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参考H5版入口

咳嗽门


  病机


咳论篇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

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邪,乘夏则心先受邪,乘至阴则脾先受邪,乘冬则肾先受邪。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帝曰∶六腑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脏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则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矢。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厌。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饮食。

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气逆也。帝曰∶治之奈何?曰∶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生气通天论曰∶秋伤于湿,上逆而咳。

阴阳应象篇曰∶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五脏生成篇曰∶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

诊要经终篇曰∶春刺秋分,筋挛气逆,烦为咳嗽,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哭。

示从容篇曰∶咳嗽烦冤者,肾气之逆也。

内经》有以咳言者,有以咳嗽言者,如秋伤湿二篇,一篇只咳字,一篇有嗽字,子和谓此则知咳即嗽也明矣。《机》分为阴阳气血,亦过凿矣。洁古《机要》云∶咳乃无痰有声,嗽乃有痰无声,咳兼嗽乃有声有痰,此为咳嗽之少别,然则字义倒说为耳。

柏斋何氏曰∶《机要》所论咳嗽二证,盖倒说也。肺为气主而声出焉,肺伤寒饮,郁而为痰,声欲上出,为痰所隔,故相攻而作声,痰出声乃通利,斯谓之咳。外感风寒,肺管为寒气所束,声出不利,故亦相攻作声,然无物也,斯谓之嗽。咳字从亥,亥者有形之物也,故果核草皆从亥,亥复有隔阂之义。嗽字从束从吹。此古人制字之妙,乃二证之所以分也。观此则《机要》之说,诚倒置欤!

《巢氏病源》曰∶《千金》叙十咳之异,一曰风咳,欲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二曰寒咳,饮冷食寒入注胃,从肺脉上气内外合,因之而咳是也。三曰支咳,心下坚满,咳则引痛,其脉反逆是也。四曰肝咳,咳而引胁下痛是也。五曰心咳,咳而唾血引手少阴是也。六曰脾咳,咳而涎出,续续不止,引少腹是也。七曰肺咳,咳而引头项而唾涎沫是也。八曰肾咳,咳则耳聋无所闻,引腰脐中是也。九曰胆咳,咳而引头痛口苦是也。十曰厥阴咳,咳而引舌本是也。

张子和曰∶经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指寒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后人执是言,断以嗽为寒,更不参较他篇,岂知六气皆能为咳。经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咳嗽;岁木不及,心气晚治,上胜肺金,病咳而从革之纪,金不及也,其病嚏咳;坚成之纪,金太过也,上征与正商同,其病咳;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金上从,嗽嚏;少阴司天,火淫所胜,咳嚏血烦心;少阳司天,天气热郁于上,咳逆呕吐;少阴司天,热气生于上,清气生于下,寒热反而生于中,民病咳喘;少阴之复,燠热内作,气动于左,上行于右,咳,皮肤痛则入肺,咳而鼻渊。苦此之烦,皆生于火与热也。厥阴司天,客胜则耳鸣掉眩,甚则咳。若此之类,乃生于风。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咳唾则有血;太阴之复,湿变乃举,饮发于中,咳喘有声。若此之类,乃生于湿。金郁之发,民病咳逆,心胁痛;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咳喘逆,逆甚则呕血阳明司天,金火合德,民病咳嗌塞阳明之胜,清发于中,嗌塞而咳;阳明之复,清气大举,咳烦心。若此之类,皆生于燥。太阳司天,客气胜,则胸中不利,出清涕,感寒则咳。

若此之类,乃生于寒。此六气皆能咳嗽,岂可专为寒乎?

风乘肺者,日夜无度,汗出头痛,涎痰不利。

热乘肺者,急喘而嗽,面赤潮热手足寒乳子亦多有之。

火乘肺者,咳喘上壅涕唾出血,甚者,七窍血溢

燥乘肺者,气壅不利,百节内痛,头面汗出,寒热往来,皮肤干枯,细疮湿痒,大便秘涩,涕唾稠粘。

寒乘肺者,或因形寒饮冷,冬月坐卧湿地,或冒冷风寒,秋冬水中感之,咳急而喘。

湿乘肺者。(必有脱简。)

陈无择云∶伤风嗽者,憎寒壮热自汗恶风口干烦躁伤寒嗽者,憎寒发热无汗恶风烦躁不渴;伤暑咳者,节骨烦痛,四肢重着洒淅,此属外因五脏咳而不已,则六腑受之者,此属内因。如咳而发作寒热,引腰背痛喘满,此因房劳伤肾。或中腹胀,抢心痛不欲食,此因饥饱伤脾。或咳而左胁偏痛,引小腹并膝腕疼,此因疲极伤肝。或吐白涎,口燥声嘶,此因呼叫伤肺。或咳而烦热自汗咽干咯血,此因劳神伤心,并属不内外因也。

巢氏曰∶肺虚感微寒而成咳,咳而气还聚于肺,肺则胀,是为咳逆也。邪气正气相搏,正气不得宣通,但逆上咽喉之间,邪伏则气静,邪动则气奔上,烦闷欲绝,故谓咳逆上气也。

河间曰∶咳(当作嗽也)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当作咳也)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二字似反说也,或传写之讹耳。)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且嗽也。故知嗽为秋伤于湿,积于脾。经曰∶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大抵素秋之气宜清肃,反动之,气必上冲而咳嗽,甚则动于湿而为痰也。各随五脏治之。假令湿在肝经,谓之风痰;湿在心经,谓之热痰;湿在脾经,谓之湿痰;湿在肾经,谓之寒痰,宜随证治之。无痰者,以辛甘润肺。咳而嗽者,治痰为先。故谓南星半夏胜其痰,而咳嗽自愈;枳壳陈皮利其气,而痰饮自下。

巢氏曰∶呷嗽者,犹咳嗽也。其胸膈痰饮多者,嗽则气动于痰,上搏咽喉之间,痰气相搏,随嗽动息,呼呷有声,谓之呷嗽。(仲景丹溪皆云∶喉中作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之属是也。)

