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第六节 月经伴随诸证


月经伴随诸证,是指月经前后经期伴随月经所出现的一些全身特殊不适所致的病证,如经行情志异常、经行乳房胀痛、经行发热、经行头痛、经行眩晕经行身痛经行泄泻、经行浮肿、经行口糜、经行风疹等。

  (一)经行情志异常


每逢月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烦躁易怒,狂乱无知,悲伤啼哭,或情志抑郁,喃喃自语,彻夜不眠等证,经净后情志渐复正常者,称为“经行情志异常”。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由七情所伤,使脏腑阴阳失调而致。

一、肝郁脾虚 情志过极,气郁伤肝,肝气郁结,克土犯脾,脾虚失运,或使精血不化,心神失养;或使湿运无主,痰浊内生,痰气互结,上扰心神,发而为病。

二、痰火上扰 肝郁化火,炼液成痰,痰火互结,上扰心神,发而为病。

【辩证施治】

本证的基本病机在于脏腑阴阳失调,故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的证情,或以疏肝实脾,或涤痰开窍,或予安神养心等法。

一、肝郁脾虚

主证」 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精神抑郁,喃喃自语,或悲伤啼哭,胸胁胀闷,食少便溏。苔薄腻,脉弦细。

病机」 肝郁脾虚,痰气扰心。

「治法」 疏肝扶脾,涤痰养心。

「方药」 四逆散(《伤寒论》)合养心汤(《证治准绳》)加减。

甘草 枳实 柴胡 白芍 黄芪 茯苓 茯神 当归 半夏曲 柏子仁 酸枣仁 远志 五味子 南星

本方为四逆散养心汤川芎人参肉桂,加白术南星

方中柴胡枳实疏肝解郁白芍当归养血柔肝半夏曲南星涤痰开窍远志祛痰安神柏子仁酸枣仁茯神五味子养心安神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健脾补中。诸药合用,共收疏肝扶脾,化痰养心之效。

二、痰火上扰

主证」 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烦躁易怒,狂躁无知,哭笑无常,头痛失眠,面红目赤,渴饮,尿黄便秘舌红或绛,苔黄厚或腻,脉弦大滑数。

病机」 痰火内盛,上扰心神。

「治法」 清热涤痰,镇心安神

「方药」 泻心汤(《金匮要略》)合生铁落饮(《医学心悟》)减味。

大黄 黄芩 黄连 天冬 麦冬 贝母 胆星 远志 茯神 钩藤 辰砂 石菖蒲 生铁落

本方为泻心汤生铁落饮橘红连翘茯苓玄参丹参

方中大黄黄连黄芩热泄火;天冬麦冬养阴除烦;贝母胆星石菖蒲

涤痰开窍远志祛痰安神茯苓养心安神辰砂生铁落重镇安神钩藤清热平肝。诸药合用,使热清痰去,神宁病除。

  (二)经行乳房胀痛


月经前或经期、经后,出现乳房胀痛,甚或乳头疼痛不能触衣者,称为“经行乳房胀痛”。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由七情所伤,使气血不畅,脉络不通,或肝肾经血虚少,经脉失养而致。

一、肝气郁滞 情志过极,气郁伤肝,肝郁气滞,气血不畅,乳络壅阻,发而为病。

二、肝肾阴虚 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肝肾精血不足,乳络失养,发而为病。

【辩证施治】

本病临床有虚实之分,痛在经前或经期多为实证,痛在经后多为虚证。治疗时根据虚实不同,分别施以疏肝理气或滋肾养肝等法。

一、肝气郁滞

主证」 行经之前或经期乳房胀痒作痛,甚蜮乳头疼痛不能触衣,伴见一组肝气郁滞⑼之症。

病机」 肝气郁滞,乳络壅阻。

「治法」 疏肝解郁,通络止痛。

「方药」 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味。

陈皮 柴胡 川芎 香附 枳壳 白芍 甘草 瓜蒌 丝瓜络 夏枯草

本方为柴胡疏肝散瓜蒌丝瓜络夏枯草

方中柴胡香附枳壳陈皮疏肝理气川芎丝瓜络血通络;夏枯草散结通络;瓜蒌理气散结;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乳房胀硬,似有块结者酌加全蝎王不留行行瘀通络之品;若见口苦咽干,尿黄,舌红,脉数者,此为肝郁化热之象,酌加丹皮栀子等清泻肝热之品。

