余五味锉成小块。炒令焦黑色存性。不令烟绝为末。
乳香和匀。
(出卫生宝鉴)
治噤口痢。全不进饮食。痢下不时。
罂粟壳(半两)乳香(四钱)木香(半两煨)槟榔(五枚煨)肉豆蔻(一分面裹煨)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大人每服二十丸。小儿十丸。煎罂粟汤下。
治中汤。
(出如宜方)
人参干姜白术青皮陈皮甘草(各等分)上咀每四钱水煎服。又服附子理中汤。
(出如宜方)
治脾泄。
陈皮(八两)苍术浓朴(各二两)上为末。姜枣煎。加肉豆蔻更良。
(出杨氏家藏方)
治脾胃受湿。肠虚下痢。频并不止。
附子(炮去皮脐一两)肉豆蔻(面裹二两煨香)诃子(煨去核半两)干姜(炮半两)上为细末。蒸枣肉搅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陈米饮下。
(出续易简方)
治湿毒痢。所下如豆羹汁。心腹刺痛。腰腿沉重。
浓朴(去皮干制)肉豆蔻(面裹煨)苍术(米泔浸锉炒)木香橘红(各二钱)赤茯苓(二钱半)甘草(炙一钱)上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去滓。
万应丸
(出续易简方)
治久挟积滞。因伤生冷。遂作痢疾。或赤或
白。经久不瘥。
白牵牛肉豆蔻(面裹煨)槟榔(各等分)上为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赤白痢甘草干姜汤下。空心食前服。
米粉丹
(出同前)
治痢疟。及积痢。
巴豆(去皮心膜出油)粉霜砂朱砂(各一钱)砒霜(研半钱)上研匀。黄蜡二钱。溶
育肠汤
(出杨氏家藏方)
治脾胃虚冷。或挟风冷。脐腹撮痛。下痢虚滑。或
变脓血。
人参(去芦头)白术高良姜赤石脂(过)肉桂(去粗皮)当归(洗焙)附子(炮去皮脐)甘草(炙)浓朴(去粗皮生姜汁浸炒)肉豆蔻(面裹煨香)上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入粳米百粒同煎一盏。去渣温服。
治痢欲投补药。必择温通之剂。如四君、理中。须用木香、白豆蔻、茯苓、肉
桂、浓朴之类。可以散风邪。分水道。开胃脘。治缠扰。利闭涩。此攻守之意两全矣
。若虚损厥逆。六脉沉绝。不可拘。当重补兼助气。守而不攻可也。宜四顺附子汤。参
附二建之类。若厥而有痰。所下或纯白。凡姜附皆可用。治痢当以开胃进食为急。若
行止涩。非惟养。必胃气闭而不通。噤口不食急矣。又易简断下汤。罂粟壳用醋炙
治患痢久后。分寒热急痛。
治患痢久后。分急痛。
止下痢
(出本草)以枫香。水煎服。
止痢
(出本草)以楂子煨食之。
治下痢后肠胃肥健人。
(出本草)以橡实壳为散。及煮汁服之。
止痢
(出本草)以枫柳。水煎服。
(出本草)用陈廪米。炊作干饭。食之。
治痢后热渴。
(出本草)以木槿。作饮服之。令人得睡。
止痢及霍乱。
(出本草)以高良姜煮作饮。服之。
治痢。
(出本草)以桑叶炙令微干。和桑衣煎服。
止痢治腹痛。
(出本草)以马齿苋细切。煮粥食之。
治大人小儿下痢。
(出同前)以乌贼鱼骨炙令黄。去皮细研成粉。粥中调入食之。
治暴痢后气满不能食。
(出同前)用赤小豆煮饭。一顿服之。即愈。
治下痢。脐下切痛。
(出本草)以狗肝一具。洗细切。米一升稀调煮粥。空腹点三两合。吃蒜、椒、葱、盐、醋。任性。
止烦断下痢。平胃气。温中长肌。
(出本草)用粳米饭及粥。食之。
止痢
(出本草)以五月五日所取鳝鱼头骨烧灰。服之。
用土浆解之乃愈。
气痢
(附论)夫气痢者。由表里不足。肠胃虚弱。积冷之气。客于肠间。脏腑不和。因虚则泄。故为气痢也。气痢者。由冷气停于肠胃间。致冷热不调。脾胃不和。腹胁虚满。肠鸣腹痛。便痢赤白。名气痢。治法宜浓肠胃。调冷热。补脾气。则痢当自愈。
方
(出圣济总录)
人参陈橘皮(汤浸去白炒)黄连(去须炒)赤茯苓(去黑皮)樗皮地榆当归(切焙)五味子黄芩(去黑心)白术(炒)甘草(锉炙)枳壳(去瓤麸炒)桂(去粗皮)大腹子(锉各一两)上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一片。枣二枚煎八分去滓。空心顿服。
(出圣济总录)