其与咳嗽,大抵虽同,至于投药,则应加消痰破饮之物,以此为异耳。

干咳嗽者,无痰有声是也。此证本于气涩。涩微者,连嗽十数声,方有痰出;涩甚者,虽嗽十数声,亦无痰也,是为干咳嗽干咳嗽者,难治,系火郁之甚,乃痰郁火邪在肾中,用苦桔梗以开之,下用补阴降火。不已则成劳,须用倒仓法。此证多是不得志者有之。

戴氏曰∶久咳嗽,午后作寒热盗汗出,或痰唾兼红,则成劳怯,主补阴清金。(详见痨瘵门。)

《金匮》论云∶热在上焦咳嗽既久而亡津液,或用燥药过度,或用利药汗药太多,重亡津液,故寸口脉数。其人咳嗽,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为肺痿。若口中辟辟燥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腥臭者,皆为肺痿肺痈。(详见本门。)

  脉候


脉浮为风嗽,脉紧为寒嗽,脉数为热嗽,脉细为湿嗽。(以上为外邪之所感。)脉浮紧则虚寒,沉数则实热,弦涩为少血,洪滑为多痰。(以上为内气之所郁。)《脉经》曰∶关上脉微为咳。

肺脉微急为咳而唾血。咳而脉弦涩为少血。细涩而数为房劳。双弦者为寒。偏弦者为饮。脉沉为留饮咳,弦实者宜埕。

右寸短涩,伤肺嗽。右关短涩伤脾嗽。左关短涩伤肝嗽。脉出鱼际逆气喘嗽。咳脉浮直者生,浮濡者生。脉数有热,气逆而喘,不得卧者,难治。咳而脱形,发热脉紧浮者,不治。咳而脉紧者,死。咳而呕吐腹胀且泄,脉弦急者,不治。

  治法


河间曰∶治咳嗽者,当以治痰为先;治痰者,必以顺气为主。是以南星半夏胜其痰,而咳嗽自愈;枳壳陈皮利其气,而痰饮自除。痰盛而能食者,小承气汤微下之;痰盛而不能食者,浓朴汤疏导之;无痰而咳嗽者,当以辛甘润其肺,如蜜煎生姜汤蜜煎橘皮汤之类是也。《本草》云∶陈皮味辛,理上气,行滞塞,青皮味苦,理下气,二味俱用散三焦痰气不可少也。

夏月嗽而热者,谓之热嗽,以小柴胡汤石膏知母之属是也。冬月嗽而恶寒,谓之寒嗽,以小青龙汤杏仁冬花细辛干姜之属是也。

凡嗽,春是春升之气。(《杂着》云∶宜润肺抑肝,二陈汤杏仁知母五味子川芎白芍药麦门冬、炒黄芩。)

夏嗽火炎于上。(用二陈去半夏五味桔梗桑白皮地骨皮麦门冬黄芩石膏贝母之类。)

秋嗽湿热伤肺。(用清热泻湿,二陈汤半夏杏仁天门冬防风桔梗、苍、白术桑白皮栀子仁、黄芩之类。)

冬嗽风寒外束。(用解散二陈汤麻黄桂枝桔梗杏仁发热头痛,加川芎、 本、前胡柴胡之类。)

