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月经不通(出《妇人良方》)


  妇人月水不通,或因醉饱入房,或因劳役过度,或因吐血失血,伤损肝脾。但滋其化源,其经自通。若小便不利,或头眩痛,腰背作痛,足寒时痛,久而血结于内,变为癥。若血水相并,脾胃虚弱,壅滞不通,变为水肿。若脾气衰弱,不能制水,水渍肌肉,变为肿满。当益其津液,大补脾胃,方可保生。

  东垣曰:经闭不行有三。妇人脾胃久虚,形体羸弱,气血俱衰,而致经水断绝不行。或病中消胃热善食,渐瘦,津液不生。夫经者,血脉津液所化,津液既绝,为热所烁,肌肉渐瘦,时见渴燥,血海枯竭,病名曰血枯经绝。宜泻胃之燥热,补益气血,经自行矣。此证或经适行而有子,子亦不安,为胎病者自矣。

  或心包脉洪数,躁作,时见大便秘涩小便虽清不利,而经水闭绝不行,乃血海干枯,宜调血脉,除包络中火邪而经自行矣。或因劳心,心火上行,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宜安心补血泻火,经自行矣。

  洁古曰:女子月来不来者,先泻心火,血自下也。《内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故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王启玄注曰:大肠胃热也,心脾受之,心主血心病即血不流。脾主味,脾病即味不化,味不化则精不足,故其病即不能隐曲脾土已亏,即风邪胜而气愈消也。又经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宜先服降心火之剂,后服局中五补丸,后以卫生汤,治脾养血也。

  五补丸

  补诸虚,安五脏,坚骨髓,养精神

  熟地  人参  牛膝  白茯苓  地骨皮(各等分

  上炼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温空心服。

  卫生汤

  当归  白芍(各二两)  黄芪(三两)  甘草(一两)

  每服五钱,水煎,空心服。如虚者,加人参一两。

  按:东垣、洁古治血枯之法,皆主于补血泻火也。补血者,四物之类。泻火者,东垣分上、下、中。故火在中,则善食消渴,治以调胃承气之类;火在下,则大小便秘涩,治以烛之类,烛者,四物与调胃承气等分也;火在上,则得于劳心,治以芩、连及三和之类,三和者,四物、凉膈、当归等分也。洁古先服降心火之剂者,盖亦芩、连、三和、烛之类。后服五补、卫生者,亦补气之剂也。

  黄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少年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四乌鲗骨芦茹,二味并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为后饭,饮以鲍鱼汁,利肠中及伤肝也。

  王启玄注云:乌鲗骨血闭芦茹主散恶血雀卵主血痿,鲍鱼瘀血。河间《宣明论》方,乌鲗鱼骨、芦茹等分雀卵不拘数,和丸小豆大,每服五丸至十丸,煎鲍鱼汤下,食后,日三服,压以美膳。

  《养生必用论》曰:女子十四天癸至,任脉通,月事以时,于是有子天癸者,物之自然,月者,以月至。经者,有常也。其来过与不及,皆谓之病。若营血亏损,不能滋养百骸,即发落面黄,羸瘦燥热燥气盛,则金受邪,金受邪则为咳,为嗽,为肺痈,为肺痿必矣。但助胃壮气,则营血生而经自行,须慎饮食,调七情,保神气,庶可得生。若暴怒气逆,经闭不行,当用行气破血之剂。

  刘宗厚曰:营者,水谷之精气,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源源而来,生化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灌溉一身。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注之于脉,少则涩,充则实。常以饮食滋养,则阳生阴长,变化而为血。诸经恃此,则百脉长养,耗竭,则百脉空虚,可不慎哉!若阴气一伤,变症百出。妄行于上,即吐。衰涸于下,则癃闭。血渗肠间,则为肠风阴虚阳抟,即为崩。湿蒸热瘀,则为滞下。热极腐化,即为脓血。火极似水,则血紫黑。热胜于阴,发为疮疡。湿滞于血,则为痛痒隐疹。蓄之在上,则善忘,蓄之在下,则善狂。

  寇宗奭曰:夫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若室女童男,积想在心,思虑过度,多致劳损。男子即神色消散,女子即月水先闭。且心病即不能养脾,故不嗜食脾虚即金亏,故发嗽。肾水绝,则木气不荣,而四肢干痿,故多怒,鬓发焦,筋骨痿。若五脏传遍则死。苟或自能改易心志,用药扶持,庶可保生。切不可用青蒿虻虫凉血行血。宜柏子仁丸泽兰汤益阴血、制虚火也。按:《内经五谷入于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营四末,内养五脏六腑。若服苦寒之剂,复伤胃气,是犯生生之戒,必致于不起也。

