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血证门


  病机


内经》曰∶阳气者,大怒则形色绝,而血菀于上,使人煎厥。又曰∶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吐血

湿淫汗出为鼽衄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胞移热于膀胱,则为溺血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故气上矣。

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

又曰∶卧则血归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又曰∶心出血,肝纳血。肺出气,肾纳气

《针经》云∶厥气生足 , 生寒,寒则后血

《原病式》云∶血溢血泻, 污血,皆属于火。

《巢氏病源》云∶夫吐血者,皆由大虚损,及饮劳损所致也。肺者,五脏上盖,心肝又俱主血。上焦有邪,则伤诸脏。脏伤血下入于胃,胃得血则闷满气逆气逆吐血也。但吐血有三种∶一曰内衄,二曰肺疽,三曰伤胃。肉者,血出如鼻衄,但不从鼻孔出,是近心肺间,津出还流入胃内。或如豆汁,或如衄血,凝停胃里,因满闷便血,或去数升乃至一斛是也。肺疽言饮之后,毒满便吐,吐以后有一合二合或半升、一升是也。伤胃者,是饮食半饱之后,胃内冷,不能消化,则便烦闷,强呕吐之。所食之物,与共上冲 ,因伤损胃口,便吐血,色鲜正赤是也。

吐血之后,脏腑虚竭,荣卫不理,阴阳隔绝。阳虚于上,故身体虚热胸中痞,则口燥。

夫心者,主血;肝者,藏血。忧愁思虑则伤心,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肝心二脏伤,故血流散不止,气逆则呕而出血。

唾血者,由伤损肺。肺者,为五脏上盖,易为伤损。若为热气所加,则唾血。唾出如红缕者,此伤肺也。胁下痛,唾鲜血者,此伤肝也。

心主血脉而候于舌。若心脏有热,则舌上出血涌泉

此由五脏伤损所为。脏气既伤,则风邪易入,热气在内,亦大便下鲜血而复吐。冷气在内,亦大便血下,其色如小豆汁,出时疼而不甚痛。前便后下血者,血来远;前下血后便者,血来近。远近言病在上焦下焦也。令人面无血色,时寒时热,脉浮弱,按之绝者,下血

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家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下部脉急而弦者,风邪入于少阴,则尿血;尺脉微而芤,亦尿血

凡荣卫大虚,腑脏易损,血脉空竭,因而恚怒失节,惊忿过度,暴气逆溢,致令腠理开张,血脉流散也。言九窍出血喘咳上气逆,其脉数有热不得卧者,死。

肝藏血,心之液为汗。言肝心俱伤于邪,故血从肤腠而出也。

《原病式》曰∶血溢者,上出也。心养于血,故热甚则血有余而妄行。或谓呕吐紫凝血为寒者,误也。此非冷凝,由热甚消烁,以为稠浊。而热甚则水化制之,故赤兼黑而为紫也。

者,阳热怫郁足阳明而上热,则血妄行,血也。

血污,血出也。污者,浊也。心火热极则血有余,热气上甚则为血溢,热势亢极则燥而污浊,害承乃制,则血兼黑而为紫也。

血泄,热客下焦而大小便血也。

陈无择云∶者,因伤风寒暑湿,流传经铬,涌泄于清气道中而致者,皆外所因。积怒伤肝,积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是喜伤心,皆能动血,随气上溢清道中而致者,属内因

饮食过多,啖炙爆辛热,或坠堕车马伤损所致者,为不内外因

吐血者,或因四气伤于外,七情动于内,及饮食房室劳役所致。劳血积聚,膈间满则吐溢,世谓妄行,或吐瘀血,此名内伤

东垣曰∶经云怒气逆甚则呕血,暴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穴。又足少阴肾之脉,从肾上贯肝,入肺中,循喉咙。其病则饥不欲食面黑如地色,咳唾则有血。夫气者,阳;血者,阴也。气主行之,血主濡之。今血妄行,上出于鼻口者,皆气逆也。故经言阳明厥逆,怒则气逆,暴内逆者是也。

玉机微义》云∶怒气劳气,皆能致血证。但怒气致血证者,则暴甚,故经云抑怒以存阴者是矣。否则五志之火动甚,火载血上,错经妄行也。

丹溪曰∶经曰∶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又曰∶男子六十四而精绝,女子四十九而经断。夫以阴气之成,止供给三十年之运用,已先亏矣。人之情欲无涯。此难成易亏之阴气,若之何而可以纵欲也?