木香沉香(锉)桂(去粗皮)没药(各一分)胡椒(一分)当归(切焙一分)龙骨(半两)干姜(半两)甘草(炙锉一分)附子(炮裂去皮脐一分)肉豆蔻仁(一枚)赤石脂(半两)密陀僧(一分)上捣罗为散。每服一钱。米饮调下。食前服。
(出同前)
治气痢不瘥。疲劣变成冷痨痢。
乌梅肉(炒一两)猪肝(一大叶以腊煮令烂研如糊)草豆蔻(去皮一两)甘草(炙锉一分)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一两)诃黎勒皮(炒三分)肉豆蔻(去壳)当归(切焙)干姜(炮)荜茇桂(去粗皮半两)上捣罗十味为末。用猪肝煎丸。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米饮下。神曲汤下亦得。
(出圣济总录)
治气痢瘦弱。诸药不效者。
苍术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黄连(去须)当归(焙干各一两半)龙骨(一两)艾叶(炒三分)诃黎勒皮(炒一两半)吴茱萸(汤洗炒十一两)干姜(炮一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上为末。米饮和。众手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生姜汤下。
(出圣济总录)
地榆樗皮当归(切焙)黄连(去须炒)枳壳(去瓤麸炒)桔梗桂(去粗皮)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大腹皮(去锉皮)甘草(炙锉各一两)上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一
(出同前)
荜茇(一两一分)槟榔(锉一两一分)附子(炮去皮脐一两一分)阿魏(三两以水四合煎五六沸同蜜和药)诃黎勒皮芜荑仁(各二两)白术黄连(去须各三两)枳壳(去瓤麸炒一两三分)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生姜汤下。日再。
渐加至四十丸。
(出圣济总录)
治气痢。年深不瘥。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一两)白茯苓(去黑皮三分)陟厘(微炒半两)麦(炒熟三分)石榴皮(炙黄一两)上为末。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五丸。空心以温浆水下。日午再服。
(出圣济总录)
治气痢不止。气力困弱。
赤石脂(三分)干姜(炮三分)浓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一两)龙骨(三分)黄连(去须一两三分)白茯苓(去黑皮三分)无食子(三枚炒尽烟出)当归(切焙三分)上为散。每服三钱。空心米饮下。日晚再服。
(出同前)
地榆诃黎勒皮(各一两)甘草(炙)当归(切焙各两半)柏叶茜根芍药赤茯苓(去黑皮各三分)上锉细。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取六分。去滓。温服。食前。
(出同前)
治气泻不止。
木香丁香缩砂仁肉豆蔻(去壳各一两)藿香叶赤石脂诃黎勒皮(各半两)上为末。用面糊丸。梧桐子大。空心。食前米饮下十五丸。
(出圣济总录)
龙骨黄连(去须)黄柏(去粗皮)干姜(炮)阿胶人参浓朴(生姜汁炙去粗皮各二两)上为散。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日再。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三两)干姜木香枳壳(去瓤麸炒)芍药(各三两)桂(去粗皮)大
缩砂蜜丸
(出圣济总录)
瘦。食不为肌肉。困重无力。眼目多涩。十年不愈。
缩砂仁(去皮一两)肉豆蔻(半两去壳)黄连(去须二两)当归(切焙)赤石脂陈橘皮(去白酒浸一宿干燥各一两)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空心温浆水下
温中散
