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赤白带下


  《机要》云:赤者,热入小肠。白者,热入大肠。其本实热,冤结于脉不散。故为赤白带下也。冤,屈也,结也,屈滞而病热不散。先以十枣汤下之,后服苦楝丸、大玄胡散调下之。热去湿除,病自愈也。刘宗厚曰:此论有余之症也。

  《良方》论云:妇人带下,其名有五。因经行、产后风邪入胞门,传于脏腑而致之。若伤足厥阴肝经,色如青泥。伤于手少阴心经,色如红津。伤于手太阴肺经,形如白涕。伤于足太阴脾经,黄如烂瓜。伤足少阴肾经,黑如衃血。人有带脉横于腰间,如束带之状,病生于此,故名为带。

  生生子曰:按:此论,前既云伤于肝则色青,伤于心则色赤云云。是五脏皆能令人带下也,抑何待于奇经带脉病而后然欤!缘带乃有形之病,如衣带之状,所下之物,亦必成条或成片而象之也。虽有赤白之殊,皆湿痰瘀血所致。若局定指奇经带脉之名,而始名之为带下,得无太泥乎哉!考之《难经·二十九难》曰:奇经之为病,何如?云云: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滑伯仁注曰:任脉胞门行腹,故病苦内结,男为七疝,女为聚。带脉回身一周,故病如是。观乎是,在任脉则有男女之分,在带脉则无男女之分。据乎是,则凡带脉所生之病,乃男女均有之疾,初非硬指带脉之名为妇人,今日所谓白物淫淫而下之带也。又按:《内经·骨空篇》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聚。亦是以任脉带下,而不以带脉带下也。故后之历代诸公所治,亦不泥于带脉。予故辨而明之,庶临症者而毋以名拘焉。

  刘宗厚曰:按:《良方》此论,言风气寒热伤于诸脏致症,似言外邪。大抵此症,多有本于阴虚阳竭,营气不升,经脉凝涩,卫气下陷,精气累滞于下焦奇经之分,蕴积而成。其病或醉饱劳房,服食燥剂所致也。白物如涕之状,故言带者,亦病形也。经云:带脉为病而得名。而白者属气,赤属血。东垣举《脉诀》曰:崩中日久为白带漏下多时骨木枯。言崩中者,始病血崩,久则血少,复亡其阳,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此可见未得全拘于带脉矣。详病亦有湿痰流注下焦,或肝肾阴淫之湿胜,或因惊恐而水乘土位,浊液下流,或思慕为筋痿。《内经》所谓:二阳之病发心脾是也。或余经湿热屈滞于少腹之下,而病本殊,则皆为气血虚损,营卫精气累治而成,其病标一也。前人立论,殆尽病机,则治法无定。若戴人以带下得两手脉俱滑大而有力,乃上用宣去痰饮,下以导水丸湿热,继以淡剂渗之,此为泻实也。如其诸脉微细,或沉紧而涩,按之空虚,或洪大而涩,按之无力,正为元气不足阴虚筋痿,虚极中寒等症。东垣有补阳调经、固真等例,乃兼其虚也。丹溪先生因治湿痰下注,用海石南星椿根皮之类,较之前人下之而复吐以提其气,或发中兼补,补中兼利,燥中兼升发,润中兼益气,温而兼收涩之例不同,盖病机轻重浅深之异耳。

  仲景曰:妇人带下六极之病,脉浮则为肠鸣腹满,紧则为腹中痛,数则为阴中痒痛,洪则生疮,弦则阴疼掣痛

  又曰:带下三门,一胞门,二龙门,三玉门。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女属玉门

  《脉经》问曰:未出门女有三病,何谓也?师曰:一病者,经水初下阴中热,或有当风,或有扇者。二病者,或以寒水洗之。三病者,或见丹下惊怖得病属带下

  又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痢,数十日不止,暮则发热少腹里急痛,腹满,手掌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少腹中不去,何以知之?其症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与温经汤

  《内经》曰:脾传之肾,病名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白。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启玄子注曰:出白出白液也,盖便浊白带之类。

  许学士云:凡妇人有白带,多致不产育,速宜治之。

  《衍义》治带下并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遂至脐腹更增冷痛。此盖败脓血所致,卒无已期,须以此排脓。白芷一两,单叶红蜀葵根二两,白芍药、白枯矾,另为末,各半两,同以蜡丸,如梧桐子大,空心及饭前米饮下十丸或十五丸。候脓尽,仍别以补药佐之。