玉机微义》云∶经曰∶荣者,水谷之精也。和调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源源而来,生化于脾,充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灌溉一身。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摄,掌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是以出入升降濡润宣通者,由此使然也。注之于脉,少则涩,充则实,常以饮食日滋,故能阳生阴长,聚汁变化而赤为血也。生化旺则诸经恃此而长养,衰耗竭则百脉由此而虚,可不谨养哉?故曰∶血者,神气也,持之则存,失之则亡。是知血盛则形盛,血弱则形衰。神静则阴生,形役则阳亢。

阳盛则阴必衰,又何言阳旺则生阴血也?盖谓血气之常,阴从乎阳,随气营运于内。苟无阴以羁束,则气何以树立?故其致病也易,调治也难。以其比阳常亏而又损之,则阳易亢,阴易乏之论可以见矣。《内经》有云∶阳道实,阴道虚,阴道常乏,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以人之生也,年至十四而经行,至四十九而经断,可见阴血之难成易亏如此。阴气一伤,所变之证妄行于上则吐,衰涸于外则虚劳,忘反于下则便红,积热膀胱癃闭溺血,渗透肠间则为肠风阴虚阳搏则为崩中,湿蒸热瘀则为滞下,热极腐化则为脓血。火极似水,血色紫黑,热胜于阴,发为疮疡。湿滞于血,则为痛痒瘾疹,皮肤则为冷痹。蓄之在上,则人喜忘;蓄之在下,则人害狂。堕恐跌仆,则瘀恶内凝。若分部位,身半以上,同天之阳;身半以下,同地之阴,此特举其所显之证者。

成无己云∶伤寒者,为邪气不得发散,壅盛于经,逼迫于血则因致也。蓄血下焦,结聚而不行,蓄积而不散者是也。血菀于上而吐血者,谓之薄厥;留于下而瘀者,谓之蓄血。此由太阳随经,瘀热在里,血为热所搏结而不行,蓄于下焦之所致。经曰∶太阳病七八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如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

(治法详见伤寒蓄血条下。)

阴结便血,非伤寒之比。邪在五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之。结阴之病,阴气内结,不得外行,无所禀,渗入肠间,故便血也。外灸中脘三里气海;内服平胃地榆汤而愈。

  脉候


内经》曰∶脉来如悬钩为衄血常脉脉至而搏,衄血身热者死。

肠 下脓血,脉弦绝者死,滑大者生,血温身热者死。

脉经》曰∶脉得诸涩濡弱为亡血

脉来轻轻在肌肉,尺中自浮,目睛晕黄,衄血未止。

太阳脉大而浮,必吐血太阴脉芤主下血。芤在左尺为小便血。

病患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血

脉浮弱,手接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

脉芤为失血,涩为少血。尺脉涩而疾为血虚

脉弦而紧,胁痛,肝脏伤,主有瘀血

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巢氏病源》云∶寸口脉微而弱,血气俱虚则吐血,关上脉微而芤亦吐血,关下芤主下血

脉沉细者生;喘咳上气,脉数浮大者死。

虞氏云∶吐血唾血,脉滑小弱者生,实大者死。

唾血脉滑濡者生,坚强者死。

  治法


凡血证上行,或唾、或咳、或呕、或吐,皆逆也。若变而下行为恶痢,顺也。上行为逆,其治难;下行为顺,其治易。无病患忽然下痢,其病进。今病血证上行,而复下行恶痢,其邪欲去,是知吉也。

局方发挥》云∶口鼻出血,皆为阴虚阳盛,有升无降,血随气上,出上窍。法当补阴抑阳降气,则血归经

血证虽有上下各经之不同,同是热证,但以各经用药为是。

呕吐血,出于胃也。实者,犀鱼地黄汤

衄血出于肺,以犀角升麻栀子黄芩芍药生地黄紫参丹参阿胶之类主之。

唾血者,出于肾,痰中带出血丝是也。以天门冬麦门冬贝母知母桔梗百部黄柏远志熟地黄之类主之。

痰涎血者,出于脾。干葛、黄 、当归芍药黄连甘草沉香之类主之。

吐血胸中气塞,上吐紫血者,桃仁承气汤下之。

先吐红,后见痰嗽,多是阴虚火动,痰不下降,四物汤为主,兼以痰药、火药。大都吐痰,火载血上,错经妄行。炒栀子童便、姜汁、竹沥

溺血者,因心肾气结、房劳,致伤精气,肾脱阴虚,火入膀胱腑而为溺血也。

有暴吐紫成块者,是热伤,血结于中,吐出方好。用四物汤加清热药调之。《大全良方》四生丸吐血,亦治衄血。炒山栀最能清胃脘之血。童便二分,一分,擂侧柏叶温饮之,大能止血瘀血者,须用汁。