二、肝肾阴虚

主证」 经期或经后乳房胀痛,伴见一组肝肾阴虚⑿之症。

病机」 肝肾阴虚,乳络失养。

「治法」 滋肾养肝,填精补血

「方药」 一贯煎(《柳州医话》)加味。

沙参 麦冬 当归 生地 枸杞子 川楝子 鸡血藤 桑椹 女贞子

本方为一贯煎鸡血藤桑椹女贞子

方中沙参麦冬生地滋阴养液;枸杞子桑椹女贞子滋肾填精;当归鸡血藤通络补血川楝子疏泄肝气。诸药合用,共起滋养肝肾,填精补血之效。

  (三)经行发热


每逢经期行经前后发热者,称为“经行发热”。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由感受外邪,饮食失节,情志所伤,或正气不足等因素,使肌体气营卫失调而致。

一、感受外邪 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气血先虚复感外邪,营卫失调,发而为热。

二、阳热内盛 素体阳盛,饮食失节,偏嗜燥烈,或情志过极,郁而化火,使热伏冲任,随经而发。

三、肝肾阴虚 素体阴虚,或久病血亏,或多产房劳,耗伤肝肾之阴。经期经后,阴血愈虚,阴虚生热,发而为病。

四、脾虚气弱 素体脾虚,或劳倦过度,或久病体虚,使脾不化精,气血亏耗,卫阳不固,发而为热。

五、瘀血阻滞 经行产后,余血未净,瘀滞胞中,郁而化热气血失调,瘀热内郁,发而为病。

【辩证施治】

本病临床有内外虚实之分,当根据发热的性质、时间及舌脉象等情况加以鉴别,分别施以解表调经,补虚泻实等法。

一、外感发热

主证」 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发热恶寒,伴见一组外感风寒⑸之症。

病机」 风寒侵袭,营卫遏郁。

「治法」 祛风散寒,养血和营。

「方药」 麻黄四物汤(《医宗金鉴》)

麻黄 桂枝 杏仁 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甘草

方中麻黄桂枝解散风寒杏仁宣肺止咳;当归白芍熟地补血和营;川芎活血调经甘草和中调药

若见口干咽痛舌红,脉浮数者,此为风热之象,方中去麻黄桂枝,加银花连翘牛蒡子薄荷辛凉解表之品。

二、阳盛内热

主证」 行经之前,或正值经期发热恶热,伴见一组里热⑻之症。

病机」 热伏冲任,随经外发。

「治法」 清热泻火,凉血调经

「方药」 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加减。

当归 生地 黄芩 黄柏 黄连 知母 丹皮 地骨皮

本方为当归六黄汤熟地黄芪,加知母丹皮地骨皮。方中黄柏黄连黄芩知母清热火;生地丹皮地骨皮清热凉血当归养血调经。诸药合用,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调经之功。

三、肝肾限虚

主证」 经期行经之后,出现午后潮热,伴见一组肝肾阴虚⑿之症。

病机」 肝肾阴虚,虚阳外越。

「治法」 滋阴养血,清热敛阳。

「方药」 两地汤(《傅青主女科》)加味。

生地 玄参 白芍 麦冬 地骨皮 阿胶 龟板 鳖甲

本方为两地汤龟板鳖甲

方中生地地骨皮清热凉血玄参麦冬滋阴生水;阿胶白芍养血柔肝龟板鳖甲滋阴潜阳。诸药合用,具有滋阴养血,清热敛阳之功。

四、脾虚气弱

主证」 经期行经之后,出现发热形寒自汗,伴见一组脾气虚⒅之症。

病机」 气血亏耗,卫阳不固。

「治法」 益气养血甘温除热

「方药」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黄芪 甘草 人参 当归 橘皮 升麻 柴胡 白术

方中黄芪甘草人参白术健脾益气当归补血陈皮运脾理气升麻、柴若见头晕眼花,唇舌淡白,心悸失眠者,此为血虚之象,方易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白术 茯神 黄芪 龙眼肉 酸枣仁 人参 木香 甘草 当归 枸杞 首乌 熟地

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健脾益气龙眼肉当归枸杞首乌熟地补养阴血茯神酸枣仁养心安神木香运脾理气,使补而不腻。

五、瘀血阻滞

主证」 行经之前或正值经期发热腹痛,午后及夜间益甚,少腹刺痛,经色紫黯有块。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