咳嗽之人,体气虚弱者,用泻气药多不效,间有效者必复作,若此者,并宜补益而嗽自愈。体气浓者,或系外感,俱宜发散邪气,破滞气而嗽自宁。新咳嗽者,亦是从实者之治也。

久咳嗽者,从补法之治也。或用涩药击其惰归,九仙散之属是也。

早晨嗽多者,此胃中有食积,此时火气流入肺中。

上半日嗽多者,胃中有火,知母石膏降之。

午后嗽多者,属阴虚四物汤黄柏知母先降其火。

黄昏嗽多者,火气浮于肺,不宜用凉药,以五味子五倍子降敛之。

夜嗽并阴分嗽者,多属阴虚肾水不足者,六味地黄丸之类。

凡治咳嗽,当先各因其病根,伐去邪气,而后以乌梅诃子五味子罂粟壳款冬花之类,其性燥涩,有收敛劫夺之功,亦在所必用,可一服而愈,慎毋越其先后之权衡也。

丹溪曰∶咳嗽有风、有寒、有痰、有火、有虚、有劳、有郁、有肺胀

风寒者,主发散行痰,二陈汤麻黄杏仁桔梗之类。

风寒郁热于肺,夜嗽者,三拗汤。脉大而浮有热,加黄芩生姜

咳嗽过冬寒则发者,此寒包热也,解表,热自除,枳壳桔梗麻黄防风陈皮紫苏木通黄芩,严寒去黄芩杏仁

感冷则嗽,膈上有痰,二陈汤南星枳壳黄芩桔梗苍术麻黄木通生姜

声哑为寒,宜细辛半夏生姜,卒以散之。

嗽属火者,(有声痰少,面赤是也。)主降火,清金化痰海石、栝青黛桔梗半夏香附诃子青皮之类,噙化

凡嗽引胁痛,宜疏肝气,用青皮枳壳香附,实者白芥子

阴虚火动而嗽,四物汤黄柏知母,合二陈顺而下之。

阴虚咳嗽吐血者,四物汤黄柏知母五味人参麦门冬桑白皮地骨皮

好色之人元气虚弱,咳嗽不已,琼玉膏最捷。劳者,主补阴清金四物汤竹沥、姜汁。

肺虚甚者人参膏,以生姜陈皮佐之,有痰加痰药,此好色肾虚者有之。

久嗽劳嗽,用贝母知母白芨阿胶麦门冬陈皮人参五味子之类,太平丸噙化俱妙。

久嗽有积痰留肺脘中如胶,气不能升降,或挟湿与而作,用栝海粉半夏神曲香附陈皮之属。

食积痰嗽半夏南星为君,栝萝卜子为臣,青黛海石为使,姜汁蒸饼为丸服。

痰嗽气急,二术、香附杏仁茯苓黄芩川芎萝卜子为丸服。

咳嗽声嘶者,乃血虚受热,用青黛蛤粉调服

肺胀者,主收敛,五味子乌梅罂粟壳冬花诃子、倍子、枯矾之类。

肺胀抑遏,不得眠者,难治。

咳嗽肺实,有火邪者,宜桑白皮、片黄芩天花粉杏仁枳壳桔梗之类以泻之,有外感风寒者,用五拗汤以发散之。

久嗽肺虚,须用人参冬花紫菀马兜铃五味子之类补之。

咳嗽,不论风寒痰火虚实,曾经发散过,并服麻黄杏仁防风枳壳之药,病虽已减,病根未除者,只以二陈加粟壳乌梅诃子五味阿胶之类,一服立愈。

二陈汤加减,咳嗽痰证多方用之,只除阴虚血虚、火盛肺燥、干咳嗽而痰咯嗌不出不可用,其余悉可对证加味而用之。

伤寒咳嗽二陈汤杏仁麻黄桔梗干姜桂枝之类。

伤风咳嗽二陈汤枳壳防风荆芥前胡细辛旋复花之类。

润肺止嗽,须用阿胶蜂蜜、栝仁、胡桃仁麻仁之类。

伤热咳嗽二陈汤贝母、加黄芩薄荷知母石膏桔梗之类。

伤风寒郁热,久嗽不已,欲成劳者,二陈加知母贝母冬花紫菀五味子马兜铃、二门冬、当归生地黄阿胶之类。

张子和云∶夫富贵贫贱之人,不可一途而治。富贵之人,一切痰涎咳嗽,乃是浓味饮食,热痰之致然也。先用独圣散吐之,吐讫可服人参散、通圣散加半夏,以此止嗽,更服大人参半夏丸化痰也。忌酸咸油腻生硬热物也。

贫难之人咳嗽内外风寒湿之致然也。《内经》曰∶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可服宁神散、宁肺散加白术之类则愈矣。(忌法同前。)

  医案


子和治一妇人病嗽,时已十月。戴人处方六味∶陈皮当归甘草白术枳壳桔梗

其夫疑其不类嗽药。戴人笑曰∶君怪无乌梅罂粟乎?夫冬嗽乃秋之湿也,湿上逆而为嗽。此方皆散气除湿,解急和经。三服帖然效矣。

一男子年四十,病劳嗽咯血,唾吐粘臭不可闻,秋冬稍缓,春夏则甚,寒热往来,日发作,状如 疟,寝汗如水。累服麻黄根败蒲扇而汗自若,又服宁神散、宁肺散而嗽自如。戴人先以独圣散涌其痰,状如鸡黄汁,随涌出,昏愦三日不省,时时饮以凉水,精神稍开,饮食加进。又与人参半夏丸桂苓甘露散,不数服乃愈。

《衍义》有人患气痰将塞,或教以陈皮生姜焙干,神曲等分为末,丸梧桐子大,食后临卧以米饮服五十丸,兼旧患膀胱气,缘此皆愈。

一妇人患肺热久嗽,身如炙,肌瘦将成劳。以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等分大黄减半为细末,樱桃大,食后夜卧各噙一丸,未终一剂而愈。

  药方


(《和剂》)华盖散 治肺受风寒头痛发热咳嗽痰饮

麻黄(去节) 紫苏子 杏仁(去皮尖炒) 桑白皮 赤茯苓 橘红(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五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后服

参苏饮 治一切风寒咳嗽呕吐痰沫,发热恶寒头痛。(方见伤寒门。)

金沸草散 治肺感寒邪鼻塞声重,咳嗽不已,憎寒发热无汗恶风,或热壅膈间,唾浊痰甚。

旋复花 麻黄 荆芥(各一钱) 前胡 半夏 赤芍药(各八分) 甘草(炙五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济生》)橘苏散伤寒咳嗽身热有汗,恶风脉浮。病患挟热服杏仁汤不得者,此药稳当。

橘红 紫苏叶 杏仁 五味子 半夏 桑白皮 贝母 白术(各一钱二分) 甘草(炙,六分)

上作一服,水二盏,姜五片,煎八分,食远服

(《和剂》)三拗汤感冒风寒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喘急,胸满多痰。

甘草 麻黄(不去节) 杏仁(留皮尖)

上各咀二钱,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若憎寒恶风取汗解,加桔梗荆芥,名五拗汤,治咽痛

(《金匮》)杏仁汤咳嗽,散风寒,逐痰饮

杏仁(去皮尖) 人参 茯苓 细辛 半夏(制) 桂枝 干姜 芍药 五味子 甘草(炙。各一钱)

上水二盏,姜五片,煎八分,食远服

(《和剂》)消风百解散咳嗽声重,身热头痛。(方见伤寒门。)

(《济生》)人参荆芥汤 治肺感风邪,上壅咳嗽,头目不清,语言不出,咽干项强鼻流清涕

陈皮 荆芥人参 半夏 通草 麻黄 桔梗(各一钱) 杏仁 细辛 甘草(各五分)

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仲景)小青龙汤表证水气身热咳嗽干呕怔忡。(方见伤寒门。)

(《和剂》)败毒散痰嗽身热鼻塞

柴胡 前胡 羌活 独活 人参 茯苓 枳壳 川芎 桔梗(各八分) 甘草(四分)

上水二盏,葱一根、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金匮》)麻黄杏子汤咳嗽发热,气满头疼。

麻黄 杏仁 紫苏 薄荷 陈皮 桑白皮 大腹皮 甘草 薄桂(各等分

上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葱一根,煎八分服。

(《医林》)桑皮上焦热壅,咳嗽血腥,连声并气不得透。

桑皮(炒) 前胡 柴胡 紫苏 薄荷 枳壳 桔梗 赤茯苓 黄芩 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七钱,水二盏,煎七分,食远温服