咳血者,嗽出痰内有血是也,属心热痰盛。用栝仁、青黛贝母海石诃子山栀子为末,姜汁噙化。嗽盛者,加杏仁后以八物汤加减调理。

凡诸见血,皆是阳盛阴虚。君相二火亢甚,煎逼其血,而出诸窍也。悉宜四物汤知母黄柏补阴降火之剂为主。

咳血,及痰中血丝,皆是肺经火盛,宜四物加薄、芩、茅花黄连犀角等药以泻肺火

呕血吐血,此胃火也。四物加石膏知母,以泻胃火

唾血咯血,及潮热咳血,此血从肾中来也。四物加盐炒栀柏,更加肉桂一分,以泻肾火。

小便血出于窍中,涩数盛淋作痛,或杂尿而出者,此膀胱火盛也。四物加山栀仁、瞿麦牛膝滑石之类,以泻膀胱之火。如小便血出不痛者,此心移热于小肠,故曰∶血从精窍中出也。四物加条芩黄连山栀以泻本经之火。

大便血,先血后粪为近血,来自大肠,四物加槐花槟榔枳实条芩之类以泻大肠之火。

先粪后血远血,来自小肠。四物加木通栀子黄连之类以泻小肠之火。

血出于口鼻及瘀血者,宜清之以犀角、芩连之类;消之以汁、童便山茶花牡丹皮之类;止之以茅花藕节棕榈灰、炒蒲黄之类。

血出于大便者,清之以槐花柏叶条芩之类;止之以地榆茅根荆芥白芷、黑倍子,白椿根皮之类。(详见肠风下血门。)

血出于小便,清之以栀子麦门冬车前子瞿麦之类;止之以大小蓟、棕灰之类。(详见血淋门。)

舌上无故出血如线,用槐花炒为末,掺之。一方用蒲黄炒焦为末,敷之极妙。

大便下血有热,有虚热,用四物加条芩栀子秦艽;虚用四物加干姜阿胶升麻

便血有风邪下陷者。盖风伤肝,肝主血故也,宜升提之。四物汤防风荆芥升麻柴胡秦艽槐花条芩地榆枳壳之类。

下血伤湿热者,宜行湿消热。用苍术白术黄连黄柏黄芩生地黄膏为丸服。

人经血诸证。(并见《妇科心镜》。)

大凡血证,身热脉大者,难治;身凉脉静者,易治。

王节斋云∶凡色过度,损伤肺肾真阴咳嗽吐痰,吐咳咯血等证,误服参 等甘温之药,则病日增。世人不识,往往服之,致不救者多矣。噫,此亦一隅之说,非天下之通论。

甫谓节斋议论多长,而独短于此,何则?诸失血证,因为火盛妄行,而不宜于甘温,理固然也。

其有虚火体气弱甚者,宁有不用参 者乎?葛可久治大吐血后,用独参汤一味服之,所以治其虚也。经云∶虚者补之。是以 仙集之以为《十药神书》。今之治劳怯吐血,立有起死回生之效,然则彼以独参汤者,何其神欤!又如丹溪治一人,年五十,劳嗽吐血,用人参、黄、白术茯苓百合阿胶白芍药桑白皮杏仁贝母、栝海石五味天门冬而愈。又如《局方》人参饮专治胃弱吐血衄血之证,然则彼皆非欤?大抵用药补泻,宜审人之虚实,则无施而不当也,何甘温之必不可用哉?

  药方


四物汤为治血之总剂,而不能治气虚而不能生血者。若脾胃虚而血不生,当从仲景之补以人参气分之药,阳旺则生阴血也。此以四物血药之性例之∶川芎,血中气药也,通治肝经性味辛散,能行血滞于气也。地黄,血中血药也,通肾经性味甘寒,能生真阴之虚也。当归味辛甘,血中之主药,随佐使而各治其血分之病也;如佐以川芎能行血滞于气,佐以地黄能生阴分之血,佐以芍药能使脾阴生血,和腹痛芍药,阴分药也,性味酸寒,通脾经,调血脉,治腹痛。若四物者,独主血分受伤,以气不虚而用之。辅佐之类如行血活血须桃仁红花苏木血竭牡丹皮茜草丹参、醇之属;如止血治崩须百草霜棕榈灰、阿胶地榆藕节茅根、黑之属;如和血止痛须乳香没药五灵脂凌霄花之属;补血养血须人参枸杞子肉苁蓉牛膝益母草败龟板之属;如治血燥须乳酥油蜂蜜阿胶之属;如凉血黄连黄芩生地黄苦参之属;如血寒附子干姜肉桂鹿茸之属。此血药之大法也。然则各证又当以方类求之。