(出圣惠方)
治气痢腹内疼痛。不欲食。
白术(三分)白芍药(半两)甘草(一分炙微赤锉)桂心(半两)当归(半两锉微炒)吴茱萸(一分汤浸七次焙干微炒)上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二枚。煎六分去滓。不拘时稍热服。
(出同前)
治气痢。腹内疼痛。四肢不和。少欲饮食。
木香(三分)白豆蔻(一两去皮)干姜(半两炮制锉)当归(三分锉微炒)赤石脂(一两)诃黎勒(一两煨用皮)上细罗为散。每服。不拘时。以粥饮调下。二钱。
(出圣惠方)
诃黎勒(一两煨用皮)当归(三分锉微炒)红豆蔻(三分去皮)木香(半两)龙骨(三两)上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以粥饮调下。二钱。
(出同前)
治气痢。心腹疼痛。
白术(三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连(半两去须微炒)当归(三分锉微炒)芜荑仁(二两微炒)上捣罗为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不拘时。粥饮下。
(出同前)
治久气痢不瘥。腹内冷痛。
木香(半两)白矾(二两烧令汁尽)黄丹(一两微炒)砂(一两)龙骨(一两)上捣罗为末。用软饭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不拘时。粥饮下。
(出圣济总录)
治久气痢不止。或轻或剧。
黄连(去须微炒)当归(切焙)乌梅肉(微炒干)诃黎勒(炮去核各一两)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姜制过浓朴煎汤下。日再服。
桃仁丸
(出同前)
治气痢久不瘥。
安息香(半两别研入)桃仁(去皮尖双仁炒香一分别研入)木香(半两)诃黎勒(炮去核一两)上将木香诃黎勒为末。与二味研了。入药相和。重细研。入少许米饮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用暖浆水下。日晚再服。
神验丸治冷痨气痢。腹胁疼痛。水谷不消。
神曲(炒)吴茱萸(汤浸焙干炒各一两)黄连(去须炒)芜荑(炒各三分)上为末。姜汁和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温米饮。食前服。
(出圣济总录)
治诸气痢不止。
木香肉豆蔻仁缩砂仁赤石脂(各半两)上为末。以枣肉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米饮下。食前服之。
(出同前)
木香(二两半)缩砂仁(一两半)枳壳(去瓤麸炒)诃黎勒皮(各三两)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以陈米饮调下。良久。以食压之。
(出圣惠方)
治气痢。久不瘥。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黄连(去须炒一两)芜荑仁(一两微炒)上捣罗为末。
软饭和丸。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米饮下。三十丸。
(出圣济总录)
治气痢久不止。
木香(一两)诃黎勒(炮去核二两)上为末。用粥饮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浆水下。日午再服。
香艾丸
(出同前)
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各等分)上为末。酒煮烂饭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盐汤下。
治气痢久不止。
(出圣惠方)用寒食一百五日。预采木蓼曝干。用时捣罗为末。食前粥饮调下一钱。
牛乳香
治气痢众医不效。久不愈。诸痢困弱者。
以牛乳汁煎荜茇服立愈。唐贞观中太宗苦于气痢。诏问左右有能治其疾者重赏。忽有术士张宝藏进此方。时赏官三品。一方牛乳半斤。荜茇末二钱。同煎减半空心服。