病机」 瘀滞胞中,郁而发热

「治法」 化瘀清热,调理气血。

「方药」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味。

桃仁 红花 当归 生地 川芎 赤芍 牛膝 桔梗 柴胡 枳壳 甘草 丹皮

本方为血府逐瘀汤丹皮

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牛膝活血化瘀;当归生地养血调经枳壳桔梗调气机;柴胡疏肝散热;丹皮凉血清热;甘草和中调药,诸药合用,具有化瘀清热,调理气血之功。

  (四)经行头痛


行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头部周期性疼痛,甚则剧痛难忍者,称为“经行头痛”。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由情志所伤,饮食劳倦,或久病体虚,正气不足等因素,使气血阻滞,肝火上逆,或血不养脑而致。

一、肝火上逆 情志过极,气郁伤肝,肝郁化火行经之时,肝火冲气上逆,清空受邪 火所扰,发而为病。

二、瘀血阻滞 肝郁不舒,气血不畅,瘀血内阻,脉络不通,发而为病。

三、气血亏虚 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耗伤阴血,或饮食劳倦,损伤脾气脾虚失运,化源不足,行经之时,精血下注,气血益虚,脑失所养,发而为病。

【辩证施治】

临床当依据头痛的时间,性质及舌脉等情况辩清虚实。一般痛在经前或经期呈胀痛或刺痛者多实;痛在行经后期或经后,呈隐痛、空痛者为虚。临床治疗以调理气血为大法。

一、肝火上逆

主证」 行经之前或正值经期头痛目眩,甚或颠顶痕,伴见一组肝经火热⑾之症。

病机」 肝火上逆,清空受扰。

「治法」 清热泻火,养阴柔肝

「方药」 当归龙荟丸(《丹溪心法》)加减。

当归 龙胆草 栀子 黄柏 芦荟 木香 夏枯草 钩藤 白蒺藜 龟板 枸杞子

本方为当归龙荟丸黄连黄芩大黄麝香,加夏枯草钩藤白蒺藜龟板枸杞子

方中龙胆草栀子夏枯草芦荟黄柏清肝泻火钩藤白蒺藜平降肝阳当归养血柔肝龟板滋阴潜阳枸杞子滋养肝肾之阴;木香行气止痛。

头痛发生行经将净或经后,兼见一组肝肾阴虚⑿之症,治宜滋肾养肝,方易杞菊地黄丸(《医级》)治之。

熟地 山茱萸 山药 泽泻 茯苓 丹皮 枸杞 菊花

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滋补肝肾之阴;丹皮菊花清泄肝热;泽泻茯苓渗湿健脾

二、瘀血阻滞

主证」 行经之前或正值经期,头部剧烈疼痛,行经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黯或舌边尖有瘀点,脉弦涩。

病机」 瘀血内阻,经络不通。

「治法」 化瘀通络络调理气血。

「方药」 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赤芍 川芎 桃仁 红花 老葱 红枣 麝香 黄(冲兑)

方中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化瘀通络;老葱、;麝香、黄窜通上下之气;红枣调和营卫。诸药合用,共凑化瘀通络,调理气血之功。

三、气血亏虚

主证」 正值经期或经行之后,头痛眩晕,伴见一组气⑴和血虚⑹之症。

病机」 气血亏虚,脑失所养。

「治法」 益气补血,填精养脑。

「方药」 十全大补汤(《和剂局方》)加减。

人参 川芎 熟地 茯苓 白术 甘草 黄芪 当归 白芍 枸杞 首乌 陈皮

本方为十全大实汤去肉桂,加枸杞首乌陈皮

方中当归白芍熟地首乌枸杞滋养阴血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川芎活血行血;陈皮理气醒脾。诸药合用,共凑益气补血,填精养脑之功。

  (五)经行眩晕


月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周期性的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者,称为“经行眩晕”。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由情志所伤,饮食劳倦,久病体虚或正气不足,使阴血亏耗或痰阻清窍而致。