(葛氏)十灰散 治一切失血,皆可止。

花蕊石散 止血如神,诸药不能,服此立效。(二方见痨瘵门。)

(《拔萃》) 犀鱼地黄汤 治一切失血血热三焦热血并治。

犀角(磨汁) 生地黄(各二钱) 黄连 黄芩(各一钱) 大黄(三钱)

上水二盏,煎一盏,去渣,入犀角汁和匀,食后温服

生地黄饮子 治诸见血无寒。吐血衄血下血溺血,皆属热。

生地黄 熟地黄 枸杞子 地骨皮 黄芩 芍药 天门冬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七钱,水二盏,煎八分,去渣,食远服。如脉微,身凉,恶风者,加五分。吐血者,多如此。

(《和剂》)必胜散 治男妇血妄行流溢,或吐,或咳,或并治。

小蓟 人参 蒲黄(炒) 熟地黄洗) 当归 乌梅 川芎(各一钱)

上咀,作一服,水二盏,煎一盏,不拘时服。

(《良方》)四生丸吐血衄血阳乘于阴,血热妄行,宜服此药。

薄荷叶 生艾叶侧柏叶 生地黄(各等分

上烂捣如鸡子大丸。每服一丸,水二盏,煎一盏,滤去渣服。

(《济生》)麦门冬汤 治思虑伤心,吐血衄血

麦门冬 天门冬 远志(各去心,甘草煮) 当归 白芍药 生地黄 人参蛤粉(炒)

阿胶 藕节 甘草(炙。各一钱)

上作二服,每服水二盏,姜一片、煎一盏,不拘时服。

(《三因》)茯苓补心汤心气虚耗,不能藏血,以致面色黄悴,五心烦热唾血及妇人妊娠恶阻呕吐,亦宜服之。

白茯苓 人参 前胡 半夏(制) 陈皮 枳壳 紫苏 白芍药 桔梗 干葛 当归 熟地黄 川芎 甘草

等分,每服五钱,水三盏,姜五片,枣一枚,煎一盏,食前去渣服。

(《和剂》)龙脑鸡苏丸咳嗽唾血衄血,诸淋下血胃热口臭,肺热喉腥,消烦渴,凉膈,解毒,除邪热脾疸口甜,胆疸口苦并治。

银柴胡(银州者二两,和木通以汤半升,浸二宿后,取汁入膏) 生地黄(六两,另为末)人参 黄 (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四两) 阿胶(炒) 蒲黄(炒。各二两) 木通(二两,同柴胡浸) 甘草(炙,两半) 鸡苏薄荷叶(一斤)

上除别研药外,并捣为末,将好二斤先炼一二沸,然后下生地黄末,不住手搅匀。取木通银柴胡汁,慢火熬成膏,勿令焦。然后将其余药末同和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嚼碎,熟水下。虚寒,烦热消渴惊悸人参汤下;咳嗽,吐唾呕血麦门冬汤下;惟诸淋,车前子汤下,或茅花汤百草霜末送下。

(《济生》)大蓟散 治食啖辛物伤于肺经呕吐出血,名曰肺疽

大蓟根(洗) 犀角(锉) 升麻 桑白皮(炒) 蒲黄(炒) 杏仁(去皮尖) 甘草(炙。各一钱)桔梗(钱半)

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五片,煎一盏,不拘时服。

藕汁饮吐血衄血不止。

生地黄大蓟汁(各三合) 生(一匙)

上和匀,每服一杯,不拘时。

鸡苏散 治劳伤肺经,唾内有血,咽喉不利

鸡苏生地黄 阿胶 贝母(心不用) 白茅根(各一两) 桔梗 麦门冬 甘草(炙。各五钱)

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食远服

救脉散吐血虚羸,脉虚而涩。

人参 黄 (炒) 当归 芍药 熟地黄 苍术(制。各一钱) 陈皮 升麻 柴胡 苏木 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远温服

(《拔萃》)麦门冬饮子 治脾胃虚气促,气弱,精神短少,衄血吐血

麦门冬(一钱) 五味子(九粒) 人参 黄 (各八分) 当归 芍药 紫菀(各一钱)甘草(五分)