(仲景)小柴胡汤风寒咳嗽发热头疼。(方见伤寒门。)

(《集验》)流金膏 治一切痰火痰嗽等症。(方见痰饮门。)

(《和剂》)麦门冬汤 治火热乘肺,咳嗽痰唾带红。

栀子仁汤 治咳燥热

(河间)黄连解毒汤 治咳而喘急,脉洪。

神芎丸 治一切热嗽清金消痰利咽膈,丸弹子大,嚼服尤妙。(五方并见火门。)

(《济生》)泻白散 治肺壅实烦热咳嗽喘闷,大便不利。

桔梗 甘草 桑白皮 陈皮 半夏 杏仁地骨皮(各等分

上咀,每服八钱,水二盏,姜五片,煎八分食后服

(《宝鉴》)加减泻白散咳嗽口干烦热胸膈不利上气喘促

桑白皮(钱半) 地骨皮 陈皮 青皮 桔梗 甘草(炙) 黄芩 知母(各七分)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温服

(易老)水煮金花丸气痰热壅心胸,烦闷咳嗽

小黄丸热痰咳嗽口干烦躁面赤脉洪。(二方并见痰饮门。)

枳壳汤久嗽上焦热,胸膈不利

枳壳(炒) 桔梗(各三两) 黄芩(二两)

上咀,每日早用二两作一服,水三盏,煎二盏,匀作三服。午时一服,申时一服,临卧时一服,尽此一料无不愈。

治痰热咳嗽喘涌痰涎。

寒水石 石膏(各等分

上为极细末,每服三钱,人参煎汤调下,食后临卧服。

(《拔萃》)人参平肺散心火肺金,传为肺咳嗽,喘呕,痰涎壅盛,胸膈痞满咽嗌不利。

人参 青皮 茯苓 天门冬(去心) 陈皮 地骨皮 黄芩(各八分) 五味子(二十粒)知母(一钱) 桑白皮(炒钱半) 甘草(炙五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宣明》)知母茯苓汤 治痿咳不已,往来寒热

知母 白术(各八分) 茯苓 五味子 人参 半夏 柴胡 甘草(炙。各一钱) 薄荷 川芎 阿胶(各五分) 款冬花 桔梗 麦门冬 黄芩(各七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医林》)桑白皮散上焦热壅,血腥烦嗽,连声并气不得透。

桑白皮(炒) 桔梗 川芎 防风 薄荷 黄芩 前胡 柴胡 紫苏 赤茯苓 枳壳 甘草(各等分

上咀,每服七钱,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食远服

加味枳壳半夏汤上焦有热,咳嗽黄痰,痞满气喘

枳壳 半夏 桔梗 茯苓 苦葶苈(微炒) 防己 薄荷 紫苏 马兜铃 桑白皮(炒。各一钱)甘草(炙五分)

上作二服,水盏半,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紫菀膏 治肺热,热嗽久嗽,身如炙,将成劳。

枇杷叶(去毛) 木通 款冬花 紫菀 杏仁(去皮尖炒) 桑白皮(炙。各一两) 大黄(半两)

上为细末,炼丸,樱桃大。夜间噙化三五丸。

(《济生》)紫菀茸汤 治饮食过度,或食煎爆,邪热伤肺,咳嗽咽痒,痰多唾血,喘急,胁痛不得卧

紫菀茸 桑叶(经霜炒) 款冬花 百合(蒸焙) 杏仁 阿胶蛤粉炒) 贝母 半夏 蒲黄(炒。各一钱) 犀角人参 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食后服

(杨氏)宁肺汤 治荣卫俱虚,发热自汗咳嗽痰涎,肺气喘急。

人参 当归 白术 熟地黄 川芎 白芍药 五味子 麦门冬 桑白皮 白茯苓 甘草(炙,各七分) 阿胶(炒,一钱)

上水二盏,姜三片、紫苏五叶,煎八分,食远服

(《良方》)前胡散 治心胸烦热不利,咳嗽涕唾稠粘。

前胡 桑白皮 贝母 麦门冬(各钱半) 杏仁(一钱,去皮尖双仁者) 甘草(炙,五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温服

(《家钞》)黄芩知母汤 治夏月火嗽,有痰有声,面赤烦热

黄芩 知母 桑白皮 杏仁 山栀 贝母 桔梗 天花粉 甘草(各等分

上水二盏,煎八分服。

(仲景)人参白虎汤伤暑咳嗽面赤自汗身热,脉虚发渴。

(东垣)清暑益气汤中暑身热,咳而自汗,脉虚烦躁。

(《和剂》)黄连香薷饮暑热乘肺,咳嗽脉洪。

五苓散暑湿伤肺,咳嗽烦躁脉细。(四方并见暑证门。)

(《济生》)白术汤五脏受湿,咳嗽痰多,气喘身重,脉濡细。

白术 白茯苓 半夏 橘红(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上水二盏,姜五片,煎八分,食远服

(《机要》)款气丸 治水饮湿郁,咳久喘满,肺气浮肿

陈皮 青皮 木香 槟榔 郁李仁 杏仁 猪苓 泽泻 白茯苓(各一两) 马兜铃 当归 汉防己 人参(各半两)牵牛(头末,两半,半生半熟) 苦葶苈(各二两)

上为末,姜汁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汤送下。

(《局方》)紫苏降气汤气逆咳嗽喘促

分气紫苏饮脾胃不和气逆喘嗽。(二方并见气门。)

(杨氏)大降气汤上盛下虚,气壅痰实,喘嗽不利。

紫苏子(微炒) 川芎 细辛 前胡 当归 浓朴 桔梗 白茯苓 陈皮 半夏曲 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钱,姜三片、苏叶五片,煎服。