  薛氏曰:按:经水阴血也,属冲任二脉,上为乳汁,下为月水。其为患,有因脾虚而不能生血者,有因脾郁而血不行者,有因胃火而血消燥者,有因脾胃损而血少者,有因劳伤心而血少者,有因怒伤肝而血少者,有因肾水少,不能生肝而血少者,有因肺气虚,不能行血者,治疗之法,若脾虚而不能行者,调而补之。脾郁而不行者,解开而补之。胃火而不行,清而补之。脾胃损而不行,温而补之,劳伤心血而不行,逸而补之。怒伤肝而不行,和而补之。肺气虚而不行,补脾胃。肾虚而不行,补脾肺。经云: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皆当审而治之。

  萧氏曰:经云:气上迫肺,则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今用连、朴之类导痰降火,使气不上迫于肺,故心气下通而月事来也。

  丹溪治一妇,久疟食少经闭,两手无脉,每日与三花神佑丸十余粒津咽之,月余食进脉出,又半月脉愈,又一月经行,亦此意也。予尝体此治陈妇,二十岁,形肥,痞塞不食,每日卧至未牌,吃一盏粥,粥后必吐水半碗,复卧,经闭三月,前时忽通,黑色。脉之,辰时寸关滑,皆有力,午后关滑寸不滑。询之,因乘怒饮食而致。遂以白术一两半,厚朴黄连枳实各一两,半夏茯苓陈皮山楂人参滑石各八钱,缩砂香附桃仁各半两,红花二钱,分十帖,各入姜汁三匙,日进之。间三日,以神佑丸,神秘沉香丸微下之。至十二日吐止,食渐进,四十日平复如故。又汪氏年三十余,形瘦,亦痞不食,吐水,经不通,以前方加参、术、归为君,煎熟,入竹沥半盏、姜汁,服之,但不用神佑丸下,亦平复。若咳嗽寒热经闭者,当于咳门求之。

  张子和曰:凡月事不来,用茶调散吐之,次用玉烛散芎归汤、三和汤、桂苓白术散之类,降心火,益肾水开胃进食。分阴阳,利水道之药也。

  一妇月事不行,寒热往来口干颊赤,饮食少,旦暮间咳一二声,诸公皆用虻虫水蛭干漆硇砂芫青红娘子没药血竭之类,惟予不然,古方虽有此法,奈病人服之脐腹必发痛,饮食不进,乃命止药,饮食稍进。《内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心受之则血不流,故不月。既心受积热,宜抑火升水,流湿润燥开胃诱食,乃涌出痰一二升,下泄水五六行,湿水上下皆去,血气自然湍流,月事不为水湿所隔,则依期而至矣。亦不用虻虫水蛭有毒之药。如用之,则月经纵来,小反闭,他症生矣。凡精血不足,宜补之以食,大忌有毒之药,偏胜而致夭阏多矣。

  一妇三十四岁,经水不行寒热往来面色萎黄唇焦颊赤,时咳二三声。问其所服之药,黑神散乌金丸、烧肝散、四物汤鳖甲散建中汤、宁肺散,针灸千百,转剧。家人意倦,不欲求治。予悯之,先涌痰五六升,午前涌毕,午后食进,余症悉除。后三日,复轻涌之,又去痰一二升,食益进。不数日,又下通经散,泻讫一二升。后数日,去死皮数重,小者如麸片,大者如苇膜。不一月,经水自行,神气大康。

  室女月水不通。用雄屎一两,烧存性,为细末,空心,温调下一钱,神效。

  仲景矾石丸

  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

  矾石(枯,三钱)  杏仁(二钱半)

  二味末之,丸,枣核大,纳阴中,剧者再纳之。

  琥珀散

  治心膈迷闷,肚腹撮痛,月信不通等疾。

  乌药(二两)  当归  蓬术煨。各一两)

  上为末,温调下二钱。

  万病丸

  月经瘀闭,脐腹作痛,及产后癥等病。

  干漆(炒烟出青白为度)  牛膝浸,焙。各一两)

  为末,生地黄汁一升,砂器慢火熬膏,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饮下。

  红花当归散

  经候不行,腰胯重痛,小腹坚硬。

  红花  当归尾  紫葳  牛膝  炙甘草  苏木(各二钱)  白芷  桂心(各一钱半)  赤芍(炒,一两)  刘寄奴苗(五钱)

  为末,调服三钱。

  柏子仁丸

  柏子仁(炒,另研)  牛膝洗,炒)  卷柏(各半两)  泽兰叶(一两)

  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泽兰汤

  泽兰叶(二钱)  当归  芍药(各一钱,炒)  炙甘草(五分)