上水二盏,煎一盏,食后服

黄芩芍药汤虚热腹痛不能食吐血

黄芩 芍药 甘草(各等分

上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伏龙肝膏吐血不止。

伏龙肝(一两,为末入汁) 生地黄麦门冬汁 小蓟汁(各三合

上入白蜜一匙,慢火熬成膏,入龙肝调匀,每服一匙,噙咽。

五神汤 治男妇热毒上攻,吐血不止。

小蓟生地黄汁(各三盏) 生姜汁(半盏) 白蜜(一盏)

以上药汁合煎二三沸,每用一小盏调炒面一钱食前服

(《简易》)是斋白术散积热吐虚咳血。若因饮过度,负重伤胃而吐血者,最宜服之。忌湿面煎爆之物。

白术(一钱) 人参 白茯苓山药 百合(各六分) 甘草(五分) 柴胡 前胡(各三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河间)黄连解毒汤 三黄丸积热吐血,咽膈不利。(二方并见火热门)

(《直指》)侧柏散内损失血、饮太过,劳伤于内,血气妄行,其血如涌泉,口鼻皆流。须臾不救,服此而安。又治男妇九窍出血

人参 荆芥穗(烧灰。各一两) 侧柏叶(蒸干,一两五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入飞罗面三钱,拌匀,汲水调粘啜服。

团参丸吐血咳嗽,服凉药不得者。

人参 黄 飞罗面(各一两)

上为细末,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茅根汤下。

犀角汤吐血酒客温疫,中热干呕心烦者。

犀角) 栝 蒲黄 甘草(各二两) 葛根 桑寄生(各三两)

上为粗未,每服,一两,水二盏,煎一盏,不拘时温服

天门冬丸吐血咯血,大能润肺止嗽。

天门冬(一两) 贝母 杏仁(炒。各七钱) 白茯苓 阿胶 甘草(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丸,梧桐子大。每噙化一丸,津咽下。

绿云散吐血

柏叶 百合 人参 阿胶(炒成珠,各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糯米饮调下。

云雪散吐血

云雪(即寒食面) 蒲黄(各一两)

上俱生研匀,每服二钱,凉水调下。

(《圣惠》)双荷散 治卒暴吐血

藕节七节荷叶顶(七个)

上入一匙,擂细水二盏,煎八分,去渣,温服。或为末,汤调下二钱效。

枇杷叶散 治暑毒攻心,呕吐鲜血。

香薷(二钱) 浓朴 甘草 麦门冬木瓜 茅根(各一钱) 枇杷叶 陈皮 丁香(各五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水煎服。

二茸丸吐血色过度。

紫菀茸 鹿茸 枇杷叶 款冬花 杏仁木通 桑白皮(各一两) 大黄(半两)

上为末,炼为丸,弹子大,临卧白汤嚼下。

地黄煎吐血忧患绝伤,胸膈疼痛,及虚劳唾血

上用生地黄五斤,捣取汁于银锅内,或沙锅,微火煎一二沸,投白蜜一升,再煎至三升。

每服半升,日三服。主胸痛。百病久服佳。

一方吐血不止。用生调和服之。

一方生地黄汁一升,生姜汁一合,和匀温服,日用三四次。

一方虚劳吐血生地黄五斤,捣;五升煮去渣服。

掌中吐血

蒲黄 黄药子(各等分

上为细末,用生麻油调于手心内,以舌舐之。

人参汤吐血咯血后宜服。

人参(一两,为细末) 五更时用鸡蛋清调如稀糊,一匙抄服。若服参尽,效,每服二钱,服讫却卧。

松花吐血久不止。

松花(一两半) 生地黄 鹿角胶 薯蓣(各一两) 艾叶(一钱) 茜草根 白茯苓 紫菀茸 人参 百合 甘草(炙。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不拘时,米饮调下。

百花煎吐血不止,咳嗽;补肺。

生地黄汁(各一升) 黄牛乳(一升半) 胡桃仁(十枚,研如泥) 生姜汁(半升)干柿(五枚,细切研末) 红枣(二十一枚,煮去皮核研如泥) 清(一升,将以上七味一处同入铜锅内煎沸,方下后项药) 黄明胶(炒燥为末) 秦艽(各半两,为末) 杏仁双仁者不用。泡去皮尖,另研如泥,三两,同入煎成剂)

上将熬成煎相,减一半,却入好四两,徐徐着火养成。煎后入瓷盒中盛之,每日三次,每服一匙,糯米饮调下,调亦可。

石膏散 治心胸炽热,吐血不止,口干舌燥,头疼。

石膏 麦门冬(各二两) 黄芩 生地黄 升麻 青竹茹 葛根蒌根(各一两) 甘草(炙,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煎八分,不拘时服。