(《三因》)平气散 治一切咳嗽吐痰,气塞不利,恶风不能食

人参 白术 川芎 当归 紫苏 杏仁 木瓜 茯神(各七分) 五味子 肉桂(各三分)乌药(五分) 甘草 白芷(各五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温服

(《良方》)百合汤肺气壅滞,咳嗽喘闷多渴,腰膝浮肿小便淋沥

百合 赤茯苓 陈皮 紫苏 人参 大腹皮 猪苓 桑白皮 枳壳 麦门冬 马兜铃 甘草(炙。各一钱)

上作二服,每服水盏半,姜一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苏子煎上气咳嗽

紫苏子 生姜汁 生地黄白蜜 杏仁(各一升)

苏子捣烂,以二汁浇之,绢绞取汁,又捣又浇,如此绞六七度,则味尽去滓,以和合,置铜器中,于汤上煎之如饴,每服二匙,日三次,夜一二次,病愈即止。

鲤鱼煎上气咳嗽,胸膈烦闷气喘

鲤鱼(一尾,不论大小),将鲤鱼去鳞血洗净,切作脍,榨去血水,以姜制而食之,加蒜齑亦得。

人参款花膏 治肺胃虚寒,久嗽不已,咽膈满闷,咳嗽气壅。

人参 款冬花 五味子(各七钱) 紫菀 桑白皮(各一两) 杏仁(八钱) 木香 槟榔 紫苏 半夏(制。各半两)

上熬成膏,炼丸,鸡头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细嚼,淡姜汤下。

(《秘方》)星香丸 治诸般气嗽生痰。

南星(制,矾水泡三次) 半夏(制。各一两) 陈皮(去白,四两) 香附子皂角水浸)

上不见火为末,姜汁糊丸。每服五十丸,临卧姜汤送下。

(《和剂》)润下丸 顺气降痰止嗽最效。(方见痰门。)

(东垣)三奇汤咳嗽上气喘促胸膈不利

陈皮(去白) 桔梗 青皮 紫苏 人参 半夏 杏仁 五味子 桑白皮(炒。各一钱)甘草(五分)

水二盏,姜三片,煎一盏,食后服

(丹溪)杏仁萝卜子丸 治气壅咳嗽痰盛。

杏仁 萝卜子(炒。各一两)

上为末,粥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瑞竹》)杏仁煎久嗽及老人咳嗽,喘急不已,睡卧不得,服之立效。

杏仁(去皮尖炒) 胡桃仁(去皮。各等分

上研为膏,炼和丸,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细嚼姜汤下。

(《良方》)杏仁膏咳嗽喘急,喉中枯燥如物塞,兼唾血不止。

杏仁(去皮尖炒,研如膏) 真(三两) 阿胶(炒研为末) 生姜汁一合白蜜五合苏子(二两,微炒研如膏)

上合于银锅内,慢火熬成膏。每服一匙,不拘时,米饮调下。

阿胶散肺燥咳嗽不已及唾血

阿胶(炒) 白芨(各二钱) 天门冬 北五味子 生地黄 人参 茯苓(各一钱)

上作二服,除白芨为细末,余锉。每服水盏半,入二匙,秫米百粒,生姜五片同煎熟,入白芨末调,食后温服

天门冬丸肺经内外合邪咳嗽,语声不出,咽喉妨碍,状如核,噎塞不通,膈气噎食皆可服。

天门冬(烙) 紫菀 百合 杏仁(去皮尖炒) 麦门冬(焙) 贝母 人参 半夏 桔梗 肉桂 阿胶(炒) 生地黄 陈皮 甘草(炙。各三两)

上为细末,糯米粉并黄蜡一两成粥,更入再熬匀,和前药末,丸樱桃大。每服一丸,同生姜细嚼下。

润肺止嗽歌

一两清油二两,半两生姜自然汁。

紫菀麻黄杏仁细辛桔梗宜添入。

诃子枯矾等二钱,慢火煎熬如黑漆

临睡每服三五匙,明朝咳嗽无踪迹。

凤髓汤咳嗽,大能润肺。

牛髓(一斤,取 骨中者) 白蜜(半斤) 杏仁(四两,去皮尖研如泥) 干山药(四两,炒)胡桃仁(去皮,四两,另研)

上将牛髓白蜜,沙锅内熬沸,以绢滤去滓,盛瓷瓶内,将杏仁等三味入瓶内,以纸密封瓶口,重汤煮一日夜,取出冷定。每早晨以白汤化一二匙服。

通声煎咳嗽气促胸中满闷,语声不出。

杏仁(一升,去皮尖研如泥) 木通 五味子 人参 桂心 细辛 款冬花 石菖蒲竹茹(各二两) 红枣肉(二升) 白蜜(一升) 姜汁(半升)

上前九味咀,水五升,煎五七沸去滓,纳等,再以慢火煎,稀稠得所。每服一二匙,噙化或用调服

(《良方》)蜜酥煎咳嗽胸庸,上气喘壅。此为邪搏于肺,气不宣通,故咳而喘,气上逆,面目浮肿

白沙蜜(一升) 牛(一升) 杏仁(三升,去皮尖研如泥)

上将杏仁于瓷盆中,用水研取汁五升,净铜锅内,勿令油腻垢。先倾三升汁于锅内,刻木记其浅深,减记又倾汁二升,以缓火煎减所记处即入二味,煎至记处药乃成,贮于净瓷器中。每日三次,以温调一匙,不能饮或以米饮白汤皆可调服。至七日唾色变白,二七唾稀,三七嗽止。此方非独治嗽,兼补虚损风燥肌肤,妇人服之尤佳。

(仁斋)理中丸补肺止寒嗽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末,炼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加炒阿胶五味,水一盏煎服。

(《和剂》)胡椒理中汤 治肺虚感寒,气不宣通,咳嗽喘急,胸膈气促,不进饮食,呕吐痰涎。

胡椒 荜茇 良姜 干姜 细辛 甘草(炙) 白术 陈皮(去白) 款冬花(各等分

上水盏半,药四钱,煎八分,食后温服,或为末炼丸,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汤送下。