(出肘后方)
治气痢。
以白矾飞令霜白。谓之巴石。以熟猪肝作丸。空心米饮下。量力加减服之。牛肝尤佳。
如食素人以蒸饼丸服。
(出圣济总录)取胡黄连末。用鸡子白。调作饼子。炙令黄。研为末。入樗皮汁和再作饼。用蜜涂炙黄。
不
(出圣济总录)
以宣连一两。干姜半两。各为末。每用连二钱。姜半钱。和匀空心温酒下。
治气痢。长服方。
以诃黎勒、陈橘皮、浓朴各三大两。捣筛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饮送下。
水谷痢
(附论)夫水谷痢者。由体虚腠理开。血气虚春伤于风。邪气留连在肌肉之内。后遇脾胃大肠虚弱。而邪气乘之。故为水谷痢也。脾与胃为表里。胃者脾之腑也。为水谷之海。脾者胃之脏也。其候身之肌肉。而脾气主消水谷。水谷消。其精化为营卫。以养脏腑。充实肌肤。大肠肺之腑也。为传道之官。化物出焉。水谷之精。化为血气者。行于经脉。其糟粕行于大肠也。
肺与大肠为表里。而肺主气。其候身之皮毛。春阳气虽在表。而血气尚弱。其饮食居处。运动劳役。血气虚者。则为风邪所伤。客于肌肉之间。后因脾胃气虚风邪又乘虚而进入于肠胃。
其脾气弱者。不能克制水谷。故糟粕不结聚而变为痢也。又新食竟取风。名为胃气。其状恶风。头多汗。膈下塞不通。饮食不下。腹胀形瘦。腹大。食物则胀满。食寒则洞泄。洞泄者。痢无度也。若胃气竭者痢绝即死。诊其脉小。手足寒难疗。脉大手足温易疗也。下白沫。
脉沉则生。浮则死。身不热脉不悬绝滑大者生。悬绝者死。以藏期之也。脉绝而手足寒。
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脉缓时小结者生。洪大数者死。悬绝而涩者死。细微而涩者生。紧大而滑者死。得大绝脉者不死。
方
广济疗赤白水谷冷热等痢。
地榆(六分)白术(五分)浓朴(六分炙)干姜(六分)熟艾(四分)赤石脂(七分研)龙骨(七分)甘草(四分炙)黄连(十分)乌梅(六分熬)人参(六分)当归(五分)上为末蜜丸。桐子大。米饮汁服三十丸。日三服。忌海藻、菘菜、肉、生冷等物。
浓朴散
(出圣惠方)
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熟)木香(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诃黎勒(三分煨用皮)干姜(半两炮)陈橘皮(一两浸去白焙)当归(半两锉炒)地榆(三分锉)附子(一两炮去皮脐)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五分去滓。不拘时稍热服。
蓝青(汁三升)黄连(八两)黄柏(四两)阿胶(五两)白术地榆地肤子乌梅肉(熬各三两)上为散。用蓝汁在微火上煎服。更可为丸如杏子大。白饮进二丸。亦不得停留。
诃黎勒(一两煨用皮)干姜(三分炮锉)当归(一两锉炒)黄连(去须微炒)白术(一两)木香(三分)浓朴(一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上为末。炼蜜和捣二三百杵。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拘时。粥饮下三十丸。
龙骨(三分)艾叶(一两微炒)赤石脂(三分)白矾(一两焙令汁尽)黄连(三分去须微炒)当归(三分锉碎微炒)附子(一两炮去皮脐)上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饮下三十丸。
人参黄芩甘草(各一两)干姜(一两半)黄连(一两)半夏(三两)大枣(十二枚)上橘皮一两。痛加当归一两。渴热以生姜代干姜。
胃风汤治胸结。下痢。风冷。水谷不化。
肉豆蔻(一两去壳)木香(一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干姜(一两炮)浓朴(一两去皮涂生姜汁炙香熟)上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枣三枚。煎六分。不拘时稍热服。
附子(炮)细辛白术(各五两)干姜(四两)神曲(一升熬)上为散。以饮下之。初服方寸匕。每服渐加。稍加至二三匕良。忌猪肉生冷、油腻、桃、李、雀肉等。