杏仁 治心肺客热吐血,唇口干燥。

杏仁(泡,去皮尖,炒) 赤茯苓 黄连 栀子黄芩 大黄(炒。各一两) 桂心(三钱)栝蒌根(五钱)

上为粗未,每服五钱,水盏半,煎八分,不拘时温服

白术丸伤胃吐血

白术(十两) 人参干姜(炮) 伏龙肝(各三两)

上为细末,炼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米饮下。

鸡蛋白吐血衄血

鸡蛋白(三个) 好香(一两,为末)

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不拘时,生地黄汁送下。

三黄补血汤面赤善惊,上热,六脉大,按之虚,乃手少阴心之脉也。此气盛而亡血,泻火补气,以坠浮气

生地黄 熟地黄(各一钱) 黄 当归 芍药(各钱半) 川芎 牡丹皮 柴胡 升麻(各八分)

上水盏半,煎七分服。血不止加桃仁(十枚)大黄,量虚实用之,减去升麻柴胡

归脾汤 治思虑伤脾,心多健忘,以致妄行,或吐血,或下血。(见健忘门。)

小柴胡汤吐血盖由醉饱房劳,或醉后大怒,触动荣血,以致妄行。吐血者,内加天门冬麦门冬送下龙脑鸡苏丸

桃仁承气汤 治胃间积瘀吐血胃脘作胀。(二方见伤寒门。)

凉膈散吐血,内加芍药当归生地黄

薄荷煎 四顺清凉饮子 并治积热吐血。(方见积热门。)

(《简易》)黑神散 治一切吐血,及伤酒食醉鲍,低头掬损,吐血致多,并血热妄行,口鼻出,但声未失,无有不效。

百草霜(不拘多少,村居者佳)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糯米煎汤下。喜凉水,新汲水调服。如衄血者,少许吹鼻;皮破出血者,灸疮血,掺上即止。

二神散 治男妇吐血

槐花(炒二两,焦黑) 百草霜(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茅根煎汤调下。治血崩下血,皆空心服之效。舌上忽然肿破出血,用此掺上。

一方∶吐血连日不止,粥饮药俱不能下。五灵脂(拣去石净者) 碾为末,以狗胆汁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煎生姜磨令极冷,更以少姜化,以汤荡药,令极热,先须煮下热粥,候温吃药,一边进粥。待患人吃饮药,不可漱口,即与粥吃可也,吃粥亦不宜多。

一方∶治伤力吐血猪肝煮熟切片,蘸白芨末嚼之。

一方∶吐血衄血。用船底青苔鸡子大一丸,水一盏,煎五分,去渣温服效。

一方∶色伤心肺,口鼻俱出血。用荆芥穗烧灰存性,置地上出火毒,为末,每服三钱,陈米饮调下。

一方∶治吐下血俱效。用粟漆树叶烙干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一方∶紫参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五分,温服。治一切吐咯血,腹中积血俱效。

一方∶百合捣绞汁,和水饮之,煮熟食之。

一方∶人参为末,鸡子清投新汲水搅匀,调服一钱。

  医案


滑伯仁医一人呕血,甚至盈盆,二年,素劳役,致中气损,先与八宝散;一二日,服黄芩芍药汤;少有动作,即进犀角地黄汤桃仁大黄;稍间服宁神散,有痰用礞石丸。其脉始芤大,后渐平,三月而愈,屡获安验。

又一人冒暑吐血甚,胸拒痛,身热头眩,脉洪而滑。曰∶此必大醉冒暑血壅为暑迫上行。先与犀角地黄汤,继服桃仁承气汤。去瘀血后,治暑而安。

沧州翁治一人,宪使出道病。察色切脉,面戴阳气口脉皆弦,而盖伤寒合病也。以方涉海,为风涛所惊,遂血菀而神摄。为热所搏,故血吐胁痛,烦渴谵语。一医诊脉,左尺不应,为肾气以绝。泣告左右,惧甚。余曰∶今年岁运左尺当不应,此天和脉,无忧也。以小柴胡减参加生地黄半剂。俟胃气实,以桃仁承气汤下之,得利遂安。

朱丹溪治一人咳嗽吐血四物汤贝母、栝五味子桑皮杏仁冬花柿霜。一人年五十,劳嗽吐血。以人参白术茯苓百合白芍药红花、黄 、半夏桑白皮杏仁甘草阿胶诃子青黛、栝海粉五味子天门冬。一人年三十,咳嗽吐血,以四物、生地桑皮杏仁冬花五味天门冬桔梗知母贝母黄芩