一、虚阳上亢 情志过极,气郁伤肝,肝郁化火,灼伤肝阴,风阳升动,发而为病;或素体阴虚,或房劳多产,或久病热病,耗伤肝肾之阴精,阴不敛阳,虚阳上扰,发而为病。

二、气血亏虚 平素体虚,或饮食失调,劳倦过度,损伤脾气脾虚不运,气血化源不足,行经之时,气血更虚,气虚清阳不展,清阳不升血虚则肝脑失养,虚风内动,发而为病。

三、痰浊上扰 素体脾虚,或饮食劳倦,脾运失司,水湿不运,聚而成痰,痰扰清空,发而为病。

【辩证施治】

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虚指气血肝脾之虚,实指风火痰浊之实。诊治时当以补虚泄实为大法,或健脾养肝滋肾,补益气血,或熄风潜阳,清热化痰。

一、虚阳上亢

主证」 行经之前或正值经期头晕目眩经色鲜红量多,伴见一组肝阳上亢⑽之症。

病机」 阴虚阳亢,风阳上扰。

「治法」 滋阴潜阳,清热熄风

「方药」 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加减。

天麻 钩藤 石决明 山栀 黄芩 牛膝 杜仲 桑寄生 夜交藤 朱茯神 女贞子 旱莲草

本方为天麻钩藤饮益母草,加女贞子旱莲草

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山栀黄芩热泻火;桑寄生杜仲女贞子补益肝肾;牛膝引热下行;旱莲草滋阴止血夜交藤、朱茯神宁心安神。诸药合用,具有滋阴潜阳,清热熄风之效。

二、气血亏虚

主证」 正值经期行经之后,头目眩晕,视物昏花,伴见一组气虚⑴和血虚⑹之症。

病机」 气血亏虚,脑失所养。

「治法」 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 归脾汤(《济生方》)

白术 茯神 黄芪 龙眼肉 酸枣仁 人参 木香 甘草 当归 远志

方中白术黄芪人参甘草健脾益气当归龙眼肉益阴血;茯神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腻。

血虚较甚,酌加熟地、阿佼、紫河车

三、痰浊上扰

主证」 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眩晕头重,胸闷呕恶,倦怠乏力,食少多寐。苔白腻,脉濡滑。

病机」 痰浊阻遏,清阳不升

「治法」 健脾化痰,升清降浊。

「方药」 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合旋复代赭汤(《伤寒论》)

半夏 天麻 茯苓 橘红 白术 甘草 旋复花 人参 代赭石 生姜 大枣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天麻熄风化痰半夏橘红旋复花代赭石降浊平冲;生姜大枣调中和胃

若见心烦口苦,苔黄腻,脉弦滑者,此为痰郁化火之象,酌加黄芩竹茹等清热涤痰之品。

  (六)经行身痛


经期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的身体疼痛,称为“经行身痛”。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由正气不足,营卫失调,或外邪侵袭,使筋脉失养或气血不畅而致。

一、血虚气弱 素体虚弱,或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两虚,经行之际,气血更虚,筋脉失养,发为身痛。

二、寒凝血滞 寒湿入侵,留阻经络,血为寒凝,经脉不畅,经行体虚,发而为病。

一、血虚气弱

主证」 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肢体麻木疼痛,月经量少,色淡,伴见一组血虚⑹和气虚⑴之症。

病机」 血虚气弱,筋脉失养。

「治法」 养血益气,柔筋止痛。

「方药」 圣愈汤(《医宗金鉴》)加味。

熟地 白芍 川芎 人参 当归 黄芪 鸡血藤 山茱萸

本方为圣愈汤鸡血藤山茱萸

方中人参黄芪益气健脾熟地当归滋补阴血白芍鸡血藤山茱萸养血柔筋;川芎行血止痛。诸药合用,具有养血益气,柔筋止痛之功。

二、寒凝血滞

主证」 行经前后,或经行之际,肢体关节疼痛,腰酸痛,遇寒痛甚,得热则减,经血黯黑有块。苔薄白,脉沉紧。

病机」 寒凝血滞,经脉不畅。

「治法」 行血散寒,通经止痛。

「方药」 生化汤(《傅青主女科》)加味。

当归 川芎 桃仁 干姜 甘草 牛膝 桂枝 桑枝 鸡血藤

本方为生化汤牛膝桂枝桑枝鸡血藤

方中当归鸡血藤养血柔筋;川芎桃仁牛膝活血祛瘀;桂枝桑枝干姜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甘草健脾和中,诸药合用,具有行血散寒,通经止痛之功。

  (七)经行泄泻


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周期性的大便清稀,甚至泻出如水样者,称为“经行泄泻”。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由脾肾亏虚,使脾虚不运,肾虚不固而致。