温肺汤 治肺虚寒饮,发则咳嗽,不能坐卧,呕吐涎沫,不思饮食。

陈皮 半夏 肉桂 干姜 白芍药 杏仁(各一钱) 五味子 细辛 甘草(各四分)

水盏半,煎八分,食后服。仁斋方有阿胶芍药

(仁斋)补肺汤 治肺虚气怯久嗽

陈皮 半夏 紫菀 款冬花 阿胶 桔梗 紫苏 杏仁 桑白皮 青皮 细辛 五味子 草果 甘草 砂仁 石菖蒲(各等分

上咀,每服七钱,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温服

加味理中汤 治脾肺俱虚,咳嗽不已。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炙) 陈皮 半夏 干姜 五味子 细辛(各等分

上咀,每服三钱,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食远服

(《发明》)半夏温脾汤 治虚寒喘嗽。(方见痰门。)

(《医林》)贝母汤久嗽虚寒不已。

贝母(姜汁浸半日) 五味子 桑白皮 黄芩 陈皮(各二钱) 半夏 甘草(炙) 桂心 柴胡 木香(各半钱) 杏仁(去皮尖炒,十四粒) 干姜(炮,一分半)

上咀作二服,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仁斋)真武汤 治少阴肾证,水饮与里寒合而作嗽,腹痛下利

白术 白茯苓 白芍药(各一两) 熟附子(半两)

锉散,每服二钱半,加生姜细辛五味子各五分,水一盏,煎八分,食前服。凡年高人,气弱久嗽通用,仍间服养正丹

橘皮半夏汤寒嗽冷则发。

橘皮 半夏(制。各三钱)

上水盏半,姜十片、枣一枚,煎八分,热服

(与痨瘵方可参用)

(《拔萃》)五味黄 散咳嗽咯血成劳,眼睛疼痛,四肢困倦,脚膝无力。

麦门冬 熟地黄(各一钱) 桔梗 黄 (各钱半) 五味子 人参 芍药 甘草(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温服

补肺汤劳嗽

桑白皮 熟地黄(各钱半) 人参 紫菀 黄 川五味(各七分半)

上水二盏,煎八分,入少许,食后服

(海藏)紫菀散 治嗽中有血,虚劳久嗽

紫菀 阿胶 知母 贝母(各一钱) 桔梗 人参 茯苓 甘草(各五分) 五味子(十二粒)

上作一服,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服

(《家钞》)麦门冬饮虚劳咳嗽午后嗽多者是也。

川芎 当归 白芍药 生地黄 黄柏 知母 麦门冬(各一钱) 五味子(十五粒) 桑白皮(八分)

上水二盏,姜一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后服

(《良方》)黄 散 治咳久劳嗽唾血

黄 (炙) 糯米(炒) 阿胶(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医林》)鳖甲散虚劳客热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日发潮热,夜出盗汗咳嗽痰涎,时带脓血。

黄 (炙) 鳖甲炙。各钱半) 柴胡 地骨皮 生地黄 知母(各一钱) 秦艽 白茯苓 桑白皮 半夏 人参 紫菀茸 黄芩 甘草 赤芍药 天门冬 桔梗(各五分)

肉桂(三分)

上作二服,每服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服

蛤蚧散虚劳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不思食。

蛤蚧(一对净洗炙) 人参 百部 款冬花 紫菀(各半两) 贝母阿胶(炒)鳖甲炙) 柴胡 半夏 杏仁(去皮尖) 肉桂 甘草(炙。各一两)

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温服

(《济生》)团参饮子 治脾肺受伤,咳嗽脓血,憎寒壮热,渐成劳者。

人参 紫菀 阿胶(炒) 百合(蒸) 细辛 杏仁 款冬花 天门冬 经霜桑叶 半夏 五味子(各五分) 甘草(炙三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七分,食后服唾血而热者加生地黄咳嗽疲极加黄 。损气唾血没药藕节

呕逆饱胀加白术。咳而小便多者加益智。咳而面浮气逆沉香橘皮大便溏者去杏仁钟乳粉。

(《良方》)温金散劳嗽

黄芩 甘草 人参 防风(各一两) 杏仁三七粒去皮尖) 桑白皮 茯苓(各半两)麦门冬(二钱半)

上前五味用米泔水浸一宿晒干,次入人参茯神麦门冬。前五味共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腊一豆大,煎七分,食后服

桑白皮咳嗽经年不愈,伤肺欲成劳,唾血气喘

桑白皮五合麦门冬 杏仁(去皮尖熬成酯) 款冬花(各六分) 茯苓 贝母 黄芩 升麻(各十二分) 芍药(十分) 羊肺(一具) 白蜜(一升) 生地黄汁(一升)

上水一斗,煮三升去滓,纳杏仁脂、地黄汁白蜜等,微火煎服,不住手搅取二升二合成膏,净绵夹布滤过,每食后噙一合,日夜三四度。大小以意加减用之,忌生冷、油、、面、蒜、鱼、芜荑

羊肺咳嗽昼夜无间,息气欲绝,伤肺唾血

牡蛎( ) 桂心 生姜 钟乳白石英 半夏(各五两) 五味子 百部 贝母 橘皮 桃仁(去皮尖) 射干(各三两) 浓朴 款冬花 甘草(炙。各二两) 羊肺(一具,切)

羊肺先用水二斗三升煮一斗,去肺入诸药再煮,取三升,分作四服,日三夜一,忌海藻菘菜羊肉饴糖、生葱。

(《秘方》)人参养肺汤肺损肺痿咳嗽有痰,午后潮热并声飒者。

人参 阿胶 贝母 杏仁(去皮尖) 桔梗 茯苓 桑白皮 枳实(炒) 甘草(各五分)柴胡(各一钱) 五味子(十二粒)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后服