(用凉血行血为主,大法与吐血治同。)

麻黄汤 桂枝汤伤寒郁热衄血,脉浮紧、浮缓者。(二方见伤寒衄血门。)

五苓散伤暑热,流入经络,而作者。(方见暑门。)

犀角地黄汤鼻衄。(方见吐血条下,宜加郁金黄芩。)

生地黄散 黄芩芍药汤 人参饮子 四生丸 侧柏散 门冬饮子 藕汁饮 并治衄血。(方见吐血条下。)

益阴 治阳浮阴翳,咯血衄血

黄芩 黄连 黄柏(俱用水浸过,慢火炙干) 芍药(各一两) 人参 白术 干姜(炮。各三钱)炙甘草(一钱) 谷雨(一两二钱,香油炒)

上为细末,红米饭丸,三四钱,饮汤下。

刺蓟散衄血,经日不止。

刺蓟 苦参 黄连 栀子生地黄 侧柏叶 大黄(炒。各一两)

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入青竹茹一弹丸,煎八分,温服

吹鼻止衄血吐血

千叶石榴花(为末) 每用吹入鼻中,然后用花瓣塞鼻内,立止,神效。

三奇散鼻衄不止。

发灰(一钱) 人中白(五分) 麝香(一字)

上为细末,鼻内搐少许。

一方不用麝,二味为末,米饮调服二钱即止。

麦门冬散鼻衄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各一钱) 白芍药 蒲黄(各二钱)

上水二盏,姜五片,煎八分,食后温服

白芨散呕血咯血损肺,或食饱负重。服之立愈。

白芨末(不以多少) 凉水调盐花贴鼻窳中效。

一方 用新汲水调膏,自印堂敷至鼻上,折纸绽湿封上。不时蘸凉水润药上,一饭顷即止,去药。

茜根散衄血不止,心神烦闷。

茜根 黄芩 阿胶蛤粉炒) 侧柏叶 生地黄(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上作二服。每服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食远服

川芎三黄散积热衄血

川芎 大黄 黄连 黄芩(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食后井水调下。

五黄丸衄血不止。大便结燥者下之。

大黄(一两) 芒硝(六钱) 甘草(一钱) 生地黄(五钱) 黄连 山栀 黄芩(各二钱)

上为细末,炼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远白汤下。

麝香散衄血不止。

胡矾(枯、另研) 龙骨( ,另研。各一钱) 麝香(半字,另研)

上和匀,每服一字。

止衄散气郁

赤茯苓 白芍药 当归浸) 生地黄 阿胶(炒。各等分

上咀,每服七钱,水二盏,煎八分,临卧服。

  易简诸方


一方∶衄血不止。用黄葵子为末,新汲水调下二钱。

一方∶郁金为末,茅花煎汤,调服一二钱。

一方∶萝卜汁各半,温服一钟。

一方∶茅花塞鼻,浓煎汤服,大能止吐血

一方∶衄血。用青蒿绞汁,服之极效。并治疥疡恶疮,杀虫除热明目。三伏内每遇庚日日未出时采一握,挂于宅庭,可以辟邪气,验。

一方∶粪烧灰,为末,吹鼻内。

一方∶用生鸡苏五分,香豉二分,同碾,搓如枣核大,纳鼻中。

一方∶栀子烧灰存性为末,以筒吹入鼻中,用水调服二三钱,尤效。

一方∶葱汁磨京,点鼻中。

一方∶槐花炒黑为末,搐鼻。又以萝卜汁入盐少许,服一盏。

一方∶鼻衄不止。用萱草捣汁一盏,加姜汁一盏相和,时时呷之效。

一方∶马鞭草捣汁,入凉水搅和服。

一方∶用蒜一枚,捣如泥,作饼如钱大,浓一豆许,贴脚心。左贴左,右贴右。两鼻俱出,贴两脚心。

一方∶糯米炒黄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

  止鼻衄歌


石榴花瓣可以塞,萝卜汁可以滴。

龙骨可以吹,水煎茅花可以吃。

墙头苔藓可以塞,车前草汁可以滴。

火烧莲房可以吹,水调锅煤可以吃。

一方∶龙骨为细末,吹入鼻中少许即止。凡九窍出血,用此皆能止之。

  灸法止衄


上星(一穴,在前发际上二寸,当顶门灸一壮,血即止。)

百劳(一穴,在大椎陷中是,灸二三十壮,断根不发。)