  《本事方》治下元冷,赤白带下,不问远年近日,尽效

  龙骨(五钱)  舶上硫黄(三钱半)

  上为末,每服半钱,无灰下,空心调服,一日三服。

  伏龙肝散  治赤白带下久不瘥,肌瘦瘁黄。

  棕榈烧存性)  伏龙肝  屋梁上尘(悬长者,炒烟尽,出火毒)

  上等分,为末,入龙脑麝香各少许,每服二钱,调服。病十年者,半年可安。有人经崩漏不止,诸药不效,脉濡微,与此药兼香矾丸服之,即愈。

  香矾丸

  白矾(四两)  香附子(二两)  黄狗头骨灰(四两)

  上为末,粥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东垣补经固真汤

  白文举正室,白带常漏久矣。诸药不效,诊得右尺极微,其白带下流不止。《脉经》云:崩中日久为白带漏下多时骨木枯。言崩中者,始病血崩,久则血少,复亡其阳,故白滑之物下流不止。是本血海将枯,津液复亡,干枯不能滋养筋骨。以本部行经为引用,为使,以大辛甘油腻之药,润其枯燥而益津液。以大辛热之气味,补其阳道,生其血脉。以苦寒之药,泄其肺而救上热。伤气人参补之。以微苦温之药为佐,而益元气。名曰:

  补经固真汤

  柴胡  甘草(炙)  陈皮  郁李仁(另研)  生黄芩(另入。各一钱)  人参  干姜(各二钱)  白葵花(去萼,七朵)

  上除黄芩外,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七分,再入黄芩,同煎至一盏,空心热服,以早膳压之。

  桂附汤

  治白带腥臭,多悲不乐,大寒。

  肉桂(一钱)  大附子(三钱)  黄柏  知母(各五分)

  如少食常饱,有时似腹胀,加白芍药(五分);如不思饮食,加五味子(二十粒);如烦恼,面上麻木如虫行,乃胃中元气极虚,加黄芪(一钱),人参(七分),炙甘草(二分),升麻(五分)。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远热服

  酒煮当归丸

  治颓疝,白带下注,脚气,腰以下如在雪中,以火焙炕,重厚绵衣盖上,犹寒不任,冷之极也。面白如枯鱼之象,肌如刀削,消瘦之速也。小便不止,与白带长流而不禁固,自不知觉,面白目青蓝如菜色,目䀮䀮无所见,身重如山,行步欹侧,不能安地。腿膝枯细,大便秘结口不能言,无力之极,食不下,心下痞烦心懊憹,不任其苦,面停垢,背恶寒小便遗而不知。此上中下三阳真气俱竭,故呕不止,胃寒之极也。其脉沉紧而涩,按之空虚,若脉洪大而涩,按之无力,犹为中寒之症,况按之空虚者乎!按之不鼓,是为阴寒之极也。其空虚,乃血气俱虚之极也。

  当归(一两)  茴香(半两)  黑附子(炮,去皮、脐)  良姜(各七钱)

  上四味锉,以好一升半,煎至尽为度,炭火焙干,为细末,入后药:

  炒黄盐  丁香(各半两)  全蝎(三钱)  柴胡(二钱)  升麻根  木香(各一钱)  苦楝子  炙甘草(各五分)  玄胡索(四钱)

  俱为末,与前四味和匀,煮面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饿肚淡汤下。忌油腻、冷物、面。

  当归附子汤

  治脐下冷痛,赤白带下

  柴胡(七分)  良姜  干姜  黑附子(各一钱)  升麻  梢(各五分)  炙甘草(六分)  当归(二钱)  炒黄盐(三分)  黄柏(二分)

  每服五钱,水煎服,为丸子亦可。

  上炒盐例,东垣回阳丹注云:必用炒黄盐,无则不效。盖寒疝之要药也。

  固真丸

  治白带久下不止,脐腹冷痛。其寒扪之如阴中亦然。目中溜火上壅,视物䀮䀮无所见,齿皆恶热饮痛,须得黄连末擦之乃止。惟喜干食,大恶汤饮。此病皆寒湿乘其胞内,故喜干而恶湿。肝经阴火上溢走于标,故上壅而目溜火。肾水侵肝而上溢,故目中䀮䀮无所见。齿恶热饮者,是少阳、阳明中伏火也。当大泻寒湿,以丸药治之。故曰:寒在下焦,治主宜缓。大忌汤散,以白石脂白龙骨,以枯其湿。以炮姜大辛热,泻寒水。以黄柏之大寒为因用,又为向导。治法云:古者虽重罪,不绝人之后。又为之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之意。又泻齿中恶热饮也。以柴胡为本经之使,以芍药半钱以导之。又恐辛热之药太甚,损其肝经,故微泻之。以当归之辛温,大和血脉,此用药之法备矣。