草豆蔻(一两去皮)白石脂(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干姜(一两炮锉)上罗为散。
每服。不计时以粥饮调下。二钱。
白石脂(二两)白矾(一两烧灰)白龙骨(二两)胡粉(二两炒黄)上研为末。
疗水谷痢方
干姜(三分)鸡子(二枚)小豆(二百粒炒令香中食)黄连(二分)上捣筛三物。内鸡子黄白中搅匀。微火上炒令可丸。一服五十丸。如小豆大。旦以饮服即瘥。忌食油腻生冷肉鱼蒜葱。
疗热水谷下痢方
黄连阿胶(各二两)栀子(二十枚)上切以水七升。煮二升分为三服。忌猪肉冷水。
马兰散
(出圣惠方)
治水谷痢。日夜百度。及水痢百起。
马兰(一两微炒)干姜(一两炮锉)黄连(一两去须锉微炒)上为散。不拘时以粥饮调下二钱。一方熟煮汤取一合许。和二方寸匕。入腹即断。冷热皆治。常服神效。不得轻之。
忌猪肉冷水。
又方
橡斗子(五枚盛莨菪子总莆炒黑)龙骨(半两)柿蒂(七枚)上罗为散。不拘时。
以粥饮下一钱。
橡实(二两)干楮叶(一两炙)上罗为散。每服。不计时煎乌梅汤调下。
菖蒲(三两)干姜(一两半炮锉)上罗为散。用粳米饭和丸。梧桐子大。每服。食前粥饮下三十丸。
又方
龙骨(末三两)巴豆(二七枚去心皮研去油)上以粟米稠粥和丸。麻子大。每服以陈米粥下三丸。如微转以井花水下。
治水谷痢久不止。
以糊粉二两。枣肉和捣作饼子。急火中烧令赤。即出地上。以碗合之。勿令风入。待冷细研。食前粥饮调下半钱。
治水谷痢。
又方
疗水谷痢方。
广济疗水痢。及霍乱。冷痢。及食不化有白脓。日夜无度。但疑是冷。悉主之。
兼治泻痢。
白石脂干姜(各八两)上为末。以沸汤和少许面薄糊。和药并手捻作丸。如食法下。
疗水痢腹中气方。
茯苓(八分)白龙骨(八分研)诃黎勒(八分)黄连(八分)酸石榴皮(八分)上为末。蜜丸梧桐子大。空心以饮服。每服二十丸。日二服止。忌肉油腻生冷等。
疗水谷痢方
狗骨灰(牛骨灰亦得)曲(六月六日造熬令黄)上等分为散。空腹服一大茶匙。常曲亦得。
主水痢方
又方主治水痢。及疗热水谷下痢。
黄连苍术(各三两)上作散。和鸡子七枚同煮。并捻作丸。煮赤豆作浆粥服三十丸。
日三服。若渴但饮豆浆粥。
一方以水七升煮二升分服。忌猪肉冷水。
黄芩五味散水谷之痢。其候必腹甚痛。食无妨。但食后即痢。食皆化尽。惟变
作水。痢无期度。多食多下。少食少下。有此状者宜服。
黄芩黄连黄柏(各五两)黄(四两)龙骨(六两)上为散。以饮下之。初服一大茶匙。日二。稍加至二三匙。服瘥乃止。忌猪肉冷水等。
治水谷痢。
黄连(二两)黄柏(二两)阿胶(二两炙)上为散。以苦酒蜜各半升。煎阿胶令烊。内诸药令可丸。饮服三丸。日四。
用白蒿叶干为末。以米和一匙。空腹食之。
疗水谷下痢方
用黄连一升。金色者打碎。陈米五合。二物以水七升。煮至二升。分为二服。
干姜黄柏(各二两)石榴(一枚壳小者二枚)阿胶(二两半切炙)上以水三升。
煮一升二合。去渣内胶令熔。顿服即瘥。未蠲更作。老小亦良。羸瘦者少服。一方无黄柏用黄连。
治水谷痢所下之痢。并无赤色。只下黄沫。忽时下白沫。饮食减少。肌体黄瘦。宜服此方。诃子(面裹炮去核用皮)舶上黄(研细各一两)黄橘皮白术川芎(各半两)甘草(炮四株)肉豆蔻(一枚)上件细杵罗为末。用舶上黄末相滚令匀。用薏仁杵作粉煮粥丸。如梧桐子大。急焙干。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汤下。须是焙干。莫令损药气。
治水谷痢久不瘥
浓朴(三两)黄连(三两)上锉以水三升。煎取一升。空心服。
蛊痢
(附论)凡下痢脓血间杂。瘀黑有片。如鸡鸭肝与血皆下者。蛊痢也。此由岁时寒暑不调。湿毒之气袭人经脉。渐至脏腑。毒瓦斯挟热。与血相搏。客于肠间。如病蛊注之状。故名蛊痢也。
方
蓼子艾屑(各二升)龙胆续断白术(各三两)蜀椒(去目汗)附子(炮)桂心苦参干姜甘草(炙)鼠尾草(各二两)上捣筛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一岁儿服一丸。三岁儿服二丸。五岁儿服三丸。大人服五丸。饮下。疗寒热气在胸中。卒气痛绕脐。忌桃、李、