  蒸法


治鼻血如涌泉不止

用草纸折叠于余层,井泉湿透,贴顶中心。分发,以热熨斗熨之,微热不妨,久之即止。

(嗽出痰内有红是,宜清痰、顺气、降火。)

(《集成》)二门冬饮 治肾虚咳血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各八分) 紫菀 远志(去心,各五分) 知母(八分)地黄 泽泻 贝母(各六分) 黄柏(八分) 桔梗(八分) 牡蛎(一钱) (五分) 百部(八分)

上水钟半,煎七分,不拘时服。

当归芍药汤咳血

当归 芍药 白术(各一钱) 牡丹皮 桃仁 栀子(炒黑。各八分) 甘草(三分) 青皮(五分)

上水盏半,煎七分,食远服

薏苡仁散咳嗽血,肺损

薏苡仁(为细末),用猪肺煮熟,切块,蘸而吃之。或以猪心一个,竹刀切开,勿令相离。

沉香末一钱,半夏七个,入在心内合定。纸里蘸小便,内令湿,煨熟,去半夏,止吃心。

鸡苏散 黄 散 救肺散(并治咳血,方见吐血条下。)

(血随唾而出也。此血出于肾也)

治与咳血参用。鸡苏散天门冬饮皆可用。

(咯出血疙瘩也。痰中带血丝同)

丹溪用姜汁、童便青黛入血药中,如四物汤地黄膏牛膝膏之类。

七珍汤痨瘵咯血

四君子汤山药黄柏粟米、姜枣煎。

肾饼子咯血

青黛(一钱) 杏仁(四十粒,去皮尖,黄蜡煎黄色)

上研杏仁细,入青黛,捏作饼子。用时以一枚,破开,以饼置其中合定,湿纸裹煨,研,米汤下。

四生丸 甘露饮 生地(并治咯血,方见前。)

(巢氏曰∶肝藏血,心之液为汗,言心肝俱伤于邪,故血从肤腠而出也,名曰肌衄。)

建中汤汗血出污衣,甚如坯染,皆由大喜伤心,喜则气散,血随气行故也。

体虚者宜服。(方见虚损门。)

妙香散汗血。(方见前。)一方用胎发烧灰,敷之止。

(与血淋参看。因房劳致伤,阴虚火动,荣血妄行故也,名曰。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溺血

好色者属虚。)

发灰散 治男子小便血,女子转脬血淋。(方见淋门。)

酒蒸黄连丸小便血。(方见吐血条下。)

一方 治尿后有血。以干柿烧灰存性,为末,米饮调下。

一方生地黄汁,少入姜汁和匀服。

一方 地肢草捣汁服。

辰砂五苓散灯心煎汤调服。(方见伤寒门。)

丹溪云∶属热,用山栀炒,水煎服。或用小苏、琥珀,大治下焦血淋

四物汤牛膝生地黄、小苏、滑石通草蒲黄淡竹叶藕节川归、炒栀子炙甘草煎服。

五苓散四物汤煎服。或米饮调服。就调棕灰或发灰尤妙。茎中痛用甘草梢,及血药中少加地榆陈皮白芷、棕灰。

痛用炒蒲黄破故纸、古锻石为末调服。或单用蒲黄,葱汤调,或文蛤末灰入煎剂。大抵小便血则小肠膀胱气结,车前子为末,车前草煎汤调服二钱效。

过欲阴虚者,用鹿茸丸六味地黄丸。(并见虚损门。)

朱砂妙香散 玉屑 皆为要药。

玉屑尿血不止。久则属虚,宜服此。

人参 黄 (各等分,为末) 大萝卜切一指四五片,淹少时,又蘸,炙干为末,尽二两许,同参 末盐汤点服。

四物玄明饮 治血尿不止,须臾一二碗。

四物汤车前子木通煎,调玄明粉二三钱,饥服一剂即止,后以八珍汤调理。

一方 治血尿不止。用八珍汤煎熟,加入玄明粉,并淹萝卜汁二杯,入汤内和匀,食前服即止。

小儿血尿 用甘草粉、升麻煎调辰砂益元散极效。

小便出血条 用当归白芷为末二钱,淡豆豉煎汤调服

  易简方


一方∶黄连黄柏末浓煎车前子汤,空心调服二钱,少加汁。

一方∶侧柏叶为末,空心调二钱服。

一方∶五倍炒为末,乌梅肉捣膏丸,梧桐子大,空心下五十丸。

一方∶当归二两,二升,煎一升,空心顿服效。

一方∶郁金为末,葱白汤调服二钱。


上一篇:诸气门 下一篇:下血(附∶肠风脏毒)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