  白石脂(烧赤,水飞,研细,晒干)  柴胡(各一钱)  炮姜(四钱)  黄柏洗)  白芍(各五分)  龙骨煮,水飞,二钱)  当归洗,三钱)

  上为末,水煮稀糊为丸,芡实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时滚汤送下,即以美膳压之。忌生冷、硬物、、湿面。

  补真润阳汤

  治白带阴户中痛,控心而急痛,身黄皮缓,身重如山,阴中,(一名助阳汤。)即前固真汤人参,加防风高良姜

  海藏香附六合汤

  治赤白带下。(即四物加茴香也。)

  《大全》方治赤白带下,年深月久不瘥

  白芍药(二两)  干姜(半两)  各炒黄色,为末,米饮下二钱,日二服。

  丹溪治赤白带下大法:或十枣汤神佑丸,或玉烛散,皆可用之。虚者,不可攻。实者,可行。血虚加减四物汤气虚,以人参白术陈皮间与之。主治燥湿为先。湿甚者,固肠丸阴火动者,诸药中加炒黄柏。滑者,加龙骨赤石脂。滞者,加葵花。(白者治白,赤者治赤。)性躁者加黄连。寒月少加姜、附,临机应变,先须断厚味。带下梦遗同法治之。肥人有带,多是湿痰,用海石半夏南星黄柏(炒)、青黛苍术川芎。瘦人带病少,如有者,多是湿热,用炒柏、蛤粉滑石川芎青黛樗皮。带漏俱是胃中痰积流下,渗入膀胱,出于大肠小肠,宜升提,甚者,上必用吐,以提其气,下用二陈汤白术苍术。治结痰白带,以小胃汤,半饥半饱,津液下数丸,俟郁行,却用补药:

  白术(一两)  苍术(半两)  红白葵花(二钱半)  白芍药(七钱半)

  上蒸饼为丸,空心,煎四物汤,吞二十丸。

  一妇年七十,形瘦善啖,白带。食前姜汤吞大补丸五十丸,一二次。午膳后及临卧时,各与小胃丹十五丸,愈。

  乳香散

  治赤白带下

  草果(一枚,去皮,入乳香一小块,用面包,煨焦存性,连面为末)

  每服二钱,重者三钱,陈皮汤调下。

  带下不止,用椒目白芷。治白带,以椒目为末,米饮下。

  樗皮丸

  治赤白带湿热者。

  白芍(五钱)  良姜(炒灰,三钱)  黄柏(炒成炭,二钱)  椿皮(一两半)

  上为末,粥丸,每服三五十丸,米饮下。

  治白带湿热而渗下者

  苍术(盐炒)  白芍药  滑石(炒。各一两)  枳壳  甘草(各三钱)  椿根皮(炒)  干姜(炮。各二两)  地榆(半两)

  为末,粥丸,米饮下。

  治带下

  椿根皮(二两)  神曲(炒)  麸曲(炒)  黄柏(炒)  苍术(各一两)  白芍(一两半)  滑石  枳壳(各五钱)

  上为末,糊丸,梧子大。空心服五十丸。

  赤白带皆属于血,有出于大小肠之分。黄荆子炒焦为末,米饮调三钱。

  固肠丸

  治湿气下利大便血,白带。去脾胃陈积之后,用此以燥下湿,亦不曾单用,看病作汤使。椿根白皮为末,粥糊为丸,此药性凉而燥,须炒用。一方加滑石一半。

  地榆膏

  治赤白带下骨立者。

  地榆一斤,用水三升,煎至一半,去渣,再煎如稠,空心服三合,日二次。

  治漏下五色

  地榆三两,用一升,煮十余沸,稍热,食前服一合

  治白带七情所伤,脉数者

  黄连(炒)  侧柏(蒸)  黄柏(炒。各半两)  香附炒)  白术(炒)  白芍(各一两)  白芷烧存性,三钱)  椿根皮(炒,二两)  木香(三钱)

  为末,粥丸,米饮下。

  《千金方》治赤白带下

  三叶酸

  阴干为末,空心温下三钱。

  丹溪治赤白带

  龟板炙,二两)  黄柏(炒,一两)  干姜(炒,一两)  子(二钱半)