(《和剂》)钟乳补肺汤肺气不足,多年咳嗽,唾则血腥,喘乏不已。

钟乳粉(另研如米) 桑白皮(各三两) 肉桂 白石英(另碎如米) 五味子 款冬花 紫菀茸 麦门冬 人参(各二两)

上为粗未,次入钟乳、石英,同和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粳米一小撮,煎七分,绵滤去滓净,食后服

(《济生》)百花膏咳嗽不已,或痰中有血。

百合(蒸,焙干) 款冬花(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丸,龙眼大,临卧细嚼一丸,姜汤下。

(丹溪)琼玉膏虚劳干咳嗽。好久嗽不愈尤效。

人参(十二两) 白茯苓(十五两) 琥珀 沉香(各半两) 大生地黄(十斤洗净,银石器内杵细,取自然汁,甚忌器) 白蜜(五斤,熬去沫)

上本方原无沉香琥珀,乃 仙加入,自云奇效异常,今录其方。先以地黄汁熬沸搅匀,用密绢滤过,将人参等为细末,和汁入瓷瓶或银瓶内,用绵纸十数层,加答封扎瓶口,入砂锅内或铜锅内,以长流水煮没瓶颈,用桑柴火煮三昼夜,取出,换过油单纸扎口,悬浸井中半日,以出火气,提起仍煮半日,以出水气,然后收藏。每日清晨及午后取一二匙,用温一两调服。不饮白汤调亦可。制此药须于净室中,鸡犬不闻之所。

(《直指》)人参芎归汤虚劳少血津液内耗,心火自炎,燥热乘肺,咳嗽咳血,及血不荣肌,动辄寒毛咳嗽

当归 川芎 白芍药(各二分) 人参 半夏 陈皮 赤茯苓 阿胶(炒成珠) 细辛五味 甘草(炙。各一分)

上咀,每服五钱,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大阿胶丸 治肺虚客热咳嗽咯血呕血

阿胶(炒) 地黄 白茯苓五味 山药(各一两) 贝母 百部 柏子仁 茯神 人参 防风 麦门冬 远志(去心炒) 丹参(各半两) 杜仲(姜汁炒,一钱)

上为细末,炼丸,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卧时嚼服,白汤下。

(《家钞》)四物桔梗汤干咳嗽。乃火郁痰嗽在肺,必用苦梗开提之,兼补降火。

当归 川芎 芍药 熟地黄 桔梗 黄柏(炒。各一钱)

上水二盏,煎八分,加竹沥半盏,姜汁一匙和匀服。

(《拔萃》)人参款花散 治喘嗽久不得已者。

人参 款冬花(各八分) 知母 贝母 半夏(各七分) 罂粟壳(三钱)

上水盏半,乌梅二个,煎八分,食后临卧温服

(《秘方》)人参紫菀汤咳嗽痰喘

人参 紫菀 陈皮 半夏(制) 桔梗 杏仁(炒。各七分) 乌梅(三枚) 罂栗壳炙,二钱) 五味子 桑白皮 紫苏 薄荷 知母 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二盏,煎八分,食后温服

(《和剂》)人参清肺汤 治肺胃虚寒,咳嗽喘急,坐卧不安,年久劳嗽唾痰。

人参 阿胶 杏仁(炒,去皮尖,一钱) 罂粟壳炙,钱半) 知母 桑白皮 乌梅 地骨皮 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二盏,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圣惠》)宁神散(一名宁肺散)治新久咳嗽肺气不通,咯唾脓血,壅滞不利,坐卧不安,言语不出。

罂粟壳(二钱) 乌梅肉(七分)

为细末,不拘时,乌梅汤调下。

(丹溪)九仙散 治一切咳嗽不已。

人参 款冬花 桔梗 桑白皮 五味子 阿胶 贝母 乌梅(各五分) 御米壳(二钱,炙)

上水盏半,姜一片、枣一枚,煎七分,食后服

(《集成》)三妙汤久嗽

粟壳炙,四个) 乌梅(三个) 北枣(三枚)

上水二盏,煎八分。

(《医林》)诃子散久嗽语声不出。

诃子肉(炒) 通草(各钱半) 杏仁(去皮尖炒,一钱)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后服

(《选要》)安眠散 治上喘咳嗽,久而不止。

款冬花 麦门冬 乌梅佛耳草(四分) 陈皮(去白,五分) 栗壳(一钱,炙)甘草(炙,三分半)

上为细末,水一盏,煎八分,入黄蜡枣核大煎化,临睡温服

(《秘方》)诸般咳嗽不已

栗壳 乌梅 人参 桔梗 陈皮 杏仁 石膏 甘草(炙。各一钱) 木香(三分)

上水二盏,煎七分,食后服

(武当)生熟罂粟 治一切久嗽劳嗽,一服立愈。

罂粟壳(新者去顶,切,焙干;陈者泡去筋膜,炒。各一两,共为末)

丸弹子大,临睡嚼一丸。

烟筒方 治一切犯寒咳嗽,入冬便作。

冬花鹅管石 雄黄 艾叶(各等分

上为末,纸卷筒内,用火点,烟入口吞下,即吞水一口塞烟气,效。

灵宝烟筒治一切寒喘咳嗽

黄蜡 雄黄(各三钱) 佛耳草 款冬花(各一钱) 艾叶(三分)

先将溶化涂纸上,次以铺上,将三味细研掺匀,卷成筒,每用火点烟,一头熏入口内,吸烟一口,清吞下。

焚香透膈散 治一切劳嗽久嗽寒嗽,胸膈痞闷。

雄黄 佛耳草 鹅管石 款冬花(各等分

上为末,纸卷成条,每切一节三五分重,焚炉中,开口吸烟入喉。

万山观芦吸散 治男妇一切风寒咳嗽喘急。

款冬花(三钱) 鹅管石 佛耳草(各二钱) 枯矾(五分) 甘草(炙,钱半) 官桂(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竹筒吸入喉内,日夜三服即嗽止。