皮散治脏腑伤动。胃肠虚弱。血渗肠间。风冷相乘。大便下血。瘀黑有片。
或五痔肿痛。久下脓血者。
皮(一具切炙令黑)当归(锉焙)续断黄连翘槐实(炒)干姜(炮)附子(炮去皮脐)白矾(飞各五两)生干地黄(五两)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地榆(一两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芍药(一两)柏叶(一两微炙)茜根(一两锉)当归(一两锉微炒)诃黎勒(一两煨用皮)黄连(一两去须微炒)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六分。去滓。不计时温服。
(一名犀角散)地榆(锉)犀角(镑)黄连(去须微炒)柏叶(微炒)当归(锉微炒)黄柏(去粗皮炙锉)黄芩(去黑心)生干地黄(焙)赤地利(各半两)上捣筛每服三钱。
以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计时。粥饮调亦得。
黄芩(一两)地榆(一两锉)犀角屑(一两)茜根(一两)柏叶(二两微炒)甘草(一两炙赤锉)诃黎勒(一两煨用皮)牛角灰(一两)当归(一两锉微炒)上为散。每服四钱
(一名升麻散)茜根升麻犀角(镑)桔梗(去芦头锉炒)黄芩(去黑心)黄柏(去粗皮各三分)地榆白荷(各一两用根)上为粗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日午空心服。一方酒调服。
茜根丸治毒痢。及蛊注下血如豚肝。心烦腹痛。又脉或大或小。浮陷而起。下
血如豚肝。五内切痛。此因服五石汤丸。逼损阴气。甚则其血自百脉经络而来。注下
。成蛊毒。此为难治。
茜根(洗)川升麻(去芦)犀角(镑)地榆(洗)黄连(去须)当归(去芦头)枳壳(去瓤麸炒)白芍药上等分为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茜根(一两锉)川升麻(一两)犀角屑(一两)地榆(一两锉)黄连(一两去须微炒)黄芩(一两)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升麻地榆茜根黄芩(去黑心各一两半)犀角(镑一两)山栀子上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生地黄一升。切薤白三茎。切豉三十粒。同煎八分。去滓。空心温服。
日晚再煎服。
治中蛊下痢。日数十行。
巴豆(十四枚去皮心出油)藜芦(去芦头)芫青(去翅足炒)附子(炮去皮脐)白矾(熬枯各半两)上为末和匀。以绵裹药一大豆许。内下部。日三。
犀角屑(一两)地榆(三分锉)荷根(二两)马兜铃根(一两)上为散。每服四钱。水一
木香诃子(连核各半两)黄连(一斤炒紫色)上为细末。研粳米饮糊丸桐子大。
每服一百丸。空心食前米饮下。日进一服。
黄柏(去粗皮)黄连(去须各一两)上为末。饭饮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饮下。日午再服。
黄芩(去黑心)黄连(去须各半两炒)上细锉。以水二盏。煎一盏去滓。空心、日晚乘热服。冷即凝。
黄连(去须一两)白矾(烧令汁尽)干姜(炮)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三分)上为细散。每服一钱半。温酒调下。空心、日午服方寸匕。不止更服之。日三。
(出圣济总录)
桔梗(去芦头锉炒)犀角(镑各等分)上为散。酒服一钱。日三。不能自服者即灌之。药下心中烦。须臾自静。七日乃止。可食猪脾以补养之。
(出圣惠方)黑豆(一合)毛桃胶(半两)上以水一大盏。煎六分。去滓。食前。分温二服。
(出圣惠方)用扁竹叶一两锉。以水一大盏。煎六分去滓。入吴盐汁二合。更煎三五沸。食前分温二次服。
治肠蛊先下赤。后下白黄沫。连年不瘥。兼治痢下先白后赤。若先赤后白为肠蛊。
(出圣惠方)用牛膝一两。切槌碎。以醇酒一升。渍一宿。平旦空心服之。再服愈。
(一名黄连丸出危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