  上糊为丸,每服七十丸,日二服。

  又方

  治带下脉数者。

  枸杞根(一斤)  生地(五斤)

  上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五服。

  治带下赤白,腰痛,或少腹痛有热者

  樗皮(二两)  玄胡索  桃仁  侧柏叶  茴香  当归  川楝肉(各半两)  香附(八钱)  官桂  乌药(各三钱)  麦皮曲(炒,一两)  上为末,糊为丸,每服六十丸,神效。

  白芷散

  治下元虚弱,赤白带下,或经行不止等症。

  白芷(一两)  海螵蛸(二枚,烧)  胎发(五丸,煅)

  为末,每服二钱,调下。

  东垣坐药龙盐膏

  丁香  川乌(炮)  木香(各一钱半)  全蝎(五枚)  良姜  木通(各一钱)  枯矾(五分)  龙骨  茴香  归梢  炒黄盐  防己洗)  红豆  肉桂(各二钱)  厚朴(三钱)  玄胡索(五钱)

  上为末,炼丸,弹子大,绵裹,留丝在外,纳阴户内。

  又方胜阴丹

  为上药力小,再取三钱,内加行性热药。

  三赖子  川乌  大椒(各五分)  柴胡  羌活(各二钱)  全蝎(三枚)  大蒜  破故纸(与蒜同焙。各一钱)  升麻  枯矾(各二分)  麝香(少许)  甘松(三分)

  上为细末,同煎制用。

  又方回阳丹

  全蝎  升麻  甘松(各二分)  羌活  草乌头(各三分)  水蛭(焙干,三条)  虻虫(三枚,去翅、足,炒)  川乌  柴胡(各七分)  大椒  荜茇  枯矾  三赖(各五分)  大蒜  破故纸(各二钱)  炒黄盐(一钱,此必用之药,去之则不效)

  上为细末,依前制如指尖大,绵包,纳阴户中,觉脐下暖为效。

  丹溪治胡安人白带下,月经甚多,食少倦怠,面黄,经中有如血块者,有如筋膜者,与参、术等补血气,调脾胃后,诸症皆退,惟带未止,以樗皮丸主之。

  张戴人治一妇,带下连绵不绝,白物或来已三载矣。两手脉俱滑大有力,六七至,常上热口干眩晕,时呕酢水,乃寒痰胸中,以瓜蒂散吐出冷痰二三升,皆酢水也,间如黄涎,状如烂胶。次以浆粥养其胃气,又次用导水禹功,以泻其下,然后以淡剂渗泄之药,利其水道。不数日而愈。

  又息城左衙之室,病白带,如水窈漏中,绵绵不绝。秽臭之气不可近,面黄食减,已三年矣。诸医皆云积冷。阳起石硫黄、姜、附之药,重重燥补,污水转多。戴人断之曰:此带浊水,本热乘太阳经,其寒水不禁固,故如此也。夫水自高而趋下,宜先绝其上源。乃涌痰二三升,次日下沃水斗余,行三遍,汗出周身,至明旦,病人云污已不下矣。次用寒凉之剂,服及半载,产一男。

  仲景温经汤

  吴茱萸(三两)  川归  芎  芍药  人参  桂枝  阿胶  丹皮  生姜  甘草(各二两)  半夏(半升)  麦冬(一升)

  上十二味,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过多,及至期不来。

  五灵散

  治赤白带下

  五灵脂半生,半炒)

  为末,调服

  《大全》方治白带

  茅花(炒,一握)  棕榈灰(三寸)  嫩莲叶(三叶)  甘草节(一钱)

  上为末,空心,调方寸服。

  益母

  治带下赤白,恶露下不止。

  益母草,开化时采,捣为末,空心服二钱,日三服。

  又方

  治白带

  用白芷,以石灰炒,去灰,茜草少许,粥糊丸服。

  又方

  白芍药炒黑为末,每服三钱匕,调下。

  丹溪治赤白带

  用生狗头骨烧存性,为末,调服。或入药服。

  《千金方》治带下

  云母

  为末,温水调服方寸匕,立见神效。

  妊娠白带

  苍术(三钱)  白芷  黄芩(炒。各二钱)  黄连(炒)  黄柏(炒)  樗根皮(炒。各一钱半)  山茱萸(各二钱半)  白芍(二钱半)

  为末,糊丸,空心,服十五丸。


上一篇: 下一篇:寡妇师尼寒热如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