(《秘方》)齑汤煎 治诸般咳嗽不已。

粟壳 乌梅陈皮 人参 木香 五味子 桔梗 杏仁 石膏 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八钱,齑水二盏煎服。

(《集成》)一捻金治远年近日诸般咳嗽

知母 贝母(各一两)

上为末。巴豆三十粒去油存性另研,次入药和匀。每服一字,姜三片,两面蘸药细嚼便睡即愈。

五味子丸咳嗽如神。

五味子(五钱) 甘草(二钱半) 五倍子 风化硝(各一钱)

上为末,炼丸,芡实子大,噙化

(丹溪)百药煎劫嗽立止。

百药煎 诃子 荆芥穗(各等分) 为末丸,噙化

(《宣明》)宁神散(即宁肺散,见前敛门) 自汗咳嗽,常年不愈者,服之立止。

法制半夏治一切痰嗽

大半夏滚汤泡七次,去皮焙干,又以朴硝汤泡七次,米泔浸一日夜控干。每半夏一两,白矾一两研细,温水化浸半夏,频频搅动,夏三日,冬放暖处五日,取出焙干,用姜汤慢火内煮,勿滚,候姜汤沸热,取出焙干。每服三五粒,或为末姜汤调服

法制杏仁治一切气嗽

杏仁(半斤,去皮尖)

童便浸,一日一换,夏一日三换,浸半月控洗焙干,研极细末。每服一枣大,薄荷汤,食后调服,数剂全愈。

经验方∶治重咳嗽吐血,鲜桑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晒干,刮去皮锉,糯米四两焙干,同为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临卧服。

医说治多年咳嗽肺痿而伤,咯血红痰。以白芨为面,每服二钱,糯米饮调,临卧服。

一方∶咳嗽桃仁三升,去皮尖捣在器中,密封蒸一次,倾出曝干,绢袋贮。二斗浸七日,临卧时饮四五合尽见效。

《本草》方∶咳嗽。用饴糖六两,干姜六两为末,豆豉二两,先以水一升煮豆豉三沸,次入饴糖消,次入干姜末,搅匀,不拘时,日五服。

一方∶久嗽不已。用猪肾两枚细切,干姜三两为末,水七升,同煮,临卧徐徐服,取汗。

一方∶久嗽。用川椒二百粒为末,杏仁二百粒炒去皮尖,北枣百枚去核,合杵极烂,徐徐捏如枣大。每服三五丸,临卧嚼咽之。

一方∶久嗽不已。以生姜三两捣取汁,干姜屑三两,杏仁一升去皮尖,同捣为丸,芡实子大。每服三五丸,食后细嚼咽下。

一方∶久嗽一二十年不瘥,诸药不效,用猪胰三具,枣子百枚,三升,浸数日,不拘时,日服二三合

又方∶用猪 一具薄切,以苦酒煮,食尽不过三服。( 音移。)

一方∶治肺寒咳嗽,以生姜汁百部汁各半盏,同煎七分,二次服。

一方∶咳嗽百部四两,以二升渍一宿,食后每服三五杯。

《圣惠方》∶伤中筋脉上气咳嗽,用枣二十枚去核,以两火煎,入枣肉中为尽,常含一枚细嚼。

一方∶咳嗽,以生天门冬捣取汁一斗,一斗,饴一斤,紫菀四两,合于铜器内,火上熬成膏,丸弹子大。每服一丸,噙化

《胜金方》∶肺痿咳嗽,以罂粟子半斤,淘洗焙干,于铫内炒黄熟为末。以砂糖丸,弹子大,每服一丸,临卧绵包含化。

一方∶治卒咳嗽不止,用白蚬壳 ,存性,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米饮调服,日三服。

食医心镜》∶咳嗽膈满气,用桃仁四两去皮尖,水一升,研取汁,和粳米二合,煮粥食之。

一方∶肺气,润五脏胡麻二升蒸曝为末,一升炼和丸,常嚼服。

一方∶痰嗽,用贝母为末,砂糖丸,噙化

一方∶冷气膈胀咳嗽,用干姜末,热调五分服,兼治头旋效。

一方∶治久患气嗽,用陈皮生姜焙干,神曲等分为末,丸如梧桐子大。食后夜卧米饮下三十丸,亦治膀胱气

一方∶治一切咳嗽肺疾不愈或有脓血,用好五斤熔二遍,凝取当出醍醐,服一合即瘥。

一方∶治痨嗽久患不已,以蓖麻叶不拘多少,晒干为末,用羯羊肝一具切片,以蓖麻叶末掺上,用炭火炙熟,不拘嚼吃。

一方∶治积年上气咳嗽促喘或唾脓血,用薏苡仁三两为末,水一升,煎三合,入一合温服无时,大效。

一方∶热嗽,以紫花捣汁服,亦止消渴

一方∶治久气嗽,生诃黎一枚噙咽,瘥后口无味,服槟榔汤一盏知味。

  灸法


肺俞在背脊第三椎下,两傍各开寸半是穴,灸七壮。)

俞府(在距骨下,去璇玑傍各二寸陷中,仰而取之,灸七壮。)

列缺(在腕侧上半,以手交叉头指末两筋骨缝中是穴。)

天突(穴在胸横骨上端,近咽喉脘中,灸七壮愈。)

风门(在背上第三椎骨下,各开一寸半是穴,灸七壮。)

乳根乳下一寸六分,灸三壮立止。)

先以鼻内气,乃闭口咳,还复以鼻内气,嗽则愈。向晨去枕正偃卧,伸臂,瞑目闭口无息,极胀腹,两足再顷间,吸腹仰两足倍拳,欲自微息定,复为之。春三、夏五、秋七、冬十,荡涤五脏,津润六腑。又云∶还向反望,倒望不息七通,治咳逆胸寒满热。


上一篇:痰饮门 下一篇:喘证门

相关链接