  水煎服。

  茯苓补心汤

  治妇人心气虚耗,不能生血,又不能制乎肺,金气得以乘乎肝木,肝既亏损,则血不能藏,渐致精血枯涸,月事不调。此方专补心元之虚,抑其肺气调和营卫,滋养血脉。前方参苏饮内除木香,余与四物汤对匀,每服五钱,以姜、枣煎,温服。此方常进,用以治宫娥,多效。

  牛膝散

  治月水不利,脐腹作痛。或小腹引腰气攻胸膈。

  牛膝  桂心  赤芍(炒)  桃仁  玄胡索(炒)  川归  丹皮(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调服。或每服五钱,水煎服。

  地黄通经丸

  治月经不行,或产后恶露,脐腹作痛。

  熟地(四两)  虻虫(去头、翅,炒)  水蛭糯米同炒黄,去米)  桃仁(去皮、尖。各五十枚)

  上炼丸,梧子大,每服五七丸,空心下。

  牡丹皮散

  妇人月水不利,脐腹疼痛。

  丹皮  大黄(炒。各一两)  赤芍  生地  桃仁  川归  桂心  赤茯苓  白术(各七钱半)  石韦(去毛)  木香(各半两)  上每服五七钱,姜三片,水煎,空心服。

  《本事》通经丸

  妇人室女月水不通,疼痛或成血瘕

  桂心  青皮(去白)  大黄(炒)  干姜  川椒  川乌  干漆  莪术  川归  桃仁(各等分

  为末,先将四钱用米醋成膏,和余末,调匀,捣千杵,丸如梧子大,晒干,每服二十丸,淡汤下,加至三十丸。温亦得。

  厚朴汤

  治月水不通,屡试有验。(因气滞痞呕,结痰在上,寒热。)

  厚朴(姜汁炙香)

  切细,浓煎,去渣,空心服,不过三四剂,瘥。

  丹溪积痰伤经不行,夜则妄语

  瓜蒌子(一两)  黄连(五钱)  吴茱萸(一钱半)  桃仁(五十枚)  红曲(二钱)  缩砂(三两)  山楂

  姜汁蒸饼糊为丸。

  躯肥脂满经闭者,导痰汤加芎、连,不可服地黄,如用,以姜汁炒过。(即二陈加枳实黄连是也。)

  一妇年二十余,两年经闭,食少乏力

  黄连(二两)  白术(一钱半)  陈皮  滑石(各一钱)  黄芩(半两)  木通(三分)  桃仁(十二枚)  炙甘草(少许)

  水煎服。

  瘀血郁滞经闭,或临经时腰疼腹痛。宜四物汤红花桃仁莪术玄胡香附木香发热黄芩柴胡

  瘀血作痛,经闭不行丸药方

  香附煮,四两)  瓦楞子(煅,二两,煮一昼夜)  桃仁(二两)  丹皮  大黄(蒸)  川归(各一两)  川芎  红花(各半两)

  为末,蒸饼丸,梧子大,空心,温下三五十丸。

  经水过期不行

  玄胡索(一钱)  香附  枳壳(各五分)

  为末,杜牛膝汁半盅,空心调服

  当归散

  治经脉不通

  川归  穿山甲(灰炒)  蒲黄(炒。各半两)  辰砂(一钱)  麝香(少许)

  上为末,调服二钱。

  菖蒲丸

  血积心脾作痛。

  九节菖蒲(六两)  吴茱萸(炒)  香附子(各四两)

  上为末,神曲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没药散

  血气不行,心腹疼痛,或走注痛,月经不调发热热,并宜用之。

  红花  没药  川归  玄胡(炒)

  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童便调下。

  威灵仙散

  凡冷,气滞血少,小腹疼痛,或经行遇怒,腹胀痛,宜用之。

  威灵仙(一两)  川归  没药  木香  桂心(各五钱)

  为末,每服一钱,热调下。

  当归散

  凡血积小腹痛,或因气逆月经不行,肚腹作痛。

  川归(炒)  赤芍  没药  枳壳(麸炒)  刘寄奴  玄胡

  各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调下。

  加味建中汤

  血海受寒,小腹作痛。

  桂心(半两)  白芍(一两)  炙甘草(二钱半)  吴茱萸  当归  玄胡  丹皮(各五钱)

  每服五钱,加姜、枣,水煎,食前服

  滋血汤  妇人血热气虚经候涩滞不通,肢体麻木肌热生疮,浑身痒倦,将成痨瘵。不可妄服药饵,宜以此滋养,自能通利。

  马鞭草  荆芥穗(各四两)  桂心  枳壳  川芎  川归  丹皮  赤芍(各一两)

  每服五钱,乌梅(一枚),水煎,食前服,如有此症,服半月,经脉自通,百病皆愈。出适宜方。


上一篇:居经 下一篇: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