一、脾气亏虚 脾气素虚,经行之时,气血下注血海脾气愈虚,脾失健运湿浊下陷,发而为病。

二、脾肾阳虚 肾阳素虚,命门火衰,经行之际,肾气益虚,阳虚不固,火不暖脾,发而为病。

【辩证施治】

本病临床以虚证为多,一般食少便稀,脘腹胀满为脾虚;五更而泄,畏寒肢冷为脾肾阳虚。治疗以健脾温肾为大法。

一、脾气亏虚

主证」 经行之前或正值经期大便溏泄,伴见一组脾气虚⒅之症。

病机」 脾失健运湿浊下流。

「治法」 益气健脾化湿止泻。

「方药」 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

莲子肉 苡仁 砂仁 桔梗 扁豆 茯苓 人参 甘草 白术 山药

方中人参白术山药甘草健脾益气莲子肉、扁豆苡仁茯苓健脾化湿砂仁理气醒脾和胃健运;桔梗益肺之气而布水津。

若见腹中冷痛,喜热喜按,甚则四肢厥冷,脉沉迟者,此为中焦虚寒之象,酌加附子干姜温阳散寒之品。

二、脾肾阳虚

主证」 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大便稀薄,或五更而泄,伴见一组脾肾阳虚⒇之症。

病机」 脾肾阳虚,火不暖土。

「治法」 温补脾肾,暖土固肠。

「方药」 四神丸(《证治准绳》)合健固汤(《傅青主女科》)

肉豆蔻 补骨脂 五味子 吴茱萸 人参 茯苓 白术 巴戟 苡仁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苡仁健脾渗湿补骨脂巴戟温补肾阳吴茱萸温胃和中;肉豆蔻五味子固肠止泻。诸药合用,具有健脾温肾,暖土固肠之效。

  (八)经行浮肿


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周期性的头面及四肢浮肿者,称为“经行浮肿”。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因饮食劳倦,情志所伤或正气不足等因素,使水湿泛滥或气血阻滞而致。

一、脾虚气弱 脾气素虚,或饮食生冷,嗜无度,使脾运失司。经行之际,气血下注胞宫脾气益虚,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至水湿不行,溢于肌肤,发而为病。

二、脾肾阳虚 劳倦思虑太过,耗伤中气,以至湿浊内蕴,困阻脾阳脾失健运土不制水,水湿不行;或多产房劳肾气亏损,肾虚不能化气利水。经行之际,精血下注胞宫,脾肾益虚,以至水湿泛滥,溢于肌肤,发而为病。

三、气血阻滞 情志过极,气郁伤肝,肝郁气滞,血行受阻。经行之际,三焦决渎失常,发而为病。

【辩证施治】

本病临证有虚实之分。浮肿按之没指多虚,按之随手而起多实。治疗时当根据虚实的不同而施以不同的治法。

一、脾虚气弱

主证」 经行之前或行经之际,面浮肢肿,伴见一组脾气虚⒅之症。

病机」 脾虚气弱,水湿不行。

「治法」 健脾益气,利水消肿。

「方药」 四苓散(《明医指Y》)加味。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苡仁 砂仁 陈皮

本方为四苓散苡仁砂仁陈皮

方中白术茯苓苡仁健脾渗湿猪苓泽泻利水饮;砂仁陈皮运脾燥湿理气和中。诸药合用,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消肿之功。

二、脾肾阳虚

主证」 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肢面浮肿,按之没指,伴见一组脾肾阳虚⒇之症。

病机」 脾肾阳虚,水湿泛滥。

「治法」 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方药」 真武汤(《伤寒论》)加味。

茯苓 白芍 白术 生姜 附子 桂枝 补骨脂 巴戟 大腹皮

本方为真武汤桂枝补骨脂巴戟大腹皮

方中附子桂枝补骨脂巴戟温肾助阳;茯苓白术健脾燥湿生姜温中散水;白芍敛阴缓急;大腹皮行气利水。诸药合用,共凑温补脾肾,利水消肿之功。

  (九)经行口糜


经期或临经之时,出现周期性的口舌糜烂,经净渐愈者,称为“经行口糜”。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由邪热为患,或阴虚火旺心火内炽,或胃热炽盛,或湿热熏蒸,使火热上炎而致。

一、阴虚火旺 素体阴虚,或情志化火伤阴,或热病伤阴阴虚火旺虚火乘经行营阴偏虚之际,上乘于心,发而为病。

二、胃热炽盛 素体阳盛,或饮食失节,偏嗜辛香燥烈,使胃热炽盛,经行之际,冲气偏盛,以至胃热冲气上乘于心,发而为病。

三、湿热熏蒸 素体脾虚起居失宜,水湿不运,郁而化热,或饮食失节,偏嗜肥甘厚味,湿热内生,湿热熏蒸,发而为病。

【辩证施治】

本病多为热证,治疗以清热为大法法临证时根据不同证情,分别施以滋阴降火,清热泻火或利湿清热等法。

一、阴虚火旺

主证」 行经之际,口舌糜烂,伴见一组肝肾阴虚⑿之症。

病机」 阴虚火旺,上乘于心。

「治法」 滋阴降火,导热下行。

「方药」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味。

熟地 山茱萸 山药 泽泻 茯苓 丹皮 知母 黄柏 生地 玄参

本方为知柏地黄丸生地玄参

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肾之阴;黄柏丹皮清热凉血知母滋阴降火生地凉血养阴;玄参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泽泻茯苓导热下行。诸化合用,共凑滋阴降火,热下行之功。

二、胃火炽盛

主证」 经行之前或正值经期,口舌生疮,糜烂,口臭,伴见一组里热⑻之症。

病机」 胃热炽盛,上乘于心。

「治法」 清胃泻火,导热下行。

「方药」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合凉膈散(《和剂局方》)

生地 木通 生甘草梢 竹叶 大黄 朴硝 山栀 薄荷 黄芩 连翘

方中生地凉血养阴;大黄朴硝热泻下;山栀黄芩连翘、生甘草清热解毒木通竹叶导热由小便而出;薄荷内清外疏。诸药合用,具有清胃泻火,导热下行之效。

三、湿热熏蒸

主证」 经行之际,口舌糜烂,口唇疱疹,脘腹胀满满呕恶,大便溏臭。舌苔黄腻,脉濡数。

病机」 湿热熏蒸。

「治法」 清热利湿

「方药」 甘露消毒丹(录自《温热经纬》)

滑石 茵陈 黄芩 石菖蒲 川贝母 木通 藿香 射干 连翘 薄荷 白豆蔻

方中石菖蒲藿香薄荷白豆蔻化湿浊,宣畅气机黄芩连翘清热解毒川贝母射干泻火散结;滑石茵陈木通清热利湿。诸药合用,具有芳香化浊清热利湿之功。

  (十)经行风疹


行经之前或正值经期,皮肤出现周期性的突起红疹,或起风团,异常瘙痒,经净渐退者,称为“经行风疹”。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由风邪乘袭而致。

一、血虚生风 经行之际,阴血偏虚,若素体血虚或多产、久病,营阴受损,则易血虚生风,发而为病。

二、风热侵袭 素体阳盛,或饮食不节,偏嗜辛香燥烈,酿成血热,经行之际,阴血偏虚,风邪乘袭,贶热相搏,发而为病。

【辩证施治】

本病临床多以血虚为本。在疏散风邪时,当顾及阴血,慎用辛香温燥之品。

一、血虚生风

临经之际,或正值经期风疹频发,瘙痒异常,入夜尤甚,肌肤枯燥,伴见一组血虚⑹之症。

病机」 阴血亏虚,风邪乘袭

「治法」 补养阴血,疏鸯固表。

「方药」 当归饮子(《证治准绳》)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防风 荆芥 黄芪 甘草 白蒺藜 何首乌

方中当归川芎白芍生地何首乌补养阴血荆芥防风白蒺藜疏散风邪;黄芪甘草益气固表。诸药合用,具有补养阴血疏风固表之效。

二、风热侵袭

主证」 经行之际,身发红色疹块,风团,瘙痒难忍,遇风感热尤甚,伴见一组里热⑻之症。

病机」 风热乘袭,搏于肌肤

「治法」 疏风清热,养血止痒。

「方药」 消风散(《外科正宗》)

荆芥 防风 当归 生地 苦参 苍术 蝉蜕 木通 胡麻仁 知母 石膏 生甘草 牛蒡子

方中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疏散风邪;知母石膏热泻火;苦参苍术清热燥湿当归生地补养阴血胡麻仁养血润燥木通、生甘草导热下行。诸药合用,具有疏风有清热,养血止痒之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